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佩松:纵横三国系列(六)一道奇观——曹操

2017-02-10 吴佩松 诗意地栖居




纵横三国系列(六)

一道奇观——曹操

文/吴佩松


曹操大名鼎鼎,三国时期的头号人物。人们对他看法评价不一,分歧不小,在那么多的评头论足中,有一点大家一定会达成共识,如果曹操大人“穿越”到今天,大家一定会逮着他问:“老曹,你咋那么复杂?”


曹操复杂吗?这是没有争议的,他既狡诈又诚实、既温情又狠毒、既饶恕又报复、既聪明智慧,又狡猾阴险,既坦率真诚,又虚伪掩饰;既豁达大气,又疑神疑鬼;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长;既豪放不羁,又啰啰嗦嗦;既魔鬼脾气,又仁义心肠......他是这样一个人,他身上有好多张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现的是那张脸,可以截然不同。但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是别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特质集中和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观。这样的奇观,又出现在英雄豪杰辈出、精彩故事层出不穷的三国,真是身逢其时。是三国造就了曹操,还是曹操造就了三国? 以曹操的巨大影响力,我看是相互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走入这个奇观中,去一窥究竟吧。


复杂不仅体现在事实层面,还体现在人们对他的评价很不一致,除了人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看,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这就是价值观判断不一样,评价自然就不同了。总的来说,封建社会对曹操主要持否定态度。 



对于的看法,在封建时代的不同阶层有极大的差异。上层统治者对曹操的态度,在晋以后是随着汉民族统治地位的变化而不断更迭交替。西晋司马氏取代魏,而魏是“受禅”于汉而成为正统的,所以“帝魏寇蜀”;东晋“偏安江左”,其形势类似蜀汉,因而“尊刘贬曹”。唐王朝以魏为正统,称曹操是“哲人”。北宋仍以曹魏为正统,曾下令重修亳州祭祀曹操的庙宇,并让著名学者修撰《亳州魏武帝帐庙记》,称曹操“建休功,定中土,垂光显盛大之业于来世”。但到了南宋,“尊刘抑曹”之风复炽,南宋诗人王十朋在《谒昭烈庙》一文中竟公然宣称:“我虽有酒;不祀曹魏”,陆游则写出了“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的名句。总之,历代统治者对曹操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都作了不少文章,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封建专制的不断增强,对曹操的否定是愈来愈加重了。


在民间,曹操之所以遭到反对,并不在于他姓曹、非汉室宗亲,而主要在于他的奸诈无道、暴虐害民、背信弃义、损人利己的恶行,因而在广泛流传后,人们就不断地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而没有全面顾及和梳理事实,使本来具有多侧面特性的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变成了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丑和恶的化身,成为彻底被否定、被鞭挞的形象。在民间,至迟在北宋中叶曹操这个艺术典型便大体上确定了反面形象的基调,在此后的诗文、院本、话本、杂剧创作中,曹操奸臣的形象更趋清晰完整。元代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的《新全相三国志平话》,是宋元以来民间“尊刘抑曹”之风在文艺创作中的集中体现,典型地表现出了宋元时期市民阶层普遍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而曹操作为奸臣的角色也基本定型了。


到了明代,更在实践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太祖收天下之权归于一身,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和沿袭七百余年的三省制,将相权并入君权;撤销行省,设立分别直接受制于朝廷的“”,将君权扩张到了极点,真正达到“”的程度,与此相适应,朱元璋还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千古之礼,对大臣实行“廷杖”责罚,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这时,“君尊臣卑”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特点是强调臣对君无条件地服从,即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臣不死则为不忠”,而“忠”与“奸”的观念也成为封建时代衡量一个臣子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按这一标准要求,曹操无疑是应否定的对象,他对献帝的挟持,实际上是对整个封建权威、对所有封建皇帝的和威胁,是大逆不道,这是本身不允许的。罗贯中就是在这样一种民族文化背景下,在这种氛围中塑造曹操形象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感染,这决定了中曹操形象的基调。乾隆帝看曹操非常不顺眼,一锤定音,指曹操为篡盗。此后,曹操便再也翻不过身了。



我们跳出封建统治阶层的视野,立足于当代,具有现代意识、新思想和新观念的人们同样出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在说:“曹操是英雄”,这种声音主要着眼于他的才能和功绩,以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另一种声音说曹操是奸贼,这主要是说他人品的阴暗面和恶行。


曹的功绩和才能很多,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和经济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和倡导者,他的《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贡献是不凡的、杰出的。


同时,曹操人品的阴暗面和恶行也很多,这方面已经被演义的够多了,我就不重复了。所以他的复杂性出来了,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比如前者是主要的,他就被肯定,后者是主要的他就被否定,他是两方面都很多,都很突出,这就难办了,怎么评价?怎么判断?所以它复杂。而且人品中有的可以是绝对判断,比如曹操徐州屠城,肯定不对。有的就涉及到一个价值判断,比如曹魏取刘汉而代之,是大大的奸恶?这个价值判断有时候是有变化的,比如封建社会将曹操抹黑,有其必然性和内在逻辑。封建正统思想都宣传忠君爱国,而且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一个汉朝丞相后来居然篡位了,这和王莽之流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必须被批判,被打倒和抹黑。但共和国时期,再也不是家天下了,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鲁迅先生就认为曹操是个英雄,他很佩服;胡适、钱玄同等人也提出了不同以往的看法,毛泽东主席对曹操是肯定和赞赏的,还有郭沫若等。我觉得对绝对的阴暗错误我们始终要批判谴责,对涉及价值判断的人品好坏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要与时与俱进地看和调整。但如果把涉及价值判断的内容先放一放,单就曹操的绝对恶性来讲也不在少数,影响也不小,这些肯定要否定,但我们是否因为否定了这些,就忽略了曹操的贡献和才能呢,以及他人性中也为数不少的闪光点呢?比如唯才是举、有担当、有魄力、也愿意为正义而献身,比如讨伐董卓时,实力强大的11路诸侯都犹豫不前,保存实力,当时还不算一路诸侯的曹操,首倡义兵,勇往直前,当时他是作好牺牲准备的。在官渡对阵袁绍时,当时曹操还不是完全地”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成分,当时他知道自己实力不济,也作好了为正义,为尊奉汉献帝而牺牲的准备,而袁绍则一贯反对汉献帝当皇上的,他还曾一度想另立宗室为帝,结果被人家严词拒绝.....这样综合起来看的话,曹操可是相当的复杂,真是一言难尽。



不过从人性的角度,我可一言以蔽之,曹操具有人性中相当多的闪光点和阴暗面,这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他的正面是天使的禀赋,反面则是魔鬼的嘴脸,恰巧曹操他正反两方面的特质都很多,也都很突出,同时他又是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他的正反两面都会不断的被人触摸、观看和放大,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更多地放大和夸张了他的阴暗面(出于统治者、老百姓、知识分子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等各方面的需要,不约而同地找到了曹操作为反面典型),他的闪光点被相对被看淡。所以曹操纵然坏,也不至于那么坏。如果我们能像客观地看待他闪光点那样来看他的阴暗面的话,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曹操是充分展现人性闪光点和阴暗面的典型。我们谁没有人性的两面性,只不过我们远比曹操平凡,别人不得而知或不详知罢了。还有,我们的两面性不如曹操如此典型,以及我们没有曹操所具有的历史大舞台让各人展现而已。但历史一旦给予你这样的机会,希望你展现的闪光点远远多于你的阴暗面,那也就是你这个人,和你影响所能及的层面的幸运了。这样的幸运,光靠个人的修炼是不够的,当然有修炼肯定比没有要好,但不够,真正从根本层面做到由衷拥有天使的禀赋(装出来的不算,是由内而外的),而摒弃魔鬼的诱惑和对自身的辖制,从而杜绝由此而来的人性种种阴暗面的正确方法,我们有机会另作探讨。

 

【作者简介】吴佩松,70后,上海人,祖籍江苏,211本科经济学学士(国际金融), 985高校研究生,中国首届MPA(公共管理硕士),国家单位工作。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诗意地栖居

一份有内涵、有品位、有境界的刊物

让阅读成为您最具优雅的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

■ 作品体裁题材不限,但要求精短、凝练、唯美、能直击心扉打动读者的。文责自负,原创稿切勿一稿多投。情感美文、励志美文、优美抒情诗等优先刊发。

■ 原创赞赏的一部分用于作者稿酬支付,一部分用于平台维护和建设,阅读量越高,稿酬就越多。

■ 欲知详情请先关注公众号,再阅读菜单栏里的投稿须知。

■ 投稿邮箱:610665987@qq.com

    公众号:诗意地栖居(yanjunchudeshi)

    主编:浪子流云     微信号:13786898098


往期精彩回放,请点击 ↓

汪国真:我喜欢出发(深度美文)

月谷幽兰:守着一帘月色无眠

影子:一世情缘

李洲:不曾忘怀(外一首)

吴佩松:纵横三国系列(五)曹操和江东政权做大的另一种思路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于网络或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它作品一律由作者授权原创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