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的16本图书推荐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
乐黛云 陈越光 主编
当前跨文化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但它的历史基础与未来发展离不开跨文化学编年学的建设,本书正是为了这个目标而编辑出版的。它展示了中外学者近十年来从事跨文化研究的选题、目标、问题、范围和方法,突显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这一关注点,讨论了这些学术问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关系,并提供了一批有相当分量的学术成果。本书为有志于从事这门新兴学科建设的研究者和关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中外同道(特别是研究生),提供基础而前沿的学术视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修订版)
(“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国外交在实践中开拓进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局面。本书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探讨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本书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深邃的战略视野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必将对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凝练了中国对国际关系的基本主张和立场,为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铺平道路;践行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价值取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了道义基础;引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大实践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工程。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立文 著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新世纪、新治理,自己讲、讲自己,尚和合、求实践,新儒学、新人格。第一部分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启了中国的世纪、人类的新世纪,为世界奉上中国的方案。第二部分为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风格、气魄、神韵的和合学理论思维体系,以及自己讲、讲自己的中国理论思维话语体系,包括和实力的意蕴和建构、和实力与一带一路等。第三部分为尚和合的民族精神、时代价值,以及和合学的思维特性、文化内涵与实践。第四部分为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具有世界视野、人类意识的理想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人才。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
(人文大讲堂)
彭林 著
21 世纪东西方文化博弈的实质,说到底是中华民族能不能向人类社会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场博弈中,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了解我们的文化。基于此认识,本书阐明了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礼”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全书论理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活泼,举例形象生动,读后发人深省。
文化转型人类学
(百家廊文丛)
赵旭东 著
本书立足于多元世界的现实及其背后作为整体的文化存在的可能,提出在从微观的中国村落研究转向宏观的中国文明的人类学研究的过程中,中国人类学需要面对的是不同文明之间互动的方式以及可能有的理想状态。本文所提出的文明互动的研究注意到了文明之间对立排斥、互补交流以及圆融共通这三种互动模式,它们在心理表征、社会交换、表现方式、文化表达以及民族志类型等诸维度上都会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学不应该是一种面对文明而表现得冷漠的学问,人类学的核心就是关注文明互动并促进文明互动的人类学的发展,这可谓是它的新使命。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
赵启正 著
《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基于作者丰富公共外交活动的个人经历,凝练了作者对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的感悟。本书中既不乏理论的深度,又有着生动的案例与实践。本书中揭秘了外众多外交事件所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为人们好地理解事件开阔了视野。同时《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对新的网络外交中的传播工具和事件都广为涉猎,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跨文化传播(第六版)
[美]拉里•A•萨默瓦 理查德•E•波特 著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当下,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跨文化传播和交流!
阅读本书,你将了解文化的基本理论,你将体会宽容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你将学会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应对方法。同时,你将成为一名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
本书是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知名学者拉里•A•萨默瓦领衔的一部力作,在美国多次修订再版,是跨文化传播领域的经典之作。
跨文化交际
孟亚娟 主编
本书简洁、实用,内容广泛生动,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总结了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概念,并归纳出了各国和各地区的基本概况、文化习俗和交际禁忌,为读者提供了各种清晰、简明的工具。本书内容涉及5大洲的25个国家,包括饮食文化、交际礼仪和节日文化等内容。本书共六章,先简单介绍跨文化交际,学习了解一些专家学者对跨文化交 际的研究,并借用美国雷诺兹的“文化调查问卷”,让读者了解自己的文化倾向。第2~6章具体介绍如何与五大洲人民打交道。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历史、文化与身份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阿马蒂亚•森 著
印度是一个极端多样化的国家,拥有众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径庭的信仰,判然有异的风俗和异彩纷呈的观点。《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一书分直言与异议、文化与交流、政治与抗争、理性与身份四部分内容。本书对于理解和利用印度丰富的争鸣传统,对于消除各种与阶级、种姓、性别及社群有关的不平等现象,对于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收入本书的这些关于印度的文章,是在过去十年间撰写的,而其中约半数则是在过去数年间完成的。第一编的四篇文章概述印度争鸣传统的性质、范围和重要意义。第二编中的文章论述交流在文化的发展与理解中的作用。第三编涉及剥夺或匮乏的政治问题(贫困、阶级和种姓分裂、性别 不平等),也涉及印度和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导致的次大陆人类安全风险。最后一编的主题是推理在印度人认同中的作用。
中国文明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葛兰言 著
葛兰言通过来华生活、学习的切身经历,写出了以中国古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众多高质量作品,本书便是其中的一部。这部完成于1929年的著作使用了中国古代文献和当时所能见到的最新考古资料,分析了从远古到汉代的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特征。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演进史,第二部分是以封建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生活史,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队、都城乃至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习俗作了深入的研究。作者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中国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这一领域的代表作。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
(国学基本文库)
柳诒徵 著
《中国文化史》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列举了大量的参考书籍,使好学的读者可以依着他的指引,进一步去寻求他引用的原书,更进一步去寻求他不曾引用的材料。这正是开山的工作。引用资料自六经、诸子、廿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国外汉学家论著,以至近代报纸杂志、统计报道,无不详为选辑,共有六百余种之多。由于作者身经清末政治腐败濒于崩溃之际,深慨民族自尊心的丧失、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无从抵制,因此蓄志阐述中国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强我民族自尊心,抉择中国文化的特点,以鼓励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至今依然是中国学术史上绕不开的经典。
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
(方立天文集 第八卷)
方立天 著
本书由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着重探求中国文化精神,以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中论述了中华文化三大传统,并认为人生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即是中国国学之魂,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后一部分论述了宗教与社会、科学、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本质观、价值观、历史观和适应观,强调遵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是做好中国宗教工作的关键。文中还认为宗教属于文化范畴,提倡走文化宗教之路,大力发挥宗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烂多姿。”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遺書總目錄•馆藏目錄卷
方廣錩 李際寧 黃霞 著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遗书包括从敦煌直接押运进京部分与后续入藏部分。国图敦煌特藏目前编到16579号。
本书以条记目录的方式,从文物、文献、文字等三个方面,全面采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的各种研究信息,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作了详尽的著录。并在前言中对国图敦煌遗书入藏、现状、编目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汉唐美术空间表现研究——以敦煌壁画为中心
张建宇 著
“空间表现”是中西艺术史研究的基本主题。本书致力于在汉唐艺术“模拟形似史”的大背景下,运用风格学方法,以北凉至盛唐敦煌壁画之“空间表现”问题为契入点,把汉民族特有的空间表现方式与外来佛教题材的融合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将考古艺术品、传世作品和文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把风格史的演变置于其所在的历史文化情境中,从观念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宏观背景中阐释风格之变。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以空间画法这一基本视角,重新考察中国佛教艺术研究中的某些重要议题,譬如北魏佛教美术之汉化改革,北朝晚期敦煌工匠集团的分工合作及粉本使用,以及唐代净土式经变画的图式来源等,并力图揭示出古代中国艺术在表现空间方面的独特性。
亚洲人文图志
[法]让•瑟利耶 著
本书所介绍的人文地理知识涵盖了从印度到中国、日本。乃至东南亚整个地区。其主旨在于,对庞大的各民族历史作出简要而全面的梳理。对各民族的现状作一个清晰的介绍。同时,作者对于当前东南亚各国也给出了最新的准确信息。包括人口、语言、宗教、国旗。等等。文中插入的一些注释,介绍了一些重要人物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和事件。书中还配有九十多幅精美的地图。这些对于读者理解历史事实都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世界文明史
(第四版•精装本)
丹尼斯•舍曼 A•汤姆•格伦费尔德 等 著
本书以翔实的历史资料,概括性地介绍了过去6000多年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依据第一手资料(即原始文献,如论语)、视觉材料和第二手资料(历史学家的描述)等,系统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下文明的兴起、发展与相互影响。
本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