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了"Every Person in Shanghai"系列,聊起上海,他好像在讲自己最熟悉的伙伴,从言语和画笔下流露出真实的情感。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挤在所谓的市中心,人口密度高,住宅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差。我们一家人住在4层楼的公房,那是80年代建造的房子。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公用的,一个房间就是一个家。
2003年初我随家人搬到闵行区,以前的闵行区是交通不发达离城区远的地方,但从那以后上海在不停地变大。我是读美术专业的,毕业之后在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因为从小喜欢画画,闲暇时会画一些速写。速写很容易上手,拿一个本子在生活里任何一个场景就可以画起来,就慢慢地开始画身边的人和事。
最早的一张是2013年左右画的,当时没有"Every Person in Shanghai"的概念。直到2017年我看到美国插画师Jason Polan画的纽约系列,他站在马路上,打开本子就开始画自己生活的城市。我成长在上海,想着自己也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就这样开始画,后期转用iPad创作后也没有停止记录的画笔。
复刻记忆中的老上海
这些搭出来的空间,现在叫违章建筑,以前叫阁楼,里面可以放东西。小时候外婆家楼上就有一个老虎窗,我和弟弟经常上去玩,睡觉的床就在老虎旁的阁楼里。带着这样的记忆,我画上海时的情感会不同。现在城市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每个城市有近乎一样的连锁店,购物中心都是在市中心显眼的位置,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中心点,替代了原本由百货公司和杂货铺组成的生活圈。上海是一个是老龄化和年轻人并存的地方,成就了现在的城市面貌。比如浦东新区很大,是90年代才设立起来的,很新发展得很快,对比来看浦西的人和街道都还是以前的老样子。我想记录下记忆中街道和人的老样子,好像复刻一个故事,比如这张彩色的:在一个弄堂里,两个上海老太太在聊家常,她们烫着头发,虽然不知道在聊什么。一只手上拿着挂衣服的竹竿,弄堂里没有阳台,只能像万国旗似地把衣服晾到外面。这一幕发生在华山路和长乐路中间,红衣服阿姨背后的这堵墙里面是华山美术职业学校,旁边有一家叫Bella Napoli的意大利餐厅,这些都是我以前每天会经过的地方。在弄堂里还会看到有人玩康乐球,这种球是扁的,玩法类似于桌球,用棍子把球打进洞。
老人在路边看下棋是街头经常出现的场景,我把在日常看到的用手机拍下来,因为这是最快捕捉的方式,回去根据照片进行再创作,比如在画面里加一些人。街边锻炼身体的老人们在很多城市都能见到,但我觉得下面这一幕里穿花裤子的阿姨能体现上海,就画了这张。我也会有意识地去一些还没有被拆掉的老城区,在街上散散步,就可以捕捉到想画的。顺昌路是黄浦区的一条老街,2021年我路过那里,正好看到一个阿姨推着自行车走过,背后就是拆迁的横幅。画中的街道现在已经被拆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再看这些画会有奇妙的感觉。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是一家只卖女性服装的国营店,现在变成中老年人才会去逛的地方。这一幕是一个老太太拎着东西路过,橱窗里居然有一个Kaws的雕像,我觉得这样的反差特别有趣,甚至有点荒诞。我还画了一张地铁里的三位阿姨,她们聊着天,修整的发型和精致的穿着反应着她们的生活状态。下面这对老夫妻在看房产租售,他们可能是吃完晚饭出来买菜,想了解下自己家的房子现在值多少钱,因为肯定他们是住在这里的。我很喜欢能代表上海小市民的那种老年人,观察中能发现他们心里的想法或下一个动作,比如老太太正和老头说“你看这房子现在这么贵的吗?我们当时买是多少钱......“
新上海
新上海也是 "Every Person in Shanghai" 中很重要的部分,因为上海的新是独特的。DOE是上海街头的一家服饰品牌店,人们会在店门口喝咖啡,就有了这几张:大家提到上海会想到咖啡,我的画中也出现了很多咖啡店,但我想让人成为中心,希望通过这些人的形态传达信息。有一阵我在陆家嘴上班,那一带有很多绿化,一天中午吃完饭,正是桂花开了的季节,大家正把花采下来放在手里把玩。在武夷路,遇见一位妈妈和孩子说“你不要乱跑,跑丢了就像这只狗一样被贴出来寻人启事。” 我喜欢描写一瞬间的东西:一个动作、状态、一秒钟内发生的事情。比如有天路过放学时间的学校,看到家长们会在门口交头接耳很热闹的样子。街边剪发这张是去年这个时间画的,那时大家都没有办法出门剪发,我想画下来这之前不会有的景象。公园是最能体现城市气息的地方,上海的公园也不例外。复兴公园是一座法国风格的老公园,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去玩。它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经常有附近的居民过来拉小提琴。而旁边的人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这样平静共存的画面能够表达上海的生活状态。在一天下午,我在复兴公园看到了长椅上这一幕,一个男人睡在一个女人的腿上,这两个人的关系很难从中看出,可能是夫妻、可能是外遇,也可能是朋友......任何猜想都能放在画面里。接下来这幅是在襄阳公园,背景里的亭子是襄阳公园的标志。生活在上海的人,看到这张图应该就大概能认出来。四如春食府是上海的老字号小吃店,许多老人家会光顾这里。而现在许多年轻人也会被社交网络引流而来,不同的是这些年轻人来过一次打卡拍照之后大概率就不会再光顾了。后期的画里会在单调的色调下配一些文字,我想呈现出更加轻松的状态,想给看到的人带来精神上的放松。画这个系列我从来没有强迫自己画,但还是会持续下去,这可能也是它存在的特殊意义,因为我自己有最大的掌控权。我眼中的上海,是以童年和长大之后划分的。我脑海里面总是有一块记忆留给小时候的上海,以前好吃的餐厅、好玩的公园、或是有意思的游戏厅,然而现在已经变成了shopping mall了。上海也是家的记忆,每年过年时妈妈会在家做蛋饺,我给妈妈画了这张。上海是个有趣的城市,它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虽然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要接受新事物,但希望这份特色可以保留下去。"Every Person in Shanghai" 和我生活的视角分不开,熟悉我的人可以从这些画中看到我的生活轨迹,不熟悉我的人可以从中看到没见过的上海。当然每个人都有对上海的看法和观点,而记录生活的城市这件事每个人都可以做,尤其是自己从小生活的地方。这些画就像相机一样,咔嚓地把上海拍下来,让此时此刻不在上海的人,感受到生活正在发生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