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无军衔的国防部长 [图]
李奉先 文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任国防部长中,有唯一一位没有授予解放军军衔的国防部长。
小时候算命先生说他的命里缺火,于是母亲就给他改了名字,在名字里加了三把火,而且禁止他靠近水,所以在南方长大的他成了一个“旱鸭子”。然而,不会游泳的他,却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远渡重洋,成为新中国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位大使。毛泽东称赞他“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一个好大使。”
他,就是后来相继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有着传奇人生的耿飚将军。
一、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脱下军装任大使
1950年春节刚过,正在西北浅显的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耿飚,中央一纸调令,他便携家眷来到数月前刚刚举行开国典礼的北京,这也是他第三次来到北京。1946年秋,耿飚作为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和交通处长,第一次到北京谈判。三年后,参加完平津战役的耿飚,在北平和平解放后,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队伍进入北京。这次他要脱下军装,从事外交工作。
将军改行当外交新兵,其实并非耿飚一人。1950年初春,一批身着军装,带着战火硝烟的将军们,从各战区风尘仆仆地会聚到京城,跨进了国徽高悬的外交部大门。
经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调外交部工作的时任解放军第7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的姬鹏飞,接到命令后同样大感意外,于是就去上海找老首长粟裕谈心。粟裕耐心地对他说“你是军人,国家有需要,将军无选择啊!”粟裕一席话就把姬鹏飞的思想工作做通了。
除了姬鹏飞和耿飚外,首批将军大使中的黄镇、韩念龙和袁仲贤等人也在战争年代初涉过外交。
在1950年的第一批将军大使中,有几位虽然从没接触过外事工作,却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影,并在长期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别看他们平均年龄只有40岁左右,但个个都是能文善武的儒将。
其实,最大的困难恐怕还是角色的转变了,但面对国家利益与个人情感的抉择,这些戎马半生的共和国将军们义无反顾地脱下军装,放下将军的威严。
出任耿飚秘书的习近平
二、“掌握方向盘的大使”,纵横捭阖成佳话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妆”。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这样描写过中国战场上的“娘子军”:女人不穿裙子不涂口红,与男人一样舞刀弄枪。在新中国第一批大使夫人中,这样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也不在少数。
当时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适应她们此前并不认同的所谓“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烫发、抹粉、涂口红,还要学习如何着装和西餐礼仪。
但为了国家的需要,这些从没穿过裙子、对梳妆打扮一窍不通的女战士们第一次坐在了梳妆台前,耐着性子学习对镜梳妆,描眉点唇。此时,应付这些繁文缛节已经成为组织上交给她们的一项特殊任务,而她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认真去完成。为了尽快适应大使夫人的角色,夫人们一有空就穿上旗袍和高跟鞋,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脚上很快就磨出了茧子,还要忍着疼痛继续坚持。他们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早日成为合格的大使夫人,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而就大使而言,隔着窗户递交国书,则要“以小见大”了。 作为新中国派到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耿飚在兴奋之余又有些莫名的忐忑,而他的妻子赵兰香当年是甘肃庆阳第一个独自骑马出远门的女子,这一次就走得更远了,一直走出了国门。
1950年9月19日,耿飚第一次向外国元首呈递国书,瑞典王储古斯塔夫·阿道夫派了一辆王室专用的六乘王辇接耿飚进宫,在王储代国王结果耿飚递交的国书后,还没等耿飚致辞,国王就客气地请他坐下交谈,耿飚在怀仁堂认真学习准备的递交国书的礼仪也没有完全用上。瑞典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不参加军事条约和军事集团,成了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几个西方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跻身外交舞台的新中国将军大使耿飚,顿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国外报纸刊出这样的评论:“在珍珠宝石成河的外交界,中国大使夫妇,男不戴勋章,女不戴首饰,表现出了新中国外交家的风格。他们代表着一个古老而甫告诞生的社会主义大国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已豪迈地登上了世界外交舞台,并以一种全新的外交风范展现于世人面前。”
招待会后,当地报纸纷纷撰文:“社会主义大使首次亮相资本主义国家,驳壳枪换成了香槟酒。”
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位来自新中国的大使,自己开著车出现在大街小巷,于是就成了瑞典外交界和新闻舆论的话题:“掌握方向盘的大使”,还上了瑞典的多家报纸。
三、为争取联合国合法席位,屡破美国包围圈
新中国除了朝鲜战场和美国较量,一直从未间断的就是争取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到了 1954年,美国策动组织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形成了两条链条,通过巴基斯坦连接起来,在新中国的西面和南面形成无形的军事包围圈,而通过耿飚的外交努力,很有成效。
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又赢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赞扬和尊敬,消除了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误解,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终于打破了美国策动的新月形军事包围圈的中心点。
1956年初,当了五年新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的耿飚接到外交部通知,调任驻巴基斯坦大使,得知耿飚离任消息的瑞典王国外交大臣安顿,为耿飚举办了一个告别酒会,在酒会上,安顿对耿飚说:“这五年,中国的外交是正确的,现在可以步入快车道了!”毛泽东独召耿飚授机密耿飚到巴基斯坦当大使不到半年,回国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完了以后,毛泽东单独召见。毛泽东给耿飚作了一次谈话。耿飚就按照正面回答:‘我们实际上被人家包围了,现在我们进出中国,只有一个南大门,只有一个通道,就是香港。’毛泽东说:‘单靠香港不行,只有香港南大门不行,我们还要打开西大门,西大门就是指巴基斯坦。你去的任务就是要打开西大门。’”
耿飚提出建立一条中巴航线,开通中巴两国公路的建议,得到了巴基斯坦总统米尔扎的赞赏和巴基斯坦政府的支持。
四、唯一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 , 给六百万军队“消消肿”
在北京外交部旧址附近的一所公寓中,耿飚的长女耿莹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回忆说:“我这个父亲,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在耿莹心中,父亲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实在难用一句话概括。
1979年1月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邓小平宣布:军委决定耿飚回军队任职。 1月11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国务院副总理耿飚兼任军委秘书长,协助军委主席处理军委的日常工作。
1981年3月,耿飚又兼任国防部长。耿莹回忆:“在父亲兼任国防部长的前后两年中,他为军队整编、民航改制、中美军事关系等问题操碎了心。”1980年5月25日,由耿飚率领的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走进五角大楼。“后来我听父亲讲,五角大楼的工作人员不顾禁令,纷纷从窗户探头出来。他们没想到,美国会为一位共产党国家的军队领导人举行欢迎仪式。”耿莹说。访美期间,耿飚一行还登上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上舰后,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他们留下了极深印象。
耿莹曾在父亲的回忆录中看到,当年父亲召开军委会议动员部属说:“现在这个样子化不了(实现国防现代化)……我们都是从枪林弹雨中出来的,大家都懂得指挥机关人多了,高大了,并不能提高效率,反而很多事情难办。过去办事情简单,一个电话,或者把人找来,当面几句话一说,回去就办妥了。现在办事情有些人搞官僚化那一套……搞那么多干部,说是能上能下,实际上能上难下,提起来高兴,降下去就不高兴,还要骂娘。现在要消肿,做三年计划,真正消肿!”
为保证简编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实施军务动员,耿飚提倡首先把预备役搞好。转业复员的官兵要搞预备役登记。在耿飚等军委领导的积极努力下,经过这次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的总员额由600多万降到400多万。从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在军队序列中消失。
五、 为分忧解难,习近平给耿飚当秘书
习仲勋是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曾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庆阳的耿飚与习仲勋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耿焱说:“因为都很熟悉,他们俩性格都很耿直,几十年来都比较合得来,习仲勋伯伯的儿子近平还曾经在父亲身边担任秘书。
1979年,习近平担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和国防部长耿飚秘书。新华社发耿焱补充说:“近平先是在陕北插队,后来从清华毕业,就直接去了我父亲那儿,工作了大概3年。”1979年,习近平从清华大学学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担任当时的国防部长、政治局委员耿飚的秘书。“父亲觉得近平是一个非常踏实的小伙子,用心学习。当时父亲有3个秘书,习近平最年轻。”耿焱说。
在习近平3年的秘书生涯中,“其中两年我父亲在任上。这段经历应该对他很重要,他可以参加很多中央的会议,参与一些军队、地方和外事的工作,有些会议、文件,中央怎么处理他应该都很清楚。”耿焱说。
习近平在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前,还曾特意到耿家看望耿飚的妻子赵兰香老人,“当时他说那3年秘书工作对他有很大的作用。后来,在中央政治局他分管港澳台工作,当年我父亲曾负责港澳台工作,近平做秘书时看了很多的资料,还随我父亲接见港澳台的人物。近平说,那时候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非常重要,接手工作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
如今,每逢新年,习近平都会送贺年片给赵兰香老人,并写上“身体健康”等祝福语。
2000年6月23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位没有被授予解放军军衔的国防部部长,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耿飙,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