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朝科举落榜生如何“重头再来”

楞个想 2022-09-24

科举考试,应试者如过江之鲫,然而中榜者寥寥,乡试一省至多不过百数人,而会试的全国录取人数,清朝常常控制在二三百人之间,以光绪九年应会试考生16000多人来看,只“赐陈冕等三百八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其录取率约为1.9%,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98%的科举考生都成落榜生。

那么,清代如此众多的落榜生除了“复读之外”还有哪些出路呢?


吴大澂,清代书法家、文字学家,晚号愙斋

第一种是“半工半读”,这是清代科举落第者所通行的方式,特点是:一边工作养家糊口一边继续攻读,以待下届再考。譬如清朝官至左副都御史的部级干部吴大澂,早年经历乡试、会试两级考试落第之后,都有一段边教书边准备考试的时光,直到34岁那年,他“会试中试第三名贡士,殿试二甲第五名”,继而成为大臣、著名金石考古家。再有一个,与陈三立以“南陈北王”并称的王树枏在乡试落榜后,一直在畿辅通志局做编篡工作,直到36岁中进士分户部主事后,才结束兼职,此后官至新疆布政使,民国期间,相继任清史馆总纂,国史馆总纂。显然,像吴大澂、王树枏这类的好运气,不是每个落第考生都有的,实在是寥若晨星。

第二种是走捐纳之途。道光九年(1829),34岁的魏源在连续参加会试落第之后,按例捐资得了个“内阁中书舍人候补”的职务。而后,他因职位之便得以系统认真阅读了内阁所藏的清朝开国以来的大量史事档案,开笔写《圣武记》,这是探索清朝盛衰的第一部史书,鉴于时局的动荡也为了有益当时,魏源发愤完成于1842年8月,当月发生了一件中国历史上的大屈辱事件: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同年冬天,怀抱忧国情怀的魏源还写成了《海国图志》初刻本五十卷。走捐纳之途的魏源,虽然落榜,但依然用所学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科举落榜生捐纳为官,这在清代尤其在晚清是很普遍的一件事,而这也是晚清吏治腐败萎靡的一个病灶所在。

第三种是落榜生放弃应试之路,改弦更张,从军从政。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即是科举失意投笔从戎的一个著名例子。左宗棠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21岁中举后,“会试三次不第,即弃举业而专治经世之学,知交群推,有名于时”,而后,他竟然一步一步凭着真才实学打造成了晚清一等的重臣,且对于国家贡献极大。另一个例子是近代名流梁启超,他17岁中举后,“屡应会试未捷”,但“以言论称雄,仍为政治活动”,而且,自视极高,公然声称:除却做国务大臣外,终生决不做一官也。果如其言,梁启超在民国曾被任命为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以及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也是国务大臣级别了,更而且,他还是近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人物。


阎敬铭,晚清大臣,理财有道,有“救时宰相”之称。图为阎敬铭中进士前的抄本

第四种出路是所谓的“大挑”。“大挑”是国家给会试落榜生设计的一个出路,是清代的创新。“清制,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后得赴大挑,亦入仕之一途也。”米脂人高照煦以同治癸酉举人应光绪庚辰大挑,被任为教职,后历官宜川训导、榆林教授。他在《闲谈笔记》中记载:“国朝定制,会试三次后,特设大挑一科。不试文艺,专看相貌。”——看似一个落榜生的出路所在,滑稽的是,不看成绩了,看相貌!——那么,如何挑法?“二十人为一排,挑一等三人,以知县用,二等九人,以教职用。相貌魁伟者挑一等,其次挑二等。余八人,俗呼曰八仙。”看来,如果姚明列入“大挑”的话,肯定是一等无疑,外放个知县,而,身高如齐国晏子者则毫无希望了。

有意思的是,晚清还有个名臣叫阎敬铭的,会试落第后曾经想弄个教职干干算了,也是国家干部么,于是去应试“大挑”。令人沮丧的是,小阎才上场就被“涮”下来了,原因是他“状貌短小,二目一高一低,恂恂如乡老。”具有喜剧效果的是,后来的会试落榜生、“大挑”落选者阎敬铭发愤“补习”,竟然高中翰林,成为清朝有名的高官。与曾国藩齐名的胡林翼曾向朝廷夸赞他“阎敬铭气貌不扬,而心雄万夫。”并说他是国家少有的贤才,如做法官将会“弄律有准”,如做理财官则“必无欺伪”,典型的一专多能啊。历史上的阎敬铭的确为官清廉耿介,有“救时宰相”之称。——清代的“大挑”看似给了多次落榜考生以一个希望,但是,以貌取人,实在是有失偏颇。


天王洪秀全与随从在南京城,1864年,法国画刊 LE MONDE ILLUSTRE 铜版画

此外,有些落榜生对于科举失望改而从事商业。譬如咸丰八年(1858年)16岁的郑观应童子试未中,即弃学从商,后成为有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也有些过激分子,因科举落第而痛恨制度、仇视社会的,据说晚清的洪秀全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后来他造反尽管原因复杂,但与科举不公平似也有些关联。

综合看来,在清代,科举落榜毫不奇怪,考生与国家都想方设法地疏通与排解中式与落榜的矛盾,形式多多。实事求是地说,落榜考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以及国家积极为落榜生多提供出路,这也是个关系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的大事情。


回复【0045】获取《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清代科举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