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往期精彩推荐
第一单元 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教具准备:
电子琴
教学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 、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 演示动作 由老师演示动作
2. 分解动作 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 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全班合唱歌曲,结束课程
第二课时 2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配合手语进行歌曲演唱,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欢乐颂》,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难点: 赏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 、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二、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第三课时 3
教学内容:唱歌:《爱的人间》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
3.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四、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第四课时 4
教学内容:欣赏《爱星满天》、《爱之梦》、《爱的罗曼斯》
教学目标:
1.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赏析过程中感悟“爱”的主题。
2.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3.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
1.情感领悟
2.赏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歌曲《爱的人间》导入
二、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三、自主赏析歌曲《爱之梦》、《爱的罗曼斯》
四、复习本单元学会的歌曲。
五、小结。
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5
1.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5)复听。
2.器乐演奏。
(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旋律。
(3)二部合奏。
(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近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
第六课时 6
1.集体舞。
(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
(3)各小组汇报表演。
(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同学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3.小结。
我们在自己的乐队伴奏下,演唱了《欢乐颂》,还创编了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尽兴,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再次纵情的歌舞,集体舞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增进班级的团结,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的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
第二单元 八音盒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7
教学内容: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
3.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第二课时 8
由于篇幅有限,如果需要完整教案,请扫码或长按二维码下载,到后台发送关健词《人教音乐教案》就能收到您要的资料。
扫一扫关注我们,
更多咨询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