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11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改良派宗师

峰哥 历史之瞳 2018-11-10

前言

  一时间,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各类大咖小咖都在谈社会改良。改良好不好,当然好了,谁不希望社会一点一点地变好。改良成不成,那只有老天知道,套用一句大实话:“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近代改良派的宗师,应当算梁启超先生了。

  1860年国门被强制打开,华夏中心论遭受毁灭性重创。无论是老佛爷还是各级官僚,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再走老路肯定行不通了。但大门被洞开之时,路该怎么走?处于社会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梁启超先生作为一百多年前深度参与历史进程的知识界风云人物,其心路历程非常值得完味。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先后做过保皇派和改良派,康有为的支持者和反对者,袁世凯的支持者和反对者

  本文整理了梁启超先生的几个思想片断,期望有助于理解那个大变革的年代和改良之要义。



  变法维新(23岁)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1896年

  翻译成白话,大意是:“改革的根本,在于培养人才;人才的兴盛,在于开办学校;学校的设立,在于变革科举;而所有改革的关键,在于变革官僚制度。”梁启超指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这些看着很熟悉的句子,很像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潮翻版。这也是梁启超后来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的思想源头。

  中国版维新并不顺利,中国不是日本,慈禧太后或光绪帝并非明治,待1898年8月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日本,长达14年。期间梁思想有所转变,认为变法维新几不可能,渐倾向于章太炎的排满革命,使得康有为极为不满,公开指责梁启超“流质易变”。

  但一时倾向于革命的梁启超,又很快转回


  保皇改良(31岁)

  吾祝吾祷,吾讴吾思,吾惟祝祷讴思我国得如管子、商君、来喀瓦士、克伦威尔其人者生于今日,以铁以火、陶冶锻炼吾国民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夫后后与之读卢梭书!夫然后与之谈华盛顿之事!

--《新大陆游记》1904年

  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

--《政闻社宣言书》1907年

  白话大意是:“我祝愿我国现在有管仲、商鞅、吕库古、克伦威尔这样的人才,用铁腕推动国民进步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然后国人再读卢梭的著作,然后国人再谈华盛顿的事业。”,“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明确说来,就是推进君主立宪政体的成立罢了。”

  梁启超赴北美十个月的经历,改变了他的激进倾向。梁启超在与各界的广泛接触中,发现在美国相同法律制度下的白人社会和华人社会,在“政治能力”方面存在巨大的反差。他认为是中国人缺乏现代的“国家概念”与“公民理念”,更缺乏造就西方精神文明的“高尚之目的”,所以“只能受专制而不能享自由”。生活在法治美国的华人尚且如此,何况习于专制的内地人!

  梁启超寄希望于中国能够像沙俄出现一个能以专制铁腕推行“宪政”的强人,他代清廷五大臣起草出洋考察的奏折,待1906年9月慈禧太后下诏“预备立宪”,梁启超立即著文说“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此后所当研究者,即在此过渡时代之条理何如”。可见,梁期望的“彼得大帝”并非光绪,而是慈禧太后。

  但现实再次给了梁启超沉重的打击。慈禧太后只是保满清之权,又怎么可能是那个完成改革大业的开明君主。维稳的慈禧一死,满洲权贵更是全面复辟,赶走袁世凯,气死张之洞,组建“皇族内阁”,改良之路宣告彻底失败。于是改变中国历史的辛亥革命,便在武昌的一次偶然事件中成为必然。

  革命党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逼迫清室退位,共和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梁启超顺时度势,继续推动


  开明专制(39岁)

  “今后之中国,非参用开明专制之意,不足以奏整齐严肃之治。夫开明专制与服从舆论,为道若一相反,然在共和国,非居服从舆论之名,不能举开明专制之实。以公之明,于此中消息,当已参之极熟,无俟启超辞费也。”

--向袁世凯献策1912年2月

  “革命只能产出革命,决不能产出改良政治。改良政治,自有其涂辙,据国家正当之机关,以时消息其权限,使自专者无所得逞。” 

--《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1913年

  梁启超这次把改良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作为一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思想家,他把自己角色定位于:“忠告政府,指导国民。”

  但很快袁世凯公开打出了复辟帝制的旗帜。梁启超审时度势发出了讨袁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915年8月31日),正告袁世凯之流不要“无风鼓浪,兴妖作怪,徒淆民视听而贻国家以无穷之戚”,“惟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阐述了反对变更共和政体的观点,对袁氏意欲复辟帝制的行径进行猛烈抨击。是标志着梁启超与袁世凯政治决裂,并揭开护国战争序幕的惊世之作。该文发表前夕,袁世凯有所闻,先派人贿赂梁启超二十万元请梁勿发此文,被梁谢绝。袁继又遣人对梁进行威胁,各种陷害恐吓的匿名信也接连飞来,梁也不为所动。梁启超冒着生命危险来写此文,尔后投入了反袁护国战争的伟大行列之中。

  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复辟帝制,在全国的一片反对声中,焦头烂额的袁世凯在半年后病逝。

  梁启超依然秉持“开明专制”理念,支持北洋系段祺瑞执政,反对孙文激进革命。民国六年(1917年)九月,孙文发动护法战争。十一月,段祺瑞政府被迫辞职,梁启超也就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注:段祺瑞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近代政治家,以后再谈




评论

  纵观梁启超的一生,表面上看是他与很多历史重要人物的分分合合,思路多变。从做康有为的学生、助手到最后的分道扬镳了,从和孙中山合作到反对孙的革命,从拥护袁世凯到举起护国大旗反对袁世凯。但变化的是他的政治和学术观点,从维新变法到保皇立宪到共和改良,不变的是他对中国政治的思考与探索、他积极参与的建设热情和他对自我的坚定反思。  

  要知道,在社会失序、群雄逐鹿的年代知识分子深度参与政治活动,都有相当的危险,甚至丧命。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不是逃亡日本,可能在菜市口被砍头的就有他;如果不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不仅20万大洋收入囊中,也无须担忧人身威胁与恐吓,对他名声亦无大碍。不管是号召维新、康梁分道、呼吁革命,还是鼓吹立宪、抵制帝制,梁启超每一次转身都是险象环生。

  相比那些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的社会批判者,或自称“改良主义者”却鼓吹关门过小日子的“利已主义者”,或打着“市场经济”旗号却鼓吹纯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者”,梁启超先生是政治运动的躬身入局者,和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他始终追随着时代的步伐,肩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按照梁先生自己的话:

  “不惜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有人非常遗憾梁启超先生,认为他作为天纵之才却在学术上没有开宗立派。但在我看来,梁启超先生本身著作与文章等身,更重要的是,他在近代历史大变局中,以自身对中国和世界的远见,用自身坚韧不拔的努力寻求社会的出路,已经为国为民立下了不朽之功业。他在一百年前的探索、反思和疑问,依然对于我们与后人理解这个中国和世界,有着永不过时的巨大价值。

  举个例子,梁启超先生当年对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思考。国体,指国家的性质。政体,指国家政治如何运作。梁先生认为,辛亥年之前,在中国这样帝制延续千年的老大国家,国体以保留君主制的形式为上,以延续社会稳定,同时以立宪来推进社会建设,所以支持君主立宪。而到了1915年,虽然共和不是辛亥年的最佳答案,但民国、共和已经历数年,此时袁世凯要再开倒车称帝,即使他是不世出的千年明君,与历史大潮与民意相悖,也绝不会成功,所以此时绝不可改变国体!

  一百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国人理解梁启超先生的洞见呢?


相关阅读

美国政府关门引发的桃色事件

如何看待杉山正明的蒙元文明说

如何理解奥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