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还学不会“社会”
在巨大的社会变迁中,是什么决定着普通人的命运?
伊险峰,中国媒体界凤毛麟角的人物,怀着媒体人的本能、敏感和理想主义,和同伴杨樱一起,完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书写——《张医生与王医生》。这本纪实文学作品一经出版,便得到了陈嘉映、梁文道、罗新、严飞、李海鹏、班宇等诸多学者作家的高度评价,并迅速登上了豆瓣新书榜。
他们写这本书,源于对中国四十年社会变化的兴趣。这变化快且剧烈,总需要一个来龙去脉——
书的主角,张医生与王医生,是伊险峰的初中同学,他们如今都是口碑甚佳的专业人士,也都出生于工人家庭。他们所在的1970年代生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而他们生活的城市沈阳,在这个过程中处境复杂——从计划经济重镇到一个落伍者,有强大的失落感。
“城市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其中大部分是人。”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残酷真相,而这部平民史诗的主题只是不要成为时代废弃物。
以下为该书第一章的节选内容。
生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这一代人是值得记录的,也到了应该记录的时候。
总的来说,这是流动性最强、人生积极、机遇完好,并且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阶层转换的一代人。
知识、专业性是决定因素,它超过了阶层和出身所产生的影响,同时,相信进步带来的改变,也让这一代人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与此同时,这一代人还经历了旧企业衰落、社会剧烈转型、传统人际和社会关系的瓦解与再造。在这一点上,沈阳和大东区都具有特别意义。
大东区除了经历大工业遗产和计划经济传统工人社区的起落之外,还有传统市民社会的转型(这是与铁西区不大一样的地方)。它包括了市民社会的瓦解和社会结构的解组。
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记录有关个人成长的故事。
一个人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之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如何把握时机。
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了什么支持。
希望为这一代人,在个人意义上和代际意义上获得更全面的评价以及赢得更多尊严。
通过个人的成长和变化,也能折射出家、家族、社区、城市的变化。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 可以购买本书 | 《张医生与王医生》 伊险峰 杨樱 著 两个原生家庭,跨越三十年的奋斗,调动的能量,堪比战争。 李海鹏作序,陈嘉映 梁文道 罗新 严飞 班宇诚挚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