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暮年三次嚎啕大哭为哪般

2016-08-28 楚国农夫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毛泽东暮年三次嚎啕大哭为哪般[图]

                李奉先  原创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坚定的唯物论者,一生对待生死十分淡定,也很难动情流泪,更别说大声哭泣。然而,偏偏毛泽东生命走到尽头的最后一年,他有过三次动情大哭,其内幕却鲜为人知。

            孟锦云和晚年毛泽东

一、读宋词,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1975年,当中国人在新闻纪录片里看到毛泽东时,并不知道此时毛泽东因患白内障已经基本看不见东西了。是他,使用金针拨障术,让毛泽东左眼重见光明。

                                唐由之

此人便是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医大师唐由之。他是中国中医眼科泰斗,挖掘弘扬古老的中医眼科“金针拨障术”,发明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创办现代化的中医眼科医院,曾为朝鲜金日成主席、柬埔寨宾努亲王、印尼瓦希德总统治疗眼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唐由之最传奇的经历,就是30多年前给毛泽东主席做白内障手术,在主席身边待了10个多月。

据唐由之回忆:经过讨论,中央决定由我来给主席做手术,我特别激动。这时候组织还给了我另一个任务,就是要为主席讲解白内障是怎么回事,药物治疗是否有效,为什么必须手术治疗?当时主席是不太愿意接受手术的,我天天去看他,给他讲解病情。

我后来引用了白居易写的两句唐诗,“盒中空燃决明丸,金针一拨日大空”,我解释说,就是患了白内障吃中医的药丸也是徒然,用针一拨就豁然开朗。唐诗里就已经有这个说法了。主席终于被说服了,决定先做左眼。

手术后第二天,即7月25日凌晨,唐由之要给毛泽东换药。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毛泽东生活和工作习惯的观察和了解,唐由之知道,毛泽东一旦发现自己能看清东西了,肯定不会再让包上纱布。尽管事先有所准备,但还是没预料到毛泽东的反应是那样激烈。

唐由之直言不讳:“主席,平时您是领袖,我们都应该听您的。可是,今天我是医生,您是病人,您得听我的。”

5天后,毛泽东的左眼能看见东西了(可惜他没能等到右眼手术)。很快,毛泽东能够自己看文件看书了,又捧起了他最爱阅读的古籍。唐由之说:印象最深的是术后有一天,我在主席书房里陪他看书,突然,我被一阵呜咽声吓坏了,抬头一看,只见主席捧着书,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我手足无措,急得也想哭。因为他刚动完手术,一哭眼睛要坏的。主席哭了大约一刻钟,稍微平静下来。叫我过去,看他手里的书,那是一首南宋词人、思想家陈亮悲叹南北分离不能统一的词《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对。

这首词,无疑牵出了暮年毛泽东的无限感慨。

1975年春节前后,蒋介石通过已经从美国回台湾担任“总统府”资政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经秘密通道向中共中央发出邀请毛主席到台湾访问的消息。陈立夫和谈心切,在没有得到回音的情况下,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了一篇《假设我是毛泽东》的文章,欢迎毛泽东和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和谈之路,以造福国家和人民。陈立夫特别呼吁毛泽东“以大事小”,不计前嫌,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这时,从海峡彼岸传来一条消息:1975年4月5日午夜,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因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警卫人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起床后,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毛主席。出乎大家的意料,毛主席听后并没有高兴,相反一脸的凝重。他对身边的人说:“知道了。”此时,没有人能理解毛主席内心的复杂感情。毛主席还没来得及将大陆的信息反馈过去,蒋介石已溘然长逝。而蒋介石的去世,对于统一大业来说是一个损失。

读到陈亮悲叹南北分离不能统一的词《念奴娇·登多景楼》,毛泽东的大哭,无疑不是自己为未尽事业而伤感。

二、看电影,再一次老泪纵横,剧情只好戛然而止……

1976年春节,毛泽东观看电影《难忘的战斗》,当银幕上出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镜头时,毛主席再一次禁不住老泪纵横,电影也因此被迫中断。

开国之际,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是人民解放军,意谓开国建国,主要是依赖解放军的军事胜利;而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势如破竹,根本原因在于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从银幕上看到解放军进城人民群众热烈欢迎的场面,自会想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情景。

毛泽东强调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终其一生未稍懈怠。

窃以为,毛泽东此哭,乃是为人民军队仁义之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胜利欣慰之哭矣,亦是对党和军队能否一以贯之地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保持子弟兵本色忧思之哭矣。

三,唐山大地震,嚎啕大哭,乃为国殇

中国古代有“天上一颗星,地上一盏灯”,和“流星陨落,灯灭人亡”的说法。中国的闰历又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之说。

第一个说法,无疑毫无科学根据。第二个说法,也很容易被简单地归结为“迷信”。

然而如果你统计一下历史数据,或许会惊人地发现在闰八月的年份里发生的“天灾人祸”平均下来有可能就是比其它年多。远的有“五胡大闹中华”之说。近的最令人惊奇的,莫过于1976年(闰八月之年)3月8日下午,在东北吉林降落了一次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陨石雨。其中三块大的都超过了100公斤,而最大的一块儿重量为1770公斤,大大超过了美国收藏的世界最大陨石的重量(1078公斤)。

据孟锦云回忆,那天她给毛泽东念了那段陨石雨的消息。毛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后,他让小孟停下来,扶他到窗口。他望着夕阳渐落的天际很久,望得出了神。

“主席,天上怎么会落下那么多石头呢?也怪了,还没伤人。”

“这种事情历史上可屡见不鲜啊。史有明载的就不少。野史上就更多了。”

主席又讲:“中国有一派学说叫‘天人感应’,吉有吉兆,凶有凶兆。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呢。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时,都掉过石头折过旗杆。大人物真是与众不同,死都要死得有声有色。”

孟锦云说:“那全是迷信,是古人瞎编的。您真信吗?”

毛没有马上回答,沉思了一会儿,才说:“古人为什么要编造这些呢?”

是回答?还是提问……”

而就在这一年,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先后与世长辞。也是这同一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几十万人丧生。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毛主席在病中仍坚持亲自处理文件,中央对唐山地震的报告、请示、通报等文件,均由毛主席亲自圈阅后付诸实施。

次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中发〔1976〕13号文件)起草后报送,毛主席当即圈阅,是为毛主席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中共中央文件。

毛主席的医疗组成员、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王新德回忆说:“送来的地震情况汇报,主席不顾个人病重,都要亲自过问。这场地震死亡达24万多人,其他的损失难以估量。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后,主席哭了,我第一次亲见主席嚎啕大哭……”读来真是令人万分感慨,辗转反侧。无情未必真豪杰,怜民如何不丈夫。

毛主席一生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强调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天然深厚的感情,见不得人民受苦受罪,况复如此罕见之大地震?大地动,苍生痛,民生多艰,国运起伏,嚎啕大哭,乃为国殇。

毛泽东暮年三哭,从读古籍“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到看电影“禁不住老泪纵横,电影也因此被迫中断”,乃至闻大震痛苍生而“嚎啕大哭”

毛泽东胸怀四海风云,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情怀溢于言表,后人直至千载以下,亦必有感念而唏嘘者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