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闲话| 鲁迅的8年无聊生活(附鲁迅全集)

困窘的潇洒 楞个想 2022-09-24

鲁迅在没有成为大家之前,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精神上陷入由失望导致的空虚乃至绝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五四”前夕,这个时间段有长达七八时间。

日记的类型

鲁迅一生中记了二十余年的日记,基本上没有间断,日记的第一天是1912年5月5日。

上午十一时舟抵天津。下午三时半车发,途中弥望黄土,间有草木,无可观览。约七时抵北京,宿长发店。夜至山会邑馆访许铭伯先生,得《越中先贤祠目》一册。

刚到北京的鲁迅会在日记上通常会记录很多事情,大致分为几类:

  • 各种琐事,个人的牙痛、胃痛,当天的天气状况、一日三餐等等

  • 各种人情往来,如拜访友人、在京同乡,以及他们来会馆看望鲁迅的记录

  • 跟周作人的书信往来,平均每月六七封,其中很多天日记的内容,全部是对书信往来的记载。

  • 也会因教育部的工作单调乏味而感到无聊,哪怕工作上事情比较多时,也照样会在日记上只写二个字“无事”,而且是这种记录的频率非常高。

    书中特意统计过1912年自5月至年底,八个月的时间出现了12次,最多的一个月有4次。1913年则大致与1912年相同,“无事”之记载每月出现1到2次,全年为20次。1914年为22次,1915年为20次,1916年为19次,1917年为35次,1918年为40次。从民国初年到“五四”前夕,前几年出现的次数和频率比较平稳,但从1917年开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且开始出现连续三天均以“无事”为日记内容的情况,其内心中增长的空虚与苦闷可见一斑。

  • 在这八年的日记中,经常会出现“单调”和“重复”的字样。在鲁迅看来这样的日常工作因为缺少人生目标而没有任何意义,

  • 日常生活中用“抄古书”做为排解,不定期会和好友一起逛旧书店购书、购古玩等。

  • 生病。刚到北京的1912年,短短八个月时间,其日记中关于身体不舒服乃至患病服药的记录就多达19次,身体不舒服的症状最多者为胃痛,其次是感冒。1913年,有关上述症状的记录为20次。

  • 偶尔也会有心情好的时候,描写一下自然景观,对当天的美食大加赞赏,跟朋友长谈等等。

日常生活

他的日常生活极其单调,除去一些商店餐馆外,其余的空闲时间大都消磨在书店、古玩店内,而很少外出游玩景点。

工作主要是在教育部,如参与京师图书馆的筹建、讨论大学专门课程的改进办法、给百姓做公益演讲。

剩下就忙着外出见朋友和在住处接待朋友,忙着“得病”和看病,忙着和朋友一起逛街、饮酒、喝茶、购物,忙着给亲友写信特别是写给周作人,忙着寄书寄东西给家人……

1920年-2921年的鲁迅

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这时开始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并以自己的白话小说创作。在初期时感觉很兴奋但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就又回到觉得无聊的状态,日记里的“无事”又开始频繁出现,写日记都懒得写了。

1920年的7月,“无事”记录出现12次,8、9两个月,出现“无事”的次数达到15和16次!而其他各日的记录也极为简单,整整一个月的日记内容不足两页,7月份每日字数达两行的仅有七天,8月份每日字数达两行的仅有五天,9月份达两行的则仅有三天。相比之前其日记每月内容往往长达四五页,每天内容记录多达五六行者很多的状况,这种变化是惊人的。日记中“无事”字样在10月为13次,11月为10次,12月为10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年底,至次年年初才稍稍好转。

拿出一个月的日记做为例子:

1920年8月(鲁迅日记)

  • 一日 晴。星期休息。无事。

  • 二日 晴。上午得车耕南信。午后从徐吉轩假泉十五。从戴芦舲假泉廿。

  • 三日 晴。无事。

  • 四日 昙,下午雨。无事。

  • 五日 晴。午前往山本医院取药。小说一篇至夜写讫。

  • 六日 晴。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得李遐卿信。

  • 七日 晴。上午寄陈仲甫说一篇。午前往铭伯先生寓。

  • 八日 晴。星期休息。无事。

  • 九日 晴。无事。

  • 十日 昙。夜写《苏鲁支序言》讫,计二十枚。

  • 十一日 晴。无事。

  • 十二日 晴。无事。

  • 十三日 晴。午前访章子青先生,取泉卅,由心梅叔汇来。

  • 十四日 晴。上午徐吉轩泉十五。下午昙。

  • 十五日 晴。星期休息。无事。

  • 十六日 晴。晨访蔡先生,未遇。晚寄汤尔和信。

  • 十七日 晴。上午寄蔡先生信。

  • 十八日 晴,下午昙,风。无事。

  • 十九日 小雨。无事。

  • 二十日 晴。上午从齐寿山假泉十。下午雨。晚得蔡先生信。

  • 二十一日 昙。下午宋子佩来。寄蔡先生信。晚李遐卿来并送平水新茗一包。

  • 二十二日 昙。星期休息。午后晴。无事。

  • 二十三日 晴。午后寄李遐卿信,假泉十二。夜雨。

  • 二十四日 晴。上午从齐寿山假泉十。得李遐卿信。寄朱孝荃信。

  • 二十五日 晴。无事。

  • 二十六日 晴。午后得李遐卿信,即复,并假来泉八。傍晚雨一陈。得高等师范学校信。夜寄毛子龙信。

  • 二十七日 晴,下午雨一陈,夜大雨。无事。

  • 二十八日 昙,午后晴。无事。

  • 二十九日 晴。星期休息。午后整理书籍。

  • 三十日 晴。午后往留黎厂。又至青云阁买鞋一双。

  • 三十一日 晴。无事。

家人生病与借钱

鲁迅在1020年的7月到12月,逛琉璃厂的次数明显减少到只有5次,购买古书等数量更是寥寥无几,与以前每月前往数次且每次购入甚多形成强烈对比。而从7月到12月日记中竟然没有任何与好友外出吃饭的记录,在这段时间内他的情绪不佳而且经济上也出现问题。

原因有几点:

  • 鲁迅三弟之子,当时仅一岁,生病非常严重,住院时间长达两个月,之后又是鲁迅母亲患病,鲁迅为看病借钱多次。

  • 当时的北洋政府大量欠薪,鲁迅实际收入大减

  • 周作人一家来京后,其妻子大肆挥霍,使得入不敷出,鲁迅为维持家庭正常生活不得不借债。据1920年的日记,当年鲁迅就借债20多次,总计近千元

从无聊到有事可作

鲁迅在1918年《新青年》的第四卷开始写稿,并参与杂志编委会的工作。然后在1920年因为“不谈政治”的原因与陈独秀关系搞蹦。

在1920年时鲁迅开始收集资料,准备撰写《中国小说史》,并且重新开始校《嵇康集》。

在离开《新青年》之后,找到了两个出路:一个是到北京的高校教书,一个是参与“文学研究会”的活动。

等到1921年的日记,开始有所变化。首先是日记篇幅重新开始拉长,对有关事项的记录变得详尽起来,出入琉璃厂的次数也变得多起来。1921年的书账为137.19元,虽然还没有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但确实有了很大增加,原因就是鲁迅这年拿到了一些欠薪,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则心情自然也会变好。

其次当然是那触目惊心的“无事”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1921年1月还是10次,到2月就减为4次,到4、5月份已经各只有2次了。1921年其全年日记中出现“无事”的次数为59次,仅为1920年117次的一半,减少幅度之大也说明鲁迅的心态有所变化,对自己所身在其中的日常生活,已经逐步减轻了那种无聊与苦闷之感。

在这之后,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变成了众所周知的鲁迅。



鲁迅经典语录


1、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一九三三年


2、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

——《随感录二十五》一九一八年


3、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

——《两地书》一九二五年


4、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鎗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

——《可恶罪》一九二七年


5、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例,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看镜有感》一九二五年


6、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

——《论睁了眼看》一九二五年


7、中国人的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但我却替他们发现了,你们大概知道的罢,就是北京的第一监狱。这监狱在宣武门外的空地里,不怕邻家的火灾;每日两餐,不虑冻馁;起居有定,不会伤生;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不会再犯;强盗是决不会来抢的。住在里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北京通讯》一九二五年


8、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碰壁之后》一九二五年


9、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海上的儿童》一九三三年


10、说话到真人厌恶,比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

——《「坟」题记》一九二六年


11、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嘬,营营地叫,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死了,不再来挥去牠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牠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战士和苍蝇》一九二五年


12、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13、中国人不疑自己的多疑。

——《我要骗人》一九三六年


14、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hú sù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

——《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六


15、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不知道,并且我的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则,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民众的惩罚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答有恒先生》一九二七年


16、我总觉得洋鬼子比中国人文明,货只管排,而那品性却很有可学的地方,这种敢于指摘自己国度的错误的,中国人就很少。

——《两地书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17、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18、中国人自己诚然不善于战争,却并没有诅咒战争;自己诚然不愿出战,却并未同情于不愿出战的他人;虽然想到自己,却没有想到他人的自己。

——《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二》一九一九年


19、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六年


20、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21、「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忽然想到.七》一九二五年


22、凡中国所有的,外国也都有。外国人说中国多臭虫,但西洋也有臭虫……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虫,而遭别人指摘的时候,实在也不太舒服的……最好还是希望别家也有臭虫,而竟发现了就更好。」

——《外国也有》一九三三年


23、「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

——《病后杂谈之余》一九三四年


24、「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


25、「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今天的两种感想》一九三二年

鲁迅全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2pPGy8 密码:89n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