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在一起吃一辈子

2017-02-24 思成妈妈 妈妈好老师
点击妈妈好老师关注我哟  

☀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婚姻、两性、三代人、社会教育、影评书评、心理学、终身教育等内容的原创杂谈!我是思成妈妈,笔名:顽颜瞳。感谢关注本微信订阅号的朋友们(K-12EDUCATION)


“婚姻生活,饮食男女”这句话我到了结婚后才深有体会。

 

从小,我因为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很少在吃的方面做的很隆重,但是在吃饭的习惯上非常讲究。

 

他做的煎饼果子


关于吃饭,我爷爷有很多非常苛刻的规矩吃饭的时候,一定要一家人都到齐了才能开始吃。并且今天谁去拿碗筷的,一定要拿齐家里所有人的份数,不能只拿自己的。如果我今天开饭之前就饿了的话,那我也要等着。吃饭的时候,右手拿筷子的话,必须是从碗的侧面轻轻扶住;吃饭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不能聊天,也不能看电视。如果想要在饭桌上聊天,只有等嘴巴里吃的东西咽下去了才能说话。要是桌子上距离我很远的地方有一盘菜,我必须请坐在那一头的家人给我夹过来,而不能自己站起来去夹。还有,当桌子上有人正好在夹菜的时候,我的筷子不能穿过别人的去夹另一边的菜,夹菜的时候不能上下翻动,只能从表面上夹。还有很多吃饭的细节。

 

但是饭菜是奶奶准备的,爷爷不会烧。奶奶因为觉得精力有限总是会连续好几天烧一样的饭菜。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是一块排骨或者是一个鸡腿、一些卷心菜、一碗饭和一碗汤。倒也不是不想买别的菜,而是每天翻花样是件非常耗时耗力的事。

 

他做的韭菜蛋饼


我爸爸比较有福,自从我5岁后他和妈妈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后,他们俩就不住在爷爷奶奶家了。而我妈妈又是厨师、点心师,基本上顿顿都能翻花样。我奶奶就经常说我妈妈,说是她把我爸爸惯得嘴巴叼了,隔夜的不能吃、隔了一顿也不能吃,同样的菜两天里面不能连续吃。无论我妈妈做什么菜,我爸都是一边挑剔一边吃很多,而且还不等我妈坐下来他就自己先吃起来了。

 

后来我慢慢意识到,也许是因为奶奶对烧的饭菜从来都当成是完成任务,而不用心,所以我爸碰到我妈后,有了明显对比,才会依赖我妈,只是可惜的是,我爸把我妈做的这一切,当成了理所当然。

 

他做的色拉鸡排


跟我爸相比,我总是无所谓吃什么,觉得只要吃饱就可以,哪怕连续几天不翻花样也可以。


到了高中去寄宿以后,我发现学校食堂的饭菜花样太多了,连早点都有那么多。那种被压抑的吃货精神就瞬间爆发了出来。


他做的豆渣饼


遇到我先生的时候,他就大概是觉得特别新鲜:别的女孩子都是矜持的不肯吃东西,像小鸡啄米一样吃那么一点点,但是我就不管。第一次到他家作客的时候,他父母都说被吓到了(事后很多年以后知道的)其实我只不过是不想浪费粮食。因为从小爷爷奶奶总是说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不能倒掉。

 

因为总是看我吃得很香,他也就忍不住觉得食欲大增,也跟着我吃。偏偏我是吃不胖体质,他是一吃就胖体质;我新陈代谢很快,他新陈代谢很慢,所以自从认识我以后,他不但自己吃得也多起来,而且给我摊蛋饼、做意大利面等的次数也逐渐多起来。其实他自己不知道,我到现在为止就一直记得他第一次给我做的东西:馒头片。

 


他做的披萨


一开始做一件事,总是新鲜感很足。但是慢慢地,也会抱怨吧。他觉得总是他做给我吃,我吃得多害得他也吃得多,所以导致他渐渐发福,形象也不好了,好的衣服也不能买了。而且他父母,尤其是他妈妈总是说人家都是女人给男人做饭,我们家是反过来的。这样一来,他就更反感了,更矛盾了。

 

后来,有一天。他的不满终于爆发。他说“这是我给你做的最后一顿饭了。以后我再也不做了。你自己要吃你自己做。”我把那天他做的饭菜好好地给拍下来照片,想着,好吧,没事,以后我自己做吧。


 我做的水饺


于是那一个夏天,我就泡在了厨房里。其实我不是不会做,也不是不想学。我只是一直记得我妈妈说的话:我不教你做太多,是不希望你将来跟我一样辛苦。女人不要什么都会做,会一两样就可以了。

 

我看过妈妈做过很多次面食,小时候就经常喜欢给妈妈打下手,但完全自己做的不多。所以那个夏天,光是练习饺子皮的打褶子就练了好几次。准备馄饨的芯子从买来荠菜、到洗、到焯水、到切碎、到拌入肉馅,再到包出来,其实没有做过的人没有体会这中间是带有爱的。饺子馅儿就更麻烦一些,因为白菜是要加盐挤掉水分后再切碎的,白菜又要切得很细很细,倒不是考验刀工,而是考验耐心。


 我做的小笼包子


好在,陈先生对于我做的馄饨和饺子一直是赞不绝口的。但这两个毕竟不能天天吃,而且他们家是回族而我们家是汉族,每次两家父母一起吃饭的时候很累,因为要考虑到他们家要吃牛羊肉,而我父母不吃牛羊肉。

 

就这样,吃饭的事情上面,也折腾过好多次不愉快。食材要新鲜、切得要整齐、烧得要入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甜。


 我做的馄饨


后来,我觉得自己一味迎合他的饮食习惯,或者一味让他迎合我的饮食习惯,都不行。必须两个人各自谦让。于是,我就跟我婆婆说“妈,今天他要是回来吃晚饭,你就以他要吃的东西为主烧就可以了。”

 

除了老三样外,我开始学做其他的菜:做花卷馒头啦、做烧麦啦、做寿司啦,我比较擅长做那种不开油锅的东西。哪怕我偶尔做点炒菜,也都是选他喜欢的那些:家常豆腐、炒三丝、素鸡、鱼香茄子等等。

 

我做的花卷


不过他总是说我炒的菜很难吃,没有他做的好吃。渐渐地,我也就没了什么动力。但是他总是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端上一份让人惊喜的夜宵。


于是,我每天最期待的1个小时就是儿子睡了以后的深夜食堂。

 

他做的虾仁炒什锦


只要他愿意帮我做点什么,哪怕是下碗面、炒个蛋炒饭,我都觉得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了。比什么在五星级酒店里吃自助餐,好吃不知道多少倍。


我真的不需要什么名牌包包,也不想要什么戒指手表,我只是想要时间。

 

他做的蟹粉豆腐


我想说的是:虽然我做的次数是不多,但是我每一次做的时候,也都是用了时间和心的。

 

人的精力有限。妻子、妈妈、女儿、儿媳...角色越多,越不存在完美。

 

我做的寿司


自从爱上了一个人的厨艺后,就依赖上了一个人。哪怕是吃一碗面,喝一碗粥,就是想吃这个人给你做的。


不是因为馋,也不是因为自己懒得做,而是希望这个人愿意在我们身上花一点时间。

 


我做的菜饭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就是要躺在一张床、吃着一锅饭、一起带着娃、想着一家人,才能走下去,再走下去。

 

幸福不过是要得少一点、计较得少一点、看得开一点、走得慢一点。钱可以慢慢赚,时间回不来,孩子也只会一转眼就长大。


往期回顾

我的父亲母亲

PS


不知道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写“我的父亲母亲” ——写给那些隐形留守儿童的父母们

妈妈们,不管怎样都要“狠狠”快乐起来!

献给所有已为人母、将为人母和养育女儿的父母们!

我怀念的元宵节、年味、家、妈妈的小厨房(赋诗一首,惟愿团圆)

和一个美国友人对话|中西文化的碰撞,真爱的意义

一个等待的故事:做人别违心,看人看全部

思成妈妈的话

今夜失眠,凌晨更文。祈祷明天一切相安无事,有惊无险。全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在一起就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