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外国老师们常用的反思工具,你都get了吗?
这是“我们只谈K12"第四十八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公众号授权请勿转载。
众所周知,IB国际学校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为此在十一年级还专门开设了一门核心课程,称为认识论(Theory of Knoweldge)。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不断发问的精神,对任何事情都需要尽可能从客观及全面的角度给予评价,而非尽信书或全盘质疑所学知识。近来很多教育公众号也都在热谈批判性思维,我自己也曾用英文教授过该门课两年,个人觉得,批判性思维确实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但还有一个重要的点也不能忽略,即批判性思维背后共生出来的另一种行为--反思。反思,让学生自己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不仅是学生在国际学校里作为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十大特质之一,而且也是许多学科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自我评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今天,带大家一起捋捋国际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们常用的一些反思工具,国内本土学校的教学也许也可以从中借鉴某些内容。
1.拇指法
简言之,如下图:竖起拇指,表示“我懂了”,拇指朝向一边,表明“我还需要点额外帮助”,拇指朝下则意味着“我很困惑”。 这个比较适用于低幼年龄。
2. “交通灯”法
交通灯,大家都熟悉,分别有红灯、黄灯、绿灯三种。很多国际学校老师会利用这三种颜色来即时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老师们会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放三张纸,分别为红、黄、绿,或者干脆直接夹在学生的笔记本里。红色代表学生尚未能理解所学知识,黄色代表处于似懂非懂之间,仍需进一步巩固,而绿色则代表学生已熟练掌握,可以继续往前走了。
3. 等级法
其实和前面两种很相似,只是对学生的理解程度稍稍细分了些。
等级1-我开始有些理解了,但仍然感到很困惑
等级2-我好像弄懂了,但仍然有可能犯错
等级3-我能展示我已经掌握这项知识了
等级4-我能教别人这个了
如下图:
4. “3-2-1法”
这个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内容大体相似。
比如下图,称为 “3-2-1 意见法” :
“3条我学到的知识 + 2个问题+我现在有的1种想法”
稍加改动,可以是这样:
“我学到的3条知识 + 我发现的2种有趣事实/我由此可以联系到的两件事+我还有1个问题”
5. “两个星星+1个愿望”法:
英文称为“Two Stars and One Wish”,简单说来,星星代表学生喜欢的内容,愿望则代表希望老师可以改进的部分。具体到设计可以有很多不同版本:
版本一:
版本二:
6. 思维导图法/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通常用于课前导入,但其实也可以是很好的课后总结及反思工具,思维导图与之类似。具体做法为:老师写下课堂所学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学生围绕此展开相关引申及阐释。
7. “出场券”法
都听说有“入场券”,没怎么听说过“出场券”对吧?英文称之为“Exit Ticket”。学生需要回答老师设定的某些问题,才算结束了今天的课程。其实前面提到的“3-2-1法”都可以视为某种形式的exit ticket,可统称为“3-2-1出场券法”,类似下图:
最新升级版则可以加入手机聊天里的微表情,具体做法为:某节课或某个单元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圈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最符合哪个表情图像并解释其选择该图像的原因。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反思过程,强迫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曲线,这其中一定有亮点及挣扎。而与时下流行的手机表情包相结合,无疑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 “彩虹指向标法”
这个完全是我自己为其起的名字,因为图片运用了好几种彩虹的颜色,又有箭头指向标的意味,故综合命名。具体说来,学生需要反思下面四个方面: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有没有什么内容是让你惊讶的?
你觉得这个让你惊讶的部分有可能帮助到你什么?
我们为什么学习今天的内容?
当然,反思工具还有很多,无法穷尽。上面只是列出了一些最常见的方法,且都是比较基础的版本。老师及学生们完全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自由创作出更丰富更好的反思工具。 于我自己,这篇文章写下来,我又有哪些收获及可以改进的空间,亦值得好好反思。大家还有什么其他好的反思工具,欢迎在下面留言与我们分享。
图片来源: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