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耶克的最后一击:货币的非国家化| 巴曙松

巴曙松 柯先生与弗先生 2019-04-03


哈耶克的最后一击

货币的非国家化

文:巴曙松 编:先知书店


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这是诺奖得主哈耶克生前最后的经济学思考。


当现实经济的运行出现显著的动荡与纷争,就会促使人们从理论上进行反思,特别是从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中寻求启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些经典著作和代表性学者,在大变革时期,往往会被人频繁提及。亚当·斯密是这样,凯恩斯是这样,哈耶克也是这样。


这一次,哈耶克被频繁提及的大背景,是数字货币的风起云涌、泥沙俱下。支持者四处布道声称货币革命,批评者痛心疾首视为金融骗局。争论之下,大家共同尝试去寻找经济思想上的理论支持,于是,都找到了哈耶克,找到了《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本影响深远的小册子。


要理解哈耶克和《货币的非国家化》,需要将其放在经济思想史和货币金融体系演变史中来定位和考察。


面对比特币的疯狂与退潮,害怕错失机遇的人们争相学习《货币的非国家化》


▍思想史上的哈耶克


自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两者的关系及定位,几乎就是不同经济学流派争论的焦点与核心。


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马歇尔,自由市场经济从理论到实践,从孕育到发展,达到第一次全盛时期。马克思和门格尔,则在《国富论》出版差不多一百年后,分别撰写出《资本论》和《国民经济学原理》。


在苏联阵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渐成为经济政策的主导;几乎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经历的大萧条,以及其经济学界随后对大萧条的反思,凯恩斯主义一时大行其道,“看得见的手”以不同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对市场经济的信心指数,构成了两百年来的经济学江湖


这一阶段的奥地利学派,虽然在庞巴维克、维塞尔、米塞斯和哈耶克等人的持续努力下,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政策见解,都更加成熟完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但是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府之手”的理论与实践面前,显得力量单薄。


二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也在事实上成了奥地利学派黯淡无光的日子:凯恩斯主义如日中天,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如鱼得水,都让奥地利学派的身影,成了“政府之手”面前孤单无助的背景。


从1871年门格尔出版《国民经济学原理》,到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现代经济史这百年风云中,奥地利学派不说经历了百年孤独,至少还未曾收获应有的荣光。


:哈耶克

点击欣赏音乐相册《乌托邦的掘墓人:哈耶克》


随着西方国家深陷“滞胀的七十年代”,“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卷土重来,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再次进入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聚光灯下。


1978年,中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开放;1979年,现代自由市场经济发源地的英国,迎来奉哈耶克为座上宾的撒切尔夫人,开始全面推进自由化改革;1981年,里根成为美国总统,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撒切尔夫人遥相呼应。


1989年哈耶克90岁华诞之际,撒切尔夫人写信给哈耶克说:“到本周,我荣任首相一职已达十年,很多人非常宽宏地评价我们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您的著作和思考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启迪,是极重要的,您对我们来说是居功至伟。


礼物远不只是来自撒切尔夫人的感谢信。在哈耶克生命的最后三年多时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邓小平南巡重启改革,大萧条以来被“政府之手”全面压制的“市场之手”,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迎来彻底的反转。


中国重回市场经济,被世界视为“自由的伟大胜利”


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9·11危机”,再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等,在全球不同国家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跨度内,全球范围内更加一体化、更加自由的经济活动,却显得更为动荡,各种矛盾更为突出。


在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中,现实的经济冲突与动荡,可能对经济实践是灾难,但往往也是经济思想发展的沃土。面对实践对理论带来的一次又一次挑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根本性问题上,我们还可以从经典理论中获得哪些启发?


▍货币演变:人类自由的抗争史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最原始意义上的货币的出现,不过五千年左右。


据赫拉利《人类简史》的介绍,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金钱制度,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的“麦元”制度。所谓的麦元,就是大麦,将固定量的大麦谷粒作为通用货币单位,用来衡量与交换其他各种货物和服务。我也曾见过一个陶罐装的满满一罐的小贝壳,那是人类早期的贝币。


公元前2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白银货币制度,贵金属开始脱离其一般的使用价值,而作为一种货币存在。而第一枚硬币的出现,还要等待近两千年。约公元前640年,吕底亚王国的国王阿耶特斯铸造出史上第一批硬币。


金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是唯一对穷人开放的东西。——哈耶克

图为古以色列银币:舍客勒


第一张纸币则还要更晚,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的四川地区,一些商户开始印制发行名为交子的纸币,但到公元1023年,宋仁宗就把这一纸币发行权收归政府独有。


1694年,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创立,并很快就开始发行银单,纸币开始逐渐在欧洲流行起来。但是,真正进入信用货币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一般归纳为金属本位与纸币本位。但是如果对中国经济金融史有所了解的话,可能实际分类会更为多样和丰富。


比如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汉字“钱”是从“金”旁的,但这里的“金”,并非黄金,而是铜、铁等金属。直到明朝中后期,随着富含白银的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才逐渐取代铜等,成为明清时代中国的主要货币金属。黄金虽然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却很少应用于流通领域中。


事实上,白银的国际流动,在民国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并迫使民国政府在1935年11月3日宣布在全国范围推行法币制度,并逐渐滑向超级通货膨胀。


▴ 杨小凯:银本位使中国侥幸躲过了1929大通胀,但法币和官企最终埋葬了民国经济(点击欣赏音乐相册《决定中国国运的三次大辩论》)


除了作为货币的物质载体不同,中国的货币发行也具有自身特点。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都各自发行本国货币,秦朝一统六合,同时也统一了货币的发行权,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汉朝初期,尤其是汉文帝时,自由的货币发行权,不仅造成了货币的再次混乱,也让铸钱的商人大发横财。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也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体制。历史上的纸币“交子”,也存在不过二十余年,其发行权就被收归当时的中央政府。


另外一个特点是,由于货币基本都是贵金属,朝代更替一般并不会带来前朝货币的彻底被废除或被禁止使用的情况。而且,由于无法彻底禁止商人熔钱币铸铜器等行为,某一时期的货币总量很难测算,政府也很难根据经济的增长或衰退,而调整货币总量。


秦半两和五铢钱:强制垄断的货币


当然,虽然金属开采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增加,政府也并非完全对货币总量毫无办法。比如王莽币制改革,曾强制废除五铢钱,一比一替换为重量仅为一铢的“小泉直一”,相当于民众手中的五铢钱一下子贬值80%,而政府可发行货币总量也相当于增加了四倍。王莽的一系列币制改革,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在金属本位制下,虽然也有王莽这样赤裸裸的收铸币税者,但相对来说,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信用货币体系下,无论是意图上还是手段上,“政府之手”都对铸币税更加得心应手——相对于金属货币,纸币的通胀收割更加便利。


民国出现恶性通胀的时期,为买一袋米,往往需要推着一车的钱;魏玛共和国时期出现了最大面值达100万亿马克的纸币;十年前的津巴布韦央行发行面值100亿的纸币等。所有这些都让王莽的“小泉直一”相形见绌。


当然,即使在信用货币体系下,这种恶性、超级通胀也是比较罕见的。更常见的,同时也是争议更大的,是所谓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只要对“政府之手”进行约束,比如规定年通货膨胀率不高于3%或2%,很多人认为,不仅无害,反倒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熨平经济波动。


纸币被稀释至此,委国国民的生活可想而知


这一切听起来非常美好,2003年,时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的罗伯特·卢卡斯直言:从所有实际目标来看,防止萧条的核心问题已经解决了,实际上已经解决几十年了。可惜,卢卡斯言之过早,至少早了四年。


正如英国金融服务局前主席阿代尔·特纳所指出的,尽管通货膨胀维持低位,过量信贷还是引发了危机。究其原因,一是信贷投放创造的债务合约导致了负面后果,二是发达经济体的多数信贷未用于支持新的资本投资。


由特纳勋爵来回顾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他承认当年完全未察觉到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已经扑面而来。以至于,为了理解这场危机的根源和后果,他不得不重新捧起维克赛尔、哈耶克和明斯基等人布满灰尘的著作。


•为什么要读《货币的非国家化》?


在动荡的金融危机中,人们重新提出了哈耶克当年提出的问题:货币发行权难道天然就归属于政府所有吗?难道市场之手,不能像接管衣食住行用各色商品一样,也接管货币吗?


批评货币非国有化的论者则强调,缺乏信用约束的经济社会环境,如果把货币发行权完全交给市场,可能会带来新的冲击。


如果市场上同时存在多家机构发行的多种货币,面对随时波动的汇率,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如何标价?发行货币的机构破产怎么办?是不是需要政府对发行货币机构进行监管?政府与发行货币机构合谋怎么办?(事实上,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对这些问题都做了回答——编者注)



也正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哈耶克这本《货币的非国家化》,一直未能如他的其他著作那样,受到太多的关注。哈耶克自己也坦承,“货币的非国家化”这一制度重构是“令人震惊的”,它“开辟了一个最为奇妙的新的理论天地,展现了制度安排的别样可能性,而对此,以前似乎无人考察过”


这本书初版于1976年,当时的全球经济正深陷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和石油危机的泥淖之中。当然,哈耶克领衔的新自由主义,还需要再等上几年,等到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分别担任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之后,才迎来欧美经济体系中真正的高光时刻。


纵使如此,在这本书中提及的欧洲货币体系,最终也并未采纳货币非国家化这一建议,而是走向货币的一体化——欧元区的构建。至于稍晚拥抱新自由主义的美国和英国,非但未放弃美元和英镑,反倒成了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国家经贸战略的重要武器。


面对“货币的非国家化”这一颠覆性课题,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哈耶克笔下的“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更有很多科学技术需要取得突破,而区块链技术无疑就是备选之一。


2008年,一篇作者署名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今天,“数字货币”的热度已不亚于任何流行词汇,而在理论上重新引发广泛关注的,则正是哈耶克这本书中率先提及的“货币的非国家化”。


比特币为哈耶克的超前设想提供了最初的参考


当前,波谲云诡、充满动荡的全球经济与野蛮生长的数字货币不期而遇,就像特纳勋爵那样,打开历史尘封的经济学经典文献,重新捧起哈耶克这本四十多年前的著作,或许再次收获的,就不再仅仅是惊诧,更有一种深入的思考了。


注:本文为巴曙松教授为《货币的非国家化》所作的序,有删改,标题由编者所加。


•精装版《货币的非国家化》


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作为区块链、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石著作,近几年一度成为“最热销的经济思想类书籍”,最夸张的时候,二手书价格竟被炒到1000元。


2018年底,先知书店有幸携手海南出版社,让哈耶克这部《货币的非国家化》再版问世。目前,先知书店独家销售精装珍藏版售价69元,会员价48元,新会员还可使用优惠券,首单仅需38元。



本次再版,编辑团队自知责任重大,在原来第一版的基础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原书中哈耶克增补的内容,用星号做了标注,逻辑论证的关键之处,也都用黑体标出,使这本奥地利学派经典著作读起来逻辑清晰、畅快淋漓。并且,还邀请了国内研究哈耶克及数字货币的专家学者导读本书(会员专享)。名额有限,想要收藏更多经典、了解哈耶克思想的朋友,请万物迟疑、速速下手。



▍延伸阅读

·哈耶克最后的预言 | 先知书店

·真理的囚徒:哈耶克与杨小凯

·被自负扭曲的真理:从司马迁到哈耶克

·哈耶克的思想是怎样彻底征服我的?|杨小凯

·20世纪世界大萧条的教训:经济危机时,谬误大行其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