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垣故事】孟岗镇各村名称由来趣谈

2017-10-18 新乡文史论坛


我们孟岗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明清为蘧公里、南其里、居仁里、南岳里。这里所说的“里”,就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行政村。

孟岗于1958年设孟岗人民公社;1983年改名为孟岗乡,2009年撤乡建镇。孟岗镇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4万亩,目前4.2万人,有34个行政村。现在我们就了解一下我们孟岗各村村名的由来吧!


★孟岗

最初名叫“孟家岗”,后简称“孟岗”。原来有孟氏依土岗建村得名。

★苇园

原名后孔村。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4年),蒲城县令赵伦于村中查抄藏匿的白莲教人员,被杀害。官府因此而报复,村庄被官府查抄。村民为此很担心再次遭遇祸患,忌讳孔村名,便思量更改村名。由于村字四周有许多苇塘,便改为“苇园”。现分为前后两个苇园。

驼人集团创始人王国胜就是苇园村人,该村还是著名的理论家、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春峰先生的故里。

★郜楼

明朝初年,长垣县城内大户人家郜氏在这里购买良田,雇人耕种。由于和县城距离较远,于是每逢夏秋季节,郜氏族人以及雇佣人员便在这里搭建工棚暂时居住,用来收获和耕种,待农忙结束后离开。

明朝万历22年,在这里建成了楼房,用于储存粮食,后来在这里耕田的人越来越多,便形成村庄,由于是郜氏家族所兴建,所以命名为“郜楼”。



★张野寨

该村为明朝初年翟氏移民所建立,原名“野翟”,意思是翟氏拓荒而建立的村庄,所以以“野”字命名。后来翟氏人丁逐渐稀少,张氏人丁兴旺繁盛。该村四周还筑有高大的堰墙,也可以作为寨墙,所以就改名为“张野寨”

★埝南

原为溢洪堰南圈堰,溢洪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滞洪工程,也就是在黄河发大水的时候,可以安全泄洪,以降低主河道压力,防止威胁下游大城市的安全。因溢洪口处在张野寨、张弓臣、燕庙三村附近,容易阻碍溢出的洪水流入,于是在1954年,有部分村民迁于此圈堰内,最初名字为华光四社。1968年改称堰南大队,俗称堰南,后来又称为埝南。“埝”意思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或者副堤,用以在大水来临时防水之用,因此称为埝南也没有不妥。


★邱村

原来是裴氏所建立,最初名字是裴村。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部长)许宗礼,在重修许昭先墓时,亲自指挥建工,不知疲倦,常常食宿于村中,由于村旁有山丘,许宗礼便称该村为“傍丘之村”。由于许宗礼是朝廷大员,他的习惯性叫法自然很有影响力,再加上时裴氏人丁逐渐稀少,便干脆将“裴村”改为了“丘村”后来又演化成了邱村。


★纸房

该村在古代曾经以造纸业而远近闻名,当年造纸作坊云集,生产的纸张质地非常好,远销各地。所以村民便以“纸房”命名。该村到底何时命名的,至于何时命名的,已经难以有确切的记载,但是后来发现的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庙碑,上面上已有此名,可见,该村的命名最迟不晚于明朝万历年间。


★伯玉

春秋卫国贤大夫蘧伯玉的故里。据清嘉庆《长垣县志》载,蘧伯玉故乡在长垣县城以东。因此由于这里是蘧伯玉故里,故名伯玉村。关于蘧伯玉的故事,我们还要进行详细讲述。



★九棘

原名九枣村。为山西洪洞县移民所建立的村庄,。由于文字逐渐演化,“枣”逐渐演变成了“棘”,九枣便成了就棘。1946年—1958年,这里先后是九棘镇、九棘区、九棘乡驻地。这也是一个底蕴深厚村村庄,关于的她的历史趣话,我们今后还要专门讲到。

★燕庙

原名戴店,后因一燕姓大户人家在这里修建一座庙宇,该庙宇十分气派,香火旺盛、远近闻名。由于是燕氏所修建,所以人们便称这座庙宇为燕庙,渐渐地连村庄的名称也改为了燕庙。

★大王庄

原名姬堂。是姬姓大户人家的庄子。所谓“堂”,就是指的厅堂,古代时候大户人家都有宽敞的厅堂,用于招待宾客或者家庭聚会,以某堂命名的村庄,多为大户人家所居住。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我县杜村移民王氏迁往这里,居居住在姬堂以北,命名为后王庄。清朝中叶,两村逐渐相连,由于王氏家族人丁逐渐兴旺,占有大多数,所以村庄名称渐渐演变成了“大王庄”。

★香里张

原名张家庄,1945年左右,村中的老奶庙香火鼎盛,远近的香客都来上香祈福,整日里香烟缭绕,整个村庄处于其中,慢慢就有人干脆叫它“香里张”。


★六里庄

以距城六华里而得名。

★十五里河

原名孟家坑。后因姓氏变迁,以位于县城15华里的河旁得名。

★孙寨

原名孙野寨,俗称孙寨。

★二郎庙

原名前石头庄。相传清朝咸丰年间(1850--1861),这里曾经遭遇大水,洪水中,有一尊二郎神的神架漂流到这里,村民非常惊异,觉得这是有神仙落难此地,如果收容并虔诚供奉,必当为当地群众赐福消灾,于是便集合众村民之力,在村中建设一座二郎庙,村以庙名。


★张弓臣

为明万历年间移民张弓臣兄弟所建。这个村庄的命名很有特点,是长垣县为数不多的以人的名字命名的村庄。

★香亭

相传在古代这里有座神庙,庙前有烧香亭,专供供奉者烧香祈福。后来又外地移民迁居这里,依庙而居,食亭中香火,也就依靠是以众位香客的供奉与捐助为生,后来这里人丁逐渐兴旺,形成了村落,人们不忘当初的恩情,所以香亭为村庄命名。


★石头庄

该村古时候就已经有了,当时村民依石头而建村。所以称为石头庄。在50年代初修建溢洪堰时,为扫除溢洪障碍,1954年将溢口处的部分村迁入此圈堰内,从新组成该村,统称石头庄。

★王石头庄、侯石头庄、田石头庄

古时村民傍石头而建村,分别以姓氏名。与石头庄应该属于相同的渊源。

★步寨

原来叫做“埠寨”,“埠”就是埠口,埠口的意思是河的码头。由于这里近邻天然文岩渠,古时河水开阔,流水湍急,来往行船甚多,这里设置一座码头,供行船停靠。先祖们依据码头而建立了村庄,并修筑了寨墙,便命名为埠寨。由于“埠”字并非常见汉字,便面慢慢演化成了“步”。如今文岩渠依旧蜿蜒流淌,但是码头已经难觅踪影,只留下一个谐音的村名供后人无限遐想。

★西陈

原来叫做“陈寨”,由于她位于九棘村以西,九棘村是个大村,人们往往以其为中心,陈寨在九棘村以西,所以在1964年更名为“西陈”。

★北陈

原名陈寨,因街一头不通,别名布袋陈。为清顺治年间(1643—1661年)陈纪云所建。1964年因这个村庄位于九棘村以北,所以就更名为“北陈”。


★冯湾

由冯氏建村河湾处得名。至于是那条河,今人恐怕难以说清。

★五女村

原名五女谷堆,后演变成五女村。该村庄的名称来历,与历史上著名的缇萦救父有密切关系,关于五女村的故事,本站长在今后会为大家讲述,敬请关注。

★西南寨

原这个村不是一个独立的村庄,而是属于五女村的一部分,但是她又在五女村的西南村边。到了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这一片的村民在这里修筑了高大的寨墙,并居住在寨墙内,俨然又是一个独立的村庄,后来渐渐脱离了五女村,加上她位于五女村的西南角,所以干脆就用“西南寨”为村庄命名。

★小集

原名兴隆集,这可是个很有历史的村庄,兴隆集是长垣古代十五大集市之一,与广粮集(现在的魏庄街道大车村)、青岗集(现在的樊相青岗)、版筑集(现在的魏庄大傅寨)、老岸集(现在的佘家老岸)、苏洞集(现在的常村孙东)等等大集镇并列。想当年这里也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远近闻名、繁盛一时。但是后来由于地理变迁等原因,这里逐渐冷落,村庄规模越来越小,后来连名字也变成的“小集”,历史的沧海桑田,真叫人感慨不已。


★尚小寨

原为尚小寨、于小寨、阎小寨、姬小寨四村,1949年后连为一体,因尚氏人口众多,统称“尚小寨”。

★张小寨

原为张小寨、杨小寨、邢小寨三村。1949年后连为一体,称为张小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