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回响:瑞典汉学家眼中的中国汉字
作者:61
汉字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
20世纪60年代在北大学习汉语,同时在音乐学院学习古琴的瑞典人林西莉,对这个问题充满了热情。
直到她听了这个故事:
1899年夏,刘鹗看着眼前的龙骨,仿佛听到了遥远祖先的叹息。
北京达仁堂中药店伙计的研钵里,尚未完全捣碎的“龙骨“,其实是古老动物的骨头、壳,也是味药材。
让刘鹗欣喜若狂的,是上面类似汉字的刻纹。
古动物的壳上怎么会有字?这些“字“是谁刻的?刻的是什么?
太多疑问冒了出来,刘鹗待老友病愈,便一同把北京药店里的骨头全买了下来。这一研究不得了,他们发现,这些骨头上一共刻了1058个奇怪的“字”。
这些字,比当时人们知道的任何一种字都古老。人们可以看到,祖先们把月亮写成了这个样子:
这是当时的中国人,第一次触及到古代文字的起源。也让刘鹗在1903年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
听完后,林西莉不满足于现有的故事,又找到了之后安阳小屯出土的文物资料,发现这里挖掘出土的17.5万块甲骨中,大约5000块都有卜辞文字。很像今天人们用扑克牌、塔罗牌之类的用于占卜。
| 图片来源:《给孩子的365天文化课》音频文稿
到今天,甲骨文仍被看作汉字的重要起源之一。
作为外国人,林西莉对每个汉字、一撇一捺都充满了好奇,总是刨根问底。然后再尽量利用中国新的考古发现,一些文物图片,让汉字活起来。她说:“我会关注一些中国人看不到的东西。”
自此,林西莉一头扎进了中国文化里。她曾说过:“二十八岁来到中国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而那时我并没意识到。”
后来,林西莉回到瑞典当了老师,“我发现我的学生的反应和我过去完全一样——我对汉字的结构和早期形式讲授得越多,他们越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些汉字。
当我同时也讲解这些文字所来自的那个世界。讲述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房子、车辆、衣服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讲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乡野、山河、动物与植物时,效果就特别好。”
| 图片来源:《给孩子的汉字王国》内页
于是,她自己写教材,开设中文课。这些教材最后汇聚成一本《汉字王国》,还获得了瑞典文学图书最高奖——奥古斯特奖,并被陆续翻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西方人学习汉语的必备书。
迄今为止,没有一本关于汉字的书,这样简洁明了,这样富有趣味,这样具有启发性和独特的推想。
我们离汉字太近,近到以为汉字本就该这样。但换一个文化视角,在林西莉的目光里,我们似乎被拉开距离,看到陌生、另一面的自己,令我们心动和深思。
|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们更好地理解汉字,能像林西莉一样,从中找到无穷无尽的文化乐趣。
我们邀请林西莉作为汉字文化课的导师,让专业的工作室把书本的精华重新译制成音频,力图生动再现当年她在瑞典课堂上课时的样子。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容易理解这些遥远的知识,音频创新使用了“一问一答”的演播方式,把类似“刘鹗发现汉字起源”的故事进行了“故事化的演绎”,生动巧妙,配以相应的图片,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
| 图片来源:《给孩子的365天文化课》音频文稿
☝点击上面音频,领略汉字的魅力☝
从汉字起源到衣食住行,音频课是这么设计的:
👇🏻长按扫码了解👇🏻
除了汉字学习外,在《给孩子的365天文化课》音频课中,你和孩子还能听到:
➭ 北岛亲自带着孩子们去和诗歌相遇;
➭ “科幻大牛”刘慈欣带着孩子们到科幻的世界里畅游;
➭ 一生讲授古典诗词七十余载的叶嘉莹,带着孩子们欣赏古诗词之美,让他们在课本里再见古诗词时,像老朋友一样熟稔……
还有哥大教授、北大教授等等著名的学者大家,带着对自己领域的潜心研究和热爱,去给孩子们分享这个世界最有智慧的东西。
这是给孩子们的一整套人文通识教育音频课:从汉字文化、生命简史到历史地理,从诗词、美文到故事、科幻。
可以说,学习“给孩子”系列内容,就等于请了8位教授、学者到家里,亲自教育引导孩子进入知识的王国,陪伴孩子成长。
童年只有一次,我们能做的,是将丰富智慧的世界放到孩子面前,他感兴趣什么,自会寻找到未来的路。
365+节音频
全网首套博雅通识课
售价199 元
知识节限时 5 折
仅 99.5 元
还可叠加津贴
👇🏻长按扫码购买👇🏻
不足百元,给自己和孩子
一个共同成长的机会
👇👇👇戳【阅读原文】,限时5 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