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教育新政一出,你打算送孩子早早出国了吗?

龚琴 K12谈 2020-08-22

这是“我们只谈K12"第二十七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公众号授权请勿转载。


上海的教育新政一出来,不管是否已成定局,估计这些天在很多中国家长中已炸了锅,打算让孩子从小上国际学校然后申请国外大学的这条路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严峻和更为艰难。毕竟,作为走在国际教育最前列的城市之一,这样的一个举动也许会逐渐成为今后其他城市教育政策的指向标。很多家长开始担忧,国际学校极有可能变成课外活动的某项,无比受宠的国际课程忽然被打入“冷宫”,很多人在想如何可以绕过这道坎,还有许多专家预测会有一大波出国孩童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暂且不论该政策的利弊,单作为一名母亲,也作为一名老师,就孩子出国越来越低龄化这件事,我今天不想提供干货,只想与大家聊聊我的感受和看法,这也是我最近建的国际学校老师互帮群里老师们在热聊的话题。


无论家长们出于何种目的,我并不赞成将小孩很早送出国外。对,他们的英文能力确实会有真实的浸润环境,这点还大大强过国内本土的国际学校,毕竟这些国际学校的英文环境是人为设置的,一出校园,大家的高频次语言仍为中文。好吧,既然反正迟早要出国留学的,干脆狠狠心,直接送出国,早过去早适应,将来做个世界公民,与有荣焉。先打住,想象很美好,现实却也很骨感。我想问问,你的孩子,这么早送出去,你真的放心吗?即使将来他/她的英文超流利,学业棒棒,举止大方,遇事冷静镇定,不慌不乱,智商情商都是大家眼中的精英,你们觉得这就是最重要的了吗?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大家都忽略了,即孩子的安全感。也许你们认为不重要,用俗话来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像我这种典型的母爱泛滥,不够坚决都是不好的。可是,我真的觉得安全感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智商,情商多高,如果从小缺乏安全感,这会让其一生都无法找到平衡感。




首先,安全感给人自信。这个是老生常谈了,大道理也不用我来讲。说说我自己吧,小时候的我,经常和外公外婆呆在一起,父母的争吵不断,再加上我的样貌绝对属于绿叶的范畴,从小便很自卑,难以自信。一逢各种比赛,就紧张得肚子疼。虽说后来大大小小的竞赛我也都拿下了,可鬼知道我都经历了些什么,仿佛要去极力证明些什么,要努力活成别人眼中乖乖女的那个样子,却始终不愿面对自己,讨好自己。


一直到成为教师,每天强迫自己站在很多学生面前,逼自己开口,慢慢的侃侃道来,直到成为习惯,那种肚子疼想吐的阴影才慢慢消散。可是这种自信其实仍然有假象,我害怕很多年后我不再教课,再次站上讲台会紧张到不行,归根结底,还是不够自信,无法相信自己拥有能真正掌控在手心,可随时变现的能力。回到话题本身,如果将幼小孩子早早送出国,你让他/她一人在外,挡风挡雨,孩子是经历了很多,美其名曰为身心都得到了俱佳的锻炼,但这种锻炼如果是在压抑了孩子本身对于安全感与生俱来的需求,硬生生的带上面具后得来的,这种卸下面具后的自信则极有可能转为极度自卑。真正的自信,来得从容,自然,不须伪装。你并不希望你的孩子成为精英绵羊里的一员,不是吗?


其次,安全感让人比较容易接受信仰这个东西。你也许会觉得,这有点自相矛盾。有了安全感,有自信,干嘛还要寄托于信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时代的症结,反正我觉得身边和我差不多年纪的,谈到这两个字,都只是笑笑,然后闭而不提。不知道该信什么,信谁。宗教如何?嗯,感觉很虚,还不如物质来得实在。可是,物质丰裕的今天,为什么还是有很多恐惧?


我们80后,作为父母,作为很多是独生子女的一代,面对很多压力,除了自信,愿意将自己交付给某种信仰亦是拥有足够安全感的体现。这个信仰,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无神论,任何都可以,只要你愿意去相信,除了自信,除了自己足够的努力,有些东西无须再去强求。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命运论,注意不是宿命论。相信命运,接受命运的某种因缘安排,这需要安全感的强大支持。信仰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我不知道,但我始终相信其正面导向。设想将年幼小孩直接送出国,他/她势必接受西方国家一股脑思维的洗脑,这有好有坏。然后,孩子假期再每每回国,这其中难道不容易出现身份的认同危机吗?“寻根”这件事,我相信是出国孩童终其一生必会经历的一种挣扎和探索,这倒也不是件坏事。但是,如何正确寻根,则又是另一个值得细细探讨的话题。寻不好,或干脆不想寻,终究就会把自己也丢了。




再次,安全感给人容易满足的能力,进而乐观外向。不是说让我们不思进取,而是要学会停下来肯定自己的成绩。几米漫画里经常有个孤独的小孩,那个小孩可以是你,也可能是我,更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家长们打算小小年纪就将其送出国的孩子。虽然人生而孤独,曾有句流行语“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仍生来是群居动物,不然社会这个大机器无法运行。


孩子们需要与同龄人的互动,教师的关爱,但父母的照顾同样不可少。我不喜欢从小学就开始的寄宿学校,没有每晚爸爸妈妈的陪伴,有很多成长的话题就这样默默搁置。而有了父母的关爱,孩子才会真正从心底开出花来,拥有乐观外向的性格,而不是时刻往前跑,就像小时侯那个急于要证明自己的小孩。虽然揠苗助长有一定功效,但回过头,作为当时的一个孩子,我最需要的不是成绩,而是父母的拥抱。




在这么一个人人都容易焦虑的年代,尤其朋友圈里个个都是“我比你过得好”的状态下,安全感也许反而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因为从“为什么别人看上去都比我过得好”的疑问和郁闷到“别人好,我也好”的释然,很大程度上需要安全感去成全。所以,家长们如果真想早早送孩子出国,也稍等等,那个终将离你远去的年轻背影,在现阶段你多抱抱与陪伴,多满足他/她,是其他外围环境给予不了的,唯你们自己本身对于孩子来讲,最为珍贵。


图片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