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登出微信12小时后,他们分手了

Lens WeLens 2020-09-22



01



生活中有很多矛盾的抉择,即使在最亲密的情感关系中。


我们常常既想要安全感,同时又希望保留最大的自由,或者,一个人贪恋羁绊,另一个人却向往独立。


我们投入了太多的期待和要求,在一段关系里:


你希望TA是家庭和事业的分忧者,是最贴心的知己,又是各种琐屑的第一聆听者,是激情和秘密的树洞,也是无聊时的填充物,更是你有任何问题时都能随时联系上,并且永远不能说不的那个保证……


你直接打电话通知爸妈今晚想吃什么菜,但你希望爱人能不用言语,就想到早晨你为什么擦了红色唇膏。


你渴望控制,又期待意外……



我们比起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更需要亲密与联系。远离故乡也好,作为独生子女长大也罢,亲情变成聚少离多,同事、朋友也可能一次变动后就再也难见,种种需求,最后都落在了一段情感里。


但这又难免产生倦怠和逆反。以至于我们既想靠近,却又往往在触手之际躲避,或逃离。


我们在这些矛盾的抉择上摇摆不定,总想要一个舒适的平衡。


但,没有哪个设了长长密码的锁是容易解开的。


我们和这样一些羁绊中的人聊了聊。先来听听故事:



02




故事1  /  Mirror :

在北京漂了那么久,一个人作决定的事已经太多了。

每天醒来打开微信,多希望他能告诉我今天去哪吃饭,告诉我那个地方要怎么走。我喜欢他,但想到他不是那个能支撑我的人时,好想离开。



故事2  /  脑袋 :

争吵的一瞬间觉得,我们身上吸引彼此的那道光都荡然无存了,只剩两个互戳弱点的疯子。

分开第三天,她发来家里三只猫在洗澡的照片。那一刻觉得,还是得和她一起把猫粮扛回家。 




故事3  /  Christina- :

夜里睡觉他会把我抱得很紧,迷迷糊糊里确认我有没有盖到被子。早晨出门上班,我会帮他打扫房间,晒晒被单。但直到如今,我们仍然没有确定情侣关系。

他说他现在还没什么谈恋爱的资本,我也顺着说,我还不想谈恋爱。到如今聊天记录里的微笑有十五个了,该不该离开呢?


故事4  /  玻璃弹珠盒子 :

和她网聊三个月后,我们“奔现”了。可两个月后,我们就意识到,自己在和幻想中的对方谈恋爱。现实中我沉默寡言,她也不止有古灵精怪的一面。

于是就有了很多吵架。后来出国异地,又恢复了网聊。我开始晒自己喜欢的地方、有趣奇怪的事,也试着了解她更多面的生活……

我一直没有告诉她,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个分组,里头只有她,那些照片只有她才能看到。



故事5  /  民国装诗朗诵 :

无业时和他同居,抱着看完电影,我半开玩笑地和他说,你的手机里住着我的情敌。他头也不抬: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每晚一起看一部电影的习惯,不是趣味相投的欣赏,更像是对共处时尴尬无话的恐惧。


其实,我有两个微信号,但只有其中一个加了他。明明我们保有各自的领地,为什么却又因为对方的保留感到恼怒?



故事6  /  阿螺 :

因为工作要去南极半个月,每天想他时就敲敲微信,最后也有小一千字了。他不在,我才知道自己想跟他说的竟然有这么多。




03


今天,我们有这么多便捷的沟通方式,语音、红包、视频、晒图、共享位置……我们的确可以无时无刻不处于连接之中。但与此同时,那个渴望“离线”的心声也如影随形。


有些“离线”,如同忘带手机时的各种慌乱,甚至带来难以原谅的伤害;也有些“离线”,却仿佛疗愈——因为离开,有时会更容易让人想清楚离不开的是什么。


有一对情侣,参加了这样一个实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0234a5sne&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他们之前只是同事关系,通过在微信上聊天,很快就和对方在一起。


他们住在一起,一起准备早晚餐,一起养宠物,一起出门逛街。


也和很多情侣一样,每天熄灯道过晚安后,还迟迟难以放下手机:



尽管是两个人在一起,可彼此不说话的时候,看不见的“第三者”彷佛无时无刻不存在。


日子久了,每当听到他有新的消息,女生就很想知道和他聊天的那个人是谁:



早上7点,实验开始:两个人被要求“退出微信12小时” ,不得以任何理由打开:



屏蔽所有消息,两个人原本可以好好享受二人世界。


可只剩下彼此时,却发现其实无事可做: 



回想起平常,发现也没有那么了解对方的想法:



她原本以为只有长时间不联系才会缺乏安全感,可没想到男友在身边时也一样:



女友对自己的手机那么在意,让他感觉没有得到足够的信任:



不久之后,他们还是分手了……


04


技术带来了沟通和连接上的便利,但决定我们如何使用它的,永远是我们的人性,是那个真实到有时自己都不清楚的情感需求。


微信的张小龙,一直在说,“希望每一个微信用户都能够尽快地离开微信……”或许,他看到的正是人性在这方面的脆弱:我们很可能会期待用那些永不止息的线上沟通,来营造归属感,用了解对方的一切来确认安全感,用亲密关系的数量交换质量……


何为连接?连接为何?背后是我们到底想拥有怎样的“我和你”。



05



目客:我这样爱你》里刊登过一个叫娜塔莎的女孩的故事,她曾经有过一段“小三”的失败感情,因此想通过更多的约会,来调查男人们的情感需求。


结果,她吃惊地发现,多数赴约的男人对性关系并没有那么感兴趣,有的人竟然很想谈谈他们的妻子。


“这些男人背叛自己的妻子,显然不是因为性。”娜塔莎说,“他们想要的是陪伴”。


其中一个男人,坐长途车来和她见面,然后他开始回忆自己在火车上与妻子一见钟情时的情形。


她几乎成了几个男人的婚姻顾问,他们不想离婚,但是又想跟婚姻生活之外的人聊天和社交。 


“大多数男人没有可以吐露心声的人,他们害怕跟妻子抱怨,因为那会给婚姻埋下不安定的种子;他们也不想跟朋友或者同事说这些,因为很多他们的朋友也是他们妻子的朋友;他们没什么交谈对象,因为生活中没有远离婚姻的人。他们非常孤独,只想跟一个不认识的人出去喝杯咖啡。” 


这个项目并没有让她对婚姻产生不信任,反而是意识到了交流的重要性。“人类的感情是很微妙的,信任、欺骗和背叛之间有灰色地带,哪怕是结婚以后,你也需要非常认真地经营与对方的关系。”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说:“爱,并不是两个自恋者的合同,比那要多得多,爱是一种迫使参与者超越自恋的结构。”


同此道理,尊重人性的连接,也必是超越自恋的连接,也才能营造出可靠的安全感吧。



06


听了这么多故事,等你来评论区聊一聊:


有些人在情感关系中需要随时能联系到对方、随时能了解对方在干什么,你怎么看待这种需求?


在一段情感关系里,你最离不开的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