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可下载打印】

中小学资源长按上面下载

音乐资源扫上面码关注

文末查看下载说明


以下是往期推荐,点开蓝字就可以打开


人教音乐教学计划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人音音乐教学计划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可下载打印】

体育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教案完整版【可下载打印】

小学四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小学五年级体育上册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小学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可下载打印】

贵州出版社六年级健康上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全册【可下载打印】

美术开学第一课


小学美术开学第一课【可下载打印】

2020小学音乐开学第一课【可下载打印】

二年级美术开学每课【可下载打印】

小学一年级美术开学第一课【可下载打印】

三年级美术开学第一课【可下载打印】

初中音乐开学第一课PPT优质课件【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音乐教案 (1)【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可下载打印】】

新版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可下载打印】

第一节  运动解剖学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
1.上皮组织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2.结缔组织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功能是保护、防御、支持、修复和贮存等。
3.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部分。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自律性和传导性。
骨骼肌与心肌的肌纤维均有横纹,又称横纹肌。平滑肌纤维无横纹。
俯卧撑发展:前锯肌、胸大肌(近固定)、肱三头肌(远固定);
仰卧起坐发展:髂腰肌、股直肌;
卧推杠铃发展:前锯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近固定);
引体向上发展胸小肌、菱形肌、背阔肌(近固定)、胸大肌、肱肌;
负重深蹲起发展:竖脊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远固定)、小腿三头肌(近固定);
仰卧两头起发展:腹直肌、腹内、外斜肌、髂腰肌、股直肌(近固定);
仰卧举腿发展:腹直肌、髂腰肌、股直肌;
负重耸肩发展:斜方肌、颈肌、上臂肌群、菱形肌;
负重扩胸发展:斜方肌、背阔肌(近固定)。
肺通气的动力是呼吸肌收缩;肺换气的动力是分压差。
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元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在神经组织中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人体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二、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1.骨
人体由206块骨组成。长骨大部分由致密骨组成,主要分布于四肢,但是一些骨骼除外,如髌骨、腕骨、掌骨、跗骨等,短骨一般分布在手腕和脚踝,扁骨主要分布在颅和肩胛处,不规则骨主要分布在躯干、颅部和髋骨。根据其存在部位分为附肢骨与中轴骨,附肢骨共126块,包括上下肢骨,中轴骨共80块,包括颅骨和椎骨、胸廓骨。
骨主要是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活体的骨还包括血管和神经等。
骨质即骨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密质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性能强,构成长骨骨干及骺和其他类型骨的外层。骨松质由许多针状、片状的骨小梁构成,结构较疏松,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成熟骨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是骨细胞,骨细胞对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维持成熟骨新陈代谢的主要细胞。
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成人的红骨髓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骨骺端的骨松质中。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骨膜由结缔组织构成。
骨由有机物(韧性)和无机物(韧性)构成。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等。
2.骨连接
无腔隙骨连接包括韧带连接、软骨连接和骨性连接。有腔隙连接主要指关节连接。
(1)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①关节面: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②关节囊:包在关节的周围,封闭关节腔。可分为外层的纤维膜和内层的滑膜。
③关节腔:密闭腔隙,腔内有少量滑液,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具有一定作用。
(2)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关节唇、关节内软骨和韧带滑液囊
①韧带:可加强关节的稳固性和限制关节的运动。
②关节唇:它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③滑膜囊:起充填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3)骨骼肌
骨骼肌收缩是运动系统中的动力源。
(二)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
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消化管。口腔到12指肠为上消化道,12指肠到肛门为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脏和唾液腺。
2.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三)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封闭的连续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位于胸腔内,心腔分左右两个半心,两半心之间互不相通,被房间隔和室间隔隔开,上房下室。右心房上方有上腔静脉开口,下方有下腔静脉开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相通,但由右房室瓣控制,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不能倒流。右心室的上方的出口为肺动脉口,由肺动脉瓣控制,血流不能倒流。左心房上有肺静脉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相通,但是由左房室瓣控制,血液不能倒流。左心室流出口为主动脉口,并由主动脉瓣控制血流。此外,心脏上还有一套节律性波动的传导系统。血管可以运行血液,具有传输营养和运输氧气等作用,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四)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结构,由各级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
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管内含有淋巴,淋巴产生于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组织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吸入静脉,少部分进入盲端的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腔等。淋巴器官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滤过淋巴,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
(五)呼吸系统
1.气体交换原理
根据物理学原理,各种气体无论处于气体状态还是溶解在液体中,当各处气体分子压力不等时,通过分子运动,气体分子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净移动,直至各处压力相等。
2.人的呼吸系统
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其中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唯一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位于胸腔内,肺由肺泡组成。肺泡壁仅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外面密布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所以血液内的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换。
3.呼吸的全过程
(1)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与机体代谢水平相适应,又都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之间的距离很短,允许气体分子自由通过。肺内的大量肺泡为气体交换提供了非常大的交换场所。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气体中氧气的气压大于肺泡内氧气的气压,氧气进入肺中,而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比肺泡中氧的气压要低很多,肺泡内的氧气由于分压差向血液净扩散,血液的氧压便逐渐上升,最后接近肺泡内的氧压。二氧化碳则从血液向肺泡扩散,快速达到平衡。
(3)组织中的气体交换:在组织中,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组织中的氧压比动脉中的氧压低,而二氧化碳的压强高于动脉中二氧化碳的气压。氧便顺着分压差由血液向细胞扩散,二氧化碳则由细胞向血液扩散,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使得组织不断地从血液获得氧,供代谢需要,同时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而呼出。
(六)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输尿管管壁有较厚的平滑肌,可以节律性蠕动,把尿液排入膀胱。
(七)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的脑和位于椎管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2)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有:感受器、感觉神经元、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脑分为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脑神经12对。脊髓位于脊椎管内,有31个节段,由上至下具体包含: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脊神经与脊髓节段相对应,左右成为一对,共31对。
(八)感觉器
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的总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环节,把感受到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沿着一定的传导途径至脑,产生相应的感觉。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本体感受器
三、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一)运动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1.骨和骨连接的功能特点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运动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运动。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实现的。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构成人体基本形态,头、颈、胸、腹、四肢,维持体姿。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形成了多个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脏器。
2.大关节运动中的主要肌群
关节在人体运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关节活动幅度是评定柔韧性的重要指标。运动上肢的主要肌群是背肌和胸肌;运动肩关节的主要肌群是背肌、胸肌和肩肌;运动肘关节的主要肌群是上臂肌和前臂肌;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是前臂肌;运动髋关节的主要肌群是下肢带肌;运动膝关节的主要肌群是周围的屈肌、伸肌、旋内肌和旋外肌;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群是小腿后屈肌和小腿前伸肌。
3.肌肉的协调工作
原动肌是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或肌群。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做对抗肌。还有一些起到协调作用的固定肌和中和肌。身体所有的生活动作和体育运动都是由这四种肌肉协调配合来完成的。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整体机能有提高作用。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肠道内消化废物和毒素的排出。能预防和改善胃食道反流症,促进排便,改善便秘。长期运动锻炼能使固定肝、胃、脾、肠等内脏器官的韧带得到加强,能有效地防治胃肠下垂病症。胃肠蠕动的加强又能积极地消耗胃肠外壁的脂肪组织,缩小腹型、降低腹腔内的压力,解除腹内压力对肝、肾、脾等重要脏器的不良作用。经常规律的运动锻炼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脂肪代谢,增强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肝脏的脂肪代谢在运动锻炼的作用下变得活跃,因此,脂肪肝可以在运动锻炼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防治,目前,脂肪肝防治的方法中运动锻炼已是被公认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就会引起过度疲劳而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会导致一些胃黏膜缺血、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减少胃液分泌、削弱消化和吸收等。
(三)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长期的有规律体育运动可引起心脏结构域功能的适应性变化,形成运动性心脏的特点。运动性心脏主要的特点是心室容积腔明显增大,而且心室壁增厚,这样就使每搏输出量增大和心肌收缩力增强。合理的体育锻炼对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的形态结构产生良性作用,有利于维持血管的弹性,促进微循环的功能,维持适当的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并能预防和减缓高血压的发生。
(四)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呼吸系统的生理指标在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锻炼下会有所提高,特别是青少年,效果会更加显著。在一些运动中要防止特定的呼吸动作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过高的胸内压就会引发上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可能会造成心输出量不足,从而发生脑部暂时性缺血导致晕厥。
(五)泌尿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出体内在代谢过程中的残渣和多余的物质,以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但在运动中,肾脏一般会处于缺血状态从而导致少尿,这个时候,代谢的终产物的排泄主要靠汗液的分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肾脏受损,会出现蛋白尿甚至血尿等现象。
(六)神经系统的功能及与运动的关系
神经系统由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位于脑和脊髓。功能是对机体进行调节和指挥,并且直接控制人体的运动。运动单位是任何一种动作的基本功能单位,而运动单位就是由一条运动神经纤维的所有分支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也就是说肌肉只有接受神经的直接支配才能产生运动。
脑干具有传导、反射的低级中枢、网状结构功能;
小脑具有协调躯体运动、调节肌紧张、维持平衡的功能;
脊髓具有传导、反射的功能。脊髓内最简单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如膝反射。
(七)感受器与运动的关系
本体感受器又称运动感觉,其特点是它可以相对独立于视觉和听觉而起作用,比如说人即使闭上眼睛都能感受到自身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及状态,篮球运动员即使不需要依靠视觉也可以进行运球。本体感受器具有可训性,有效的重复训练可以提高本体感受的灵敏度,本体感受器在把它所接受到的刺激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输到中枢神经引起本体感觉的同时,还把肌肉关节处的活动信息及时反馈给中枢,来调整和矫正中枢神经对外界的控制,使运动完成得更为准确。
本体感受器主要包括肌梭、腱梭,具有感受肌肉牵张、收缩和关节伸展的功能。
第二节  运动生理学
一、骨骼肌收缩的生理学原理
(一)肌肉的细微结构与收缩原理
1.肌肉的细微结构
(1)肌原纤维
骨骼肌由束状排列的肌细胞组成,又称肌纤维。一条肌纤维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是由可调节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组成。在显微镜下每条肌原纤维全长都呈现有规则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带(I带)和暗带(A带)。在肌原纤维上,暗带长度比较固定,其中间有一个比较透明的区域为H区,H区中间有一横向暗线称M线,明带长度可变,其中央有一条横向的暗线称Z线。
(2)肌管系统
注:钙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肌肉的收缩原理
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活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其收缩过程至少包括: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三个环节。
(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运动神经纤维在到达所支配的骨骼肌时发出分支,形成末端膨大的神经末梢。神经末梢与肌纤维接触前先失去髓鞘,再以裸露末梢嵌入肌膜上被称为终板膜的凹陷中,形成神经—肌肉接点。
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突触,其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个部分。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和终板膜电位变化来实现的,它包括突触前和突触后两个过程。
突触前过程指乙酰胆碱的合成、贮存和释放。突触后过程为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时,立即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的Na+和K+等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被极化,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属局部反应电位,他通过局部电流作用,使临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而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有如下特点:
①化学传递。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进行的;
②兴奋传递节律是1对1的。即每一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
③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相反;
④时间延搁。兴奋地传递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和作用等多个环节,因而传递速度缓慢;
⑤高敏感性。易受化学和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易疲劳。
(2)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
肌细胞兴奋过程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是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他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时必定存在某种终结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的偶联。
主要有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中Ca2+释放入胞浆以及Ca2+由胞浆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肌丝滑动学说认为在收缩时肌小节的缩短是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地相对滑行的结果。肌小节缩短时,粗肌丝、细肌丝的长度都不变,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心滑行。由于粗肌丝的长度不变,因之A带的宽度不变。由于肌小节中部两侧的细肌丝向A带中间滑行,逐渐接近,直到相遇,甚至重叠起来,因此H区的宽度变小,直到消失,甚至出现反映细肌丝重叠的新带区。由于粗肌丝、细肌丝相向运动,粗肌丝的两端向Z线靠近,所以I带变窄。当肌肉牵张或被牵张时,粗肌丝、细肌丝之间的重叠减少。
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肌肉收缩是构成粗肌丝和细肌丝的收缩蛋白(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存在于细肌丝中的调节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则起着控制作用。
(二)肌肉的收缩形式与特征
1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
1)缩短收缩
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又称向心收缩。如进行屈肘时,主动肌就是做缩短收缩。
根据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张力与负荷的关系,缩短收缩又可分为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两种。非等动收缩(又称等张收缩),在整个收缩过程中负荷是恒定的,由于关节角度的变化,引起肌肉收缩力与负荷不相等,收缩速度也变化。
等动收缩是通过专门的等动练习器来实现的。在整个关节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始终与负荷相同,肌肉能以恒定速度或等同的强度收缩。等动收缩肌肉做正功。
2)拉长收缩
当肌肉收缩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然在收缩,但却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称拉长收缩,又称离心收缩。在人体运动中,拉长收缩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肌肉做负功。
还有一种收缩形式叫超等长收缩。例如,跳高练习,肌肉做负功。
3)等长收缩
当肌肉收缩力等于或小于外力时,肌肉虽在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等长收缩时,肌肉做内功,对运动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某种身体姿势起重要作用。等长收缩肌肉只做内功,外功=0。
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特点比较
(三)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
1力量训练的原则:超负荷、渐增阻力、针对性、顺序性、适宜频度。
2速度素质训练原则:改善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发展磷酸原系统功能能力;提高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发展腿部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
4骨骼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优秀运动员的肌纤维百分组成具有明显的运动项目特异性。应当指出的是,运动员的肌纤维构成并不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唯一因素,它只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之一。优异的运动成绩最终是由生理、生化、心理和生物力学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的转变的影响:
两种观点:“遗传学派”和“训练—适应学派”。遗传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原因:①肌纤维百分比组成的遗传度多数在90%以上;②快慢肌的转化主要发生在Ⅱ型肌的亚型中,且变化范围小于10%。
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面积和数量的影响:
经常进行运动训练或体育锻炼,可使骨骼肌组织壮大。原因有两个:①肌纤维增粗,即肥大;②肌纤维数目增多,即增生。但主要是第一种作用。就肌纤维肥大而言,不同形式的运动可优先引起骨骼肌中某种肌纤维产生肥大,这种现象称为肌纤维的选择性肥大。
3)训练对肌纤维代谢特征的影响
①训练对肌纤维有氧能力的影响。耐力训练可使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容积密度增加,使线粒体中的有氧代谢酶活性增加,因而使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提高。力量训练使肌纤维的面积大大增加,而线粒体却未相应增加。因而,力量训练不仅无法增加肌肉的有氧能力,甚至可能降低肌肉的有氧能力。
②训练对肌纤维无氧能力的影响。短跑运动员乳酸脱氢酶最高,长跑运动员最低,其他项目介于两者之间。
③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训练所引起的肌纤维的适应性变化,具有很明显的专一性,这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运动专项或不同训练方式上,而且也表现在局部训练上,即使同一个体,各部肌肉的活动程度不同,反应也不同。
二、氧的运输系统与能量代谢
(一)氧的运输系统
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决定于机体氧运输系统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其中心泵功能是制约运氧能力的主要因素。氧的供应是实现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运动的必要条件。氧的供应,首先是氧的运输,即氧从体外运输到体内,直至细胞中。氧的运输是由包括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所构成的氧的运输系统完成的,并接受神经和体液的调控。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取决于机体氧运输系统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1.运动时的呼吸功能
1)运动时肺通气的变化
①肌肉利用氧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肌肉的供氧量与细胞肌中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血流量与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等因素。训练可以提高机体有氧能力及最大吸氧量的利用率。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体内代谢的加强,所需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加大,同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呼吸肌收缩与舒张加强,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在运动强度小的情况下,机体所需要的氧和所摄取的氧保持一致的状态,才能够使这种状态持续较长时间。运动时需氧量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并受到运动持续时间的影响。
②训练可导致人体在进行亚极量运动时的每分通气量增加的幅度减少,但训练者能承担的运动强度及运动时能达到的每分通气量的上限较无训练者高。运动时,运动员的最大通气量可达180升/分,无训练者约为120升/分。在一定范围内,每分通气量与运动强度呈直线关系。
2)运动时的潮气量(深度呼吸)与呼吸频率
运动时,呼吸加深加快使通气量增加。在运动强度较低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主要是靠潮气量的增加,呼吸频率的增加不明显;在运动强度较强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潮气量的增加幅度有所下降。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少,但每分钟需氧量却大。反之,运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虽然每分钟需氧量少,可是总需氧量却大。
3)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①呼吸与技术动作相结合。通常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的节奏,富有节奏地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同样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着机体代谢水平而改变,运动时为维持内环境稳定,呼吸必须加深加快,这都是通过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实现的。同时要注意的是呼吸形式、呼吸时相、呼吸节奏与技术,与动作相配合,如长跑,宜采用2~4单步一吸、2~4个单步一呼的方法。非周期性运动时,原则上以完成两臂前屈、外展、外旋、扩胸、提肩或展体时采用的吸气较为有利,而在完成与上述相反的运动时采取呼气为好。
②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运动与呼吸的配合、协调。加大呼吸深度,控制呼吸频率,提高肺换气效率。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和肺通气量迅速上升,呼吸深度反而减小,容易引起呼吸肌的疲劳,甚至衰竭,造成运动效果下降。径赛运动员的呼吸频率不宜超过30次/分,若超过45次/分,即为无效呼吸。对儿童少年来说,经常进行胸式和腹式的深呼吸锻炼,对发展肺通气功能是非常有益的。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加大呼吸深度,才能有效地提高肺泡通气量。
③减小呼吸道阻力。运动时呼吸的目的是保证在吸气时,期望肺泡腔中有更多含氧的新鲜空气,呼气时,期望能呼出更多的含二氧化碳的代谢气体。正常人安静时的呼吸是经过鼻呼吸的方法进行的,但运动时,由于肺通气量的增加,需要采取口鼻并用法来呼吸,以减少肺通气的阻力,延缓疲劳的出现。剧烈运动时,用口呼吸可以使肺通气量从用鼻呼吸时的80升/分增加到173升/分。当人体进行慢跑时,对氧的需求量不是太大时,采用以鼻吸气,以嘴吐气的方式为佳,随着速度的加快,可增加吐气的深度和频率,当然,在严寒的季节里,最好不要过多地用口呼吸。对于锻炼者来说,主观感觉必须使用嘴帮忙吸气时,说明跑步速度太快,此时应适当放慢运动速度。
未完,需要完整次数请关注我们公众号后,长按 括号里的字复制右边括号里的蓝字句子到后发送《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习资料》就会收到你要的资料!注,不要双括一起哦,只要蓝字。
为您推荐以下载资料:长按括号里的字就可以复制《初中音美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西师版音乐上册教案》《小学冀教版音乐上册教案》《苏少版音乐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美术上册课件《湘教版音乐上册教学计划《湘教版音乐上册教案《人教版美术上册课件《人教版美术上册课件《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案《冀教版学音乐教案《初中体育学习资料《人教版美术上册课件《幼儿园教学教案《人美版美上册术课件》《幼儿园小班资料《初中高中美音学习资料《小学人教版上册美术课件《初中江西版美术教案教学计划《苏教小学音教案《江西版小学美术教案《各年级音乐试卷》《湘教版美术电子课本《幼儿园教学计划《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大教学计划《小学人教版美术上册课件《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资料《初中人美版上册教学计划《小学人美版上册教学计划《小学人美版教案《高中体育教案及教学计划《小学体育教案《小学湘美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案及教学计划《初中人音人教版教学计划《体育与健康教案《音美开学第一课《小学人音版上册教案《人音版教学教案《人音人教教学计划《湘教小学美术教案《湘教高中美音教案》初中上册美音教案《初中上册美音教案《小学岭南版上册美术教案《初中上册美音教案《小学音乐上册教案《小学美术上册教案《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总结《各年级教学工作总结《初中各版美术教案《广西版小学美术教案》《江西版小学美术教案》《听课记录及知识点》《初中音乐电子课本》《初中人教电美术课本》《初中湘美美术教案》《初中音乐教案》《领南版美术教案》湘美版美术教案《人教版美术教案》《《人美版美术教案》《人音版乐教案》人教音乐教案》就能收到您要的资料。

    扫下边二维关注我们下载更多学习资料中小学很难找的资料都在此,扫下边二维码看看是您要的吗?


    点击阅读原文 学习更多知识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