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内化阅读为核心素养? | 北京景山学校语文老师孟岳结合《红岩》谈名著阅读

孟岳 给孩子
2024-10-11

读书这件事儿需要教吗?当然需要教,要教的不是督促和考核你把书读完,而是教你如何有效打开名著的阅读空间,进而将名著阅读的过程变为素养的提升过程。


有人曾质疑为何名著阅读的选目几乎都是文学作品,应该鼓励跨学科、全学科阅读。这当然是有益的思考,但如果按我们说的真正打开阅读的视野,你会发现文学作品本身的内涵与维度本就包含了跨学科甚至全学科的要求,因为这些要求本身就是阅读的应有之义。

——孟岳


读书这件事儿,

需要教吗?

孟 岳


孟岳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现为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师,致力于书册阅读教学研究及实践。阅读教学在市级竞赛及公开课展示中获得好评,研究成果发表于核心期刊。


你好,我是孟岳。

 

上一讲说了《红岩》名字的内涵,今天我们聊一聊读书这件事儿。


自打中学语文开了名著阅读板块,就争议声不断。比如有人质疑许多教材上必读的名著是否真的适合学生阅读:这个《水浒传》是不是太暴力血腥了,《三国演义》是不是太多权谋之术了,《西游记》是不是太市侩油滑了,《海底两万里》是不是太过时了,我们正在读的这部《红岩》是不是意识形态色彩太浓了,等等。还有不少同行、家长以及关心教育的人认为阅读应该是自由的,依照兴趣来读,而把阅读放进课堂,甚至还要考试,真是一件倒胃口的事儿。


这些质疑都有道理吗?读书这件事要不要教?今儿咱就借着《红岩》说道说道。

 

首先,在“普通读者”的层面看,读书确实是不需要教的。

伍尔夫《普通读者》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谈读书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普通读者”的概念,所谓“普通读者”是区别于批评家和学者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未必有很高的学养和天赋,读书也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或纠正别人的看法,而只是出于本能的一种单纯的阅读兴趣。他们或是为了了解某个人物的情况,或是为了拼凑某一个时代的缩略图,或是对某个艺术原理产生了兴趣,或是单纯地沉浸在一部侦探小说里无法自拔。而他们读的书也没有一定之规,一本诗集,一套小说,几页画册,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任由兴之所至。


伍尔芙所推崇的“普通读者”也是我心目中那类最理想的读书人,如果你对他们说我要教一教你读书,把一大堆被称为名著的东西课程化,再经常考一考,那确实是太煞风景了。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


还以《红岩》为例,我们在初读的时候沉浸在叙事者讲述的革命故事里,跟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每一个或愉快或激动或愤怒或悲伤的瞬间,这很好,读完合上书,头脑里对书中的人物或喜爱或厌恶,对书中传递的思想或认同或反对也都没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刚刚说的普通读者的读书情境,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儿。普通读者的读书方式,好在自由无拘束,但问题也在于没有系统的引导,阅读一本书,往往流于故事本身,很难展开它的多维阅读空间。

 

事实上,从《红岩》的阅读史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中系统的读书训练是很必要的。

斯图亚特·霍尔

Stuart Hall

牙买加裔英国文化理论家、文化研究批评家


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曾经针对人们看电视的方式做了一个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启发了钱振文研究《红岩》阅读史,也同样对我们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很有借鉴意义。


霍尔提出了三种阅读接受的方式:


第一种叫主控-霸权式解读,或者叫倾向性解读,什么意思呢?简单说,这种解读方式极具倾向性,也就是直接、彻底地按照这部作品的创作者,或者说控制者的意图来进行理解,对这部作品的解读结果,实际上完全取决于作品背后的控制者。《红岩》问世以来,读者大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阅读它的。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无论是文艺评论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在报刊上竭尽所能地阐发自己从小说中收获的学习心得,反复讲述革命者哪些精神品质激励了自己,叛徒、敌人们哪些问题也可能在自己身上存在,应该深刻反思,而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红岩》也完成了重讲历史,改造思想,重塑集体记忆的使命。

认真看《红岩》的小学生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种叫协商式解读,顾名思义,这种解读方式虽然也承认作品背后控制者的正当性,但解读者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份和需求来进行调整,最终与控制者达成符合自身情况的妥协。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常看到的《红岩》阅读接受方式,学生们对《红岩》中的人物行为逻辑其实并不十分感冒,但也不反对人物和故事背后所要传递的思想意识,只是觉得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以及人物形象已经距离自己很远了。


第三种是一种反抗式解读它的解读者拥有一套与作品完全相异的理论或思想框架,基于另一套框架来对这部作品进行否定性的阐释。这种解读方式首先在学术界出现。八十年代末有过以反思激进主义为基点的对“红色经典”进行重新解读的实践,这一系列解读极具启发性。但是下沉到大众阅读层面,问题就被简化了。随着社会思想的多元发展,出现了我们开篇提到的,对《红岩》是否意识形态色彩过重而不适合学生阅读的质疑。

伊塔洛·卡尔维诺

(Italo Calvino 1923—1985)

意大利当代作家。


正如卡尔维诺所说,一本经典作品:

是一本永不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这话听着挺绕,简单说就是经典背后包含着巨大的解读空间值得深入挖掘。


其实,作为中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训练,无论是“倾向性”的照单全收式阅读,还是粗暴式的否定阅读,或者应付差事油盐不进的滚刀肉读书法,都严重折损了《红岩》的阅读价值,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实际的收获。也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固执的只在文本内部打转转的阅读视野,导致我们还在为名著是否都适合孩子读而喋喋不休。


那么读书这件事儿需要教吗?当然需要教,要教的不是督促和考核你把书读完,而是教你如何有效打开名著的阅读空间,进而将名著阅读的过程变为素养的提升过程。


我们还说回《红岩》,你现在可以回想一下我们这十二讲课程,没有任何一讲是抽象地分析人物、分析艺术手法、分析思想的。我们总是试图与文本之间拉开一定距离,跳出故事,即使分析人物、分析故事,对比历史原型,也一定将文本还原到时代语境来谈,在还原的过程中,不仅读这本小说,更将小说叙事策略背后的政治思维、价值观念呈现出来。我们不仅通过成书的特殊方式的分析,与作品、作者进行对话,甚至在《红岩》阅读方式的分析中与曾经的读者进行对话。而《红岩》的文学传统,革命者的精神传统,也在文化脉络的梳理中得到了贯通。

孟岳讲《红岩》分章内容


这十二讲,我希望你能够真切地触摸并理解《红岩》书写的时代、产生的时代以及被阅读的时代,进而对中国当代政治、历史、文化、思想有自己的思考。从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这当然不是读过一本《红岩》就能产生的效果,而是要在成系统的阅读教学与实践中不断拓展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名著阅读序列,可以各有侧重,足以在毕业的时候打下阅读的坚实底子。


有人曾质疑为何名著阅读的选目几乎都是文学作品,应该鼓励跨学科、全学科阅读。这当然是有益的思考,但如果按我们说的真正打开阅读的视野,你会发现文学作品本身的内涵与维度本就包含了跨学科甚至全学科的要求,因为这些要求本身就是阅读的应有之义。

 

好,我们最后再总结一下今天讲了些什么:


第一,从自由阅读的层面看,伍尔芙所说的那类普通读者确实不需要名著阅读教学。但缺失系统的读书指导,根基尚浅的读者也很难打开阅读一本书的空间格局。


第二,《红岩》的阅读历史提醒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倾向性阅读和协商式阅读层面,也不能对作品做简单粗暴的否定。名著阅读都值得一读,重点不在读什么,而是怎么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亟待以系统的读书引导,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呈现阅读的真正价值。

 

好,这次《红岩》的阅读之旅就到这儿了,想说的还很多,我们有缘再会。


《名师精讲必考名著》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领域的“梦之队”

——由顾德希、薛川东两位著名特级教师担任主编,

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师大附中、景山学校等名校

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主讲,

北大中文系教授担任学术顾问,

针对2019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中例举的12部经典阅读篇目

打造的在学生自由阅读基础上打开阅读视野

既能应对中高考,又超越中高考

必考名著精讲音频课程。

适合人群:

中学生、中学语文教师、中小学生家长。

 

聆听收获:

12部名著总共约140讲,每讲10分钟左右,

总计1400分钟的音频课程

(亦可以按需求选购单部名著音频课程);

 

▍主讲教师及课程大纲



《名师精讲必考名著》


最短12天,通晓作品内容,

直抵名著内核,知其经典之处;

博览经典魅力,丰厚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主讲团队丰富的经验,

助你一臂之力,让备考事半功倍。


“网易公开课”APP陆续更新中

全套课程199元

点击“阅读原文

或下载“网易公开课”APP,

即可购买!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名师精讲必考名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给孩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