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司马懿因何怕老婆?

2016-08-10 楚国农夫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司马懿的惧内冷幽默

              李奉先 原创(连载75)

晋书》交待,司马懿早期并不受曹操重用事实是,他非常受重用,也并没有被曹魏家雪藏

至于《晋书》里描绘的司马懿不欲屈节事曹魏,还有曹操忌惮他的那些话,就别信了。

因为官方史书的本质,则与刘邦是他妈跟龙啪啪啪生下来的这种奇闻差不多,都是些御用文人拍马屁的动机使然

《晋书》对司马懿的美化,还有遮羞的功效。

因为站在传统士人道德立场来看,司马家是百分之八百的奸臣,其后人篡位是毫无可疑的

哪怕是正史,也不是没有预设立场的。

对比不同时期不同立场的史料,才能保证不会得到一个完全扭曲的人物。

这更显得良史的可贵。

          还原历史真相:了不起的司马懿

晋朝史官为了回避不忠的事实,只能找一些借口来迂回表达司马家叛魏的正当性。

如果从一开始,曹操就想将司马懿置之死地,无疑就给他日后的篡权增添了合理依据。

据说,曹操从后面叫他,司马懿显现狼顾之相,曹操大惊于是深忌之,这种事当个乐听就行了,别太当真。

更别提为了把司马家爷仨描画的伟光正,还让司马师、司马昭哥俩上演一出绝食的好戏。

说司马懿年老跟张春华拌嘴,张春华绝食,司马师哥俩陪老娘一块绝食。

司马懿怕饿坏儿子,只能跟老婆子服软。嘿嘿。因为不忠,所以要孝。此话题,回头再解。

如果曹操真这么顾忌这个人,他脑子得多有问题,才会让司马懿当曹丕的太子中庶子。

自己眼里的大毒草天天围着继位人转悠,居然听之任之,这是曹操的智商吗?

其次,就算曹操真的顾忌司马懿,不待见他,那曹丕怎么说呢?

曹丕对司马家可谓有大恩,司马懿更是曹丕四友之一,临终任命的三个辅政大臣之一。

如果曹操视司马懿为祸害,所以司马懿有理由不忠于曹操,那他可没借口对不起曹丕。

《晋书》在编撰时,直接照抄了大量西晋官方宣传论调。这些官方宣传,就跟汉高祖是龙种一样,都是为了塑造舆论,给自己找合理性。在跟司马懿同时期的各种史料里,根本找不到曹操不喜欢他的记载,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把这个事儿捋一下。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这是《晋书》里司马懿同志的履历。先是“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然后曹操才派人征辟他。

参考另一个被举为上计掾的姜维,“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

这是一个入职的流程,如果应招了征辟,就等于认了之前郡里的举荐。

司马懿这次会拒绝征辟,诚然有袁曹局势不明的考量,另一条是因为举荐的人。

这个人是谁呢?

当然是颍川人。

《后汉书.荀彧传》:“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腢、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荀彧别传》:“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锺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

颍川人老大,曹操阵营内第一文官。

这面子足够大了,于是搭上了颍川人关系的司马懿同学就痛痛快快的赴任去了。

后来司马家和荀家的亲密关系,也证实了荀彧对司马懿的提携。

司马懿曾经称赞荀彧:“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见到了荀彧的儿子也称赞:“荀令君之子也。近见袁偘,亦曜卿之子也。”

后来司马懿靠着抱荀彧大腿,终于拉拢到了颍川人。

当然,在他玩死曹爽的过程中,颍川人的支持功不可没。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当时大部分士人都是这么干的。

不欲屈节纯粹是瞎扯,他可热衷功名利禄呢。

且说,司马家并非是根正苗红的读书人。

他们老家河内,与河东郡、河南尹并称三河之地,紧靠边疆。当时那附近盛产白波贼和匈奴。

三河出豪壮武人,最有名最厉害的三河武士不是本多忠胜,是关云长。

司马家自称司马卬后人,楚汉相争时的赵国武将。

事实上,他跟荀彧、曹操,这两位其实有相似的烦恼。

曹操是公公的孙子,荀彧的父亲曾被迫和中常侍唐衡联姻,给荀彧找了位公公老丈人。

他们都曾经或不被传统士族接纳,或被士人们讥笑。

司马懿这个将种充大瓣蒜,靠着河内老乡四处美言装名士派头,估计很能引起二位前辈会心一笑。

曹操和曹丕对司马懿真挺不错的。

司马懿光和二年才出生,他五岁的时候曹操正忙着和人围殴黄巾军呢。

老曹和吕布互相抽出脑浆子来的时候,司马懿才十五。

如果说司马懿在初始就包藏祸心,要寄生在曹氏内部蚕食,那太不现实了。

《火凤燎原》里状司马之多智而成妖,那毕竟是漫画。

高平陵之前的司马懿必然是充满担忧的。而曹爽和门阀的矛盾,毫无疑问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

门阀的初衷只是为了维持住既得利益,架空曹爽。

那时候他们绝对没有改朝换代的念头,毕竟就算换代了,地位也不会更高,又何必冒险。

但高平陵事发之日,司马师能够攻取司马门,靠的恰恰就是在禁军中偷偷培养出的根底。

否则的话,由禁军守卫的司马门,不能如此顺利的拿下。

热衷功名,擅长寻找机会的司马懿,不知道这时候和曹爽达成了什么协议才会换来这种结果。

反正为他讳饰的《晋书》肯定不会明说。

曹魏的灭亡,恰恰是由于司马懿没有被埋没。

“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还是曹丕想的明白。

                     历史的冷幽默:最惧内的司马懿

司马懿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有最怕的人,当然既不是曹操,也不是诸葛亮,更不是曹丕之流。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子,名叫张春华。

司马懿能笑到最后,为子孙江山打下基础,也离不开这位原配发妻。张春华,多么朴实的名字啊!

在一定程度上,张春华的智商、情商甚至和司马懿相当。  

有两个故事可以说明:

其一,张春华是个狠角色。当年司马懿不愿在曹操手下为官,就装病。这司马懿装得很像,多少次曹操都被他瞒哄过去。可是曹操的耳目众多,司马懿担心还是被曹操发现,就只得让自己和家人更加谨慎小心。有一次,大雨倾盆,躺在病床上的司马懿一跃而起,原来自己的书籍都在外面晾晒,赶紧跑出去把书籍搬到自己屋里。

司马懿能忍是出了名的。为了怕被看出穿帮,司马懿说所得的病是风痹。风痹会让人四肢麻痹不能动弹。

曹操可没那么好糊弄,为了试探是真是假,派人拿针刺司马懿,司马懿不愧是奥斯卡影帝级人物,愣是动也不动,扛下来了。

司马懿不知道,这件事被一个丫鬟发现了。他的夫人恰好也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二话没说,把丫鬟拉到一个无人知道的角落,偷偷的处理了。怎么处理的,当然是弄死了。

据说司马懿知道这件事后,也对妻子瞠目结舌,心里想这个女人够狠。史载: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

其二,张春华脾气忒倔。司马懿后来出山了,而且官职越做越大。官做大了,人就野了,看见漂亮女人话也就多了。

此时司马懿和一个小女人柏夫人处的火热。张春华不干了,便去数落司马懿,说他老不正经。司马懿大怒,说你这黄脸婆,你也不瞅瞅,你一脸褶子,能和人家小姑娘比吗?让我和你掺和,你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你长得就让人可憎,吃不下饭。说着扭头就走。

女人有三宝,一哭二叫三上吊。张氏省了一二步,直接从第三步入手,不过方法略有改变,把上吊改成绝食非要司马懿跪着搓衣板认错。

于是,张氏大怒,回去就绝食了。教子有方,几个儿子一看老母亲不吃不喝,也纷纷绝食。司马懿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家庭煮妇”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大面子到张春华那里赔礼道歉。

事后司马懿哭鼻子说:不是我怕她,而是我心疼我的几个好儿子。

史载:其后柏夫人有宠,后罕得进见。帝尝卧疾,后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帝惊而致谢,后乃止。帝退而谓人曰:“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啧啧啧,这等口蜜腹剑,估计李林甫等辈亦望尘莫及

也许很多人觉得司马懿无情无义,对妻子这样羞辱,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事实就是如此,司马懿对自己的老伴既敬又怕,不为别的,而是长时期的相濡以沫的过程中积累下的感情。司马懿这位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在官场上斗智斗勇,自然不能说实话,要处处留意。

正因为有了这个不可多得贤内助,让司马懿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司马懿相信张春华是他的后盾,是他无论怎么发脾气、怎么冷言冷语都不会离他而去的后盾,是他在外面虚以委蛇曲意逢迎后唯一可以卸下身心防备的港湾。他可以在她面前任性地说任何话、做任何事,而她的内心,会包容。这份信任的实质是爱与忠诚,是这两人经历过七年卧榻的考验后探索出的珍宝。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佳时我们只会向身边亲近的人发脾气,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路人。

因此说司马懿最敬畏的人是张春华,不如说就是这两个人的相互合作,才铺垫了三国归晋的传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