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吹牛“一天赚1.5亿”被罚20万,冤吗?

羊城晚报羊城派 羊城晚报羊城派 2022-10-08

文/江德斌


吹牛也有成本了。江苏省无锡市一家公司的老板因为一句话付出20万元的代价。近日,信用中国披露了一则无锡英皇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信息。英皇集科技的老板陈晓燕在视频中宣传公司一天盈利1.5个亿。经过市监管局的调查,陈晓燕为当事人股东,涉案视频为宣传公司经营情况,当事人涉嫌虚假宣传。最终,该公司被罚款20万元并被责令改正。(2月23日红星新闻)


俗话说,吹牛不上税。意思就是吹牛皮没成本、没人管,不用担心,牛皮吹上天也没事。可是,吹牛也要看情况,如果没边没际地瞎吹,就可能触犯到红线,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了。在本案里,涉案人声称公司“一天盈利1.5亿元”,结果却被调查证实属于虚假宣传,遭到20万元的罚款,这就是瞎吹牛所要承担的法律代价,一点也不冤!


无锡英皇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罚款20万元并被责令改正


普通人私下互相开玩笑,吹点小牛,没有涉及其他人的利益,确实没啥关系,也不会惹来麻烦。可是,企业在公开场合、网络空间“吹牛”,比如夸大经营效益、产品功效等,那就是在公开搞营销推广,如果被确认内容不实,则就涉嫌虚假宣传了,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市场秩序,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家为了扩大声誉、促进销售,做营销推广是正常现象,但要遵守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许可的界限内,依法真实宣传。如果肆意突破法律红线,随意夸大事实、编造虚假内容、欺骗大众,则属于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对商家进行调查,并根据情节轻重实施对应的处罚措施,督促其纠正错误。


近年来,各地都有商家在进行营销推广时,因涉嫌夸大事实、虚假宣传,有意误导消费者,产生不良社会影响,而引起社会舆论的批评,并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最典型的就是部分商家滥用“最佳”“第一”“唯一”等极限词汇,对企业形象、品牌、产品进行吹嘘,涉嫌诱导消费者,且构成了不公平竞争,最终都被立案查处,这些就是“吹牛”需要付出的法律代价。


“一句话被罚20万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需要引起商家的重视,别再瞎吹了。

推荐阅读


刚刚通报!广州番禺发现1例境外输入关联新冠肺炎阳性病例


广州疾控提醒:这些人员请报备!



最新公告!事关微信支付

凌晨通报!深圳新增3例确诊病例,详情公布→


广州房贷利率下降了!多家银行纠纷下调

更多资讯请关注羊城派APP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编辑 | 木言

审签 | 周乐瑞

实习编辑| 黎可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