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我都能学,股神巴菲特赚11万倍的投资秘笈
这是《柿油》第5篇文章
全文4501字,预计阅读8分钟
1956年春天,26岁的巴菲特从纽约回到了家乡奥马哈。此时,他已财务自由。
1950年,他带着9800美元去上哥伦比亚大学,6年后已经变成14万美元。
年代久远,数字需要对比才能感同身受。1957年底,因为第三个孩子即将出世,巴菲特在奥马哈法拉姆大街买了一幢五居室的房子,花了31500美元,60年后的今天,同样的房子售价80万美元左右。如果用房子做最简单的类比,巴菲特当时的14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55万美元。
但这些钱跟巴菲特在接下来60年创造的财富相比,就是九牛之一毛。
1956年5月,巴菲特成立第一家以投资为业的合伙公司,1964年,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并改造成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当时伯克希尔股价11.5美元,53年过去,到昨天,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超过27万美元。
从1956年到2016年60年间,巴菲特获得超过11万倍的投资回报,年化收益率20%左右,他个人的财富也达到了756亿美元。
巴菲特靠什么赚到这么多钱?
价值投资。
为什么价值投资能赚到钱?
这要从股票的逻辑说起。
股票是普通人所能接触到的投资品中回报率最高的。在第一篇文章《当我们再说理财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中,我引用过一个数据,过去200多年间,扣除每年1.4%的通货膨胀以后,美国股票市场总回报103万倍,年化回报率是6.7%,在所有投资品中是最高的。
时间缩短一点,从1925年到2006年,81年间,情况同样如此。
这是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在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市场》中的一个分享,大卫从1985年开始负责耶鲁捐赠基金的管理,他创立的“股权导向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实现了低风险下的超额收益,过去30多年实现了16%左右的年化收益率。
股票能获得收益,来自企业的盈利。股票投资的本质是买入一家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这家公司赚钱了,你也就能分到相应的一部分。
股票的价值是这家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个现金流跟公司的利润正相关。整个市场的平均回报,会比GDP增速快一点,因为GDP相当于公司的营收,利润增长通常要比营收增长快。过去200年,美国名义GDP增长率5%,股票市场名义年化回报8.1%,是GDP增速的1.6倍左右。
而如果能挑选出市场上最优秀的那些公司,那么增值速度又要比股票市场的平均水平更快一些。这就是价值投资,刚才说过,巴菲特过去60年投资的年化收益率是20%左右。
股票价值和股价不一样。股价会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短期价格有随机性,可能会远远低于或远远高于内在价值,但长期还是会趋近内在价值。
我的看法是这样:股票的价值可以分析,但股价却无法预测。
价值投资做的事情就是: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长期持有,通过公司本身内在价值的增长以及价格对价值的回归取得长期、良好、可靠的回报。
价值投资包含几个重要的原则或者概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不预测市场;安全边际;能力圈;护城河;复利。
投资人李剑总结为12个字: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度分散,我觉得很到位。
好股就是好公司,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价值投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股票不是用来炒的,股票的是投资者对公司所有权的证书,我们以股东形式投资,支持了这个公司,然后在公司价值增长的过程中分得我们应得的利益。
炒股的说法,听上去就像一个局里的零和游戏,有人买就有人卖,有人赚钱就有人亏。而价值投资在更大的视野去看问题,获得的是共赢。
比如贵州茅台,2001年上市的时候净利润为3.7亿,公司拿着上市募到的钱去扩大生产、提升产品价值,到2016年净利润167.18亿,16年间增长45倍,而且未来可能更多,股价则上涨了超过100倍。这样的过程中,企业发展壮大、投资者赚了钱、政府获得了税收、消费者获得了优质的产品和体验,所有参与者都获益。这是价值投资的一个基石。
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呢?就是你能看懂的、能持续赚钱的公司。
能看懂,遵循的是能力圈原则,只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寻找好公司,在我们能力圈之外的,再好也不要动心,因为那不是我们能把握的。还记得我第一篇文章讲的故事吗,因为不懂,很容易会被狗咬。
当然我们应该不断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但在这之前,严格坚守,每个人的能力圈内一定可以找到好公司,哪怕只有一家,也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回报。
我们不要怕错过。2017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谈到自己错过亚马逊和谷歌,这两个都是上市后股价上涨上百倍的公司,但就算错过了,不影响他成为股神、世界排名前三的富豪。
再说持续赚钱。股市是我们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消费者,可以从我们自身的需求出发,去看什么产品最欢迎?什么需求大?增长得快?未来前景好?
有时候可以找到一些具体的产品,比如iPhone、微信、支付宝、星巴克、贵州茅台等等。从产品出发,再去分析公司财报、行业前景、竞争对手,就能找到一些好公司。
有时候可以找到一些比较有前景的行业。比如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互联网行业依然有巨大的潜力;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养老、医疗行业就会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衣食住行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消费行业有持续的需求;……行业选择好之后,就是去寻找有竞争优势和定价能力的公司。
当下产品受欢迎还不行,要关注未来的前景。巴菲特强调,要找有护城河的公司。
在2007年致股东的信中,他说: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有一道“护城河”来保护投资获得很好的回报。
资本主义的“动力学”使得,任何能赚取高额回报的生意“城堡”,都会受到竞争者重复不断的攻击。因此,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比如成为低成本提供者,象盖可保险或好市多超市,或者拥有象可口可乐、吉利、美国运通这样享誉世界的强大品牌,才是企业获得持续成功的根本。
哪些元素可以形成护城河呢? 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股票研究部负责人帕特•多尔西,专门写了一本书《巴菲特的护城河》来分析。他总结了 “护城河的四大来源”:
无形资产,比如品牌。消费者仅仅因为品牌就愿意购买或是支付更高的价钱,比如贵州茅台、可口可乐、苹果、星巴克等等。
迁移成本。比如微信,重新做一个同样功能的产品不难,但你的朋友都在用微信,你就没法离开它。
网络效应。如果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客户人数的增加而增加,那么,企业就可以受益于网络效应。比如谷歌搜索,用的人越多越好用。
成本优势。在价格决定客户采购决策的行业里,成本优势至关重要。成本优势的最大法宝是规模,只有规模优势创造的护城河,才是最长久的。比如沃尔玛、亚马逊、麦当劳、星巴克等等。
巴菲特提出过一个检验护城河是否牢固的方法,就是你假想一下,如果给你10亿美金,还可以雇佣一切管理大师,那么你能不能复制一个这样的企业出来。如果不行,那就是说这家公司的护城河是牢固的。
护城河也并不是永远可持续的,要紧盯护城河遭到侵蚀的种种迹象。比如行业结构的变迁对企业竞争优势带来的永久性破坏,就像诺基亚在功能手机时代是多么不可一世,但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就走向了衰亡。
说了好股,再谈好价。
很多投资者都喜欢说,要用5毛钱去买价值1块钱的东西,也就是留一个安全边际。刚才说过股价会围绕内在价值波动,当股价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就是有安全边际。
要判断有没有安全边际,就要对内在价值进行评估,也就是估值。
估值的方法,巴菲特也给出来了。他在1996年给股东的信中说: “内在价值可以简单地定义如下——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生命中可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
这个自由现金流,可以理解为净利润减去折旧、摊销等等费用,再减去为了维持公司竞争优势而产生的费用。
但这是一个方法,而不是公式。 因为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无限期的自由现金流,而且折现率的微小变动,会使结果呈现巨大差异。 有一次股东大会上,芒格说:“我从未见过巴菲特拿着计算器计算现金流量。"
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强调:“宁愿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估值、安全边际都是一种意识,一种思维方式。
更关键地,是在能力圈范围内找到伟大的公司。找到这样的公司以后,不管当前股价如何,一次性买入,或者分批买入获得一个平均成本,我觉得都可以。
芒格在他的《穷查理宝典》里有一句名言: “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再说长期持有。
价值投资要求不预测市场,就是不去预测明天或者未来一定时间内股价的涨跌。
因为这做不到。巴菲特喜欢说的一句话是:预测高低是神而不是人做的事情。
股市里整体上是“七亏二平一赚”,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数人都在做预测股价这件事。股民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低抛高吸,但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下面这样的。
我们对待市场的态度,不是去预测市场,而是利用市场,让它为你提供服务。股票一方面是部分所有权,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个可以交换的证券,可以随时买卖。这样就给投资者提供机会,去购买所有权;也提供机会,在多年之后需要钱的时候,能够把所有权出让,变成现金。
利用市场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在股价下跌时买入。投资人李录在芒格《穷查理宝典》中文版序言里说:投资股市最大的风险其实并不是价格的上下起伏,而是你的投资未来会不会出现永久性的亏损。单纯的股价下跌不仅不是风险,简直就是机会。不然哪里去找便宜的股票呢?
比如2012年,受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和中央反腐影响,贵州茅台股价跌去一半,到2014年初最低跌到120元,现在3年过去了,股价涨到了500元。
不预测市场,选择好公司买入后长期持有,赚钱的可能性才会提高。
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2001年以每股1美元(复权后相当于0.25美元)买入网易,现在网易的股价已经接近300美元,16年回报超过1000倍。
香港投资者刘元生,1988年400万港元认购万科股份,29年过去也获得接近1000倍的回报。
长期持有,是多长?如果一定要回答,最理想的答案是:永远。
12字中最后一条,是适度分散。
因为我们所有的判断,都是基于对未来的分析,但未来的可能性非常多,现有的判断不能保证100%准确,通过适当的分散投资,可以规避单一公司判断失误带来的风险。选择5-10家公司,哪怕其中有出错,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长时间段的投资回报。
我自己,从2012年开始学着用入门级的价值投资理念去投资股票。2013年初买了贵州茅台,一年后跌去30%,又买了一点,现在仍然持有。更多的资金在美股,比如Facebook上市当日就买了,后来跌去一半,陆续再买。除了这两家公司,目前还持有腾讯、陌陌、星巴克、Visa等等。
整体而言过去5年年化收益率40%左右,未来我的预期是15%左右,如果能有更高,就是幸运女神降临。
最后我再重复一句,不要拿3年(5年更好)之内要用的钱去投资。因为无论是多好的公司,股价都有可能剧烈波动。
我持有的贵州茅台、Facebook,都有过50%以上的下跌。就在前几天,陌陌发布了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财报,股价却在财报发布当日下跌了20%。
假如股价下跌时这笔投资款你有急用,不得不卖出,就造成了永久的亏损。我觉得股票亏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判断失误,公司发展达不到预期;也有可能是判断正确,却等不到股价回归那一天,不得不在股价下跌时卖出。判断失误我们可以认,但判断正确还亏了,那就太惨了。
如果对股价的大幅波动没有承受力;没有耐心,做不到面对股价涨跌宠辱不惊;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去分析股票背后的逻辑,而是跟着市场风向走,或者想着去听所谓的内幕消息。那么:珍爱生命,远离股市。
我觉得道理都很简单,但要做到很难。投资说到最后,还是一场对人性的考验。
在纪录片《成为巴菲特》中,巴菲特是这么说的:赚钱最重要的就是时间,你不需要非常聪明,你要有耐心。
说明:本文中所引用的数据,除特别注明的之外,均来自罗杰·洛温斯坦《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另外,《成为巴菲特》这个纪录片在B站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