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家年营收不足20亿美元的公司,是如何卡苹果、三星、 华为、高通脖子的?丨芯征程

36氪 2022-06-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36氪Pro Author 杨逍 Lina

几乎90%以上的手机背后,都是ARM的底层架构。


文 | 杨逍

编辑 | Lina

封面来源 | ARM中国官网从2020年至今,ARM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先是传出ARM和ARM中国的换帅风波;后有英伟达官宣计划收购ARM,引起全行业抵抗、不满。进入2021年,将整个IT世界搅得不安的ARM,倒是仍不紧不慢、极其有节奏地接连官宣产品。就在前几天的5月25日,ARM还发布3款CPU和3款GPU核心设计,为ARM笔记本、高端手机处理器、智能手表等产品提供新解决方案。ARM是一家“小公司”,至今年营收不超过20亿美元。可ARM又是一家“大公司”,从苹果到三星,从华为到高通,全球超过90%以上的手机芯片里都有着它的技术,几乎卡住了全世界的“脖子”。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如今,ARM的影响力已经先后进入了手机、电脑、数据中心、物联网、自动驾驶等不同领域,含有ARM技术的芯片累计出货超过1900亿颗,连起来可以绕地球25圈。本文将回望ARM发展历程,看一看这家以赌博机计算机系统起家的公司,是如何发展为藏身于产品最底层的隐形王者的,又为何会以一再被迫“卖身”,陷入了长久的动荡之中。

Hello World,I am Arm  

1979年,刚刚从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毕业的赫尔曼·豪泽和克里斯·克里在英国成立了Acorn电脑公司,也就是ARM的前身。而Acorn成立三年前,比尔·盖茨成立了微软,史蒂夫·乔布斯成立了苹果。这批未来将在IT产业消费级市场叱咤风云的公司开始登场历史舞台。1982年,BBC播出纪录片《强大的微处理》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个纪录片向英国观众介绍了电脑时代即将来临,为了鼓励民众学习计算机,BBC想为电脑爱好者推出一款价位适中的英国产设备。剑桥的Acorn拿下了这个订单。Acorn将这款为微型电脑命名为BBC Micro。令人意想不到的是,BBC Micro大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电脑设备之一,销量从预计的1.2万台一路疯涨到150万台,BBC Micro还于1984年获得了英国科学技术桂冠——女王技术奖。

(BBC Micro)

Acorn一炮而红,在微型机市场上露了脸。依靠BBC Micro的销售,Acorn的利润从1979年的3000英镑飙升到1983年6月的860万英镑。当时的微型机(个人电脑)跟现在的电脑不可同日而语。万维网还没有出现,它既不能用来实时与人沟通,也无法检索信息。然而,它却是人类生产力的一大飞跃。当时,它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表格计算工作,还有了早期的编曲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Acorn公司所打造的BBC Micro主要面向国内的学校类客户、电脑爱好者,市场空间不大。相比之下,商用市场有着更为巨大市场体量与想象空间。当时,IBM推出的第二代微型机在商业市场混得如鱼得水,Acorn见状蠢蠢欲动,打起了这块大蛋糕的主意。Acorn的商业电脑设计方案需要使用第二块处理器与BBC Micro平台协同工作,但Acorn认为,BBC Micro上采用的摩斯太克公司6502处理器无法承担这个重任,但他们也一直没有找到能接替的芯片。Acorn倒是看上了英特尔的286芯片,可英特尔拒绝合作。无奈之下,Acorn走上了自研处理器的道路。可正是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决策,拉开了Acorn芯片未来称霸全球的序幕。由于资源不足,为避开和英特尔、IBM等巨头竞争,Acorn选择了RISC技术路线(精简指令集),与英特尔主导的x86架构相比,它不仅开发难度低,而且低成本、低性能、低功耗。1983年10月,ARM正式启动芯片研发。经过18个月的研发测试,Acorn在芯片代工厂VLSI公司生产出第一块使用RISC指令集的ARM芯片,这个“ARM”不是ARM公司,而是Acorn RISC Machine的首字母缩写。1985年4月26日下午3点,第一批ARM芯片投入到开发系统,屏幕上出现了“Hello World,I am Arm”字样,全球第一款商业RISC处理器ARM1成功运行了。最初,这款ARM1芯片主要用途是作为BBC Micro的协处理器运行芯片开发所需的仿真软件,也被用于支持芯片(VIDC, IOC, MEMC)的开发,和加速ARM2开发时所用到的CAD软件。芯片的成功让Acron研发团队鼓足了信心,继续朝着商业化的路径努力。然而,谁也没想到,在处理器芯片研发成功前一年,家用电脑市场突然崩溃,家用电子游戏机和家用电脑公司Atari(雅达利)被出售,苹果电脑濒临破产,Acorn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在此之前,由于供应商产能工艺不足,Acorn一直都被产能问题困扰,如1983年Acorn拿下30万份订单,供应商却只供给了3万台机器。好不容易到1994年供应商产能上来了,家用电脑市场崩溃,销量骤减,Acorn一下子堆积了25万台机器。同期,Acorn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处理器研发工作,Acorn出现严重的现金流问题。1985年,Acorn不得不以1200万英镑低价将一半的股权转让给意大利的Olivetti电脑公司,用以偿还债务。归于 Olivetti旗下后,Acorn宣布停止美国市场的销售,并将剩余的美版BBC微电脑都卖了墨西哥的一家公司。到1990年,苹果要给代号为Newton的项目寻找低功耗处理器。这款产品的设定是全球第一款平板电脑,对产品耗电量、成本、全静态操作等性能要求较高,Acorn的ARM处理器是市面上仅有的能满足苹果要求的芯片。

(Newton)但ARM处理器仍有一些不足,如Acorn ARM没有这款产品所需的集成内存管理单元,且Acorn公司无法凭一己之力将这一功能集成进ARM处理器。于是,苹果决定和Acorn成立一家新公司,合作开发ARM处理器。11月27日,苹果出资150万英镑,Acorn以150万英镑的知识产权和12名工程师入股,芯片厂商VLSI出资25万英镑,成立了ARM公司——自此,ARM正式从Acron电脑中剥离出来,成为了一家独立芯片公司。不过,由于想法太过超前,且当时乔布斯也不在苹果公司,这款采用了ARM6的Newton Message Pad市场反响并不好,1993年问世,1997年便停产。在很长一段时间,ARM的姿态都弱小而无助,在追求高性能的电脑市场,ARM的RICS架构的产品并无优势,产品性能远不能和英特尔相提并论。

独占手机市场鳌头

真正让ARM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是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英特尔凭借高性能的x86处理器在PC市场独占鳌头,ARM的产品难以望其项背。但在移动设备市场,这个优势反而成了劣势。移动设备看重功耗和续航能力,英特尔x86架构高功耗优势成了快速掉电劣势。ARM架构低功耗、高续航的好处显现了出来。ARM在手机领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2006年,在IP授权商业模式之下,ARM的RISC处理器逐渐被大量芯片厂商、手机公司采用。1993年,ARM推出了全新的ARM7处理器核心。ARM过往产品的坏运气仿佛都是在为这款产品蓄力。基于ARM7的ARM7-TDMI成为明星作品,这款产品基于32位微处理器,搭载了Thumb指令集,将代码密度提升了35%,内存占用仅和16位处理器相当。同年,意识到不能仅依靠个别产品发展后,ARM提出IP授权的商业模式:ARM只向客户提供处理器授权,不直接提供芯片产品;芯片生产厂商可通过支付前期许可费和后期生产芯片的专利使用费,获得ARM处理器的授权。ARM所提供的业务简单来说,就是对外销售芯片设计图纸。苹果、三星、高通、华为、联发科这些芯片公司将ARM的图纸买回来,再添加上自己的修改设计,从而打造出自己的芯片。其IP授权有三种,架构授权、POP(processor optimization pack,处理器优化包)、处理器使用授权。
  • 架构授权授权指合作厂商可以根据ARM架构,自行设计处理器;
  • POP指ARM会为合作厂商提供优化后的处理器,方便客户在特定工艺下设计、生产出性能有保证的处理器;
  • 处理器使用授权则是指厂商不能更改原有设计,只能调整产品频率、功耗等,自由度较低。
比起英特尔全包、封闭式的产品逻辑,ARM只做底层ISA的设计,给手机厂商、芯片厂商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根据需求自行设计产品。对于苹果、三星等一线品牌而言,优化芯片设计、突出手机特性是优化手机性能的一大必然追求,ARM这一举动可谓正得其心。这个模式让ARM的指令集迅速在手机市场铺开。德州仪器率先用这款处理器打造了一款芯片,这验证了ARM IP授权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也为ARM产品作了背书。到1994年,德州仪器还说服下游客户诺基亚上船。通过与诺基亚合作,ARM还发明出了16位的Thumb指令集。诺基亚当年采用了ARM架构的6110手机,成为第一部采用ARM处理器的GSM手机。这款手机也是ARM IP授权在消费电子领域推广的开始。此后,高通、飞思卡尔、DEC等公司相继加入ARM-7的授权阵营,得到授权的公司数量超过170家,使用ARM-7的芯片数量超过100亿颗,ARM-7成为ARM在移动处理器的旗舰系列。1995年,ARM7还引起服务器领域处理器巨头DEC的关注,DEC在ARM授权基础上,设计出新的处理器架构Strong ARM,并于次年2月发布了SA110处理器。DEC的帮助让ARM处理器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颗160MHz、DMIPS为185的处理器,功耗还不足500mW,引起工业界和学术界对ARM的关注。1997,DEC被英特尔收购,英特尔获得Strong ARM的使用权和ARM的相应授权,并将其发展为旗下RISC处理器产品线,用于黑莓、Palm Treo和摩托罗拉Q系列手机中;英特尔还将Strong ARM升级为XScale,并为之生产配套芯片,为ARM处理器发展添砖加瓦。值得一提的是,ARM8赶上了Strong ARM的发布,ARM10则赶上了XScale的发布,两款芯片效果并不好。倒是1997年发布的ARM9,标志着ARM处理器正式进入微处理器领域,成为ARM的里程碑式产品。短时间看,ARM公司并未获得任何好处,但英特尔放弃其ARM架构产品后,这片DEC和英特尔打下的江山,最终还是落到了ARM公司手上。1998年4月17日,ARM在英国伦敦证交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行价为每股5.75英镑(纳斯达克发行价为29.17美元),市值达到2.64亿英镑。仅仅一年半后,ARM就登上了伦敦证交所富时100指数。第二阶段,则是2006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和谷歌安卓系统的发展,ARM越发强大,最终垄断了整个手机市场。从2005年开始,ARM对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细化。ARM意识到除了ARM9的高端处理器市场以外,还有低成本低功耗的微控制器市场,提出了Cortex产品线,并将处理器架构分为面向高性能的 Cortex-A、面向实时控制场景的 Cortex-R,以及面向微控制器市场的 Cortex-M,产品进一步细化。2006年,英特尔放弃移动芯片业务,从此再未在手机领域处理器架构之争中掀起水花。当年,英特尔遭遇危机,业绩坠入低谷,PC端业务遭遇老对手AMD的猛烈攻击。为守住PC市场,英特尔时任CEO贝瑞特决定放弃移动芯片市场,英特尔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裁员,砍掉了当时看起来并不赚钱的移动通信业务,并于6月将XScale其通信及应用处理器业务出售给Marvell公司。2007年,苹果发布的跨时代产品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第一代iPhone采用了ARM设计、三星制造的芯片。次年,谷歌推出的Android(安卓)系统,也是基于ARM指令集的。全球两大手机操作系统IOS和Android都基于ARM指令集设计,这将全球软件应用厂商都和ARM指令集绑定起来。ARM在手机领域拥有了绝对的生态优势。苹果、高通、英伟达、微软、亚马逊、Ampere Computing、华为等客户都是ARM阵营一员。等英特尔2008年稳固好PC市场,想通过Intel Bonnell微处理器架构开发Atom重启移动芯片市场时,已经错过了时间窗口期。到2011年,ARM在手机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超过90%,颠覆了英特尔一家独大的处理器市场格局。2016年,英特尔彻底关闭Atom生产线;2019年,随着高通和苹果的和解,英特尔将5G业务卖给苹果,彻底退出了移动基带市场。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ARM靠收取授权费为生,虽然它在手机领域市场占比较高,但全球手机市场几乎陷入增长停滞状态,ARM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ARM最早盯上的是PC市场。2010年,英特尔入侵手机领域时,原本觉得可以和平相处的ARM觉得有被冒犯到,开始反向进军PC市场。ARM公司前总裁Tudor Brown表示:“英特尔公司想通吃电脑和手机两块市场,我们要说NO!为什么它进入我的地盘,我就不能直接跑到PC市场上去呢?英特尔在芯片研发、设计、制造上一条龙的强势地位,给各环节公司造成压力。当ARM CEO Warren East放话“希望能在未来的12个月内,在服务器市场看到一些我们的东西”后,传统、封闭的PC生态圈被拉开了一个口子,ARM吸引了IBM、戴尔等计算机厂商的目光。踏出和ARM合作第一步的是微软。看到采用ARM架构的苹果iPad大火后,微软对平板电脑这个产品种类觊觎不已。2011年,微软在CES展会上推出了Windows RT操作系统,一款基于32位Arm架构的PC操作系统,代号Windows on Arm(WoA)。次年6月,微软在洛杉哥发布了一款名为Surface RT的产品,它融合了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的形态;搭载了NVIDIA 推出的基于ARM架构的 Tegra 3 T30 四核处理器;在操作系统搭载了Windows RT 操作系统。

(Surface RT)由于上层软件生态原因,该产品只能下载微软应用商店中的程序,无法运行传统的Windows exe应用程序,因为这些软件仍是以x86架构为基础研发的,无法适配ARM 架构。“砖头”电脑显然不会引起客户关注,Surface RT产品只发布了两代就停产了。微软因此亏损了9亿美元。但这并未阻止微软跃跃欲试的心情。到2016年,微软开始了向ARM转向的第二次尝试,宣布Windows 10 将全面支持 ARM 生态系统。相比上一次,此时的微软已经不这么极端,Windows 10能通过模拟器运行Win32 程序,让电脑买家有软件产品可用,不过Windows 10并不支持运行 64 位程序的软件。2017年推出的华硕 NovaGo 和惠普 ENVY X2就是基于高通骁龙 835 平台的 Windows 10 产品,这两款产品电池续航能超过一整天。Windows 10成功与ARM相结合,ARM取得进入PC市场的阶段性胜利。这边,ARM也没闲着。2018年,Arm推出号称“媲美低压版酷睿i5"的 Cortex-A76核心,高通还基于此芯片推出骁龙8cx处理器,并联合了联想、惠普等电脑行业巨头打造出了“Always Connect PC”这一新的电脑品类,不过叫好不叫座。虽然ARM在操作系统、芯片、电脑厂商上都做足了准备,可不出现一款强有力的产品,整个行业对ARM架构能推出高性能芯片这件事仍有所迟疑。2020年推出的苹果的M1芯片和基于M1 Macbook的,就是让全行业看到ARM芯片具备做高性能芯片潜能的产品。

(M1芯片)

搭载了M1芯片的Macbook,续航能力可达无线上网15小时。根据苹果公布的测试数据,基于ARM架构的M1的性能,已超越英特尔的高阶i9处理器。和微软不同,在尝试ARM这件事上,微软的态度是不断尝试、不放弃、两边游离;苹果的态度则是研究多年、要一击必中。从2010年发布的第一款iPad开始,苹果就开始在iPad和iPhone 4上使用自研芯片A4处理器。也是从这时开始,苹果开始了对ARM架构的自主设计、研发。这意味着,到令业内人士震惊的M1芯片出来,苹果用了整整10年时间研究和研发ARM架构。苹果M1电脑发布前不久,ARM还推出了它决心征战PC市场的产品Cortex-X1核心,这款产品牺牲了芯片面积与功耗,更多专攻性能的核心,一改以往ARM核心IP均衡PPA的设计哲学。同年12月,微软再次在推进ARM的路上跑起来,推出能兼容64位x86应用的基于ARM架构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Surface Pro X等使用ARM架构处理器的设备,将正式支持包括ARM32、ARM64、x86和x64在内的完整代码体系。英特尔之所以在PC市场风头无两,是因为软件层面的操作系统和上层应用软件都是基于x86架构研发的,在ARM架构上运行会出现适应不佳的情况。而ARM 的Cortex-X1核心和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动作意味着,从2012年就开始的基于ARM架构的Windows设备在软件兼容性、实用性上的不足,可以补足了。ARM耕耘多年的PC市场,终于可以看到曙光。在PC市场之外,数据中心也是ARM觊觎已久的领域。从2011年开始,ARM公司就尝试进入服务器市场,Cavium、高通、AMD、华芯通半导体等国内外公司都曾和ARM合作进军服务器市场,都以失败告终。Cavium的ARMv8服务器芯片ThunderX(2014年面世)有低负载却高功耗的问题;高通Centriq 2400服务器(2017年面世)出货仅半年,服务器芯片负责人就离职,高通退出服务器市场;AMD的Opteron A1100服务器(2014年面世)反响平平;华芯通半导体推出可商用服务器芯片昇龙4800(2018年面世),但高通退出服务器市场后,这家高通投资的公司就关门了。接连的打击并没有让ARM放弃该市场,2018年,ARM首次推出面向这些数据中心的专门IP——面向云到边缘基础设施产品Neoverse,开始了面向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第二次进军。此后,不少面向基础设施市场的芯片设计企业基于Neoverse推出芯片产品,云计算厂商也开始推出基于ARM架构的自研芯片。亚马逊云AWS推出Graviton处理器(2018年推出),华为云推出“Hi1620”的ARM服务器计算芯片(2018年推出),也就是鲲鹏920的ARM服务器芯片。2020年年底,据彭博社援引内部人士消息,微软也正在筹备用于 Azure 云服务器上的ARM 芯片不过10多年来,英特尔几乎是全球服务器市场的唯一CPU供应商,其市场份额长期超过90%。AMD的EPYC(霄龙)服务器芯片让英特尔市场下降,但AMD采用的也是x86架构。AMR若想在服务器市场有所发展,仍需补足生态空缺。

除移动设备、服务器以外,ARM也将物联网看作未来大有所为的发展空间。

物联网应用需要低成本、低功耗的芯片,Arm架构低功耗特性与物联网市场的需求非常契合。软银收购孙正义花320亿美元收购ARM,也正是看中其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空间。

ARM 2013年就有物联网事业部了,当年8月,ARM就收购了曾领导低成本、低功耗设备标准6LoWPAN制定芬兰物联网软件创业公司Sensinode,在物联网市场布局。

到2018年,Arm布局物联网的步伐开始加快,收购和产品发布同步推进:6月收购物联网连接管理技术公司Stream Technologies;8月收购数据分析公司Treasure Data,获得连接管理的能力和 汇总、解析大量第三方分散、孤立数据的能力。当年,ARM还接连发布了Pelion物联网平台和物联网操作系统Mbed Linux OS,形成了完整的芯片IP、操作系统、云平台服务的产品体系。

Arm公司2017年的一份PPT显示,基于Arm架构设计的物联网设备控制器达90%,占有率较高。

不过,ARM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也并不顺畅。物联网市场的发展速度并不像想象中的快,市场难以一下子做大。孙正义曾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但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也才1.36万亿美元。

此外,同指令集架构的RISC-V虎视眈眈,其开源特性和架构优势,让很多行业人士觉得,它可以在AIoT时代大有作为。RISC-V的领先厂商SiFive和IP厂商CEVA合作,开发面向智能家居、汽车、机器人、安保、增强现实、工业和物联等一系列边缘智能SoC。这正是ARM所物联网所聚焦的领域。

自动驾驶领域是ARM进入最晚的领域。2018年12月,ARM才正式宣布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到如今,高通、德州仪器、 恩智浦、瑞萨等基于 ARM 发布的多款芯片亦在车机芯片中大量落地。ARM预计,到2029年,能参与的市场空间将达到2320亿美元,而目前收入不到20亿美元的ARM,离天花板还有着无尽的空间。


动荡之中的ARM

ARM的表现没有人让孙正义满意。2017-2019年,ARM营收分别为18.31亿美元、18.36亿美元和18.98亿美元,增长微乎其微。由于ARM已经退市,难以看到其2020年营收,而2020 AMD、英伟达、英特尔的营收则分别为97.6亿、166.75亿、779亿美元,差距甚远。为收购ARM,孙正义曾接连抛售阿里、GungHo、Supercell这些公司的控股,让ARM于2016年9月6日从伦敦证券交易所退市,完成私有化。然而,仅四年之后,2020年9月,软银再次宣称即将卖出ARM公司,英伟达宣布接手。此时孙正义对ARM的态度,已经从考虑了10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变成急于脱手。值得一提的是,该交易并不包括ARM的物联网服务事业群。单从英伟达和ARM看,这桩买卖实在是个不错的交易。ARM采用的是IP授权模式,这意味着,若无法拓展到其他市场,只在市场空间已停滞多年的手机、个人电脑市场发展,ARM的营收将一直呈现这种小而美、增长几乎为零的现状。ARM内部人士告诉36氪:“英伟达强于GPU,目前数据中心常用英特尔的CPU加英伟达GPU的解决方案。ARM强于CPU架构,一旦英伟达收购ARM,就可以同时拥有CPU和GPU的能力;ARM也可以随着英伟达一起进入数据中心市场。不过,这一合作目前阻力重重,ARM今日成就和它中立的身份不无关系。ARM全球业务涉及将近500多家大型企业,一旦被收购,存在英伟达为拿下芯片市场份额打压竞争对手的风险;哪怕没有此类行动,英伟达提前获得ARM的最新架构产品,也足以让竞对们失去先机。苹果、高通等美企曾联合起来向美国监管部门施压,华为等中企也向国内监管部门提出否决英伟达收购案的消息。英国政府也表态,会对这项收购案进行审核。不过5月26日据外媒theRegister报道,ARM公司在英伟达交易完成之前,已经实行了招聘冻结,并取消了每年支付给员工的福利津贴,做足了等待收购姿态。而ARM可能对这个收购案产生影响的是,ARM和安谋中国之间的争端。安谋中国(Arm China,以下简称ARM中国)成立于2018年,是中方投资人和软银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方控股51%,其中厚朴投资拥有中方资本35%的股权,吴雄昂持股16%;外方持股49%, Arm占47.33%的外资股权。ARM中国成立后就表示“专注中国市场,做中国的核心技术”,注重自主研发基于ARM架构技术的IP与标准,通过研发更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的IP,提供更贴近客户的本土化支持和服务。三年以来,ARM中国陆续推出4款IP产品——“周易”AIPU、“星辰”处理器、“山海”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和“玲珑”i3/i5 ISP处理器。但2020年6月10日,ARM发媒体声明稿,表示联合大股东厚朴投资,以危害公司利益为名,罢免吴雄昂安谋中国CEO一职。次日,ARM中国发声明表示ARM的指控莫须有,罢免程序不具合法性,吴雄昂继续担任CEO一职领导公司。上演了一出换帅闹剧。

(ARM 中国公开信)7月28日,ARM中国还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附有公司员工签名的联名信,力挺吴雄昂。(ARM中国公众号发布的联名书)ARM曾连续派遣三名高管接替吴雄昂的位置。今年4月,彭博社曾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吴雄昂将起诉这三名高管,要求他们归还公司财产,旨在将ARM中国控制权保留在现任CEO吴雄昂手中。不过到目前为止,并未看到和此次诉讼相关消息。中国市场对ARM很重要,2018年中国市场占据ARM整体销售额的五分之一;而2019年ARM中国年增长近50%,占ARM全球IP业务的27%。这个增长态势和营收增长几乎为零的ARM公司相比,可谓是难得的活水。ARM中国也很难脱离ARM发展,毕竟,ARM中国的底层技术基因是总公司的产品。目前,ARM和安谋中国的合作交流仍在继续。ARM中国内部人士告诉36氪:“我们的工作仍在继续推进,对于此事,老板表示‘这是工作股东层面的事情,公司股东会解决’。总部跟我们也会通过邮件进行正常的技术交流。”无论是收并购,还是换帅风波,事情要解决,公司也要继续发展。进入2021年后,ARM可谓是极其规律地更新着最大的变化。先是在3月,ARM发布v9指令集,取代了已更新10年的v8;紧接着,4月,ARM基于v9发布了面向数据中心IP的“ARM Neoverse N2”;就在前几天的5月25日,ARM还发布3款CPU和3款GPU核心设计,为ARM笔记本、高端手机处理器、智能手表等产品提供新解决方案。纵观ARM发展,从赌博机系统到众多产品的底层基础,几经收购,ARM做底层架构的内核从不曾改变,时代机遇、多年筹谋、生态建构成就了如今的ARM。如今,ARM所属前途未卜,但ARM架构入驻除手机以外其他领域,和x86架构对垒的态势却不会改变。参考资料:ARM起源史:一家英国小公司如何发明了ARM并改变了世界,机器之心ARM 成长史:杀出奇才辈出的七十年代,虎嗅Arm高性能之路:从全军覆没,到重整旗鼓,电子工程专辑Arm的十年PC征程,和微软的“暧昧”,电子工程专辑Arm的物联网野望与危机,爱集微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剖析ARM底层架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