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延津各乡镇各村庄地名由来大全(组图)
本论坛,点滴传承新乡历史文化
李奉先 原创
意兴阑珊,聊自我欣赏尔!余与吾乡,抑或微微。仅此!
廪延,凡327村,特寻踪难之度,且看图文如次:
本文一改散文化,来个简洁版吧,独家追踪!
1/王杏庄 春秋时,村西南南燕杏母娘娘庙,明初易名小杏塚。饥民王姓奔涌,塚,凶兆也,遂为今名。
2/大庞固 春秋新郑将军庞崇.避祸屯田,古村名自古垂今,其皆然可信哉。
3/东史固 古为史固镇,镇有七十二井,八十二窑,史,亦姓亦官佐之称,后圮于河。乃聚南阁门高阜之地,名史固,有古道二析,遂今名,历隶封丘,新国初,复归延津矣。
4/石婆固 诸君可巡农夫之文理,庖丁解牛,霍然友可哉。西汉掌故,从略。
5/军寨村 单念三国袁本初也。汉末建安中,曹、袁官渡之战。袁绍战于南,曹兵陈于北,尔后有先民徙于袁军寨,故名之。
6/僧固乡 唐末,苏家胡同有一白凌寺,有黄巢部梁王朱温者复叛唐,兵燹之际,当地村民乃避匿此寺以求安,僧众遂奋力护卫,众念其功,改其村名以世代铭之焉。
6/尹柳洼 五代有季,名柳丛生,其民多贫,家徒四壁,乃思乃背,乃无聊赖,乃呜呜无显贵,乃名之!
8/平陵村 陵也,许慎说文解字,一曰土山,一曰帝陵,一曰磨砺,一曰严峻,复一曰倾颓或凌辱也,斯是德馨,共求大吉,汲汲与故人不相顾,嗟哉!
9/吴新庄 真宗年间,吴姓反侧魏丘,率尔一百又二十户,叹为观也而为之记。
10/南宋村 建炎赵构,康王南迁至临安,临安,临时偏安一隅,以图东山,村民思怀北宋二帝蒙尘,于延津口唤之南宋渡,村之南岱岳庙,骂声不绝如缕。
11/老马村 老马,颇之见亲。初之白马君。白马本无马,白马黑马论,无非三国白马之围而!其则马姓汹汹,与新乡小店跌宕,乃以命名先守之季,遂是今名。
12/司寨乡 新生屯也,封丘黄德,南接陈固,北毗王楼。先是,斯有司家员外,良田数万顷,里通县宰,鱼鱼肉肉,蝇营狗苟,当淫逸民女,遂携族人远遁,然司家寨,闾左默然,黔首呶呶,以辱万世师。
13/段庄村 愚以为,与汲县边段庄辙一,蜚短流长,无根,乃不取也。方丈段花园,余亲戚或闻言,汝缘何博览如斯,唯唯陌陌罕莫拉比云尔。
14/小渭村 此小渭非彼小卫,河之流,于冯石无涉,洪洞渭庄与此,前瞻先祖,古斯顾可,载渴载饥,又见复关,涕泣涟涟。
15/辉县屯 屯东临封丘应举,南毗原阳齐街,故有鸡叫三县明之说。南宋时,有古辉县席姓迁建筑城,乃存七姓坑,历属辉县集庄也。
16/西竹村 文岩干渠之阴,有一薏苡竹园,茂林修竹,明初祝姓移民宴如也。弟居东,兄则西,门前流水亦能西。祝,竹之谐也,东竹今尚有祝姓者众。
17/小仲村 元初,原距此一里之遥之南庄,有赵姓伯仲叔季兄弟分爨,赵家仲独于此定居,繁衍而村,故名之。
18/沙庄村 元初始有今名矣。相传二郎神杨戬曾于此处须臾小憩,期间但闻其鞋履土倾然,成沙丘两座,沙庄由来于此。
19/里乡固 元末明初,有王、崔、曹三姓在此移居,当是时也,王东,崔西,曹北。古有言:在野为庐,在邑为里。故名之里乡。
20/大留固 适于洪武,留固之说,其他网络孑无可凭,曩然闪烁潞州大楼员外,倾倾然张王二显家,贿与古赵家,乃留之念想,悲夫!
22/甘泉村 明初古村有一泉,其水甘旨清洌,逮至万历中,此泉干涸久已,今人乃不知有明,无论宋元。
23/大布村 南邻原阳齐街。明初,有晋泽州潞州布民好事者,工耕织,售者如堵,一时财源滚滚而来。大布者,手工织布另谓也。
25/大佛村 有申安者,其原籍晋之洪洞也.国初,奉文命迁籍于延津,聿观水缠气萃,遂为家。又因申安携有佛塑一尊,故名佛住村,今习称大佛村,亦申佛村是也。
27/德士村 原名白市集。因碑文而名,一念明嘉靖保安信士;一铭有明正德中始筑村本,取德士,以杨姓尤最。4/任小庄 大清乾隆朝,有孔氏居于是,遂名孔庄;俄现里乡任姓族人往来杂居,因斯地孔众渐为之绝,自易之今名焉。
28/三里庄 清末战乱,有吕姓人由封丘迁此定居,因距城三里许,故名之。以吕姓为最,本县十里铺,有娄氏者领其族人迁至此也。
29/梨园村 明初,有张氏闻族人,因梨树而得名,匪戏而名,是由张至,拐街、段街是也,余不才,翻阅廿十四史,如数家珍焉,非浪得虚名,干货与才情齐飞。
30/北秦庄 初名张营,乃张乃首,胡岳王南河里,愚访县志,不可得,岳不敢岳,是时,豁然南宋也,秦人簇起,今人当化解恩怨也。度尽劫波兄弟在,莞尔一笑,吾人无辜也。
31北王庄 太行古堤,延卫西,明末李闯义举,王自胙迁此,次第可哀,不冒李,南河里,欲悲夫,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33/魏邱乡 从略,顾名思义,古人不欺余也。
35/八里庄 明初晋泽州谷氏,移民如是,县可距此八里许,故庄名。
36/万户营 小辛庄,有三王寨人,名王春兴,彼时,魏胙喜售髢牲畜,万户陈营繁衍成村,风沙水碱成灾,幸得万户军营荒野救赈,辛苦不堪言,有始有末,恩之宗之。
37/龙王庙 华夏诸地,比比皆是。有明朱载垕,万历生父也,沙压胙肉,有龙飞天,传闻已可传名山,泽民后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8/小韩村 多尔衮入驻中原,饮马黄河,汉人皆振奋,姜齐田陈本一姓。余趣之先秦,田横自戕,韩信封丘受恩于嫖母,口口相传,豁挺民间此说也,不为以讹传讹,清初亦然,才有足,久不售,韩子之苦,乃鄙项王,数千年为之一叹于万一!
40/班干村 阴郁古黄河之阳,张虽皇恩不汤汤,第有献忠留张不存异,有异人查之,此时代李闯远不如张闯凶猛,竟屠巴蜀!有一嫡门张挥姓氏颇节烈,隐逸与野,愿祈福于班及舳舻干才,起名班干;至于搬安之谐音,余不受欺也,愚人主见见丰也。
41/获嘉屯 洪武年间,布姓适值大姓倾轧,滔滔不可獬豸,寄庄于斯。
42/前大柳 史可鉴,资治通鉴,永乐中,泽州刘姓徙于荒漠,村前后人乘凉,俄现根深叶茂,或亲大柳树,依其南前北后,简今为名。
43/李恩村 洪武中,李、温二姓携手状,大抵与子成说,相约世代婚姻。音之音近,温恩如一,焦人作坊,亦温县至著。但查此姓,恐鲜,尸位素餐,不可名之妙乎?
44/东南庄 紧新生屯,或云东司寨,大庞固习称东南长工院落,遂绎今名焉。
46/王纸坊 洪武中,冯姓,获嘉候冯石之后,默默造纸作坊,初名冯纸坊,后王姓人增,明末易今名也。
47/李楼村 洪武中,泽州潞州移民以村南后河,明末李家冒姓以为春风得意马蹄疾,唧唧与彼,李家楼高耸美奂,姑而志。
48/半坡张 洪武三年,平阳府张氏因驻防古堤土岗,方圆十余亩,半坡油菜菜花香,岁记半坡张,余人无不悚然。
49/新乡屯 新乡县寄庄,与前文雷同也。南北浩然,无可景从,文革云破四旧,且前且进,后屯命跃进,泯然众人矣。
50/岸下村 北据河阳,故名之。
51/王楼乡 东濒滑县之牛屯,北依延津朱寨,南司寨,北魏邱。魏安釐王,信陵君的之胞兄。南燕龙阳君对魏王之爱,杂霸不可许,自以为风云一席,回眸生辉。然龙阳之恩,奈何宫闱炽内,绥之靖,其子孙楔周赧王若干后裔,与切蹉跎,王家楼,南燕之故地,王家楼废墟如斯,圈子村明末复兴,非移民也,谁可与农夫争锋?
52/黄寺村 大唐天宝中,村西南有清凉寺,故名,隶属安阳滑县,尝为廪延前进,农历六三为庙会。羽然欲报百家讲坛,报册网址复变,徒生悲也。余尝为同道言:民间高如云,年少不敢轻狂,然饱尝七斗,匪为虚也。
53/老庄村 顺治中,班胜固有王姓者守望苗浪,然该处有一土圪垱,许慎云,垱,氹也!于是土圪垱庄也,因老庄简洁是哉。
54/大城村 且说南燕国或南燕郡或县,其实,胙国治所也。南宋熙宁中,治所莫名华里店,村北应有南燕古都遗址,余读研间,夫子张子以警予,见磙远胜碑文,深信然也。
56/前牛村 嘉靖中,村之北有古清凉寺,初有前齐寺,后有牛姓人丁兴旺,乃名。此寺断不可小觑,其方圆万里,皆香火氤氲,不啻于西古墙鬼打成之巨擘,余泯然,如今则以狼藉已。
57/郭里村 嘉靖六年,汉献王十六世孙刘政会之后刘通、刘铎兄弟自胙迁于此,故为延津刘姓始祖!孟子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以其西临古南燕国,故名。
58/川留村 郭里一脉,后裔刘宏远定居焉。因传刘,误读今名。
60/新集村 明人自滑县大庞寨迁此处,初名北鲁丘。因和牛屯争市,官府裁名新集。
61/周厂村 清初,仅周姓两三户,时以熬盐为业,初名盐厂,后序今名。
62/吴桑科 明初,桑树丛生,指桑为科。吴桑科、吕桑科,权无攻讦。
64/草店村 东晋时,因距南燕大城近,耐设柴草店,今之名。
65/白庙村 原杨林村南枣园。清末有人定居,村东有古庙白墙状,故之名。
66/朱寨村 洪武中,朱家由泽州迁此定居,初名朱圈.因名不雅,遂为护村之寨,易名朱寨,欲求拱卫朱明万里山河。
67/班胜固 东汉年间,确有班超公出使西域,初次回国时,部分随从不胜体力.安居于此。
69/吴秀寨 元末,吴姓村民为防外侵,围村而筑寨堡,名吴修寨,演为今名。
70/新庄村 村西北有唐宰相卢怀慎之衣冠冢,因墓前石人、石马,遂为石坟。国朝一十九年,易为今名。
72/李留店 两宋之交,原名李堂也。后村人于河之岸涘水开店留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李留店出世。民国三十三年,划归延津矣。
73/贾庄村 洪武中,潞州贾姓移民于此,由贾留店而至今名。
74/刘訾村 訾,兴旺发达之意也。洪武中,潞州刘姓移民于此,由是得名。
76/荆保村 清乾隆中,有任张李梁四姓定居于此,以红荆扎篱笆为垣,始而荆笆寨。
77/沙河村 因地处河阳大沙滩,遂名。民国三十三年,划归与延津。
78/杨林村 洪武中,杨、张二姓自泽州或潞州迁此定居,因此处多荒林,初名杨家林张家林,今为杨林、张林二村焉。
80/马庄村 洪武中,马姓自泽州或潞州迁此定居,由滑入津,名马家庄。
81/堤后村 大明洪武中,晋姓移民自泽州或潞州迁此,初名晋家屯。村居黄河古堤北,遂更名。
83/车庄村 清廷时,有车姓由滑县车后屯徙如是,故名之。
84/石丘村 西汉成帝阳朔中,有陨石硕大无比,降于此。丘,土堆也,或云小山,众者聚居之处也。
85/近古村 洪武中,李姓移民此处,因近石丘村.其远古,每每石丘近古自比。
87/原屯村 洪武中,新移民村,原家屯也,后简为今名。
88/庙堤村 明末始建村,村址黄河古堤以筑,村西北有关帝、二郎神二庙,故名之。
89/罗滩村 洪武中,罗姓自泽州或潞州迁此定居,因处黄河滩,名焉。
90/刘枣庄 洪武中,刘姓自泽州或潞州迁此定居,因枣树众绕,遂名。村东有皇姑寺遗址若干,年十月十二,村中熙熙然古之会也。
91/常兴集 明末,常姓迁此定居,当是时,村遭无集镇,此地遂成一集,以祈兴盛不衰焉。
93/前长堽 堽者,岗之异体字也。山西泽州或潞州李氏移民于南北相去半华里间分居,俄斗蛇逶迤二公里土岗,若窄长状,故名长堽。村北则曰后长堽。
95/高张寨 洪武中,高、张二姓自泽州或潞州迁寨定居,另疑云一犬一獐蹲卧端然,时人甚异之,呼大骇,欲穷其因,谔谔谐谓,是为记。
96/丰庄乡 元末,有一古城堡,晋洪洞移民贾丰分片安居,西名贾家庄,东称丰家庄。清雍正中,村民围城筑寨,更名清源大寨,时为清源里浚县提辖,又云四锣乡;后因贾家庄人丁凋零,简为今名矣。
97/绳屯村 明末,程、苏二姓自泽州或潞州迁寨定居,均以渔樵麻绳为业,始为绳苏屯。尔后苏氏南迁,简为今名。
98/大罗寨 洪武中,侯李姓自泽州迁此居。有李氏祖坟碑文载:崇祯八年,时为歹罗寨,后谐转为今。
100/河道村 清康熙中,阳武黑石鲁姓迁此,次河之故道,名之。黑石者,原阳齐街也。
101/飞王村 明末,王韩二姓因水井权争,对簿公堂之上,王姓氏因讼胜局底定,遂当堂舞之蹈之,县宰叹云:好一个飞脚王家!后简易今名。
102/班枣村 北宋末,康王赵构难逃时由此骑马渡黄河。战马欲岸,猝陷淤泥中,仓皇而不可得,值岸有枣木一株,其一枝后面向北,赵构遂以手扳枣,得脱,因典而为地名。有冯、蒋、苏、张四班枣焉。
105/老刘庄 元季,此地为古河渡,有刘家酒肆,客过往习称老刘店。后繁衍成村,尝隶之滑县,何姓为众。
106/延滑村 道光中,本县原屯原姓迁次而居,而后滑县老王一家多口逃荒至此,初名小庄。民国三十五年,更为今名。
107/水口村 明末李自成进军北京,从开封东南处崔桥村迁此数户,且因此为古黄河渡口,乃名。
109/野厂村 初,古黄河码头也,因与野外作业,名野场。
110/王泗坡 洪武中,有往姓在兹建村,近有泗水庙一座,河口既改道,此地河坡遍野,有宝昭寺、太山庙遗址。聚落有致,一片雅然。有宝昭寺太山庙遗址。
111/胙城乡 胙,音(做),古为华里店。西汉孝景帝刘启子刘德,封献王于河涧,即今河北献县一带也。献王十五孙刘插借陈梁之乱,隐于野,号华里公;其子刘政会追随太原李渊父子起兵,功高晋封洪州都督邢国公,衣锦于华里设牌坊,以示旌表。
112/三马家 民国二十年,濮阳八孔桥乡北靳寨马春田随史、靳、原三家逃荒至此,乱平,三家归籍,惟马家留守,三子一女分门别居,故名之。
114/十八里 乾隆中,军民散居此处,十八家庄。村南有古吴起城遗址,距胙城县十八里,乃更为今名。
116/兽医庄 乾隆中,王堤王姓移据此地,初名西庄焉;该村有一圣手兽医技师,方圆百里闻名,俗称兽医那庄,久之,以名。
117/东屯村 洪武中,泽州洪洞王、杨、鲁移民于此,名分四庄:东小杨庄,东王庄,东小王庄,北鲁庄。嘉庆中,齐寡妇王聪儿率众造反,径此地入陕,村民遂以自然村围聚东王四屯,以保家园,乃简为今名。
119/郝光屯 洪武中,晋泽州或潞州灾民郝、王二姓迁移与此;郝氏居第初有郝光口,王居东,名王端铺,郝光,一疑人名也,余待考。
120/赵经庄 道光中,赵经一家前此开荒进驻,故名。
121/汲津铺 东濒大沙河,酸枣遍野,古称棘津。商末姜子牙尝久困于棘津也。
122/吴安屯 东临大沙河;元末,王段屯也。后因河患,西迁二公里至此焉。有山西移民,村人物安对彼安排甚是周到,吴安卒,新民敬哀,易名以念吴德。
125/张士屯 引黄东三干四支穿村而西,明初,有张有祀、张有德兄弟抵此而居,因祀名谐音,故名之。国朝三年,分东、西二行政村焉。
127/大屯村 洪武中,郭姓移民于此,初名之郭大屯;因郭氏复徙他方,由是今名;西邻小屯,原李穆小屯也。
129/榆林乡 洪武中,此地榆树成林,故名之。
130/西娄庄 洪武中,泽州洪洞娄、王姓移民于此,初名曰娄王庄,后西迁名西娄家庄;冻则东娄。
132/龙王庙 明永乐中,卜姓自沙门镇迁此定居,后申姓人亦自沙门而杂居。村北有龙王庙一座,曾更名胜利,复本位。以申姓最为集中也。
133/沙门村 北望沙门路,无风亦起尘。先秦时,乃大集镇,名唤三门,因村关公庙三门而得名;后庙宇为风沙所没,遂易名沙门。
134/获小庄 获嘉寄庄。洪武中,张、王、吕、申、牛五姓自潞州入此,初名小庄也。
135/万全庄 万全,绝对安全意;因河患频仍,而苛政猛如虎,乃更名以明民志也。
136/官亭村 新长线北,洪武中,移民村大王庄也;乾隆中,该村处县境边陲,依旧制,上峰巡视,县级知事等文武及缙绅须迎送拜于亭,名接官亭。
137/新安村 北接榆林,西毗古固寨,国朝二十六年,由榆林析出,在新丰堤、新堤、安乐庄建地址,取三村首字,定名新安。
138/胡堤村 胡姓先此定居,北依古河堤,故名胡堤。康熙中,简称孤家堤。
139/罗庄村 民初,四川罗姓迁此垦荒造林,初为十八里荒,习称罗家荒,国朝元年,更名罗庄。
140/王厂村 新、延、原三县交界处。顺治中,为原武、阳武、卫辉府之交冲;初,王、卢姓自奡村迁此,以看课开荒为生,后有刮土熬盐作坊,建厂成村。
141/安乐庄 万历中,常有水患,民选其高地安居,以求安然康乐之意也。
142/奡 村 余撰就学文者三,诸君可观焉。后羿闪射,奡荡舟,俱不得自然。至今建村近五千年矣!
143/南古墙 原有一古城土墙,俗称鬼打城。余亲往观焉,森然濑古气。居民依古墙四周围居,分南古墙、东古墙、西古墙。
146/东吐村 源于文王吐兔。西伯侯食伯邑考肉羹,奔至青疙瘩处,不觉腹痛难忍,吐之血污化为二兔,东为东兔儿村,西则西兔儿村,雅化今名矣。
147/塔铺村 秦惠安镇。后惠安湮没,镇西南建村,村西北有广唐寺之白马塔,以塔为铺,美名其曰塔儿铺。民初,简为今名。
148/老仪门 地处魏武帝曹操屯兵处,仪门堡。唐开元,为卫辉通开封大道,故名仪门镇。
149/北郑庄 顺治中,司寨大庞固郑姓迁此垦荒护林,初名安乐村;村之南,为南郑庄。
150/南秦庄 光绪中,该庄为风沙所侵,遂东西南三面环移,成东秦庄、西秦庄、南秦庄。
151/里七村 纪念村民李七,又因距县城七里,故得名。
152/周大吴 战国时,大将吴起屯兵黄河,即吴起城遗址;其长子住地称大吴,此子为小吴,汉朝时,有李姓、周姓、闫姓迁入,遂为李大吴、周大吴、闫大吴。
155/史良村 文岩六支北,东汉末,黄巾崛起.有史家官佐避乱于此,其人清正,后人怀其德,名村史屯;清有周良者,名泉也,受人亲爱,乡人村西修府君庙,易更今名。
156/小潭乡 明成化中,李长宁举文状元,于村西南隅置一尼姑庵,,以为积善修德事,名大善村;成化十五年,黄河改道南徙,村落颓圮,于村西南现一小水潭,福建新村,名村小潭上;清雍正中,乃易今名。
扫一扫关注公众平台
注
《新乡文史论坛》,集文学与史学于一身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新乡人自己的《旧闻新知》。
信箱lifengxian009@163.com
总编辑楚国农夫简介
李奉先,原名李德军,中共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延津县作协副主席,凤凰网文史栏目编辑,凤凰卫视特约撰稿人,《联合早报》主笔之一。
以散文杂文见长,工于国学文言典籍,音乐/书法爱好者,科班:先秦文学;代表作《大唐高祖》《爱的祭奠》《正评毛泽东》《亚洲风云》《秦汉简史》(主编)等,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
学者,诗人,凤凰网军事评论员。
长按上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新乡文史论坛”,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