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争金牌,也要争话语权”

苏媛 K12谈 2020-08-22

“争金牌,也要争话语权”

这是“我们只谈K12"第九篇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 未经公众号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images


材料一:里约奥运,中国女子在4X100米预赛中被美国挤出决赛,两次申诉均被驳回,新华社发文,强调国际舞台上话语权的重要性。


材料二:里约奥运,53公斤级女子举重运动员黎雅君挺举失败,中国队申诉失败,不知道是对规则的理解有误,还是口语表达出现了问题,还是教练的战术安排不当,众说纷纭,里约奥运罗生门之一。


材料三:2016年8月,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大变脸”,“口语交际”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新版教材在每一模块的课文学习后,都有“口语交际”栏目。旧版教材也有口语训练要求,但不如新版教材目标明确,指示清晰。

 

最近读到的这三则消息让我不禁联想到我在国际学校经常听到的一个词"presentation"。这个词的意思是表达、演说、表演,也就是用各种方式口头呈现你的观点。在我看来,它是国际教育的核心精神之一,也在各个方面被落到了实处。


首先,它是国际课程的评估要求。无论是在高考科目中(IB)还是在会考(IGCSE,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科目中,它都占有不小的比重。

科目(IB)

考试时间

口语比重

中文/英文文学(必选)

10-20 mins

30%

第二语言习得(必选)

8-10 mins

30%

戏剧(自选)

28-30 mins

65%

知识论TOK(必选)

10 mins

33%

PS:评分是老师校内评分,然后将录音和分数输入电脑提交至考试委员会,考试委员会随机抽样复评,之后对学校的所有学生分数进行调整,升、降或维持不变。

科目(IGCSE)

时间

比重

英语母语

10-12 mins

30%

二语习得

10-12 mins

30%

戏剧

33-35 mins

60%

体育

10 mins

10%

 

这两个表格非常直观地展现了口头表达在西方教育观念中的重要性,母语文学的口头表达侧重对主题和文学特色的分析、鉴赏和评价;第二语言的口语表达侧重于对热点话题、文化现象的基本分析和讨论;戏剧科目的口语表达注重经典剧本的分析、学生对于自创剧本的创意表达和解释。我们甚至能看到在体育课中,都有口语表达的成分,学生需要分析论述自己的运动表现以及如何在未来的训练中进一步提高(我自行脑补下,是不是学生要说“我的肱二头肌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没有在附属肌肉取代用力之前达到力竭”in English, 嘿嘿)。如果我们看清楚了这些会考和高考的要求,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我们所接触到的外国人为啥那么善于在各个场合表达自己,哪怕我们可能很多时候会觉得他们言之无物。但是这种随口就来的、长时间的、大段的表达能力还是需要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再看两个例子:


这是我们学校在英文课上强化的表达结构:P(praise赞扬)-Q(question质疑)-P(polish建议),在分析文本和同学作业(peer review)时都会用到。很简单,先说作者/同学写得好的地方,人家一看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再提出你的问题;最后再给出一些建议。在校长观课后她给我的反馈中也用到了这个结构“Shirley,the lesson was really well planned and learning outcomes were successfully realized. The pace was great(Praise). However, Ihave a question here…(Question).In your future practice, you could do it this way…(Polish)”Shirley老师,你的课设计得很好,教学目标全部实现了,课程节奏把握很好(赞扬)。但是这里我有一个问题(问题)...在你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你可能可以这样尝试(润色建议)...。我甚至发现我家四岁女儿的英文表达也经常用到这个结构,看来这种在框架指导下的成段表达是英文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特色。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这种框架帮助他们组织自己的观点。比如:


Fact and opinion (事实与观点)

Fact 1

The character did this…

Fact 2

The character also did this…

Fact 3

Together with…, they…

Opinion

Therefore, I think he is a hero and I really like him.

如:列举关于主人公的三个事实,从而表达对他的看法。

 

Six HatsThinking (六顶帽子表达框架)



看到这六张图,学生会迅速组织自己的语言:I found…in the text. I feel…about this. There might be some problems regarding thi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might be some benefits. If we could take such actions like…There could be even better solutions like…我在文本材料中发现这些..., 对此我感觉..., 可能会有这些弊端和好处...如果我们采取以下的这些行动...,当然也许可能会有更好的措施...”


再次强调,在提示词引导下的成段的表达在英文教育中非常重要。在很多教室中,这些帮助学生思考的框架是贴在墙上,挂在空中的。甚至在笔试中,在几乎所有学科,都要求这种成段的,有结构的表达。看一个英国会考-体育科的例子。

Improving Performance – Identifying what  actions are needed for improvement and deciding on and prioritising areas for  improvement so as to increase strength(s) and/or diminish weakness(es).如何提高运动表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写出如何强化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劣势

Deciding on and  prioritising the aspect(s) of a performance/ outcome to be improved (skill,  technique, component of fitness, strategies, tactics, composition and theory behind).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评价自己的表现(技巧、技术、战术、战略以及参照的理论基础等等)

 


Corrective measures to  help improve performance.

提高运动表现的改进措施

 

 


Action plans to monitor  improvement. How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progress towards improved quality of  performance/outcome.

具体的行动计划:如何自我监控和评估过程从而改进技术,提高成绩?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老师也会运用不同的策略给学生大量的表达机会。比如我们常用的“think-pair-share(思考,配对,分享)”,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有一两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和一个学生组成一组,两人互相汇报发现。老师在教室走动,聆听不同的讨论。有时候,这两个学生组成的一组会和另一组再组成一个pair,继续分享。再比如我们常用的“think-ink-link(思考,写下来,联系)”,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用笔写下发现和困惑,之后再将这个问题和以前的知识/当下的语境建立某种联系,再通过口头表达和同伴建立联系。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考和口头书面表达、知识和生活场景、人际交往都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


在学校层面,学校会在学年末组织学生全程主导的学年总结(student-led conference),学生自己向家长汇报在一年学习过程中(精选3-4门学科)的得与失,以及明确提出来年的改进方向,每个学生要完成30分钟的口头汇报,整个过程中,老师完全不插嘴干涉。学生完全自主掌控30分钟的表达时间,我们想象这对11,12岁(7-8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不小,但是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倾听。而且,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帮助是巨大的,他们在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9年级,学生需要用30分钟对家长展示他们在某一门具体学科的学习成果(通常是人文学科,如历史、地理等),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驻足、倾听、欣赏,最后给予鼓励和反馈。



以上的一些分享从评估、教学环节和学校层面向我们展示了国际学校中“presentation”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我读书的初高中年代,辩论、演讲被认为是优秀学生的特权,有些无法入选的同学会酸不溜溜地觉得那些台上的学生爱出风头。而我自己却因为出色的表达能力得到了人生中一些很重要的机会和体验,比如大三时就成为了北京新东方最年轻的老师之一、在美国教育部长带团访华时因为一个出色的提问和表达得到了美国某知名大学校长的关注,在工作中也因为得体的表达得到了一些很好的机会。所以,在个人层面,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学生可以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作为关心国内课程改革的一分子,我也希望我们的教材、课程设置和评估要求能体现出对口语表达的重视(据说海淀区教委的几个负责人也关注了这个公众号?)。这样,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才能争取到在国际体坛、外交领域的话语权。


最后,用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做结“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are the limits of my world ”我语言的局限也就意味着我世界的局限”。改一下,是不是就变成了The power of my language means the power of my world? 语言能给我带来改变世界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