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入门 | 前言:学习佛法要知道什么?
前言
前言:学习佛法要知道什么?
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成道后,用四十九年时间说法,在这四十九年中:
中国佛教界把佛陀说法划分为五个时期: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七年。即释迦牟尼成道后,在最初的三七日为大菩萨们说《华严经》;后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二年说般若类经典,最后七年说《法华经》、《涅槃经》。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法的要义都包含在这些经典中了。(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共说法四十九年,但他最后说,我四十九年未说一个字。)
因为众生的根器不同,所以需要从各个角度导引,令其走向解脱。比如,刚开始成道说《华严经》,并不是讲给人世间的弟子听的,是佛在空定之中对菩萨根器的众生说的法,对于经中的境界,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人可能并不能领悟。所以,佛陀在人间初转法轮时,只说“四圣谛”。第一谛是苦谛,即告诉人无法逃避的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这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教授,引导小乘根器的弟子生起从人世间诸苦出离的愿望。接着佛又说因果、业报、六道轮回、十二缘起法等,使弟子们明白现在所受苦的根源是什么,从而让弟子们生起从“生死轮回”中解脱,证入涅槃的强烈愿望。然后佛又讲“人无我”、“法无我”等见地,使弟子们能够观到人空、法空,明白并无一个“真的我”在轮回之中受苦。所以,也并无涅槃,使阿罗汉弟子从“有余涅槃”进入佛的“无余涅槃”。同时讲“中道”、“唯识”,使弟子们在修证中不执着一切实有,也不偏空。在这些见地的指引下,实证“缘起性空”的境界。
佛法中讲一切“缘起”,所以在人世间成道也需要“诸缘和合”。在实证的过程中,弟子们一开始都要在心性上突破“六道”的障碍(因每个人都有六道之心)。每一道的突破,都可能需要各道的“善缘”作为助缘(并不是一个人坐在山洞里,就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佛讲菩萨道,让弟子广结善缘,广修六度万行(当然,恶缘也是缘,也可以作为助缘,但刚开始修菩萨道的弟子缺乏定力,对“空性智慧”了悟不深,所以难以承受,甚至会因此生起强烈的嗔恨心)。佛在人世间刚开始传法时,小乘根器的弟子还没有定力和智慧将红尘中的一切都用来作为修证的助缘。所以,佛只讲“小乘佛法”,让弟子离情去欲,先避开人世间的染污和诱惑。
在佛教史上,佛陀的一代时教被划分为三乘教授,即小乘、大乘、密乘(密乘在见地上也属大乘)。也有很多学习佛法者,因执着任一乘,互相攻击、否定其它乘。其实,佛学不管分几乘,都是佛对应不同时期、不同根器众生方便说法而已。都是令不同时期、不同思维角度的众生能更快契入佛的见地中。究其实相,佛在《法华经》中说,大小乘都是方便接引,佛法只有“一佛乘”,真理只有一个,导引方法有无数,佛弟子们可以从不同门径契入佛知见。佛在这个世界说法的目的也只有一个,令众生证入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像他一样成佛。
(一) 宇宙万法的实相,即“缘起性空”。(宇宙的万事万物以及所有生命都是由诸缘俱足而产生的,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创造或一种自然、或非自然的力量产生,这叫“缘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在万事万物和生命体之中,并不存在一个常住不变的自性,这叫“性空”。)
(二) 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分别、执着不能证得。
用“人身”实证了“缘起性空”的境界。
佛陀修证过四禅八定与苦行,但最后放弃了,认为不能证入宇宙实相,最后以“中道”圆证。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更多佛学类视频
敬请关注公众号
1、回复目录或者数字0,即可查看
2、点击本文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图 / 来源网络
排版 / 趣学佛
1、末学毕竟才疏学浅,人生阅历及实修境界有限,文中如果有哪些不对、或者不如法的地方,还请各位大德及善信不忘赐教,多多指正,末学会如理采纳,以使得文章更加圆满。
2、欢迎添加末学微信:dunzhi2016,一起交流学修。
长按二维码关注、置顶
每天早六点,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