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组图】延津奡村古庙有何心酸往事?

2018-01-14 袁素银 北国春秋

传播北国文化,展现北国风采




作者:袁素银


       一日,春光明媚,暖风习习,一老者白发长须,有仙骨道风之貌。


       他就站在距奡村古庙不远一矮墙处久久的凝望。我有点好奇,又有点纳闷:此人并非本村人,为何在此长久伫立?


     父亲说:”你当然不认识他了,他从咱村搬走好多年了,他现居住在山西太原,好多年没和村里亲人来往了。


         “他是咱村人,名字是袁保修,当年可是大名鼎鼎的。这次来可能是想家了吧,想来家看一看久别的故乡和亲人吧。”


       “那他为什么站在这儿一直观察这座古庙呢?”


       “这当然有原因了,这座古庙是他成为全村有名人物的见证,他因此庙而在奡村历史上,特别是这座古庙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页。”

        时间倒流到那个不是极左就是极右的非常时期,破四旧扬新风的号召也让小小的古老奡村沸腾了。


      什么是破四旧?大家理解为:只要是旧的,年代久远的;老的,不堪一击的无价值修葺的,就是旧的。


         那么,怎样表现奡村破四旧树新风的决心呢?当时正直年轻气盛的袁保修别出心裁,终于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好办法。

       他来到这座古庙里,环顾众神像,突然气不打一处来:“你们这些吃村民供奉不干活的神胎,要你们有何用?我们天天穷的没吃没喝没钱花,你们给了我们什么?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才让我们有了幸福的今天。现在我就砸了你们这些封建迷信的残渣,让你们永远不得翻身!”


          于是,他抖起精神,一个一个的把泥胎搬出庙门,什么关爷,马王爷,二郎神统统东倒西歪的躺倒一院子。


       他抡起锤子一个一个打碎砸烂。直到一个个神像面目全非,直到他累的浑身流汗才罢手。


        然后,英雄般的大摇大摆的回家了。


        在迷信的村民心中,认为这是犯了大逆不道的罪,但在当时的形式下,谁也不敢吱声。只有暗地说:会遭报应的,会遭报应的。


       但是,此老身体康健,善终。


      四旧是破了,可这百年古庙却毁坏殆尽。这些泥胎往近处说,应该是嘉庆年间的,往远处说,可能是康熙王朝或是明朝或者更远的朝代,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泥胎被清理出去,庙屋里空荡荡的倒也清净。恰巧一程姓老人无处居住,就搬进庙宇暂且安身。他是本村姑爷,儿女出嫁,鳏夫一个,住到这里再合适不过了。他懂医学,善针炙,人缘好,积善行医,其乐融融,似比这泥塑金身还有灵验。这里几乎成了村民积聚的娱乐场所。


          老人因病去世,当时大队部以五保户条件安葬。


         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生活质量好了,精神界面也相对提高。有人提议重修庙宇,重塑金身,延续百年庙宇香火。


        其实,人们并非迷信,主持重修庙宇的善人袁美曾这样说:神与人相比起来,神不如人。神是死去的古人,他只有泥身金塑,不会做任何事,而人什么都会做,人才是真正的神。


       我想,修庙宇的初衷无非就是一个信仰甚至为了娱乐,深一点讲就是为了挽救历史文物。


        这次修庙宇其实真正的挽救了奡村的古迹文物:康熙时代的碑文完整无缺的镶嵌在了庙宇墙壁上,嘉庆年间的碑文被大家从水井台阶上弄来,七拼八凑的小心翼翼的粘接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碑文。


        我们当向这些保护古迹与文物的人们以深切的致敬。


      这日雪天无事,与友重瞻庙宇,只见庙前一碑赫然矗立:延津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


       我笑了,这座古庙并没有经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这只是村民的愿望罢了,不过,我想,就是政府不批准,其实这座古庙已经是文物了。


        进了庙宇,我并没有对各位尊神感兴趣,我仔细辨认观察碑文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人名,脑子里浮现出了那个时代修庙宇的热闹情景,碑文上的这些人当时可是生龙活虎的,可是,逝去的古人啊,你们现在在哪里?

       康熙王朝碑文,嘉庆年间碑文,一块古砖一片老瓦仿佛都在诉说古奡村的过往沧桑。


       我想问:这里,是否有西汉两晋五胡乱华的痕迹,是否有过隋唐盛世的繁华,是否有宋文化的熏陶和忽必烈铁蹄的蹂躝,是否有明朝的复兴与清兵入关改装易服的痛楚,还有日军侵华的罪证?


        古老的庙宇啊,您能告诉我吗,奡村这个小小的村庄,千百年来都发生了什么?


作者简介:

袁素银,延津县奡村人,喜爱文学,农闲时候写作娱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