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 | 古典乡愁背后的古代驿传系统
作家木心的诗《从前慢》经常被用来表达现代人对时间的乡愁: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当然,很悖论的是,体会这种古典主义浪漫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在车马缓慢的时代,为了一封加急信件,跑死几匹马的情形是经常会发生的。
在古装剧里,经常会看到一个人骑着快马,手拿御赐金牌,口里大喊:“X百里加急,挡路者死!”冲过滚滚人流,绝尘而去。
据说当年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涿州)起兵,把消息传递给3千里外的长安花了6天时间,传递速度每天500里——这在今天看来简直弱爆了,别说网传信息几秒钟搞定,飞机高铁也只要几个小时——但在当年这已经是战斗力爆表了。
在古代,交通运输主要靠的是马力(“马路”的叫法正由此而来),那个时候的信息传送涉及到的整个系统,叫做驿传系统,大体上来说,与当今的邮政系统、高速公路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等有异曲同工给之妙。
历史地理学家唐晓峰在《给孩子的历史地理》中,专设了一个章节讲解驿传系统。我们都熟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古诗,身在长安的杨贵妃,要吃到岭南的新鲜荔枝,究竟需要耗费好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看下文你就知道。
快马加鞭:驿传系统
○
唐晓峰
(摘编自《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唐晓峰
1948年生,辽宁海城人。1968年到内蒙古插队,1972—1975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78年复入北大,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著有《人文地理随笔》《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给孩子的历史地理》等。
什么叫驿传系统?
在一个疆域辽阔的地区内建立国家,管理庞大的社会,除了修建畅通的道路网、使用便利的交通工具,还要有一套执行递送任务的人员组织系统。这是任何一个大地域国家政府维持运转所必要的工作体系。
中国是一个稳定的大地域国家,这个系统很完善。在古代,它称作驿传系统。
驿传系统的主要职能是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情报,为官员往来提供交通工具和中转食宿场所。
它是一个由在全国各地的大道上设立的一个个的交通站点连缀构成的网络。
运送方法是接力式,可以凭官方证件在每一个站点换人、换马或换车、换船。皇帝一旦发出诏令,要即刻传送四方,于是出现全国大跑马的情形。
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画像砖上的驿使图
驿传系统的发展过程
驿传系统有一个发展过程。
比较成熟的驿传体系产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转述孔子的话说: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孟子·公孙丑上》
”意思是,道德的流行,比在邮传系统里面传递还要快。
看来,邮传系统,是孔孟所知道的最快的人间传递系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社会基层设置“亭”,“十里一亭”,这是以维持社会治安为主的行政体制,具有行政管理和治安职能,但是在交通干线上的亭又兼有递送公文的功能,所以又称为“邮亭”。
汉代在驿传系统中大量使用车马,用车传送称为“传”,骑马传送称为“置”或“驿”。原来的步行递送方式仍然称为“邮”。
位于钝敦煌的悬泉置遗址,
这个地方在汉唐时代是瓜州与敦煌之间一个大的中转驿站
西汉规定,在交通要道上每隔几十里就置一驿,一般是三十里一置。因为马跑得快,传递的距离范围大为扩展。为了满足远途行者的需求,汉代逐步将单一骑马传送公文的置驿,扩展为兼有接待过往官员和使臣功能的机构,人能食宿,马有饲料。
考古学家在甘肃省敦煌市发现了汉代悬泉置的遗址,遗址位于今天安敦公路南侧1.5公里处的戈壁中,南边是三危山的余脉火焰山,北边是西沙窝。
《新龙门客栈》剧照
这个地方在汉唐时代是瓜州与敦煌之间一个大的中转驿站,东去瓜州56公里,西去敦煌64公里。在辽远空旷的西部,这座中转站的设立是太有必要了。
悬泉置遗址是一座方形小城堡,有高大的院墙,门开在东面。院子里的西部、北部建有不同时期的平房3组,为住宿区;东部为办公区;在西南角有马厩。在城堡的外面也有马厩。
悬泉置示意图(周尚意摹绘)
悬泉置不远处的山口间,有泉水,可供饮用。泉水从高处流下来,悬空进入一个水潭,所以这个地点叫悬泉。古代文献中有一段关于悬泉的神奇的故事:
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众渴乏,广利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军。”
——《西凉录·异物志》
”用剑把泉水刺出来,显然是夸张,但贰师将军率领军队经过这里,倒是很有可能的。
到了唐代,与境外各国的交流频繁,各方使节和官员接踵出现在通往长安的大道之上。鉴于这种情况,朝廷扩展驿站为馆驿,以增加其“馆舍”的功能。据历史记载,在盛唐时期,全国有馆驿1643个,其中陆驿1297所,水驿260所,水陆转换的馆驿86所,真是遍布天下。从事驿传工作的驿夫水驿称水夫有2万多,其中大多是征召来的农民。驿马、车、船由官府提供。驿馆大多设在州城或县城里面,也有在城外的。
《新龙门客栈》剧照
驿站的系统很发达,当然,费用也是很高的。由于朝廷对馆驿的支出有限,唐代前期的办法是,由官府指定当地有钱的大户人家主持驿馆事务,并给他们“驿将”或“捉驿”“捉”就是掌管的意思等好听的头衔。他们除了负责管理、修缮、接待等事务,还得出钱弥补驿馆的亏损。当然,这些驿将多是头脑“灵活”的人,他们很善于利用驿传的体系经商,这样做不仅可以“以商补亏”,还可以为自己捞一些油水。有的驿将过不了几年,就变身为巨商。
在唐代,以“灵活”的头脑利用驿传系统做事的,还有一件更有名的事情。先读一下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诗中的一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前两句是写自长安回望华清宫的繁华,后两句写的正是驿传的事情。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意思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而且一定要吃新鲜的,于是朝廷利用驿传的骑手传送荔枝,从南方的四川开始,许多骑手接力奔驰千里,日夜兼程,急送到京师,荔枝的新鲜味道并没有改变。
妃子的欢笑是建立在骑手紧鞭急蹄飞奔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件事情并不那么光明正大,路上人们看到骑手疾驰的样子,还以为是递送紧急军事情报呢,哪知道骑手背上竹筒里装的是荔枝!杜牧就是借用这件事情,讽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
现如今可以随心网购,“双11”次日送达都是松松的
享受的都是贵妃级待遇
大概是经常传送荔枝的缘故,这条骑手接力奔驰的道路后来就被人们改称“荔枝道”了。见乐史:《太平寰宇记》它大致从涪陵地区起始,经四川、陕西的一连串地方,最后到达长安。
到了元朝,按照蒙古语的译音,每一个驿点称为“站赤”,在汉语中也随之改称驿站了。
驿站这个称呼一直延续下来。再后来,驿字省掉,一个“站”字就成为交通站点的名称了。
今天的人们只是说:“您到哪一站?”
而在元朝以前的人会说:“君至何驿?”
在今天的日文中,仍然用驿字,比如“京都驿”。
[ 駅 ] yì 同“驿”(日本汉字)
由于元朝疆域特别辽阔,驿站制度备受重视,在全国设立的站点达1500多处,形成了以大都城今北京为中心的稠密的交通网,东北达到黑龙江口,北方到达叶尼塞河上游,西南到西藏地区,范围是空前的。
因为范围广阔,要跨越各种地理环境,交通工具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除了马站、车站、舟站,还有牛站、轿站、狗站狗拉雪橇。
明朝的驿站也有1千多处,雇用的人员也是相当多。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曾在大臣的建议下裁减驿站,结果导致大量驿站人员失业,成为流民,这其中就有银川驿卒李自成。
崇祯没有想到,这个失业的驿卒竟成为大明的掘墓人。
失业的驿站人员李自成成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驿站管理至清代已臻于完善,并且管理极严,违反规定,均要治罪。驿站配备的人员、牲畜马、驴、牛都很充足。一般传送速度是日行300里至600里。
不过,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跑得更快。例如胡林翼与太平军作战,占领武昌、汉阳后,为了向心急如焚的朝廷报捷,以号称日行800里的速度传递消息。朝廷得到消息,大松了一口气,正式任命胡林翼为湖北巡抚,并赏赐高品的顶戴。
到了清代末期,随着轮船、铁路、电讯、邮政的陆续出现,传统的驿站系统逐渐褪色。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立邮传部,推进轮船、铁路、电讯、邮政等事务,驿传系统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中国最早铁路之一中东铁路历史照片
回顾历史,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盘广大物产丰富,统治者也十分威风,但大有大的问题,皇帝尽管有万里江山,但若是弄不好,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就会出“天高皇帝远”的问题。关键是交通。
千百年来,朝廷上下想到了除飞翔以外的所有手段,关于路,投下的功夫已经到了头,关于车马,也将它们用到了极限。“全国大跑马”的办法一直沿用到铁路的出现。
现在已经是全国跑火车了,近些年又有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不准马车走,看来马车已然功成身退。“大马路”的名称也渐渐被“公路”“国道”“高速路”等名称取代,只有火车、汽车的发动机依旧用多少多少“马力”来形容,算是对马的一份纪念。
HOT RECOMMEND
/荐/读/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唐晓峰 著
策划出品:活字文化
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带孩子从远古到今天,重新认识脚下的大地 |
视频 | 什刹海畔的地理课:北京这座城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