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志:我想做英雄

阿改 象外 2023-11-22
👆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大志,理想中的5毫米-1/30x30cm x2/综合材料/2021

请横屏观看,本文图片@大志





大志小时候肆无忌惮地画画,画满桌椅、墙壁甚至床单,她姥姥不得不在墙壁上贴满白纸,等孩子画完了,一张张揭下来,再一张张贴上新的白纸——反复如此,这种“家庭展览”直到大志上初中才结束。

后来大志做作品也几乎肆无忌惮:在拍立得相纸上涂画拼贴,用铅笔、衣夹、纽扣、吸管、棉签、药丸、废纸、塑料膜、水管、鲜花、马桶皮搋子……把一切触手可及或日常可见的物件,一股脑拿来拼凑成绘画或装置作品。

说是“一股脑”也许不太准确,因其常予人囫囵吞枣的莽汉印象,大志想必在直觉之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在二维平面上或三维空间中经营位置,排布物事,协调它们的比例和色彩,然后单词组成词汇,词汇堆积为章句——

然而章句不可解,或不好解,一如她对自己创作的这段诠释:

“我的综合材料作品基于生活废料进行无叙事性的实验,通过对物质本身的探索去讨论人的意义框架;我的绘画作品源于对身体本能的信任,以此制造现实的幻觉,去平衡形式理性的坚定意志和来自感性的召唤。”

换而言之,你只能说她的作品“像这么回事儿”或“不像那么回事儿”,而难以论断为“是这个”或“不是这个”。


大志,“词语的含义取代了事物本身”,PLATE SPACE,北京,2021



究其原因,按照我的私忖,是因为她在方法上部分是“修辞学”的——先是观念的造句,接着字词寻觅物理世界对应物,然后是物的造句,至于造句后能否翻译回最初的观念,那就见仁见智了。

作为业外的观众,我无法确证自己“看懂了”大志的作品,我只能说,她的创作意在生成、投射、质疑、或干脆放弃对艺术元素的把控,而在一定规范内的控制是“传统”和“经典”艺术的必经之路和评判标准之一。

但她的作品不是宣泄的,不是传情达意的,也许背后有着一己的抒情,却因不是小说或散文式的叙事风格而更近乎现代诗,所以是游离的、若有若无的——自说自话,说完也就烟消云散了,“答案飘在风中”,结束了。

大志1997年生于北京,幼时背古诗、读古文,快乐画画,青春期家中遭遇变故,正念中央美院附中的她被迫经济独立,18岁边读书边挣钱——居然从此完全无需家人操心;她去画廊实习、开买手店,然后考上中央美院,在学校里组织一个共治型的艺术家社区“23号楼”,与一帮同学租赁空间、自办展览、策划项目,给别人写展评,创作,旅行,骑赛车摩托,尽可能多地看西方书,失眠,然后焦虑地工作。

然而,很难说在她的作品中能看到这些——人生越热切,她的作品似乎就越抽离,是以思想掩盖感性,“无情”替代“有情”——她把创作保持在失控的边缘,那个过程也许可类比骑车的状态:大部分时候她疾驰,享受风阻的压力和肾上腺素的刺激,压弯时则全神贯注保持平衡以免遇险,但无论如何,她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艺术,于她遂成对决般的救赎

以上是我的揣测,对于读者来说,看以下的作品和后续的访谈显然是更为准确和正当的——








Allergy

(过敏)


作品基于日常物品提出“去功能性”的观看方式,平时大家是因为使用铅笔、海绵、夹子才去观看它们,从而失去了对每一件物品自带审美的判断;又因为我们被裹挟在一个巨大的商品社会里,旧的物品还没来得及坏掉就被替换,很少意识到物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细微变化,而那些细微变化就像人在过敏时的病理反应。




“偶然谬误”,33ml,上海,2021




“偶然谬误”,33ml,上海,2021




“上牙丢床底,下牙丢屋顶”,23号楼,北京,2021




《Allergy-12》/30x30cm/综合材料/2020




《Allergy-14》/9x11cm x2件/综合材料/2021



《Allergy-16》/30x30cm/综合材料/2021





《Allergy-17》/30x35cm/综合材料/2021




《Allergy-18》/15x21cm/综合材料/2021




《Allergy-19》/24x15cm/综合材料/2021




《Allergy-20》/20x12cm/综合材料/2021




《Allergy-20&23》/综合材料/2021




《Allergy-21》/21x17cm/综合材料/2021




《Allergy-22》/22x15cm/综合材料/2021




《Allergy-23》/17x15cm/综合材料/2021



《Allergy-24》/32x30cm/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



免疫球蛋白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小的免疫球蛋白,由鼻咽、扁桃体、支气管等处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使用拍立得这个媒介是因为它往往承载着快速纪实成像的功能,却会出现片基和显影药无法默契配合的偶然性,意外的图像为再创作提供了机会,这系列作品我尝试还原拍立得原有的功能性,并探讨客观事实和人为事实之间的关系。创作的过程中,我需要使用各类药水和胶水,刺激的气味损害着我的免疫球蛋白E,但值得思考的是拍立得客体的回归伴随着艺术家主体的消耗,这是一组有趣的辩证关系。




《Immunoglobulin E-4》/9x11cm/综合材料/2018




《Immunoglobulin E-5-1》/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5-2》/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5-3》/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6》/27x11cm x3件/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7》/45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8-1》/10x10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8-2》/10x10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8-3》/10x10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8-4》/10x10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8-5》/10x10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8》/50x10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9》/45x22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0-1》/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0-2》/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1-1》/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1-2》/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2》/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3-1》/9x11cm x2件/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3-2》/9x11cm x2件/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3》/18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4》/36x22cm x8件/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5-1》/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5-2》/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6&17&18》/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19》/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20》/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21》/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23&24》/10x10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27》/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29》/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0》/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1》/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2》/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3》/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4》/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5》/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6》/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7》/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8》/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Immunoglobulin E-39》/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首尾相接的文字游戏,此系列作品作品延续了拼贴的工作方法,将捡来和意外得来的图片再创作成一个新的故事。于屏幕图像泛滥的当下,实体图片向我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为其撰写故事给我的想象力提供了新的土壤。



“我仍在观望”,悦·美术馆,北京,2021




“越是切近,越是模糊”,在3画廊,北京,2021




《成语接龙-1》/120x90cm/木板丙烯/2021

《成语接龙-2》/40x30cm/木板丙烯/2021




《成语接龙-2》/40x30cm/木板丙烯/2021




《成语接龙-3》/30x20cm/综合材料/2021




《成语接龙-4》/30x20cm/综合材料/2021




《成语接龙-5》/30x20cm/综合材料/2021




《成语接龙-6》/120x90cm/综合材料/2021




《成语接龙-7》/20x20cm/综合材料/2021




《成语接龙-8》/50x50cm/综合材料/2021









捉迷藏



“捉迷藏”是大家小时候都会玩的游戏,其中寻找和被寻找的关系是动态的,这提供了一个隐喻,就像人的社会性和动物性。此系列作品,我将看似逻辑相背的物品通过自身特有的结构组合,刻意地避免使用胶水,以“碑”的形式呈现,试图通过稚拙且亲和的视觉效果去唤起观众的思考。




“闭眼看太阳”,23号楼,北京,2022





《捉迷藏-1》/30x30x51cm/综合材料/2021




《捉迷藏-2》/24x15x35cm/综合材料/2021




《捉迷藏-3》/20x20x27cm/综合材料/2021





《捉迷藏-4》/22x15cm/综合材料/2021




《捉迷藏-4》/71x15x15cm/综合材料雕塑/2021











有火在我胸口



“有火在我胸口”系列绘画作品使用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材料——油画棒,当我长期和它相处才发现其保持自身特质的同时极具延展性,甚至意想不到的稳定,它可以展现出水彩、油画、彩铅以及油画棒的面貌。就如同我和心中的激情相处,它可以取暖,也可以燎原,我以孩童般“涂画”的方式完全地相信身体本能,放逐理性和感性相碰撞出的火。


    


有火在我胸口-2/100x100cm/布面油画棒/2022




有火在我胸口-3/100x100cm/布面油画棒/2022




有火在我胸口-5/100x100cm/布面油画棒/2022




有火在我胸口-6/100x100cm/布面油画棒/2022




有火在我胸口-7/100x100cm/布面油画棒/2022




有火在我胸口-9/100x100cm/布面油画棒/2022




有火在我胸口-10/100x100cm/布面油画棒/2022




有火在我胸口-11/200x170cm/布面油画棒/2022









我想你了




我想你了-1/40x40cm/布面油画棒 刺绣/2021




我想你了-2/40x40cm/布面油画棒 刺绣/2021




我想你了-3/40x40cm/布面油画棒 刺绣/2021




我想你了-4/40x40cm/布面油画棒 刺绣/2021












大志

1997年出生,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在读
独立空间“23号楼艺术家社区”主理人与青年艺术家




象外 x 大志




-    为什么起“大志”这个“艺名”?
〇  因为我想做英雄。


-    你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〇  我享受不停歇地思考,去观看自己内心的跌宕起伏;我痴迷追逐心中的阿芙罗狄忒,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力


-    难忘的小时候二三事。
〇  小时候我总是肆无忌惮地画画,画满了桌子、椅子、墙壁,甚至床单,我姥姥不得不把墙壁上贴满白纸,当我画满了,她就一张一张地取下来整理好,再贴上新的白纸,这样反反复复地“家庭展览”直至我上初中。我俩会经常一起翻阅这些画,看看被“长久保鲜”的童年。


-    小时候学画的时光快乐吗?
〇  小时候学画的时光是我非常非常珍贵的记忆,时至今日仍是心中花火。我的姥爷是电影海报画师,于是从记事起我就埋在成堆的画册里,尤其着迷毕加索和康定斯基,他也会三天两头地带我去看电影,还记得看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把我吓哭了,回家姥爷便被姥姥一顿训。姥爷没有特意地教过我画画,更多的时候他只是看着我画,根据画面长进去挑选适合的画报让我临摹。到了二年级时候姥爷和妈妈带我去看了很多绘画课外班,他们耐心地让我自己去选择老师,开始学习传统造型课。然后每个双休都是姥爷骑自行车接送我上下课,一节也没落下,有一次下暴雨,他载着我下课回家,我躲在他的雨衣斗篷里只是湿了鞋子,他却浑身湿透,但是一进家门,他便是擦干手打开画夹看看我今天的画。


-    就读美院附中时大概是什么状态?
〇  因为家人给了我很好的教育,附中时候我便经济独立了,在做买手。于是在完成课业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去看展和阅读,逐渐了解艺术家在艺术生态中所处的环境。


-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吗?
〇  我觉得我不是一个早熟的小孩,我只是很清楚我想要做什么,查漏补缺,勤能补拙。


-     附中毕业后你是工作了两年才去读央美?
〇  的确在附中时期见到一些优秀的学长和学姐受困于各自的现实因素而妥协,所以附中毕业后我带着“问题”进入画廊实习,这段实习经历是丰满的,像是一个对冲的力让我更好地消化了在附中的所思所学,也让我较为初步地了解了艺术系统的架构,并且一些长辈给我提供了很多中正的建议,我会觉得当我们对学院系统抱有怀疑的时候这不失为一种办法,然后再以理性的视角进入学院。


-    从附中到就读美院再到现在,对“艺术”的总体观点有发生变化吗?
〇  艺术始终是我心中最柔软最炙热的地方,是我“永恒的事业”,这是小时候姥姥给我读海子的诗时在我心里播下的种子。


-    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艺术家?
〇  从小到大我一直非常喜欢毕加索,尤其看到曼雷给他拍的肖像,我总会想什么样的人才会有那尖刀一般的眼神。后来2019年的时候我把毕加索的画《小孩和木马》纹在了右手手臂上,就像看手表那样,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且愉快。


-    你的创作,是否有统一的母题和方法论?
〇  我的综合材料作品基于生活废料进行无叙事性的实验,通过对物质本身的探索去讨论人的意义框架;我的绘画作品源于对身体本能的信任,以此制造现实的幻觉,去平衡形式理性的坚定意志和来自感性的召唤。简而言之,我的创作是围绕着人的思考和探索,我希望观者看到它们是快乐的,同样期冀它能肩负起一定的责任,我相信个体叙事在环境中的韧性。


《Allergy-15》/20x17cm/综合材料/2021



-    如有自己特别看重的作品,欢迎单独罗列二三件说一说。
〇  在创作《Allergy-15》的时候,我因为处理不满意一段边缘线而哭了整晚,那时候我还不能合理地面对人的有限性,我竭尽全力地去冲撞它,再冷静地观察它,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见到自己。当这件作品的藏家和我说“大志你的作品是去性别化的”,我更加坚定了作品是说不了谎的。


有火在我胸口-8/100x100cm/布面油画棒/2022



画《有火在我胸口-8》的过程是异常难忘的,快乐、焦灼、愤怒、难过、平和反反复复,我截取了一段当时的笔记:

2022.01.25
这是抽象的力量,不可言说的都在画面中。
2022.01.27
绘画就像是亲密关系,对峙碰撞和水乳交融在一起才是完整而有趣的;
在有限性里丈量身体,在无限性里成长精神。
2022.02.03
真诚的一体是卓越和拙劣的关系。
2022.02.16
美就在那,你觉得山川美,山川不会因为讨好你才长成那样。


-   你觉得自己的人生经历、情感思绪等等个人化的因素,有多少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
〇  就像老话说“见字如见人”,作品是说不了谎的。


-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艺术家?
〇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目前而言艺术给你带来了什么?
〇  “见自己,见天地”。


-    实验艺术专业上的训练给你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〇  保持怀疑,保持思考。


-    在艺术之外,比如文学、哲学和其他学科对你有什么影响?
〇  伦理学和修辞学,我还记得读《来临中的共同体》,阿甘本把政治比喻成爱情,绝妙至极,以至于我再回味起小时候背诵的四书五经和古诗,一下子感到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同样这些也延伸到我的作品中。


-    如果不做艺术,你想做什么?
〇  没有如果不做艺术,要是说如果不做人的话,我想做一只小马。


-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深刻的人吗?或者说,想成为深刻的人吗?
〇  哇,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直到和一个朋友聊天,他一句“大道至简”点醒了我。


-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或事或现象比较能吸引你的注意和兴趣?
〇  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言说之物”


-    典型一天通常是怎么过的?日常生活中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〇  起床,做瑜伽,听着莫扎特吃早饭,画画,吃午饭,午睡,画画,吃晚饭,看书,听着巴赫喝酒,睡觉。我在努力地做一个自律的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玩耍。


-    你觉得艺术家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吗?如果是,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
〇  我总会自问“我能为这个时代留下什么”,仅我个人而言,我的责任要像火一样——在火苗的顶端,火的颜色让位于几乎看不到的颤动,于是火成为非物质的、非实在的东西,它成为了精神。


-    除了创作,你也主理23号楼艺术家社区,它最后想实现什么远景?目前的进展如何?
〇  我对于“23号楼”的远景是在非营利机构的基础上,成立基金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情境中,成为一个生产意义和价值的系统;去建立使个体在生活中能充分认识到他们与他人和集体之互生依赖的机构。现状是目前较为稳定地运转了两年,共治性和学术小组机制逐渐实现了集体性主体的自我改造力,时至今日“23号楼艺术家社区”作为一个独立空间呈现了15场展览、12场分享会、10次剧场,持续地为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提供实践场域,努力推动个体知识系统和当下艺术环境形成相互反馈,提出艺术家成长机制的多种可能性。举个例子,我们在策划自己空间的项目的同时,也会积极地和其他空间进行合作,趋向于更加开放的成长方式,2020年5月的时候“23号楼”以独立空间和艺术小组的动态身份介入到Rafael Domenech于户尔空间的个展中,如策展人Justin Polera所说:“23号楼的存在是一种显化。显化是与灵性有关的术语。23号楼并不代表一座建筑,它是存在于实际组成中央美术学院的22座建筑之外的一种意象。因此,23号楼是一个由学生们自己培育和维系的有机体,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实验和想象在其中绽放出无数的生命形态。”


-    在今天,你觉得行万里路对创作有多大必要?是否有值得一说的游历/旅行的经验?
〇  我喜欢“读万卷书且行万里路”,所以在附中时候开始尽可能的远游,我还记得在伦敦泰特美术馆看到马克罗斯科的画,感动得泪流满面,那一刻的震撼过分真实。后来因为疫情,我在国内尽可能深入地进行“壮游”,2020年中有8个月我都在云南,开始学习社会学,逐步进行田野调查,说一个当时所见,河口有一处驻军遗址楼,三层高,倒了小半堵外墙,楼道里有马蜂窝,老鼠横蹿,每个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都住着人,几家几户会同买一块镜子,摔碎,然后用水泥钉托在墙上,每块镜子不过一个纸杯口大小


-    最近耳闻目睹的好玩/高兴/荒诞或值得一说的事情?
〇  此时此刻是2020年3月17日凌晨3:36,我在西安做驻地项目,因为疫情不得不连夜收拾行李换酒店,一棵树下,天气正好,我喝着咖啡,坐在拉杆箱上完成了这篇采访,等着画廊主披荆斩棘来接我。


即将进行的西安驻地创作项目的海报



-    你最大的梦想/幻想是什么?
〇  向天再借五百年,哈哈哈。


-    最近在看的书/电影。
〇《安提戈涅的诉求》&《一代宗师》。


-    最近做过的一个梦。
〇  我把一个人从庙宇中领走,一起跳下深渊,因为我知道烟雾下是新世纪,但他害怕了,于是我开着车载他冲出峭壁,行驶在行星环上。


《Immunoglobulin E-28》/9x11cm/拍立得上综合材料/2021











象外近期文章

白杉:停止许愿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小马的猫儿叼走了一颗糖
李元素。
我喜欢女性,她们就是银河系里的繁星,守护着我这颗孤独的星球
既然来都来了,总得说点什么,干点什么
象外特辑:2021年我们写过的艺术家
致敬巴尔蒂斯。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微博找到我们
@Artha象外

投稿邮箱
263419055@qq.com

你   在看 👁     我吗?


更多商品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象外微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