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贫僧遇到“贫民”
小僧和法师们“游走”红尘的时候,也会时不时的遇到一些乞讨者。有一位法师每每遇到这些人就会给些钱,可不是那位法师腰缠万贯。那位法师说一方面以此身份表法,与他们结个缘,另一方面觉得给他们一些帮助,对自己也没什么大的影响,却因此能让他们展颜一笑。
有人听法师一说,很热心的告诉他那些乞讨者的“真正面目”,但是每一次见到乞讨者,那位法师还是“执迷不悟”的随缘布施。
他说,但凡有好的谋生之路,谁又愿意通过乞讨来维持生计呢?无论是何原因乞讨,都是可怜之人。
那日,和朋友走在街上,看到街边一个老者在收拾他的“床”——几张破的牛皮纸。铺好之后,他靠着墙,打量着他心爱的床,扶一扶上面的灰尘,用手把破旧的衣服裹了裹,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还好,BJ现在还不是特别冷。
街上来来回回的人群,似乎没有看到这位老者,是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街边的拾荒者?还是他们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冷漠?还是太多的骗子早已把他们的善良透支?
小僧做不了太多,到街边买了几对蒸饺,拿了一双筷子,捧着给老者送去。当我把食物送到老者面前的时候,他连忙推辞:“师父,不用了,不用了,我吃完饭来的。”老人家,您在哪里吃的饭呢,心里的难受让我不敢多看老者一眼。老者收下食物,谢谢一直没离口。从他的眼神里,我没有看到贪婪,看到的是得到别人帮助后的感恩和对自己境遇的抱歉。
问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他说,我不管他是真是假,都要伸出援助之手,虽然可能有九十九个是假的,但要是有一个是真的呢?我怕错过那一个。
“我怕错过那一个”,多么伟大的胸怀,令小僧自愧弗如。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助长不正之风,也可以说的不辨是非,更可以说是傻缺没脑。但是为了那可能存在的一个,有人愿意去“被骗”九十九次,这何尝不需要一种勇气和坚持,一种面对被骗、被伤害的勇气,一种对自己秉持善良的坚持。
我们都不是土豪,只是我们的几块钱可以换来别人一时的快乐,更何况,这几块钱有可能是换来别人几天的快乐,也许值得,也许不值,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布施功德无上广大,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对境时,真的不要去纠结是真是假,当自己一念慈悲心生起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走在佛陀指引的修行之路上了。
至于我们要不要伸手一助,就看每个人自己的能力和所看重的点,这里没有绝对的对,没有绝对的错,只是各人的选择不同。
如果我们的兜里刚好有零钱,如果我们的心情正好,如果我们的善良刚好充斥心间,如果我们看他们实在可怜,如果我们愿意继续相信……
那天讲座回来的路上,小僧在地铁里也遇到了乞讨者。一说到地铁里的乞讨者,大家会自动定位是骗子,我也知道有很多用这种方式行骗的,我也知道正因为他们,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大家冷落。也许是我们的真心已经被伤害了很多次吧。
放着聒噪的音乐,一节车厢一节车厢乞讨。已经是晚上了,没有穿着制服的人了,所以他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工作”。声音越来越近,当他走进这节车厢的时候,玩手机的玩的更入迷了,睡觉的睡的更沉了,看窗外的看的更专心了。他走到我身边,很“懂行”的说了一句“阿弥陀佛”。我掏出钱,放进他盛钱的盒子里,我没注意看他,更没注意看他盒子里“收获”了多少。周围的人看看我,理所当然的看看我。他渐渐走远,大家都恢复了常态,好像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小僧心里也很平静,没有去判断这钱是给了一位真正的乞讨者还是骗子,因为善良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去想我是给的多了还是少了,因为发心是我自己的选择;没有去想我今天又做了一件好事,因为我知道无相才是布施真正的内涵;没有去想路人甲乙丙丁会怎么想,因为修行都是自己的事。
闭目,继续默诵佛号……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诗句: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佛陀在《杂阿含经》中有云:惠施修供养,为应法邪盛,施者清净心,梵行良福田。
(文是不二的文,图是网络的图)
End
——————————————————
往期经典:
(ps:承蒙诸位错爱,喜欢不二的文章,不二于是、终于有了一个新马甲——微博:“小僧名不二”。暂时先把以前的文章推送上去,等以后就可以“二微”同步了。微博上也许会有一些日常,谁知道呢,看缘(xin)分(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