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我更离不开你”
生活总会面临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而选项常常没有对错,那我们该如何做决定?是否有一种理念,能支撑我们通向好的结果?
学蒸一碗米饭
无论多大,一家人能好好吃一顿饭可能就是幸福最真实的状态。
“爸爸是全世界最好的厨师,因为爸爸只要一有空,就会给妈妈和我做好吃的。”
这是微电影《一碗米饭》中,上小学的儿子一一在作文里写下的话。和身边的许多家庭一样,在这个和谐的三口之家里,李平做着忙碌但有趣的工作,他是一名厨师,只要一有空就给孩子和妻子做好吃的,这是一一对爸爸一直以来的印象。
在作为厨师的李平的心底,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去国外读营养学,想把传统中餐做些融合尝试。然而在收到学校发来的录取通知书时却让他陷入了内心的纠结:一方面是他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未来两三年要和最爱的妻子孩子分隔两地。
影片中李平的故事似乎是很多家庭曾有过的缩影,如果有得选,是出远门,还是陪伴。影片里是儿子一一的一碗米饭帮助李平看清了心中早已有的答案——家,就是他现在最想握住的财富。
李平选择先暂缓自己的留学计划,先用攒下来的钱开一个小饭店,等一一大点他一样可以再出国学习。
有人觉得李平是放弃,但其实他是因此契机,更加坚定了内心对家的需要。选择稳固地和家人一起向前。就像孩子给他准备的一碗米饭一样,让他感到踏实和安稳。
在每个“去或不去”的决定背后,关乎了未来许多年的生活。我们收集了些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故事,也因此更加读懂了微电影中父亲李平的选择。
也无妨
瓶子今年32岁了,毕业之后就来深圳了的他在工作第五年之际想出国读研,用他的原话说是“在工作上达到了瓶颈期,想出去看看没有见过的世界。”
起初他也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想清楚:留学毕业之后去做什么呢?是要放弃在国内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生活吗?最主要的是,留学所需的费用是自己可以负担的吗?
然而令瓶子没想到的是,今年年初公司裁员,自己也在名单上。好像生活替他做了选择,他可以顺势推进自己的留学计划。然而母亲给瓶子打了一通电话,在了解他的想法之后,母亲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瓶子思索了一下回答说:“是在家乡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这时候瓶子才意识到,想去留学的想法是因为受周围人的影响,大家都这样选择,但那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
后来,瓶子用工作积攒下来的钱回家乡在母亲家旁边的小区里开了家小咖啡店。瓶子觉得这是个更稳健的决定,在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还余下了一些钱,等自己的店铺收益稳定了之后,未来可以再选择留学读研,因为这次是想踏实地为充盈自己而去了。
和你一起
熟悉希林的人都知道,她这次来英国读书是和爸爸一起来的,爸爸读本科她读研究生。希林的爸爸今年60岁,刚刚退休了的他和女儿一起申请了英国的大学,申请到了同一座城市不同学校的父女俩就一起踏上了留学之路。
大家好奇为什么爸爸这个年龄了要出来读本科,他说纯粹是为了兴趣,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的他却没有正规地接受过高等教育,于是想收获一段迟到的作为学生的校园体验。
“年轻时没有幻想过自己会出来读书,退休之后实现了反而觉得更真实。因为每天的生活很踏实:上课、读专业书、写报告、和同学完成小组作业。”希林爸爸这样分享到。
但不“大冒进”
选择微众银行财富+,就像为所爱的人蒸一碗米饭,稳稳地感受长久的幸福。
配图来自;微电影《一碗米饭》,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