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超级学霸太牛了,六次升学考试都是第一名,最后两次居然全国第一名!(图)

2017-02-07 楚国农夫 新乡文史论坛

           楚国农夫 原创

黄观和屈原同是名仕,这两位同志都有同样的结局,跳江而死。不过后人纪念他们的方式不同,端午节纪念屈子(另一说,亦祭伍子胥),而黄坟冢却有黄先生忠心与刚正的故事。接下来本编辑为大家详细介绍超级学霸黄观。

      图为黄观铜像

    黄观,字澜伯,他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六首"状元",从院试到殿试都考了第一名!诸君想必知道,会试、殿试,属于全国统考了,其含金量远高于当今的985一本生、硕博连读生尽管当时不考英语数理化;时人颂其“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明清时期,“状元”特指殿试第一名,依次而下,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院试、府试、县试第一名则通称“案首”。科举之途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个“状元”已属不易,连中“三元”则尤为难得,至于从县试到殿试,六战六捷,六获第一,难度自然最大。

史上只有黄观从县试到殿试六试皆夺第一,真乃冠绝古今之考试奇才也!

他生于大明洪武时期,死于永乐帝朱棣登基的那一天,去世时年仅38岁。

黄观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黄观书法

见字如见人,黄观书法犹如他本人一样浑厚有力,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脚印。

黄观在洪武朱元璋、建文朱允炆两朝官运亨通,得到两代帝王的赏识。中状元后,先后任翰林院修撰、尚宝司卿、礼部右侍郎、侍中。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朱棣来南京,自恃皇叔,态度傲慢,以身体有疾为由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齐泰、黄子澄为名,在北京起兵,直逼南京,发动“靖难之役”。黄观草拟诏令,要燕王罢兵归藩,束身谢罪,言辞甚为激烈。这就更加深了朱棣对黄观的仇恨。

朱棣攻进京师当天发布了23名“文职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六。此时,黄观正奉诏募兵上游,且督诸郡兵赴援顺江东下,行至安庆时,从下游溃逃的士兵处获悉金川门不守,叹曰:“吾妻有志节,必死。”招魂而祭之。至建德,听说:“宫巳焚,失帝。新皇帝,帝三日矣。”观谓舟人曰:“罗刹之矶,湍棹可鼓也。”至罗刹矶,黄观穿上服朝衣东向再拜,遂跳入湍急的江流中自尽......     

那一天,乌云密布,草木同悲。舟人以钩挽之,得珠系棕帽一顶。

破城后,朱棣听说传国玺在黄观处,遂命人抄了黄观的家,将黄妻翁氏和两个女儿逮捕起来,发配给驯象的奴隶为妻。面对这种侮辱,翁氏早有死志,故将钗钏首饰都交给象奴去换酒,趁机带着两个女儿和十余名家人投通济门河自尽。

黄观为建文帝殉难后,但朱棣对其恨之入骨,余怒未消,下令屠杀黄氏家族所有的男丁,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史载仅有黄观的弟弟黄觏留下一子在贵池,幸运地躲过一劫。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清溪翠屏山建有黄观衣冠冢;在县城复建状元坊;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黄公祠。

黄坟冢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才子悲凉的下场,更看到了皇朝更替的残酷。可能这是黄观自己的选择,他可能知道自己有这种下场。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我们现代人无法超越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才造就了他的悲惨命运。

 正是:

侍中祠下水奔浑,有客悲歌叩郭门。

古木夜交贞女冢,光风春返大夫魂。

先朝侍从多忠节,当代科名一状元。

莫道河山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温馨提示】

《新乡文史沙龙》,集文学与史学于一身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亦系新乡人自己的《旧闻新知》期刊。

微信公众号“lfx1215ifeng”,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新乡文史沙龙”

信箱lifengxian009@163.com

总编辑:楚国农夫

微信:nrawbz1215,欢迎踊跃投稿并提供素材。 



     欢迎点击右下角体验留言功能↓↓↓

鬼谷子究竟是不是新乡人?(组图)

吴用因何背离晁盖最终为宋江而自杀?

[视频]吴天君这回真哭了!!

短命美女孙尚香(图)

历史欠了隋炀帝杨广哪些公道?

汤唯不得不离开内地的隐情【组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