如果有基本的历史地理常识,《舌尖3》就不会闹如此低级的笑话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活字文化 Author 唐晓峰
这两天,刚刚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3》在朋友圈又火了一把。尽管热度和评价已经不及从前,但其中的风土人情依然引起了大家的热情。不过,同样在朋友圈的刷屏的,不仅有特色美食,还有《舌尖3》中开的一个历史大玩笑。
在本片第三集《香》中,节目组来到了享有盛名的美食区——西安回坊,并着重介绍了百年传承的“老白家水盆”,令人赏心悦目。然而令人错愕的是,在这一段,节目配音解说竟然说道:西安回坊“早在唐朝时便已成形,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格局”。这不仅让西安的回汉朋友感到困惑,也让许多文史爱好者大跌眼镜。
随后,迅速有网友从多方进行了历史考证,确凿地证明了唐长安城不仅不存在今天的回坊,其所在地当年更是最高国家机关之一——尚书省的所在地。一时间,“央视强拆尚书省建回坊”的说法不胫而走,着实令人尴尬。
众所周知,西安是宋代以前中国主要王朝最重要的都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妖猫传》等影视作品的热播,昔日的“唐长安城”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视线。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长安城?让我们来看看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唐晓峰的说法——
电影《妖猫传》中的长安繁华
两个长安城
文 | 唐晓峰
唐晓峰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2-1975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毕业后到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工作。1978年复入北京大学,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之后留校工作。1986年秋赴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地理系留学,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5年返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城市历史地理、中国先秦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讲授《地理学思想史》、《中外城市建设史》等课程。著有《人文地理随笔》《文化地理学释义》等。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长安城,一个是西汉时代的,另一个是唐代的。两个长安城都是大王朝的都城,都很壮观。
长安,这个名字又大气又吉祥,那它是不是专为京师起的名字?不是,原来在那个地方有一个小聚落,名字就叫长安。后来在这里修建大都城,就沿用了这个名字。当然,如果原来的名字不好听,也不会接着用。
两个长安城,因为时代不同,很不一样。这里提出三点不同。
第一个不同:建设过程不一样。
西汉的长安城是刘邦的时候开始建设的,当时这里并不是空地,还残留着几座秦朝的旧宫殿,刘邦是草根出身,还没有养成奢华的习惯,只是命人把秦朝旧宫殿装修一下,当作自己的宫殿,就在里面做起了皇上,而长安城的历史也由此掀开。
刘邦修缮的第一座宫殿叫长乐宫,不久又在它的附近修建了全新的未央宫、北宫,这位汉高祖见过的长安城,主要就是这几座宫殿。
到了刘邦的儿子惠帝的时候,因为北方匈奴的威胁日益严重,为了加强防卫,在长安修起一圈城墙,把已有的城区都保护起来。这样长安城便有了城墙,而这道可见的城圈又成为长安城的轮廓形状。后世人们讨论汉长安的样子,都是就着这个形状而大发议论的。他们所议论的长安城形状的“深意”,是否和惠帝想的一样,却很难说了。
汉武帝雄才大略,朝廷也积攒了财力,于是进一步大建宫殿,先后修了桂宫、明光宫等,几乎把城墙里面的地面都占满了。但还不够,汉武帝又下令在西墙外面修建了巨大的建章宫。长安城的大建设到此算是基本结束了。今天我们在许多书上看见的汉长安城平面图,画的就是汉武帝时的样子。这幅样子的长安城,不但刘邦、吕后没见过,文帝、景帝也都没见过。从刘邦的时候算起,它的建设,由几个皇帝接力,断断续续90来年。
图7.11 汉武帝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出自《给孩子的历史地理》P237)
唐长安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唐长安城是隋朝建设起来的,当时叫大兴城。那是隋文帝的时候,由将作大匠(相当于建设部总工程师)宇文凯主持规划建设而成的。一次规划,一次建设,一次成形,是这座城市的特点。唐朝取代隋朝,现成的大兴城接着用,但把名字改为长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这里坐天下,开出长治久安的唐朝盛世。
汉代的长安城,因为最开始没有长远规划,后来的建设也都是因时制宜,所以最后形成的样子缺乏整齐端正的景观。而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虽说从头到尾也用了一些年,但它是一次性全面规划,并按图实施而建成的,所以有整齐划一的城市景观。把两幅平面图对比起来看,这个差别很明显。这就是要说的第二个不同。
图7.12 唐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出自《给孩子的历史地理》P239)
城市是方形或者不是方形,有什么关系吗?或者说,把城市修建得方方正正有什么用处呢?
首先,方形带来清楚的空间秩序,容易利用城市整体格局设置礼仪方位,比如太庙要在东边,社稷坛要在西边等等。而在所有礼仪方位中,最重要的是城市中轴线。中轴线要达到左右对称的效果,就必须要方形城市。中国古代不但要择中立国,还讲究择中立宫。皇帝的朝宫正殿面南背北,坐落在全城的中心线上,正体现了皇帝的唯我独尊。隋唐(大兴)长安是第一个具有中轴线的统一王朝的大都城。后来的宋开封、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有中轴线,不用说,它们的城市轮廓都是方形的。当然,横平竖直的街道格局对于城市百姓的活动也很方便,比如找路,就一点也不麻烦。
第三个不同处是关于居民区的。
汉长安城里当然有许多百姓,但他们的房屋院落在哪里,没有古书文字说得清楚。从地图上看,长安城里绝大部分地面都被宫殿占了,留下的空地真是不多了。所以学者们推断,一定有许多百姓的居住院落在城墙的外面。在城墙外面没有关系,只要不是离得太远,都算是长安城的人。
汉代的长安居民过了很长的太平盛世的日子,人们的道德也都培养得不错。《汉书》里面记载了一件事。
昌邑王刘贺(就是那个在墓中陪葬了很多财宝的海昏侯)手下有一位中尉叫王吉,“始吉少时学问,居长安。东家有大枣树垂吉庭中,吉妇取枣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妇。东家闻而欲伐其树,邻里共止之,因固请吉令还妇。里中为之语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其励志如此。”(《汉书》卷72)(学问,读书。啖,dan,给人吃。)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感到,王吉与东家共享的其实不是枣树,而是道德。这个励志故事影响还不小,后来宋朝著名诗人辛弃疾有一首七绝《和郭逢道韵》,就是借用了王吉(字子阳)啖枣的典故:“枣树平生叹子阳,里歌虽短意偏长。东家昨夜梅花发,愧我分他一半香。”辛弃疾诗中的东家邻居种的不是枣树,是梅花,所以与东家共享梅香。
这段故事是很难得的一条关于汉长安城市生活的记录,毕竟时间太久,所以没有多少汉长安的民间故事流传下来,但是关于唐朝长安城的生活情景的记载就有很多了。
先了解一下唐代长安城居民区的样子。在唐长安城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城市的街道是十分整齐的,而由整齐的街道又分割出很多整齐的街区。这里不像汉长安那样把绝大部分城市空间给宫殿,皇帝活动的地方只在城市的北半部,城市南面的广阔空间都给了百姓做居民区。这些居民区称为“坊”。好几十座坊都是整整齐齐排列着,想必在规划图纸上是拿着尺子画出来的,而工匠们在施工的时候也一定是相当认真,所以才有这样的景观。
这些整齐的方格网状的街区结构,引起唐朝诗人的注意,比如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就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坊区表面的样子虽然很类似,但里面的活动内容却是多种多样。多数坊是一般百姓生活居住的,但有的坊被修建成大寺院、还有的坊被当作演兵场。坊里面还有开旅店的,一些进京赶考的士子们常常到这里租住。有一个考生,年年来考,屡败屡战,都住在同一个主人那里。他有两句诗留下来:“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豆卢复:《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考中的士子当然很是得意了,得意的人更要作诗。看看孟郊的《登科后》是怎么写的:“昔日龌龊(wo chuo)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放马在长安大街上疾驰是可以的,但必须是在白天,到了晚上,却都要缩回家去。唐长安城的管理是很严的。这里再引几句唐诗(唐朝诗人真好,他们对什么都作诗,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妙的记录)。李贺在《官街鼓》中写道:“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另有人在诗中称:“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诗句里面讲的是什么事呢?原来,唐长安城图上画的那些方块的坊,都是有围墙的。大的坊四面开门,小的坊只有两面开门,门口都有门吏把守,负责启闭。早上要敲响城鼓,坊门开启,居民才能出来,傍晚城鼓又敲起,却要关闭坊门了,居民们都要回到坊里歇下。所以晚上的长安大街上,空空荡荡,而月色则显得更加清净了。
除了月色,长安的夕阳也很美。有一位长安居民,叫李商隐,一天的傍晚,心情烦闷,于是乘车到城内东南部的一块高地上去眺望夕阳。为此他也做了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写了心情,写了美景,成为佳句,流传至今。
今天,你也可以仿照李商隐到西安市的东南角去眺望夕阳。你会发现,在西安看夕阳,落日不在山头,而是在平原之上,所以显得又大又圆。
落日下的西安大雁塔
本文出自
唐晓峰:《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活字文化策划
中信出版集团,2018-1
页数:294 定价:49.80
ISBN: 9787508682556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教授专为青少年读者撰写的中国历史地理入门图书,既有权威性,又深入浅出,通俗易读。全书以历史和地理的双重视角,讲述中国古老而伟大的文明进程。作者选取文明空间、地域社会、环境人文、乡土风俗、王朝变迁、地图与人等角度,以具体实例解读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的奥妙,并配以近百幅插图、地图,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让孩子在历史中认识中国大地,在地理上了解中华文明。
诗人北岛主编“给孩子系列”第十部
北大地理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
宏观讲解中国历史地理图景
带孩子从远古到今天
重新认识脚下的大地
培养时间+空间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方能造就开阔的眼界和看大局的头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刻拥有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古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