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andaDAO解散,Web3.0倡导的「效率与公平」难两全|焦点分析

周鑫雨 36氪 2022-10-31
DAO中可能也需要局部化的中心化。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9月24日,大型去中心化组织PandaDAO宣布解散。
这次解散宛如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局。出乎意料的是,成长速度惊人的PandaDAO结局不至于此。在不到一年内,它从一个鲜少有人问津的大数据搜索引擎开发小组,发展成了主流去中心化开发平台DeWork上最大的DAO组织,并开发了数据引用平台Pansight,以及NFT相关的两个协议。作为去中心化组织的样本,PandaDAO的组织形式被寄予厚望,成为其他DAO借鉴的对象。
但大厦的轰然倒塌,又似乎在情理之中。长期以来,平衡民主治理和中心化决策就耗费了PandaDAO大量的时间。在一次因协议漏洞而被核心团队人为叫停的回购活动中,大多数成员与核心团队的矛盾爆发,PandaDAO走向解体。
最后,这个在多数人的呼声中成立的DAO,以相同的形式投票解散。
被视作Web3.0孕育而出的“下一代”组织形式,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自概念诞生之际就被寄予厚望。
对于许多人而言,DAO的出现,有望颠覆传统公司制和垂直化管理。在理想化的DAO架构中,所有成员都有自驱力和创造力,因为共同的目标凝聚在一起。这里没有一言堂和996,用代码写就的智能合约就是社区的规则,统筹成员的表决、贡献认定、利益分配等社区事务。
然而,在资本的追捧和理想的催化下,DAO似乎成了一块模板化的砖,被套用到各种项目的组织中。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到今年5月,获得千万级别投资的DAO项目就有8个。一名双币基金出身的投资人告诉36氪,去年Web3.0最火的那阵子,同行们看到以DAO形式组织的项目,就有兴趣和发起人聊聊。
拥趸越多,泡沫越大。PandaDAO解散后,愈来愈多关于DAO的迷思也浮出水面:现阶段,DAO适用于什么样的组织?发起DAO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
以及,如何平衡内部的民主与效率?PandaDAO败于难以调和的“聪明的大脑”和“大多数人的声音”。“聪明的大脑”意味着决策效率,但中心化的权力体系与DAO所提倡的去中心化背道而驰;“大多数人的声音”很民主,但极其考验成员素质,并且效率低下。这一核心矛盾也出现在绝大多数DAO上。
民主决策与效率,难以调和的矛盾
PandaDAO的崩塌,导火索是被少数治理者们推翻的一份不完善的Token回购协议。
彼时,币圈遭遇一波“熊市”。综合考虑资金实力和社区需求,社区决定对成员进行Token回购,以稳定币价。但在社区投票通过回购合约后,没有人意识到这份合约有个“致命”漏洞。发起人Panda在「律动 BlockBeats」的采访中回忆到,在写这份有关Token回购的协议时,几乎所有成员都没发现其中的Bug:Token的流通量在增加,而用以回购的稳定币在减少,PandaDAO的经济状况没有办法支撑协议上的回购价格。
PandaDAO核心团队叫停了退款进程——结果是,社区成员对去中心化治理的信任瞬间崩塌,社区加速崩溃。
“DAO的理念本身很不错,但实际上大家在操作时,会不自觉地用中心化的方式去操作。”区块链钱包AnyWeb发起人Niko告诉36氪。
Panda也认为,治理上的问题一开始就为PandaDAO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它越来越像一个中心化组织……很多人都在问我意见,都在问我想法,都希望我去做出决定,而且每一个人都不愿意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去买单。”
DAO治理的现实困境首先来源于对代码化治理的高度依赖——问题是,目前的大部分代码并不完善。“Code is law”是所有DAO建立的共识:凝结DAO的“共识”被代码写进链上的智能合约,组织的决策、利益分配环节均依据智能合约决定,自动化程度很高。
但代码化的治理是“死”的,难以灵活应对人产生的各种问题。代码化治理终究不可避免地走向人治,但对因去中心化理念加入的成员来说,这无异于是种欺骗。
国内最大的DAO之一SeeDAO面临的最大危机,发生在组织由公司完全向自治社区转型的那刻。由于治理规则不完善,社区无法向公共金库申请资金,成员都去找发起人唐晗和白鱼拍板后续的所有大小事务。用他们自己的话形容,两人陷入了“被动独裁”的境地。
同时,DAO运作的基础建立在成员对社区共识的认同,但共识有时是脆弱的。去年成立的ConsitutionDAO的目标是拍卖得到最后一部私人拥有的美国宪法副本,并向加密货币世界呼吁捐款。这一目标吸引了17437名贡献者,并筹集了超过4700万美元。
可惜,ConsitutionDAO最终拍卖失利,社区也随着“赢得拍卖”这一共识的崩塌而陷入动荡。最终,核心组织贡献者宣布关闭ConsitutionDAO,并无限期对贡献者退款。
除却去中心化的原则,DAO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和公司并无两异,既要保证DAO的整体利益,又要保证每个成员分到蛋糕。
但划分蛋糕是门高深的艺术。SeeDAO战略孵化器负责人Shawn在「链捕手」的采访中提到,“(社区里的)项目特别多,但未来怎么发展没有任何说法,大家都说属于社区,但社区是一个相对比较虚幻的概念。”
其中牵涉到与所有权相关的各种问题:项目是部分成员提出来的,那项目的所有权到底属于社区还是成员?属于社区的金库,成员可以为了自己提出孵化的项目去申请调用吗?
MakerDAO的天使投资人、开源研究机构Flashbots战略主管Hasu曾公开表示MakerDAO的成员因治理者的权责不明确而不断产生分歧。他认为目前DAO有三点需要改进之处:
1、社区代币持有者/管理者(Owners/Managers)需要分别对治理者负责;2、需要明确治理者的最大权限;3、需要有明确的监管法规。
风投机构Spartan Group对冲基金部门Spartan Capital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Kelvin Koh也转推表示,自己已经停止对DAO的投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发起人利用DAO的结构来避免法律责任和问责制”——毕竟在去中心化的结构中,难以明确责任人。
“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进程)发生重大改变之前,我不会投资任何的DAO。”Hasu说。

Intended code is law

“为什么大家还要做DAO?”
在PandaDAO宣布解散后,不少DAO成员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短短几年内,DAO的发展有目共睹。成立不到一年的SeeDAO社区生产了近百节Web3.0课程,并孵化出了可视化工具DAOLink等提升组织效率、实现知识共享的工具,金库开销却不超过50万美元。DeFi(去中心化金融)项目RabbitHole运营负责人Ben Schecter提到,作为开放经济体的 DAO 将推动 X-to-earn 的趋势,人们的工作将更灵活、更流畅、更有趣。
“寻找更能激发所有成员价值的组织形式。”Niko说。DAO被不少人视作面向未来的组织形式,现如今发起者必须提供DAO能超越公司制的强有力证据。
大多数人选择更为保守的方式,将DAO的治理模式应用于弱/非营利性社区、投资、艺术创造等扁平化的场景。比如歌手Harry Connick Jr.推出了社区The Neutral Ground,旨在脱离“大公司”的中心化干预下与粉丝和同行互动,并相互分享创作建议。
“要让DAO为行动服务,而不是让行动服务DAO。”一名投资人总结。
也有DAO开始对新型的去中心化治理模式进行了尝试。今年5月,MakerDAO内部表决通过一项“终局计划”,即将组织拆分成几个名为“MetaDAO”的自治单元。
类似的,建立在由所有权产生的“血泪教训”上,SeeDAO花了3个月打磨了一版SeeDAO元规则。为了解决全社区投票低效的问题,元规则规定新的SeeDAO治理采用分层结构,鼓励就近治理、专家治理。
每三个月召开一次的SeeDAO节点共识大会是社区的最高决策机构,对接负责经济发展的战略孵化器和负责日常治理的SeeDAO市政厅。而成员组成的公会和提出的项目,在不违反元规则的情况下,享有自决权。

SeeDAO元规则治理架构。图源:SeeDAO社区

“实操性”,Shawn如此总结SeeDAO元规则设计的重点。他总结了三点经验:1、采用就近治理、专家治理的模式;2、不断增强社区使用工具的能力;3、对个人影响力加以限制。
以及,DAO前期要经历漫长的社区共识沉淀。“要花一年时间,先把社区建设好,有足够的文化沉淀和社区共识,这时候过渡到 DAO 才是顺理成章的。”Shawn提及。
“从「Code is law」转变为「Intended code is law」,即符合大家期望的代码才是法律。”Niko认为,代码化治理确保的是公开监管,更适用于已经被验证可行的场景,而人治则更面向于生产力和组织效率,“在DAO中可能也需要局部化的中心化,大家都在探索各种范式,不过目前还没有人交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Panda希望PandaDAO在融资完成后就完成彻底的自治化,而非依赖他个人。解散PandaDAO后,Panda认为社区反而彻底实现了自治:“我觉得这就是一个 DAO 组织应该有的样子,每一个人都可以基于原生 Token 加入进来,也可以自由地离开。”
“大家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原有的社区和基础上去构建自己想要的一些东西。”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DAO中可能也需要局部化的中心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