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画里带刺的幽默感,就像是骂人不带脏字儿一样

阿改 象外 2021-09-25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 象外


颜秉卿 无题 木板坦培拉 60×80cm 2018

作品图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单击图片,可放大观看高清细节



在一定程度上,“技术”之于画家,就像“手活儿”之于一个制作椅子的匠人。


不管椅子的材质如何,形状如何,当一个屁股(请原谅我引入如此粗野的裁判)不喜欢一把椅子的时候,它不喜欢的原因里,其中一定有一项是因为匠人的“手活儿”出了问题。


同样地,艺术“演化”到今天,无论一个画家如何宣称自己作品中的“观念性”,如果观众对此并不买账,不买账的原因里,多半也有对其技术不以为然的因素。


但之所以要用“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状语,是因为“技”和“艺”之间,并没有截然分野的界限,它们也并不形成正比关系——并非技术好了,艺术就一定高明;同样地,当一件东西被认为是艺术品时,也并非单纯因为它的技术含量高。


——听起来有点绕,对吧?


的确,这事儿不好说明白。


其实我本来只是想给大家介绍颜秉卿的画而已……


我们曾经写过他:



颜秉卿


1983年出生于上海

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9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还是要朴素一点”,画画这件事,他这么说


在上面这个链接里,作者小白花了不少笔墨描述颜秉卿的技术,以及他对技术的看法。


今天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对前文的补充。



颜秉卿 喝水 木板坦培拉 40x40cm 2015



而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是想以“我”一己之观察和发问,代替一部分读者开一个头——当你观看一张画的时候,你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而艺术家的回应,又是否附和了你的猜想。


这一“偷懒”的体例,也算是我们浅显地推荐艺术的一种方式吧。


在呈现问答之前,先让大家看看颜秉卿的画——其中一部分,你在链接里应该已经看过了,但不妨再看一次:



颜秉卿 席梦思 木板坦培拉 100x100cm 2015



颜秉卿 挨打 木板坦培拉 30×25cm 2018 



颜秉卿 巴普洛夫的狗和闻鸡起舞的鸡 布面丙烯 150x100cm 2012

看到那个托着下巴倚在桌子上的小伙子没?

巴尔蒂斯的画里也有一个他



象外 :先从细节开始聊啊。我对你画中的人物常常很感兴趣。无论是前两年的,还是最近的,你画中的人物都常常具有一些比较奇怪的姿势。他们看起来非常不顺畅,或者反过来说,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习惯达成的动作。我总觉得他们有巴尔蒂斯笔下人物的感觉——别扭,不太舒适,在其中一张画里,我还看到了巴尔斯蒂的模特。为什么会给他们安排那样的姿态?


颜秉卿 :我确实非常着迷巴尔蒂斯笔下人物的造型。这种不怎么顺畅的姿势也是我逐渐摆脱直接依赖照片素材进行创作,慢慢形成的一种造型感觉。



颜秉卿 惊 木板坦培拉 74×63cm 2018



就像画的很多手一样,画准其实很容易做到,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造型要求,所以在画一张手时,对手指的粗细、方向等等做了很多尝试,有了具体的要求之后才会拍摄照片,从中找到些想要的局部。


人物的形象也是如此,当然难度更大,我也想慢慢把对各个部位的要求在整个人的四肢动态上体现。胳膊是胳膊,腿是腿,有头有脖子,这些部位有节奏有节制的动起来,这是我想要的,几年前也一直开始在做。



上:颜秉卿 捏泡 木板坦培拉 40×40cm 2016

中:颜秉卿 捏泡 木板坦培拉 25×30cm 2016

下:颜秉卿 戳泡 木板坦培拉 60×80cm 2016



象外 :除了姿态,人的形体也吸引我的兴趣。他们多半不健硕,比例略有拉长,就像《超人一家》里的塑料人,可以自由拉升,所以身体有点圆滚滚的。



颜秉卿 撩 木板坦培拉 60×80cm 2016



颜秉卿 猫域 木板坦培拉 25×30cm 2017



你在处理一些人的手臂时,比如《撩》《猫域》,都有点违反正常的骨骼肌肉的形态,从而具有某种类似漫画的效果。包括一部分的脚,你常常会让他们的脚踮起来,似乎让他们具有更大的弹性。这样的处理方式,你又是怎么考虑的?


颜秉卿 :我也是看到这个问题才想清楚第一个问题该怎么回答的。胳膊是胳膊,腿是腿,能够动。考虑太多解剖结构方面的东西,只会让我画得准或者画得不怎么准。没了准不准的考虑,更多的就是它们的表现力了,踮脚,转手,等等,根据自己的审美就可以自行控制了。



颜秉卿 岛 木板坦培拉 25×30cm 2017



象外 :新作系列中,我对《岛》很感兴趣,波涛海浪让我联想到透纳,金黄色的礁石则让我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风景,但海浪和云雾的颜色,都有一点诡异而奇幻,有一点中国壁画的质感,又有一点虚拟技术做出来的动画感,再看船上的人和猫,又觉得隐藏了某个剧情。能否说说这张画的背后故事?


颜秉卿 :有时候一张画就可以反射出以往看过的、喜欢过的、学过的各种画面,而自己其实也并没有注意到。这张画应该就是如此。


那段时间画了一阵子猫,每天有时无事翻翻画册,注意到了一艘可怜兮兮的船,空的搁浅了,然后就有了大致的画面感了——遇到灾难后筋疲力尽,结果意外找到一个安宁可爱的地方,好奇就在那里等着。《岛》是可以再次创作稍大点的画,但需要控制好叙事的处理,以免太过插图化,这可能需要斟酌挺久的。



颜秉卿 亚当夏娃 木板坦培拉 60×80cm 2017



颜秉卿 烫 木板坦培拉 25×30cm 2018



象外 :同样让我感兴趣的,还有《亚当夏娃》和《烫》,这些看似与宗教相关的内容,与宗教真的相关吗?宗教话题,或者宗教性,对你有什么影响?这几张画里,《亚当夏娃》给了我一种非常混杂的感觉,甜美、浪漫,有点性感,但又保留了青春期的纯真,蛇和乌鸦都没有让我看到危险,倒是有一点变形了的洛可可的感觉。


颜秉卿 :宗教性可能是我题目没想好,《亚当夏娃》其实我一开始是想起《登梯》这个名字的。


我的画里,宗教性应该是没有考虑过的,但宗教性联想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有,吃块面包,喝杯红酒,拿个苹果等等都可以进行联想。加上看的大师作品,大半都是宗教题材,想在画面里隔绝这种联想我猜是不可能的吧。画的内容上还是从自我出发的,想法和自己的性情对接直接点。



颜秉卿 尊师不重道 布面丙烯 120x110cm 2014



颜秉卿 借个钱花花 布面丙烯 110x120cm 2014



颜秉卿 看片儿 布面丙烯 105x120cm 2014



颜秉卿 救美 布面丙烯 150x75cm 2014



颜秉卿 远眺 布面丙烯 120X110cm 2014 



颜秉卿 看风光 布面丙烯 100x130cm 2014



颜秉卿 寻找画蛇添足者 布面丙烯 150x120cm 2012



颜秉卿 迎面风 100x100cm 木板坦培拉 2015



颜秉卿 悠哉 木板坦培拉 100x100cm 2015



颜秉卿 盲人摸象的马戏 布面丙烯 150x160cm 2012



颜秉卿 废弃泳池 布面丙烯 140x160cm 2012



颜秉卿 两只老虎真奇怪 木板坦培拉 40x40cm 2015



颜秉卿 摸屁股 木板坦培拉 25×30cm 2018



颜秉卿 逞威风 木板坦培拉 25×30cm 2017



象外 :从过去三四年的画一路看下来,我发现你的画面内容是一个混杂体,但大概上可以区分为几个方面:


校园生活、欺凌勒索和带有危险气氛的一些社会性场景;

取材自神话、历史和艺术史的场景;

人与某一自然元素比如风、水等相遭遇的场景;

带有性意味或表露荷尔蒙的一些场景;

带有插画、漫画风格的人物和动物;

对成语或俗语的视觉性转化和发挥。



颜秉卿 猫园 木板坦培拉 113×130cm 2018



如果这一粗略的分类法没有太大的谬误的话,我想知道你对这些领域的兴趣是从何而来的,它们为什么会吸引你?



上:颜秉卿 龙卷之一 木板坦培拉 30×25cm 2017 

中:颜秉卿 龙卷之二 木板坦培拉 25×30cm 2017 

下:颜秉卿 大龙卷 木板坦培拉 100×110cm 2017 



颜秉卿 :这已经把我画的内容分目录了,我其实一张张画来从来没那么具体想过内容来源。所以混杂体我挺喜欢,我更担心自己只是简单的某类内容的画家。


大多都是心血来潮突然插队在创作计划外画的。至于这些领域的兴趣从何而来,我想应该是宅出来的,无聊出来的,吃喝玩浪费时间,还有那些想不开难以释怀的事的人,有些东西实在耿耿于怀等等,当然还有大师的画册带来的启发。


有几张画都是坐了一个小时公交后突然想画的。这些只要具有画面感,这就足够吸引我去画。绘画性上的事就是另一码事了。



上:颜秉卿 摘果 木板坦培拉 100×80cm 2017

下:颜秉卿 点火 木板坦培拉 80×60cm 2017



象外 :整体上,你认为自己的画是叙事性的吗?

    

颜秉卿 :整体上应该算是,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回忆哪些画家的画是彻底没有叙事的。不知道是记性差还是筛选要求高,很难找出几个。叙事性中的一个状态点,如果有画面我就觉得可以构思开了。我感觉这是自己画面格调或者绘画性各个方面的协调吧。



颜秉卿 合作 布面丙烯 130x120cm  2013



颜秉卿 遛 布面丙烯 120x110cm 2014



象外 :想必很多读者都会认为你的画里面有幽默感,但这种幽默感带一点刺,戏谑,但不尖锐,还有一些自我消解的成分在里面,让画面看起来不那么正经严肃,是这样么?


颜秉卿 :就像你说的这样的,我就是这么调节这个度的。至于为什么,我想和骂人不带脏字儿差不多的动机吧。



颜秉卿 喂水 木板坦培拉 40×40cm 2017

这一张原作有着天鹅绒般的质感



象外 :你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技术,对技术的强调,这一观念是从何而来的?


颜秉卿 :其实我对技术根本不强调,这种判断可能是因为坦培拉这种较古老的方法名头带来的。按照坦培拉的教科书来说,我这就是在瞎弄。还有就是我的画面较严谨细致导致的误会吧。


能在技术上影响自己的是我本人的惰性还有自己对画面的要求,找到一个最好的契合点就可以有把更多乐趣放在画面上,技法上或许也会有属于自己自由发挥的那一部分。保守了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他的都变得更加自由了。



颜秉卿 金鱼 木板坦培拉 17×30cm 2017

把手机横过来看,这张未展出的画包含了书法的味道



象外 :喜欢中国传统艺术吗?书法对你的绘画是否有影响?


颜秉卿 :现在变得非常喜欢了。我觉得书法是在字的这个固定范畴下追求一种最佳的状态。画花可以多画一朵或多画一束,写字写书法就有了字的限制,这种限制下的一气呵成、百分百的最佳状态非常让人着迷。



颜秉卿 大雨滴 木板坦培拉 130×113cm  2016



象外 :近年的作品多数是坦培拉,为何采用这种技法和表现方式?对这一方法探索得怎么样了?有没有开始喜新厌旧了?


颜秉卿 :之前我一直画丙烯,后来觉得画的过程中自己的随意性过大,而且材料的质感上总缺点什么。油画特性上的问题我一直难以解决,吸油等等,其实油画的制作难度,限制性远大于坦培拉,具体谁怎么画谁就怎么知道。现在坦培拉这种材料用起来就挺适合,避免了我自己的很多问题,因为慢慢明白了绘画上自己要什么后,表现方式,技法就可以越来越自由。喜新厌旧没有,反倒是喜旧厌新更多点。



象外 :你能否针对技术多说两句?


颜秉卿 :技术就像一个人穿衣服搭配衣服的能力,穿多了,看多了,有自己style了,就知道怎么买衣服怎么穿衣服,什么心情穿什么,什么目的穿什么。技术上的困惑就像卖家秀和买家秀。



颜秉卿 Big Baby 木板坦培拉 30×25cm 2017 



象外 :哪些艺术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我非常好奇你对传统VS当代,新VS旧的关系的看法。


颜秉卿 :文艺复兴前期的大多数艺术家是我现阶段非常喜欢的。传统当代,新旧,好像总会是问题,但当我去想,又觉得非常无聊。我的看法是管他呢,反正古代没有一个我,未来也没有一个我,现在也只有一个我。还觉得有问题那就是别人在找茬。



上:颜秉卿 平衡 木板坦培拉 130×113cm 2016

下:颜秉卿 牛斗 木板坦培拉 110×100cm 2017 



象外 :你怎么看待作为职业和养家糊口手段的艺术?是否有经历过因为生活窘迫而对艺术产生动摇?

     

颜秉卿 :想起来怕怕的,还好运气不错,没真正的遇到这种情况。



象外 :是否有人问过你:给我画张肖像,随便画画就行——对画家来说,随便把我画得像一点不是挺容易的吗?


颜秉卿 :能够做到随便画画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所以被这么要求是破坏画画气氛的,除非画家自己觉得形象有意思主动要画。



上:颜秉卿 晴日 布面丙烯 120×150cm 2015

下:颜秉卿 夜火 布面丙烯 150x120cm 2014



象外 :最后一个问题:对你来说,艺术是一种崇高的东西吗?换而言之,艺术在你眼里,带着灵晕吗?


颜秉卿 :崇高,灵晕都有点宗教情感在里面。比起其它东西我更喜欢画画这事儿。



由于技术性问题本文的

作品图多少有一些偏色

想看他的原作长什么样

正好他最近有一个个展




颜秉卿 :噱头


Hi艺术中心


时间 :2018年6月15日 - 7月12日

地点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商务园B36-B座



最后再补一段我在象外的微博上写的话吧:


颜秉卿的画,诙谐、幽默、调侃、荒诞不经

兼而有之。我一直认为他非常犀利又准确地

表达了绘画的不可确认之境:主题固然可以

先行,内容可以在实录和虚构之间摇摆,而

技术当然也是题中之义,但是,强调这三者

的任何一端,都有远离绘画本体的危险。绘

画这门古老的技艺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它的

宽容度之广,可以容纳不同志向不同趣味的

画家探幽一己之路经。这一点,颜秉卿自己

当然也是清楚的,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地方。


.

END

.


把艺术拉出圈外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

和象外建立长期关系


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微博@Artha象外

以及 知乎 mono Flipboard 今日头条 等


这里有一本好玩的山海经,你确定不想点击一下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