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论】新乡一带神奇的丧葬文化:“吹响”(组图)

2017-05-21 楚国农夫 新乡文史论坛



  本论坛,点滴传承新乡历史文化


李奉先 原创

《人民的民义》祁东伟有一句话,说的妙绝!“什么从群众来,到群众去。我们都是从娘胎中来,到坟墓去中去!”

是的,人生,无非就是生老病死而已。也许我们的出生、成长及其人生的定位,或死亡的方式,无法做到平等,但死亡本身,人人平等,从大总统到挑粪桶,无不如此。

所以,借这个平台谈谈豫北一带丧葬文化,也是必要的。

一/彼岸,繁花如烟,柳丝长,云舞裳

毋庸讳言,在时光流转的苦涩人生中,我们不知道生命的这张素笺,在下一个路口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出生,或死亡,大抵必然中的偶然。

淌过往昔的欢歌笑语,穿越一场又一场的杏花烟雨,水月花梦,终究散开千千结。洗去丝丝哀怨情仇,或争强好胜,权谋深深,功名利禄,缓缓地滴落的也是一缕缕痛里的薄凉……

情缘难思量,镜花水月弹指而过,人生如梦,梦若人生。

一场如戏般的相识相遇,在渐渐消退着生命色彩,那份隔世的清幽点缀着依稀的尘缘,只是,阴阳望水两茫茫!

今生,竹杖芒鞋轻胜马,笑看花开花落,需要人类的大智慧。

君知否,彼岸,繁花如树,柳丝长,云舞裳,旖旎风光。冰轮已西沉,一醉一陶然!

于千万人之中,于时间无涯的荒野里,你遇见我,我遇见你。不早不迟,不急不慢,刚刚好。这,或许是对于人与人默契和谐最好的描写。匆匆行走于人海中,掬一缕清风,放飞笔尖的浓郁,潜心学问吧。且看文笔袅娜,风景如画!

人这辈子的结局说到底也就是一堆黄土的事,眼一闭腿一伸除了自己的思想与欲望,什么也带不走。有些人之所以活得无忧无虑是因为他看破的就是如此点,对于他们来说钱的本质本就是消费,不是储存,所以他们的汗水与开销总会成正比例。

而有些人奋斗了一生,忙里忙外的只为钱而活,吝啬的都不愿为自己置办贴身物,尽管懂得许多大道理,但性格也就如此悲哀。

困了就睡,饿了就吃,这是多么简单的事儿,多少人终究做不到也堪透不了奥妙所在!

二/丧葬文化知多少?

深呼吸,平生治学大放送!

(1)河南省,民间颇盛行土葬,这也是我国古代通用的丧葬形式。不仅汉族以土葬为主,古匈奴、突厥、回纥等亦以土葬为主。方法棺木盛尸,挖葬穴,将棺木深埋于土中,以丘为记。

土葬的墓穴形制多样,新乡民间最常见的是长方形土坑,也有“亚”字形的,腰坑放殉葬者及陪葬品。事实上,土葬与农业发展有关,农业地进步及与此相关的亲土、恋土、入土为安意识支撑并推动了土葬的发展,成为我国中原地区的代表葬法。

因为古有女娲持黄土造人的神话传说,百姓普遍认为人既由土而成,死后还应回到土中去。而民间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也与土葬保持惊人的一致。河南人素来重孝道、敬祖先。他们对治丧安葬礼的习俗特别重视。年过花甲的老人,身体尚健,晚辈便要为之准备其死后穿着的寿衣、用物和棺材。老人看着用大杉木制作的棺材,为自已过世之后有了长眠的卧具和归宿而欣慰。他们一高兴,精神愈发健旺,身板更加硬朗。

不过,生老病死终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新乡一带百姓的习俗,很重视选择吉日,当事人家属们在吹鼓手的哀乐声和飘飘扬扬的铭旌、挽幛中,出殡送葬。八名壮汉抬着灵柩,送到附近地上事先挖好的墓穴里埋葬。

值得一提的还有碑石的谥称。依照惯例,男性墓主称“公”,女性墓主则尊为“孺人”。孺人本是古代对大夫、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尊称,而当地妇女不论贫富贵贱,死后皆称为孺人。据说,南宋末年,元兵追捕幼帝时,幸得一群打柴的妇女机智地救下了小皇帝。为表彰这一“功绩”,特许妇女死后皆谥称为“孺人”。

(2)再说火葬。这种方式,目前官方盛行。且是中国大江南北通用做法,即:尸装殓后,用火焚化,保存骨灰。此葬法最先始于少数民族。《后汉书》载:“羌人死则烧其尸”。

佛教传入我国以后,佛教徙实行火葬,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影响,汉族在宋代便有了火葬习俗;由于火葬与儒家礼教不合,因此元、明、清三朝都有禁止汉族火葬的法令。

直到现在,虽然政府倡导火葬,但民间仍不习惯,总以为土葬安生。城市的安葬习俗已彻底得到了改变,大多实行火葬。这里既有政府法令的效用,环境的限制,也有人们信仰习俗转变的因素。

1960年6年1日,国家领导人林伯渠第一个接受火葬。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级干部带头实行火葬,使火葬在城市得以实施。

(3)“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丧葬技术细节问题。江汉平原上人们娶亲一般是又吹喇叭又打锣鼓,为死人送葬只打锣鼓不吹喇叭,但湖北潜江浩口镇一带风俗特殊,不管是娶亲还是送葬,只打锣鼓不吹喇叭。

新乡盛行喇叭吹索拉 。各县的丧葬习俗不尽一致各有特点。据说阎王爷派阴差“无常”专门摄取那些在生死簿上已被注销了的人。

因此,辉县西部山区有这样一个习俗:病人弥留之际,其亲属要请健壮男子手执刀剑,围坐在病床前,还在床上罩上渔网,说这样可以阻止“无常”接近病人。人一旦撒手西去,家人却刻在门外烧“落气纸”,这是给阴差送的草鞋费,让他在押送阴魂时不要太粗野;人们还要请僧道“开路”,烧纸轿、纸马供死人代步用;“开咽喉”目的是让死者在阴间也能进食。这一点,与山西运城颇为相似。   

 原阳部分地区还有这样一个风俗,人死之后,在死者嘴里放几片茶叶。传说,人死了后也不忘亲人,天天哭泣不肯去见阎王。阎王就做了一种“忘魂汤”,又在汤里放上几片茶叶,派夜叉端去劝死者喝。   

 信阳商城、固始部分乡村有一个奇特的风俗,不管是丈夫死了妻子,还是妻子失去了丈夫,他(她)们在哀诉哭泣时,总是一口一声“我的姐妹呀!”为什么不称夫妻而称姐妹呢?据说这是自古传下来的风俗。

(4)丧葬其它程序:

小 殓: 以衣衾裹尸谓之小殓。在尸骨未寒时,亲属要为死者浴尸。父亡由儿子浴尸,母亡由女儿或媳妇为之梳洗,一般只是象征性地擦洗几下。

更衣:俗称“穿寿服”、“套衫”等。寿衣的层数多忌偶数,一般是上衣七重,裤子五重。寿衣却不忌讳双数,60岁以上死亡的男女一般是上下各6重。穿寿衣时,孝眷都要在场。一边穿,一边哭喊,告诉死者穿第几层了。寿衣的里面几层不用钮扣,而用带子打死结。

 在浴尸更衣之后,古代新乡一带还有“饭含”礼,即在死者口中放入少许珠银碎屑或少许饭团,志称:“饭含,用米数粒、珠银屑含于口中。”古人以为,饭含是尽孝之道。

守 灵 浴尸更衣后,设灵堂守灵,俗称守铺,由孝眷日夜守护在遗体旁,以表孝心。灵堂以肃穆为基调,挂青、黑色孝帐,设灵位,竖神主牌。神主牌又称“木主”,古称“祔”或“祧”,上书姓名、字号、生卒年等,旧时当官的还要写上官衔、爵位名称。神主牌上的字数有一定程规,各地不同。

卫辉一带按“兴、旺、衰”三字推算,周而复始,最后一个字不能套在“衰”字上。获嘉则按“兴、旺、衰、微”四字推算,含“兴、旺”为佳,否则犯忌。而清代守灵,男不剃头,女不梳发,寝苫枕块,啜粥茹素,以示沉痛哀悼。

近现代,豫北当事人大多在灵床前另搭一床铺,或在地上铺些稻草,睡在那里守护。如今,以孝眷轮流坐在遗体旁守护为常。守灵的职责:保证长明灯长明不灭和香火不断,以尽最后的孝心。

哭丧: 通常是边哭边诉说死者生前的劳绩和对死者的眷念之情。有些地方哭丧时有一定的音调和内容,音律低沉,句末往往有拖腔拔调的韵律和装饰音,许多妇女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农村妇女能根据这种调式,随口填词编唱,或寄托哀思,或诉说身世,或发泄内愤。民间流传有《十诉苦情》、《十二月孝顺歌》、《可怜歌》等,均很感人。

当然新乡一带,也存在假哭的,这是客人祭奠的一种礼俗。笔者参加过卫辉某些亲友的葬礼,写次,自然是有根据的。    

大殓: 又称入殓。大殓前,要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等。即入殓前要设供案,上供5碗荤素菜肴,只能是单数,由丧眷先祭拜,继而由亲友轮流祭拜。大殓前,有“放手尾钱”习俗。

绕棺多是先逆时针绕三圈,再顺时针绕三圈。出 殡 长子或者继承遗承产业人手持哭丧棒,肩扛盈盈坊(柳树),哭丧一直送亡灵到坟地。一般出村不再哭泣。

祭奠日一般是短五七长百日,有几个儿子,五七就提前几天,百日就推迟几天。但是还要看祭奠那天是否宜祭祀。

   三/独特文化  吹响

初次听说这个词,还是来新乡工作时。    

其实,吹响原本是土家人特有的丧葬习俗,又叫“散忧祸”、“撒尔活”。这种在亡灵前跳一夜丧鼓舞的习俗,据说也是由巴人传下来的。

 新乡北站及卫辉不少乡镇,盛行这种习俗。不论哪家失去了老人,乡邻们都不顾劳累从各家赶来,观看受雇人为亡人跳一夜“撒尔活”。辉县就有这样的歌谣:“半夜听到丧鼓响,不管是南方是北方,你是南方我要去,你是北方我要行,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丧鼓送人情。”死者的家人也早早地准备好姻酒,腾出娱乐的场子,将亡人的棺材停放在堂屋正中,在棺材的左前方放一个自制的娱乐舞台。

随着门外“嗵、嗵、嗵”三声铳炮响起,一班班男女老少涌进舞台,他们在随着音乐边歌边舞。他们的头、手、肩、腰、臂、脚上下一齐协调动作,跳着变幻多姿的舞步。

不过大家有这样一个习惯:热热闹闹陪亡人,让亡人到阴间快快乐乐。

老人由于高寿而自然死亡,则谓得天命和自身的造化才能如此,因此这样的吹响葬礼亦有愿保长寿之意。

尤其在其农村,丧仪中的脱衣舞也成为一种既定的习俗。专业的舞蹈者一般会在死者的灵位前、未下葬的坟墓前以及搭建在电子花车的舞台上进行表演。电子花车是送葬队伍中的一部分,但也是最受关注的环节。

另一说是阴曹地府的鬼使神差都是过去死者的鬼魂,这些鬼魂会记得生前的喜好,所以现在只是烧香是不能讨好这些鬼使神差的,必须拿出点新花样。

可能正是由于艳舞是为死者准备的,这个出发点成了无形的屏障,将可能带来的道德问题和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通通屏蔽,在生死的交界点上抹去了所有社会习俗中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束缚,回到一种原始的狂欢状态。

曾几何时,唢呐的声响那般凄凉。可如今在我看来这一切的一切画面不再那么悲凉,吹拉弹唱的那吹响班貌似参加选秀一样,在人们交织的目光中唱歌跳舞,以前听到就让人悲绝的响如今欢快的看似过年一般,喧嚣声在街道乱窜,唱歌跳舞好像篝火晚会。

但不论你多有钱,请的吹响班多么豪华多么给力,可你就是买不回一条生命,该躺的人还是在躺着,该跳该唱的人还是在继续,家人的悲伤无法牵扯着过路人的情绪!

记住人活着就是最大,别用钱花在不必要的心灵创伤上…

题后记

一个人当你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当你漫步在花儿簇拥的公园里,当你躺在柔软的草皮上你可能不会感觉生命的脆弱,只会感受到到生活的美好;当你走进医院,当你看到那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的那种场面,你才会感受到,其他的一切不重要!

苦也好累也会,不开心烦恼也好,无论再艰难,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扫一扫关注公众平台

181

《新乡文史论坛》,集文学与史学于一身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新乡人自己的《旧闻新知》。

信箱lifengxian009@163.com

总编辑楚国农夫简介

李奉先,原名李德军,中共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延津县作协副主席,凤凰网文史栏目编辑,凤凰卫视特约撰稿人,联合早报主笔之一。

以散文杂文见长,工于国学文言典籍,音乐/书法爱好者,科班:先秦文学;代表作《大唐高祖》《爱的祭奠》《正评毛泽东》《亚洲风云》《秦汉简史》(主编)等,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

学者,诗人,凤凰网军事评论员。

长按上方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新乡文史论坛”,一键关注。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更多精彩等您点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