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千古绝唱《金缕曲》因何催人泪下

2016-08-29 李奉先 李奉先文史工作室

千古绝唱《金缕曲》因何催人泪下

李奉先 原创

前不久,笔者翻阅了《方与圆》一书。书中关于顾贞观、吴兆骞那段史实的描述,让我感慨多多。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史书载:“明崇祯十年生,清康熙十一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性德交契,后归江南,读书终老,康熙五十三年卒。”顾贞观是晚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曾孙,他与吴兆骞私交甚厚,情同手足

吴兆骞,字汉槎,号季子,江苏吴江)人。他七岁读书,九岁时写出了数千字的《胆赋》;十岁写《京都赋》,少年时即声震文坛。少年的吴兆骞性情狂放。据清人笔记记载:吴兆骞小时候在私塾读书,见同学取下帽子,他常拿来小便。同学告诉先生,面对先生的责问,他竟然回答:“与其放在俗人头上,还不如拿来盛小便。”先生叹息:“此子必以名大惹祸。”他曾对好友汪钝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从此看出少年时候的吴兆骞便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怪人,史料也说他:“为人简傲自负,不拘理法,不谐与俗,故乡里忌之者众。

吴兆骞后随父宦游楚地4年,因张献忠起义,奉母归里。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后,吴兆骞归隐乡里,与江南士大夫互唱,少年的吴兆骞为吴伟业赏识,并随之游。

清顺治六年(1649年)吴郡成立“慎交”“同声”二社。此二社都与松江的“几社”一脉相传。松江陈子龙殉难以后,“几社”群龙无首,社事逐渐削弱,其势力也转移到苏州。由于各立门户的缘故,“慎交”“同声”二社势同水火。吴兆骞,尤侗,计东,顾贞观都是“慎交社”的重要人物。顺治十年(1653年)在钱谦益的授意下,吴梅村出面为“二社”士子讲和,合九郡之人才齐聚虎丘广场,从而组织了盛况空前的结社活动。在虎丘大会上吴兆骞与诗人吴伟业即席唱和:“吴梅村嗟叹,以为弗及”。一时吴下英俊,都以结识吴兆骞为荣。时人把他和陈其年、彭师度并称为“江左三凤”。吴伟业更与宾客言:“江左三凤凰,阳羡有陈生,云间有彭郎,松林吴兆骞,才若云锦翔”。从而奠定了吴兆骞在江南士林中的地位。

青年时期的吴兆骞名声大振。然而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命运之神却将这位江南才子抛入了苦难深渊。

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兆骞乡试中举,这本是一件喜事。不久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南闱科场案”,主考官被处死,一大批考生受到牵连。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遭人陷害,含冤下狱。最后查来查去结论竟是“审无情弊”,但仍被发配到极边之地宁古塔。

宁古塔的生活异常艰辛,冰天雪地、饥寒交迫。这对于一个生活在江南,一个富裕家庭里走出来的吴兆骞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考验。为了这件案子吴家已经是一贫如洗了,他只能以粗粮为食,冬天还要亲自拿斧头敲凿冰块来取水。

生活的艰辛和困顿不过是对于肉体的小小折磨,精神的孤寂与苦闷更使得吴兆骞痛苦不已。“寄羁臣之幽愤,写逐客之飘零。”流放地的吴兆骞有时候只能够用诗句化解心中的苦闷。还好得到流放地好友方拱乾一家的关照,才使得痛苦不堪的吴兆骞稍稍感到了一丝温暖。康熙二年(1663年)吴兆骞妻子葛采真和妹妹吴文柔从苏州千里迢迢来到关外,“携来二三婢仆,并小有资斧”,吴兆骞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这一流就是二十余年!不过,吴兆骞更为幸运的是,在流放前结识了一些称得上是真正知己的朋友,为他的获释而四处奔走。其中最积极的就是顾贞观。

吴兆骞被流放后,作为朋友的顾贞观为了吴兆骞救助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历尽艰辛后,终于使得吴兆骞晚年得以重返家园。顾贞观等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的义举,成就了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顾贞观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入京,馆于当朝太傅明珠家,与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交。当时顾贞观曾为营救吴兆骞,向纳兰性德求援,纳兰性德并未允许。

那年冬天顾贞观寓居北京千佛寺,环顾四周冰雪,顾贞观想起当年的诺言,想起远在天边生死未卜的好友,写下了那篇催人泪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知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词中关之切,情之深非一般友谊所能替代。纳兰性德见之,也被深深感动,曰:

“何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需兄再嘱之。”顾贞观一听纳兰性德要以10年为期来营救吴兆骞就急了,曰:“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

感动万千的纳兰性德也和了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以表明自己营救吴兆骞当义不容辞:“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好友顾贞观的鼎力营救,纳兰性德,徐乾学等人在朝中斡旋,费赎金数千,吴兆骞也献上《长白山赋》取悦康熙帝,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得以放归,徐乾学就是顾炎武的亲外甥,此人人品很是一般,顾炎武和他也很少来往,但是对于吴兆骞的赎回,他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二十三年,弹指一挥间,吴兆骞终于入了雁门关,回到北京后,他一直住在徐乾学家里。后来明珠邀请他作为小儿子的老师,总算在北京也有了生计,一次因一些细故他和顾贞观闹不和,顾贞观也不辩护,明珠带他到自己的书房,当他看到:“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几个字的时候不禁大恸,声泪俱下。正如一名叫顾忠诗人写到:

“金兰尚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吴兆骞复去京师。那时他已疾病缠身,一年后在贫困潦倒中逝于京师旅邸。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下,终化为一掬黄土。自古被遣戍宁古塔的流人,能生还的极少,大部分都客死该地,吴兆骞总算是这场大悲剧中的幸运儿。

当今之世,拜金至上,如此催人泪下的生死情义,实难寻矣!

网络时评人,世界历史文化专栏作家,文史学者。原名李德军。知名历史博主。代表作《大唐高祖》《爱的祭奠》《正评毛泽东》《亚洲风云》《秦汉简史》等,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本博文凤凰首发,版权所有。笔者接受小说及电影评论约稿,各大编辑约稿,图书出版,请联系Email:lifengxian009@163.com,QQ:513563052;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