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文 “语言与文学”课程邂逅热点新闻 When Chinese L&L Meets Headlines
图片来源:topit.me
这是“我们只谈K12"第十八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公众号授权请勿转载。
龚老师说:语言与文学课程是国际学校IB课程里母语组里下设的一门课。初次接触这门课程,就感觉其趣味性及挑战性,尤其是其带有浓烈的社会语言学色彩,逼着教授这门课的老师不与时俱进都不行。今天给大家邀请到的是龚老师的另一位好友兼曾经同事-陈鸥老师。陈老师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语言犀利幽默,既可小清新,又可很泼辣。陈老师目前任教于帝都某国际学校,同时也是DP语言与文学课程paper 2的主考官,今天她将与大家分享她在课堂里如何使用热点材料的一些典型例子。干货干货!
文 陈鸥(Olivia) / 编辑 龚琴(Helen)
前几天整理教室收拾墙上一块board,这张卡片掉了下来,字迹虽已泛黄,但重拾起仍然心里是浓浓的暖意,2012-2013,是我教Chinese L&L (Language & Literature)课程的第一个Academic Year,光阴荏苒,仍记得最初接手课程时的忐忑,课上与十一年级的学生们一起热议各类文本时的欢乐气氛……也许铮铮是对的,因为L&L,我已养成了对各类时事热点、网络潮语新词的敏锐度,抱有对周遭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与求知心态之时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好的课程语料,就在我们每日所闻所见的热点新闻里,好吧,待我从2012年说起……
2012-2013 Academic Year
刘翔事件——for Part 2话题“文本的偏狭之见”
2012年8月的伦敦奥运会,对刘翔“假摔”的质疑甚嚣尘上,主流媒体(如“新华网”新媒体,《人民日报》纸媒体等)为其正名发声,但反观网上,一片非议之声,L&L课程大纲中对Part2 Language and Mass Communication中建议的话题恰有这样一个——“文本导致的偏狭比如广播、体育报道”,这点启发了我在网上搜寻相关语料,发现了一则很有趣的漫画:
这则漫画我当时是这样使用的:
其一,学生可以由对漫画寓意的分析来体会文本的“偏狭之见”(Textual Bias),图片中的放大镜,右边的人物(很多学生分析为刘翔教练)话语中的潜台词很值得斟酌,课堂上学生根据刘翔的赛事经历与当时语境对“第二块石头”的寓意引发了各类探讨,对于新媒体平台上的漫画作者的犀利立场、讽喻态度都体现出个性化且不失深刻的见解。
其二,学生可以试从文章主题、写作意图、文体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评论这则漫画,那时是我G12的第二学期,之前我已引导学生如何评论Paper1。L&L的同仁们都知道,这几年IB Paper1中时而出现带插图的文本,学生如何通过图片的布局、设置以及夸张、渲染等手法的使用表现主题亦是他们需要练习的。
当然,新媒体是各种声音的平台,对刘翔事件这类争议热点大家见解不尽相同,但引导学生有客观、公允、全面的态度既可以求同存异,也是IB的精神所向。
2013-2014 Academic Year
钓鱼岛争端——for Part 1 话题“权利与语言”
2013年,“钓鱼岛争端”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各类媒体的声音与热议直逼今年的南海仲裁。当时我正引导那一届G11的学生学习Part1 之下的“权力与语言”(Language and Power)的主题,课上提及了这一热点,学完Part1 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创意写作Written Task,而Jerry在与我探讨写作思路时提及对于“钓鱼岛争端”的兴趣,我为他找到了一篇《南都周刊》的卷首语感受了一下南方报业集团主编对于大事件的发声和态度:如何表现出一个国家主流媒体发挥喉舌作用捍卫国土与主权,之后他以《南都周刊》主编的口吻分析各类爱国保钓行为,博古论今、举例说理,与读者探讨爱国的本质,成文中的一段如下:
——“信息时代,一个微博关键词足矣引发千万人的转发、跟帖、热议。钓鱼岛事件不应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新闻,而应该是铭记在每一个国人心中的烙印,更是对我们爱国方式的考验。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领土的争端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盲目的热血纵然满足了部分人的暴力美学,但文化、思维上的进步才可能使钓鱼岛真正回归祖国的怀抱。这座岛屿,能够使国人的心凝聚在一起,而我们和我们的报业,也将做到用最理性、最坚定的方式强化这凝聚力! ”
作为回应 Part1“权力与语言”的创意写作,这一篇从分数反馈上来亦为一篇很成功的尝试。原来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完成WT也大有裨益!
2015-2016 Academic Year
“快播”风云——for Part 2 话题“媒体立场与舆论导向 ”
“快播风云”在今年上半年可谓是如火如荼,6月的庭审引发舆论热议。最值得玩味的莫过于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快播的辩词再精彩,也不配赢得掌声》和新华社的《无论快播是否有罪,都要对“狡辩的权利”报以掌声》,两篇主流媒体的文章看似观点背道而驰,实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拿来作为Paper1分析或者作为Part 2 Language and Mass Communication 的语料来分析媒体立场与舆论导向是“如何引导人们教育、思想上的觉察”(来自L&L大纲)都非常实用。当然,网上也不乏漫画(如下,来源不明),以表现“快播”四面楚歌的窘境,我拿这则漫画练习过paper1,同时也考虑到,如将学生的观点分为对立两方,准备一场辩论赛,双方可以搜集各类媒体的软文来支持自己“快播是否有(无)罪”,这绝对不失为一次好的Further Oral Activity(集体拓展口试)主题!好的热点问题足以引领一整个单元(part)的学习。
2016-2017 Academic Year
《微微一笑很倾城》——for Part 1 话题“语言与性别”
不觉间已经写到了2016年,头版头条每天都在变,那我们在L&L课上一直需要严肃地探讨严肃的问题吗?
其实不尽然,画风也是可以多变的,比如人民日报的头条和新浪热搜榜的头条不可同日而语,娱乐信息和影讯有时候也可以帮助到此课程。
比如最近热播的《微微一笑很倾城》(身边很多人反映观剧感受是让少女心直线爆棚……好吧就此打住言归正传),L&L的同仁不少在Part1会选择“语言与性别”话题,那么第五章中贝微微和肖奈针对游戏视频大赛的谈话就很值得斟酌,贝微微问他为什么改掉了自己设定的情侣故事剧本时,
贝微微的语言风格大概如下:
“你回来了^_^~~时长?什么时长?”
“那你……后面的结局怎么想到的?比原来的结局好太多了。”
“为什么琴师一定要杀掉女贼呢?”
“那如果是你,你会杀掉女贼吗?”
肖奈(网名:一笑奈何)在分别回应她的问话(网络聊天)中的风格如下:
奈何:“参赛细则里,视频长度超过半小时,夺冠后经验等奖励翻倍。”
奈何:“既然做了,该拿的就都拿回来。”
奈何:“这个情节,我确定是你编的。”
奈何:“他不是我,我不会走到那步的。”
(文本摘自顾漫原著小说)
对照两人的对话,发现女性的语言特点很典型:委婉、擅用问句、语气词,语言策略试探而带有合作性。而男性语言特点则是:果断、直接、反映直线思维、擅用确定性的副词,很少连词和过渡句。语言坚定却对话题有很强的垄断性。如果结合剧版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大概这段在第六集8,9分钟),可视化的效果会更强,让学生讨论并分析,课堂也会很有趣味。
还想说的还有很多,就像前些日子占据微博头条曹云金反驳郭德纲的长微博可谓是年度我最欣赏的微博之一,从语言策略、情理兼备、受众意识来说,都是很成功的语言来表达个体的例子,想到L&L课程中微博是作为non-literary(非文学)文体的一种出现的,不由很欣喜找到了一个最贴切的博文例子!
最后想说,很感谢语言与文学这门课程,尽管语料的不断更新会为备课带来不停息的挑战,但喜欢它的历久弥新,喜欢它的与时俱进,喜欢它一直为我带来的崭新体验与视角,喜欢一直与它前行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