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智慧】学习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017-03-05 孙中信 方略书院



编辑:方略书院(flsy2017)

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美德”,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说的是学习知识对提高人的智力与精神素质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和处理方式是与他本身的知识素养密切相关的。一个目光远大、视野开阔、行为得体、道德高尚的人,常常是知识渊博的人。而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所干的坏事、蠢事,除了社会原因之外,往往都是由于知识浅薄,在一种愚昧落后的心理驱使下造成的。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位颇得读书学习真味的饱学之士说:“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说:“人可不食也,不可不学也。不食则死,死则已;不学则入于禽兽而不自知也。人与其禽兽也,毋宁死。” 

学习是我们永葆生机、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不学习,势必在思想上,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掌握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落后于时代,肯定会丧失先进性。 

马克思在回答女儿提出的“你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的问题时,毫不犹豫地说:“啃书本”。列宁本人酷爱学习,无论是在被监视、被流放的日子里,还是在紧张繁忙的革命活动中,都见缝插针地阅读各种书籍。有位日本朋友问孙中山:“我每次看到你,谈不到三句话,就要讲革命,不知先生在革命之外,还有什么嗜好?”孙中山先生回答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了。”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直到他心脏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还示意工作人员给他读鲁迅的著作。周恩来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在我们中国古代,无论是唐太宗,还是清圣祖,都深知“国将兴必重学”的道理。贞观六年,唐太宗在诏令中说:“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致太平者,未之有也!”为此,他决定:每月逢五逢十,由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在弘文馆给一些官员讲史籍,听讲人的名单由他亲自审定。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同样是与他勤奋学习分不开的。他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除经、史、子、集四部之外,举凡天文、地理、历史、算术、军事、法律乃至音乐、美术、医药、方技,无不涉及,有时读书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一次,他同太医高谈国事,提及什么东西不能“丢”时,把书不能“丢”排在了首位。 

学习,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学习就是通往未来成功之路的重要途径,只有努力付出才会得到收获。


往期阅读:

【学习智慧】遵循“五律”,你会学得更快更好 

【学习智慧】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善于学习的人 

【学习智慧】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是生活的赢家

【学习智慧】什么是核心竞争能力

【学习智慧】读书,人生长久的陪伴

【学习智慧】百花争比读书香

【学习智慧】早一天阅读,多一天精彩

转发是最大的鼓励!谢谢您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