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故事】关于大宾乡各村地名由来
本论坛,点滴传承新乡历史文化
本论坛,点滴传承新乡历史文化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原阳自古乃礼仪之邦。有朋来访,酒肉伺候。
所以,自古至今,原阳酒风盛行。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关于原阳县大宾村一个古代的故事。
元朝末期,中原大地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到了明初,河南等地人口大量锐减,真正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派荒凉气象。
朱元璋开国初年,百废待兴。其首要任务就是须往中原大地迁居人口,以焕生机。
而当此时也,山西境内则因地理位置独特,又加之战乱没有波及,连年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农耕欣欣向荣,这与中原大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朱元璋遂决定从山西各地往中原等地迁居人口。自此,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在原阳,这个传说广为流传——“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不仅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播,也在原阳妇孺皆知。
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从当时富甲一方的山西省迁往黄河下游的冀、鲁、豫以及两淮之间的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很多移民,这就是历史上波澜壮阔、人尽皆知的“洪洞移民”。
在这次刻骨铭心的大移民活动中,原阳县大宾村所在地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户人家,在这里结庐谋生。
数年之后,这家主人的一位秀才朋友远道而来看望他,本人不在家,其妻招待。
因家庭贫寒,其妻只得把空酒壶放置桌上,让朋友稍候,自己出去剪掉头发,再去换来美酒招待。
朋友很受感动,临别赠言:“空壶留故友,剪发待宾朋。”于是,一段感人的故事就此发生,穿越数百年之后流传至今。
此村取名“待宾”,因“待”、“大”同音,后来该村演变为“大宾”,即今日之原阳县大宾村。
大宾村位于原阳县城东7.5公里处,乃大宾乡政府所在地。
该乡现有二十八个自然村,有很多村庄都很古老,也有很多的传说故事,譬如越石村,譬如马头村,在此之前我已经赘述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抽空于闲暇之时看看。
大宾乡贾湾村,又名夏湾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
据传,在宋代,村西有一南北向的古堤到此绕了个弯,因当时有一夏姓人家居住,故称夏弯,后又演变为夏湾。到了明朝洪武年间,贾姓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来,人口逐渐增多,而夏姓绝迹,贾姓遂把夏湾改为贾湾。贾湾村最早见诸于史籍为清康熙年间。在整个清朝期间,贾湾村一直被县志称为“贾家湾”,民国时期改为“贾湾”,后一直延用至今。
历史上的贾湾村曾发生过两件大事:一件是明朝河北文安地区刘六、刘七起义,鼎盛时期人数多达十数万,后来被官军赶至贾湾村后全部镇压;二是民国时期,代县长到贾湾村看庙会,此人喜欢武力解决问题,结果反被人在贾湾村给武力解决了。
民国代县长所看贾湾庙会,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贾湾村东顶行宫庙会。
贾湾村距离原阳县城东9公里。村东有东顶行宫庙宇,始建于宋代真宗(997-1022)年间,占地六十余亩,房屋300余间,历史悠久,享誉周边省县。每年有古庙会数次,商贾云集,人气鼎盛。
解放前每逢正月十五,四月初一、十八,五月二十五日均有古庙会。后因故废止,仅存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创建碧霞宫二门碑记》碑刻一通、清嘉庆十二年(1807)《重修玉皇阁》碑刻一通、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戏楼道房伙房》碑刻一通。
据说,当时的东岳大帝之女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她领取玉帝御旨前往人间巡查善恶之时,恰遇此地小憩,却不想误丢绣花鞋于此。
当地村民于是大兴土木,为碧霞元君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庙宇行宫以兹纪念。
因为碧霞元君乃道教所尊崇的神灵,故此这里便成为道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东顶泰山庙原址宏大,庙宇坐北朝南,前楼后阁,飞檐走兽,雕梁画栋,很是华丽。
在2003年版《原阳县地名志》中,是如此记载大宾乡金马张村的:“金马张,又名张庄。
位于大宾乡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北靠黄河大堤,南临黄河。据传,很早有金、马、张三姓在此安居落户,以姓氏取名为金马张。”金马张村是大宾乡周边大村,现有人口3630余人,耕地面积2400亩。因为金马张村是我外祖父家居住村,所以从小就听到村人口口相传的“编笆护枣、锯树留邻”的故事,至今还为人们所乐道。
说村中有金、马、张三姓人家居住为邻,金家有一棵枣树枝繁叶茂,每到深秋时节,红枣满枝,招人眼馋。
所以马、张二姓家的孩子就不免将伸进院落的枣儿打下几颗解馋。两姓人家的父母见了,也不免呵斥几声,教育孩子不能行此卑劣之事。
作者简介:张帆,字永杰。男,1966年生。河南原阳人。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河南清华人》特邀编辑、中原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新乡诗词学会理事、原阳诗词学会副会长。诗词入选多家大型典籍。在全国各级诗词大奖赛获奖五十余次,是第四届“华夏诗词奖”、首届“诗词中国”奖得主。被聘为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文化大使。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