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士古风何处寻?

2016-08-23 李奉先 原创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隐士古风何处寻

                  李奉先 原创

   中国的隐士,向来层出不穷,且隐的形式与境界,迥异不同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此之谓也。

   我向来崇敬古圣贤如此难得雅趣与风度。一个文韬武略娴熟于胸的智者,居然能宠辱不惊,能沉湎于桃源世外而物我两忘实属不易焉。

翻阅史卷,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原来不是什么人都能做隐士的。真正的隐士,首先应该是“士”。士者,上古时期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后来,“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也就是说,想做隐士,必须是知识分子。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隐居,他们都是在寻求一种适合他们存在的精神乐土,以便将自己与俗世隔离,清心寡欲,或修身修道,超脱自我,或积蓄力量,实现梦想,或寄情山水,激扬文字,是他们选择与世界相处的一种理想方式。

譬如:从夷、叔齐“不食周栗”的清高,孟子发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感叹;从齐饥民“不食嗟来之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不食美国救济粮”,都是有节之士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的英雄气概。

西周时期,同在终南山隐居过的姜子牙与伯夷、叔齐,演绎了中国隐士的两种命运:一为“先隐后仕”,为“先仕后隐”。

姜子牙代表的是前半生不得志,以隐居来提升自己的修为与德望,等待大展宏图的机会,一旦遇到明主明君,则“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成就千秋功勋。

曾隐居南阳的诸葛亮,便是这类隐士的代表。不过,先隐后仕,又能成就大业的隐士不多,这需要太多的机缘巧合。而以伯夷、叔齐为代表的是先仕后隐,中国历史上则有太多的经典案例。比如助越伐吴后退隐定陶的范蠡,助汉灭秦退隐秦岭紫柏山的张良,辞官归隐的陶渊明,文武全才却不能抗金兴宋,退而创立全真教的王世雄(即王重阳)等,都是前半生身在庙堂,后半生归隐山林,开启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

先仕后隐也分什么情况,有些是自愿归隐,比如范蠡、张良,看清了,也就放心了。有些是无奈归隐,比如伯夷、叔齐,私逃叛国不仅仅是因为推让君位,而是心存对商纣的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索性眼不见为净,归隐。陶渊明也是因为对官场不满才隐居,却又因其诗赋满江而名垂千古。

此刻,我想到了秦岭的终南山,那是古代隐士的天堂

几千年来,自姜飞熊隐居磻溪谷,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之后,此山便成为中国隐士的精神原乡。是他们在演绎着中国隐士的文化传奇和气节风骨,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种充满神秘色彩——令人无限向往的隐士之风。

终南山就是整个大秦岭。《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大阻”。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如今,终南山是指西起陕西眉县,东至西安蓝田县,横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县,绵延200余里,横卧关中以南,环拥古城西安的一道雄伟壮丽的天然屏障。

此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却也千峰叠翠,景色幽美。李白曾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我想“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大抵指的便是此山。“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隋唐五代的“药王”孙思邈也曾在终南山隐居采药炼丹,写就中药典籍《千金方》。如今,在终南山很多的峪口,都存在“药王谷”,建有药王庙,传为当年孙思邈采药之地,为当地百姓所敬仰、供奉,以祈求保家平安,去除病痛终南山之巅,随处可见隐士搭建的隐修石屋或许正是因为终南山险峻幽静,聚天地之灵气,所有才成为中国隐士的故乡,被誉为“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

因为隐士的存在,终南山成为大秦岭的灵魂。除了前面讲到,曾在秦岭留下足迹的姜子牙、伯夷、叔齐、张良、诸葛亮、王重阳,还有辞掉周王室国家图书馆馆长之职,骑青牛西游的老子;辞去函谷关令,请老子到楼观讲经的尹喜;浪迹一生却在祖籍樊川隐居十年的杜甫;告老还乡,在樊川舞文弄墨的杜牧;为提升道行,在宝鸡陇县龙门洞修行的丘处机等。“两杜”,当然还算不上杰出的大隐士,充其量小隐而已。

此刻,我想起了当年那个幼稚的我,以为:高山之上,绿水之旁,绿竹隐着一曲幽栏,一人一身,不食人间烟火便是隐士过的生活。直到有一次去往另一个较远的地方才有了现在的顿悟。彼时因为堵车,不得已绕山路走。途中经过一些小的村庄,透过窗子,可以看到或悠闲或忙碌的人们,他们看到陌生人经过的眼神有一种淡然,让我瞬间有一种打扰了他们的宁静的感觉。只好迅速离开。    

有时候想想,能从那里经过已经实属不易了。地球太大了,人太多了。有时候,可以作为别人生命中的过客经过就很幸运了。这些人日复一日过着自己的日子,没有奢望,也没有抱怨。忙碌着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赋闲时邻里相邀一起闲聊下棋喝酒。这样的平淡,似乎看上去要比那些所谓的隐居要安宁的多。

不想面对凡尘,是因为还眷恋,怕自己迷失。

古往今来那么多隐士,其中不乏沽名钓誉之辈,把隐做成了行为艺术。不管是为名还是为利,都只是把隐居当成一种工具利用。      

真正的隐士,是踏踏实实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即使莫名其妙的感到伤感,但更多时候选择笑看。没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那么高雅,他们得到时会高兴,会感谢;失去时会悲伤,会怀念。不是孤家寡人,独自面对时间。是融入生活,与周围的人一起看过喜怒哀乐,在岁月中缓缓走过。    

隐士,这个世界上很多,大概他们并不知觉。那些想做隐士的人,还是先学会怎样生活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