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精华 | 陈俊教授:智能财务的发展趋势
2020年5月30日14:00,浙江大学智能财务大讲堂第一期准时开讲,陈俊教授进行了题为《智能财务的发展趋势》的主题讲座,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他对智能财务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对未来财会工作在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职能和作用的认识。
主讲专家
Invited Professor
陈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系主任,浙江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01
引例
由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引发的思考
近期,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引起各方关注。瑞幸咖啡从2017年12月成立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到上市仅仅用时28个月。很多人不理解它的商业模式,也不懂瑞幸为何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只以为它是一家和星巴克一样的公司。瑞幸咖啡CEO钱治亚在谈到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时说,在开业前两年,瑞幸组织了数百人的技术团队开发了属于瑞幸的全套信息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覆盖了门店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中后台库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货销售排班盘点等各层面,而钱治亚认为这套管理系统就是瑞幸商业模式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中概股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说明,这套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阻止财务造假,原因就在于这套系统实际上并没有与财务信息化、智能化联系起来。自从上世纪末引入会计信息系统以来,我们看到了财务智能化的趋势,但是至今为止我们仍并不能避免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现象。
02
新时代下财务会计的本质
会计是做什么的
会计用于在量化的层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没有数据就无法反映经济活动,所以在会计工作中我们需要大量凭证来证实业务的真实性,这些凭证也构成了基础数据库和我们需要的其他大量信息。
在实践中,不论是经济组织还是行政组织,都需要会计来反映企业到底做了什么。企业管理者的作用是控制,会计记录是管理者实行控制和反馈职能的基石。在传统会计流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凭证来获得信息,通过资料判断信息的性质。就目前来看,我们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智能化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会计就是大数据
新加坡国立大学柯滨教授曾说:“会计就是大数据”。会计可以提供数据,在梳理的基础之上,把会计恒等式作为模型基础,把复式记账法作为方法基础,就形成了“数据+模型”的模式,再根据投资者、管理者的需求提供财报,就形成了典型的“数据+模型+需求=客户服务”的模式。
传统会计逻辑和大数据下的决策逻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传统会计很重要的是收集数据并采用多种方式将数据蕴含的信息体现出来,典型的如会计恒等式,它亦是一种模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算法的进步、算力的提高,传统的会计工作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方法等)受到挑战,需要做出转变。
1999年,美国证监会主席就提到,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究其原因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数据化的全面到来。不仅会计、财务,内外部审计,实际上所有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其方式和职能都发生了变化。
03
智能财务的前世今生
从电算化到智能财务系统
会计电算化的雏形表现为算盘、计算器,后来出现了单机软件,比如工资管理系统,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使得会计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以2016年3月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为契机,人工智能一夜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对财务智能化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冲击。对财务智能化的第二次冲击是2016年末、2017年初德勤开发的财务机器人,它可以替代财务流程中的手工工作,特别是高度重复的工作。一个德勤财务机器人能替代15个人,这导致一些财务审计人员面临失业。另外,普华永道2017年曾在澳大利亚直接招收优秀的高中生就业,这也是财务智能化的结果。可以看到,现在的高等教育面临着AI和高中生的双重挤压。
企业财务管理
信息化历程
1946年美国了发明计算机,1954年通用电气就已经将其用于工资管理,从而提高了计算和管理的效率。
20世纪60年代时企业管理的单项软件通过dos平台得到了发展
20世纪70年代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形成,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物料需求计划(MRP)获得了发展
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提出
21世纪以来,会计核算领域和审计领域的智能化开始出现
2010年以来,决策智能化大量出现
会计电算化最早用于单独的业务工作,如工资管理系统,它服务于企业的内部决策,支撑企业内部的工作。上世纪60年代物料需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制造环节当中常出现缺件或超额存储,为此美国生产库存协会开发了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微机软件,该系统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软件开始起步。从信息化、企业信息管理的源头来看,其解决的就是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方法问题。
最早的企业信息管理只是解决库存问题,没有涉及财务,同时并没有考虑企业生产能力和物资采购的约束。在20世纪70年代,新的MRP出现,它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具纳入考虑范围,但仍没有考虑财务因素,其功用主要是提高效率。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制造资源计划(MRP2),把生产、财务、销售、采购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代表了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的雏形。MRP2和MRP初期最大区别就是融入了财务系统。
ERP系统:从事后
反映到事前决策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系统就是要把企业经济活动中关键的信息予以量化货币化反应在信息系统中,单独信息系统的信息是可以和财务系统连接的。从业绩目标、业绩考核的层面上讲,信息管理系统和最终的财务目标之间仍然是脱节的,这也是经营管理者常常考虑的问题。
陈俊教授在去银行调研期间发现,该银行根据战略制定了规模、盈利、风险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必须和业务结合才能落实。从企业信息化角度看,财务系统如果不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集成起来,那么这个系统仍然不能与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结合起来。
在80年代的MRP2系统中,财务系统的接入仍然是被动的。即财务系统只适用于事后的收集和反映,不能反馈企业的管理控制,不能支撑企业的管理决策。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对会计财务系统批评最多的地方。
传统会计财务工作起到的是合规性作用,很多业务人员表示工作受到合规性限制。CEO在不得不遵守合规性的同时,也在批判会计并没有为企业提供高附加价值。
任正非曾说,如果财务不能为业务服务,而是要求业务去服从财务的要求,那就是本末倒置。这句话体现在财务智能化中,可以判断财务发展趋势。上世纪90年代后,在经济全球化、供应链全球化的背景下,ERP出现了。企业需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思想,为企策者和员工提供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决策需要信息、模型、逻辑三个要素,企业中如果没有集成管理系统,那么各部门信息是分散的、局限于各部门的,难以从整体考虑。ERP的出现代表了中枢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的出现,它主要涉及销售、制造、人资、研发,又连接财务系统。ERP的重心是财务中枢系统,在其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90年代以后IBM等公司都把ERP作为公司发展重点,90年代末,华为引入IBM的信息管理集成系统,花费几十亿人民币,同时请IBM专家对华为诊断。IBM对华为的诊断结果是,文化方面:技术驱动自我中心;组织层面:部门割裂;人员层面:依赖英雄主义;流程层面:缺乏结构化、端到端流程;技能层面:缺乏规范化指导;产品层面:和市场分离。
总结来说,华为缺少支撑的中枢系统。此后华为就在任正非的支持下经历了痛苦的改造过程。今年上半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会计财务智能化研讨会中,也邀请了华为的嘉宾,从他的展示中可以发现目前华为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工具还是沿用IBM的提法。
技术变革下的
智能财务初探
财务共享
随着云计算的出现,出现了“云ERP”的提法。20世纪90年代,财务共享出现,这和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分不开,公司下设在每个区域的子公司和分部都要建立财务机构,而这些业务很可能是同质化、标准化的,大企业有很强的财务集中需求。同时财务共享出现是成本收益权衡的结果,如果带来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就不需要财务共享,因而小企业较少有财务共享需求。
在与国外学者交流中发现,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离职率很高。这是因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很多业务是同质化的,职工成为了自动化的一环,缺乏发展空间。财务共享中心让效率得到了提高,但为公司提供的价值并没有提高。
2000年,ACCA报告,世界财富500强中的60%,欧洲跨国公司中的50%,都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所谓财务共享,就是把分散的财务业务从集团成员中抽离出来,集中到新的财务组织中。可以单独设立财务服务中心,以公司的形式出现,收取服务费用。现在很多共享中心希望发展出自己独立的业务,把共享服务产品化。
财务机器人
典型的ERP供应商都提出了自己的财务机器人方案,财务机器人本质上是流程自动化的方式,通过软件实现,用于替代人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从业务模式上来讲,分五个部种:
(1)通过编制机器人指令程序,将其发布到机器人服务的控制器;
(2)为机器人分配任务指令并监督执行;
(3)与业务程序交互、执行指令;
(4)审查和审核执行的结果;
(5)让机器人和软件应用程序进行交互来完成业务。
其特点是让机器人做事,这种方法高效,但成本高昂。华为目前已经在80多个领域中应用机器人。
财务机器人是自动化软件,而不是以实体存在。其主要部分包括:(1)光学字符识别系统(OCR);(2)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3)电子账务记账系统。
举例来说,德勤增值税发票机器人,需要人工的是扫描,机器人可以完成发票查验、输入信息、在系统中记录结果、登录平台、匹配发票清单、上传等各项工作,这些重复性劳动由RPA完成,准确率大大提高。
华为目前在开发记账凭证方面的机器人,它的优点在于准确率高于人工,但缺点是:
(1)流程必须是标准化的,而且不能处理异常情况。
(2)只会在超大规模的企业中应用,成本偏高。
(3)技术上并不完善,实际使用中系统兼容性差。
(4)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
智能财务系统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开发过程中财务专家参与的不多,主要都是技术专家参与,但开发后的应用中软件又会与财务专家的观点产生冲突,这是因为既懂财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很少。现在常年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投入的企业很少,大部分都在观望,大家常说“不搞也是死搞了死得更快”。
04
财务智能化未来展望
财务与会计的
作用将逐步增强
对财务智能化影响最大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物联网、5g、算力的提高。我们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对信息记录和报告,即用最小的算力、最简单的算法报告,这主要受制于算力。在算力问题解决后,算法就会变得不重要,而云计算恰恰可以解决算力的问题。
随着数字化经济、财务智能化的发展,未来必然会要求人人懂会计,华为的8000财务人员一半以上都在业务一线,不但要懂财务还要懂业务。所以随着数字经济财务智能化的发展,会计被增强了而不是弱化了。现在辅修会计和财务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会计讲的是商业规则,可以帮助认识经济业务的实质并用最小的成本进行集团算账和报告。
大数据应用的基本前提是数据有质量、数据有标准、数据有逻辑性,而会计的逻辑是最好的,量化标准也很完善,但是会计仅仅是反映了结果。如果简单地来把会计定义成记录和控制,把财务定义成分析和决策,那么它们是融会贯通的,而且从未来发展来看,不管是会计还是财务,随着大数据发展作用都不会被弱化。
技术为财务
智能化赋能
财务智能化是跟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发展的,如眼睛图像识别无人机、耳朵语音识别、嘴巴语音合成自然语义分析。人工智能对智能财务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说“ABCD”,即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大数据(D),这些都是智能财务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比如在智能财务报销环节,华为开发了的语音报销系统,它就用到了电子发票、云服务、OCR影像、RPA流程。
未来智能化财务技术将会在集团管控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会计中存在着大量的专家判断和需求,不是仅仅靠自动化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智能化的支撑。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智能化应用场景会不断出现。
财务人员结构
将发生巨变
很多人认为财务智能化发展以后大量的财务人员要失业,这是错误的,随着RPA、财务智能化的发展,仅仅会计核算业务的人员需求会下降。
原来会计业务中80%的人都是从事会计核算业务,会计核算中最关键的就是数字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很多公司中最早信息化的都是在会计层面的报销领域,这部分工作占到了会计工作总量的50%以上,同时需要配备大量的审核人员。在将来从事基础会计核算业务的人员会越来越少,但是支撑业务发展的、决策层面的(包括一线)人员需求会越来越多。
未来财务人员总量需求不会有大幅下滑,需要懂会计财务的经营管理人员会越来越多,对决策支持和管理型财务人员的需求会大幅增加。财务人员的总量不会变化,而结构会发生巨变。不论高校还是公司,需要培养的都是面向未来的、跨界的、复合型的人才。
05
小结
1 以会计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可以实现数据+模型+需求=客户服务的模式。
2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与财务系统连接,ERP的重心是财务中枢系统。
3 财务不仅要提高效率,还必须提供更多价值。
4 财务要与业务结合,财务服务业务。
5 财务不仅需要自动化,还需要智能化,财务智能化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6 未来会计会被增强而不是弱化,会计精神永存。
7 财会人员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但结构会发生巨变。
内容来源 | 陈俊
整理 | 王欣玉 徐婧
欢迎关注浙大ZIFA官方微信!
点它,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