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趣谈卫辉市各乡镇村庄地名由来(组图)

2017-08-13 楚国农夫 新乡文史论坛


本论坛点滴传承新乡历史文化

李奉先 |原创


泛一叶扁舟,回溯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魄的,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村一故事。

---旧文新读,愈臻完善

风乍起,日落黄昏际,在卫辉下园、郭全屯、南司马中驱车不停穿梭的我,目之所及这片古老的大地,总有种奋笔疾书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悲伤。

诚然,古汲县每一段历史,一如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史篇,又怕其越走越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17vm5n1h&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四张机
  鸳鸯织就欲双飞
  可怜未老头先白
  春波碧草
  晓寒深处
  相对浴红衣


卫辉市,古汲县,某当年伤心所矣!山形依旧枕寒流,为之悲悯倏然而就,乃斯文!


某尝叹焉,卫辉府凋零如是,抑或农夫之世态之隐喻是,夫人之空濛,如泣如诉,不可思域与而!某之所稿,一字一句总关情,某素知俾人以代可,遂以原汁原味而求索!


愕然突见屈子,世人以濯濯神胡经,盖奉兄非浪得虚名也,飞所图,无功无欲,为之制,未敢宵衣旰食,兹文云:

卫辉市,因卫州辉州而名之 ,有明一代,以卫辉府而盛极一时。彼时,府治西抵晋之运城,北达燕赵,东臣鲁西聊城,南隶郑汴,腹地垂拱平原,俯瞰天庭。


回溯过往,头角峥嵘!武王姬发兴兵伐纣,在此列阵筑城,故名陈武,今汲水城关之本末也。商末比干裂心以剖其诚,朝歌诸侯惶恐而谁何!


笔者最为敬佩者,乃东周春战云梦鬼谷子,关乎其绝学,众说纷纭,与三皇庄若居焉。


卫辉汤汤,子民徂徕, 有回蒙古满壮,由是段萌。 北魏初徙郡治枋头城,太和初复治汲城。东魏侨置义州领七郡十九县于陈城,举世嗟然食。

楚国农夫手笔汲城遗址,以奔汉季三国,诸君可于本公众号敬阅!


北齐伍城郡,北周废郡置伍城县,废汲县,属卫州。隋开皇文帝杨坚易伍城为汲县属卫州。山西李媛复置义州 。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移卫州来治,有凤来仪。五代、两宋,为藩镇割据滋扰,交趾(今越南,严格地说,越北)首脱离华夏版图,此皆属煌煌卫州。 金为卫州河平军。元置卫辉路。此名本初;明置卫辉府。清末属漳卫怀道,民初豫北道, 断然更迭!


可怜卫辉府,前依历史厚重,中有兴声,晚因交通所措,江河日下,仅依山矿谋生,斯民卖鬻子息,几家能够?

可悲彼平原,间为洼地。褐土化淤、浅位礓土;丘陵为黄,潮煤铁,卫河伤心,自是东孟姜女河,沧河、香泉河、十里河、大沙河,南北长虹渠,以求后世生生不息!


某性耿直,未能赞语,废县设市,已贫穷二十七岁矣!


李某年少时,执教于卫辉一中,此市仅一附院与市一中参差尚可,至于未来后劲几何,料想后即可勃发,期可如是,以盼!


笔者游学于卫辉古迹,只可惜当年没有智能手机,暂凭记忆,可端详有如次数处,不当处,请大方指正:


比干庙:林姓鼻祖power,数千年香火不绝,正宗庙宇,当地人心许麻木而未能敬畏;镇国塔源远流长、山彪镇墓地草木薇薇,王秋涧墓,门可罗雀、唯白 云阁茕茕孑立、陀罗尼经幢束手卫辉宾馆,香泉寺、孔子击磐处,及两岸友人翰墨往来,近日此过往,亦见马英九吴伯雄之墨宝。

 

城关镇:位县境西南部,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人民政府驻北马市街。大陆民国末年,曾在此设中 山、德胜两镇。农夫有个学生,恰在徐世昌大总统祠堂左右,故而多所熟稔 。


下园地名来由,我料想当地人并非所有人知其端倪。其实,因凤凰区(新乡北站)明万历年间潞王菜园之所,时称西园。西街口外因地势高称上园,此地低故名。


遥想当年万历帝唯一胞弟何等威风!没事,眼看他楼高起,眼看他楼塌了!


写至这位王爷的菜园子,我不知那个落寞的王爷当时是怎样一个心情。我匆匆行驶而过,一瞥眼,只看到的是红绿灯狡黠的色流,那应该是古韭菜的遗存。

色泽浓厚的交通柱子,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狂野得如同无情的剑戟!


城郊乡:李良屯,据传明正统十三年进士李良曾在此居住,故名。正统,即明英宗朱祈镇年号。


河园村近卫河。唐岗,位卫辉火车站东侧。因水潭、土岗旁 建村,名潭岗,后以谐音易为今名。


唐庄:来到这个地方,我恍若看到无数的山西移民步履蹒跚翻山越岭千里跋涉的画面!

王翰一曲凉州词道出先民内心的淳朴民情,王绩一首野望,展山西静逸安闲之景。而悲愤的则是洪洞大槐树下老鸹窝,一字一情,句句诉说着思念故土的情;古往今来,山西门口下,多少离别,多少送别情,多少泪水洒故土。

唐庄的前身是前吕续村,由于明初洪武年间山西移民迁来唐姓最多,遂改为唐家庄。今简称为唐庄。


与此同理,一组组人家排开来,姓秦的,姓崔的,或姚郝侯娄赵,秦庄、崔庄,刘沟,姚庄、郝庄、侯庄,明初移民亦然。


而今山彪村,其村名有趣。据考证唐时其名三羊村,由于村西有一座万虎山,人们迷信怕虎吃羊,便更名为山彪矣。


娄召,原名康庄,元末村民逃亡,明初时有山西移民娄、赵两姓迁此,名娄赵,清乾隆时期演变为今名也。


仁里屯亦如是!即任、李两姓也,初名任李屯,后演变为仁里屯了。


除了以移民大户姓氏名由的,还有以下几个来源:譬如盆窑,原名裴窑。


郭全屯,则是因纪念一个里长郭全。据说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迁民碑载,山西泽州有民110户迁此,里长郭全,故名。足见郭全屯在当时是个新村。


官庄村则与明潞王有关,史载其曾在此建有观苍亭,即:去坟地途中休息的地方,故名官庄。


河洼村,据传明将胡大海扎营于此,名胡家洼,清光绪间,因夏季积水成河,改为河洼。

胡大海是个一等一的将军,朱元璋手下五虎上将之一,起于微末,大字不识,但是他气度过人,手下将士无不尊崇佩服。这位有武德的将领,不是战死沙场,也不是死于政敌,他的最后结局竟是被俘虏杀死,岂不悲哉!


三司马,起初我很好奇,不知唐庄镇因何会出现大司马、东司马和南司马,问问当地的亲友,皆不知所云,我料想肯定与大司马这个官职或西晋东晋司马宗室有关!有幸最近查找了卫辉府志,便茅塞顿开。


大司马村的来历有四种说法:

一说它是西周时期掌握军政大权的司马休父籍地而得名;二说它是秦朝末年殷王司马印屯兵的地方而得名;三说它是西汉时期司马迁孙子的四大怀药种植园而得名;四说它是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懿屯兵的地方而得名。


20世纪30年代,大司马村南有个大坑,有人在坑南沿挖土时,塌下一批土,露出一个人的骨架,村里许多人都看见了,此人身高八尺,头大如斗,头上还有一铜箍,手握一把宝剑,宝剑上刻有“休父”二字。


故,大司马村为司马休父居住遗址。


芳兰,古时村中有条小河,河旁长满兰花草, 公里处。原名双兰屯。据明洪武二十四年气味芳香,明朝建村,取名芳兰。


李源屯:隋末反隋将领李源曾 率兵驻此,组织附近村民筑寨,日“同心 寨"。后渐成村,名李源屯。


至于白河之名,更为有趣。 古为黄河渡口,且盛产杏、桃,名杏园镇。 宋、金以 43 35280 43 15287 0 0 3256 0 0:00:10 0:00:04 0:00:06 3256后,粮运改道,此处渐趋萧条, 白蒿丛生,改名白蒿渡。黄河改道后,渡 口湮没。明初移民建村时取“白蒿渡’’、 “黄河,首末字,易为今名。


笔者认为,按漯河许慎说文解字说,依天津延津地名,叫白津,也挺有古味啊!


后河:南邻延津县胙城乡。该地原有一小河,阴、王、消、余诸姓在河北岸定居,名后河。顺便补充一点,后河之赵庄,相传潞王为其爱婿赵景跃所建的庄园。


柳庄:南邻延津县东屯乡、小店乡。据柳公墓碑记载:这里原是春秋时期 鲁国贤大夫柳下惠的故里,故明朝初期重 新建村,取名柳庄。


据柳公墓碑载,该乡镇为柳下惠故里,故而,以姓名地,并非有些传言所说的因柳树成阴而名也。柳下惠,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焦浩屯,是因明初山西移民焦浩然迁此建村,其颇有号召力,后人念其功德,则简名焦浩屯。


同理,李进宝屯,则是因里长叫李进宝的缘故。

王彦士屯。据传:武王伐纣时,周将 王彦实曾带兵驻此,后渐成村落,名王彦实屯。后易为今名。王彦大名威风凛凛,八字军抗金主将,草根出身,牛人一枚!


安都:据传辽国萧银宗曾陈兵于此,临时安下都城,故称安都。


斜道村,明万历时,潞王想在此扎坟,村民要价低,潞王认为地介不高定是穴道不好,因此名穴道,后演变为斜道。

杨井村,传宋将杨延景在此扎过营,并挖一水井,明初李姓建村,取名杨家井,简为今名。

在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子,故称杨六郎,杨延景一名是民间流传时的造成的变化。


潞洲屯村,一说潞王治藩卫辉时,曾周游本村,名潞周屯,后演变为潞州屯。


顿坊店:明清时通京大道经此,店铺作坊分布道旁,村北里许有一墩台,建村后名礅坊店,后演化为顿坊店。


甘庄,明初山西移民陈太迁此,名陈太屯;清代,陈姓衰落,甘姓兴旺,改为甘家庄,后简人为甘庄。


吉营村,清时在此驻军,首领姓吉,建村后名吉家营,后简为吉营。


台上处。古时此处有一寺院名日西台寺。明初有仅数户人家,从山西迁来,依寺建村取名台上。 


张武店,元朝时此地多转道,道旁张、武两姓开设店铺。


孙杏村:西邻北站区耿黄乡,西南接新乡县洪门乡,南邻小店。据史料载:从山东省迁来一户姓孙的在此建村,门口长棵大杏树,故名。

汲城,关于汲城古城遗址,本人写的很详细,还有图片,感兴趣的卫辉同志,可在本平台上查阅。


曲里,据传为卫国大夫蘧伯玉入里,简称蘧里,蘧、曲谐音,简为曲里。清《河南通志》和民国《河南新志》俱载:在卫辉府城西北卅里君子村,蘧伯玉居此故名,村北有蘧伯玉墓,又有蘧大夫庙。

《卫辉市志》古墓葬载:蘧伯玉墓位于城西十六公里,君子村北一公里许,墓前有清康熙廿五年(公元1686年)知府杨茂祖之立石。


贺生屯:明初山西贺中士迁此定居,名贺中士屯,清乾隆年间改为圣屯,后演变为今名。


七里铺:古代为驿站,因距府衙七华里,叫七里堡,后改为七里铺!


东拴马:城西。1955年为狮豹头。宋王赵构曾带领兵马避兵至此,马不能行,将士下马上山,将马拴于此地。清乾隆年间(1736年一1795年),一户姓孙的由林县临淇乡占元村迁此定居。


大池山(村)至陈召公路纵穿乡境 。虎蹄郊处。据传:当地有个山洞,住过老虎, 山沟里虎蹄印较多。后在沟里建村得名;


坟上,原名陈家庄。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潞王朱翊缪在此游猎宿于此,昏王夜不虚度,将民女蔡氏拉去作伴。


后蔡氏娘娘病故葬于此,俗称娘娘坟。又因村位于坟北坡上故名。


庞寨:为防洪,防匪,筑有土寨,因庞姓聚居,名庞家寨,清乾隆时简名庞寨。


柳卫,因在柳毅庙旁建村,名柳毅屯。唐传奇柳毅,民间传说,竟也铭心;明、清时沿古阳堤北侧设防卫营, 围土筑寨,改名柳卫寨。后简称柳卫。


梨园,县城东18公里许,新范公路南侧。清代,此处有个大梨园,依园 建村故名。这个跟唱戏,没任何关系的。 


上乐村:据村徐氏家谱,明洪武年间,山西移民徐姓迁此定居,在长堤上,取名上落村,后雅化为上乐村。

黄甫:据传殷纣王时,黄飞虎曾住次,后来黄归周,立下战功,人们为纪念他,以人名地,后来转为皇甫。


闳夭:闳夭,他与散宜生、太颠等共同辅佐西伯昌(姬昌)。为周大将,曾在此驻扎,后人以其名村。


西沿, 卫河北岸。明阎村西建村名西阎,因“阎"、“沿’’同音,后更为今名。原属淇县西岗。 


倪湾:原名鄘城,元末村人多逃亡,明初山西移民倪姓迁此,因在卫河弯曲处,取名倪家湾,后简为今名。

毛楼:正德年间,监察御史毛鸿之弟兄在此建楼房,名毛家楼,简为今名。


 太公泉: 在黑龙潭,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大破金兵处。 县境西北部,西邻辉县张村乡。


有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前太公泉村,一个叫后太公泉村,这两个村都因附近的太公泉而得名。然而要考究太公泉的由来,就不得不说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子牙。


故里的人感激姜治水患,又给家乡带来了水,就叫这个泉为太公泉,把姜源改叫太公泉村,还在村里为姜子牙修庙建祠,代代奉祀。


东陈召过去有座狗塔,陈召和古子涧两村一河之隔,古子涧在河的南边,东陈召在河的北面.东陈召有一名叫薛瑞林的男子汉,此人一生好交朋友,多酒肉朋友,几天不喝酒吃肉,会朋友,心里就觉得不好受;当薛回家走至河的北岸已醉倒在地,如死一样,见此情景,他的家犬知道主人醉了酒,就到河里将全身皮毛蘸湿把水带回来溅于主人.主人的生命得救了,可是他的家犬却因此累死了!


为了纪念这只救命者,薛瑞林在他的家犬死处,自己醉酒之地用砖建了座狗塔,并供奉狗的牌位,以后人们便称这座塔为狗塔了。

总编辑楚国农夫简介

李奉先,原名李德军,中共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延津县作协副主席,凤凰网文史栏目编辑,凤凰卫视特约撰稿人,《联合早报》主笔之一。

以散文杂文见长,工于国学文言典籍,音乐/书法爱好者,科班:先秦文学;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学者,诗人,凤凰网军事评论员。

扫一扫关注公众平台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


毛泽东女儿为何在韶山长跪不起?(组图)

【延津故事】榆林西娄庄的来由最新披露榆林西娄庄的来由

新乡县、卫辉、延津、原阳朋友圈疯传!孙子拿菜刀砍爷爷!

我们记忆里的琼瑶,聆听15部影视剧中的15首歌曲

【军刊】

中国10大最具传奇色彩的特种部队!

【珍藏版】获嘉县各乡镇村庄地名趣谈(组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