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音体美资料下载此码下载
不会公众号下载的长按此码下载文档

文末查看下载说明
  文末查看下载说明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2、教学内容分析

    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3、教学重难点分析

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够欣赏美术,进行一些简单的评述。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一个提高。

四、主要教学措施

1、  严格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规范作业评讲。

2、  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3、  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个教学内容。

4、  建立作业过关制度,加强学生作业质量管理。

5、  分层教学,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发现和培养美术特长生。

6、  组织年级作业比赛,组织优秀习作展览。

7、开展校外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开阔美术视野。

 

               教      度  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1.我驾神舟游太空


2


2.汉字的创意与设计


3


3.刊头设计


4


4.纸拎袋


5


5.找果子的刺猬


6




7


6.夸张的脸


8


7.威武的大将军


9


8.三原色与三间色


10


9.四季歌


11


10.彩墨游戏


12


11.大狮子


13


12.向齐白石学画蔬果


14


13.黑白拼贴画


15


14.彩色拼贴画


16


15.剪雪花


17


16.迎春祈福


18


17.中国结


19


18.中国彩陶


20


19.秦始皇陵兵马俑


21




22




 

 

1.我驾神舟游太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船等有关航天知识,学习飞船纸模型的基本造型方法。

2.通过尝试制作火箭或飞船,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来美化生活的实践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祖国先进的寒天技术,知道现代科技的价值。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习惯。

教学重点:有创意地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飞行器。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物进行加工来表现飞船或火箭。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可乐瓶、纸筒、卡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火箭模型若干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谈谈关于宇宙、太空和火箭等,初步了解航天知识和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

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观察、讨论、分析飞行器的造型特点和创意点。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火箭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学习将平面的纸材制作成立体的火箭。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自己身边废弃物的形状和材质,互相启发可以制作飞行器的构思,进一步拓宽创作表现思路。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飞行器的创作。

5.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巡视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并提出拓展要求: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太空新的发现、探究新的飞行器制作方法等。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2.汉字的创意与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创意设计的特点,学习汉字创意设计的方法。

2.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做合理的联想和变形,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字。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体会创意美术字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学习汉字创意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纸张。

(教师):课件、相关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

1.感知汉字起源的文化。

2.了解创意美术字的作用。

3.探究创意美术字的设计方法。

4.创作实践。学习建议:选择一个字,设计有独特创意的美术字。

5.互动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2)欣赏同学设计的优秀作品,拓展设计思路。

(3)分析同学设计作品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并说说设计创意美术字时要注意什么。

(4)欣赏同学作品,思考他们运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6.小结延伸。

(1)课外延伸:可以尝试设计创意字母和创意数字。

(2)引导学生课后将学生的创意字设计作品汇编成创意字字典,将学习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笔、卡纸等。

(教师):课件,范作,各种商标、广告、印刷品中的美术字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创意设计方法。

(2)欣赏词组的创意设计作品。

2.分析、探究创意词组的设计方法。

(1)欣赏作品,分析词组的创意设计方法与字的创意设计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2)欣赏作品,分析词组的创意设计还有哪些方法。

(3)总结词组创意设计常用的五种方法。

(4)小游戏:看词组找方法。总结词组创意设计的原

3.创作实践。

学习建议:选择一个词组或自己的名字,设计有独特创

意的词组。

4.互动评价。

(1)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2)欣赏同学设计的优秀作品,拓展设计思路。

5.小结延伸。

(1)课后可以尝试将创意词组设计成一幅画。

(2)学习预告:下一课时将要运用创意美术字进行“刊头设计”。

(3)生活中继续关注创意字和创意词组设计,并能学以致用。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3.刊头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刊头的作用和特点,学习刊头设计的方法。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刊头设计作品的欣赏与讨论,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美化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刊头设计的知识与方式,绘设计刊头。

教学难点:设计有创意、有美感的刊头。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铅笔等常用作画工具。

(教师):学案、刊头图片、学生优秀作业。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进行课前谈话,创设闯关大赛的氛围。

(2)教师介绍“闯关大赛”的项目与规则

2.观察讨论,了解刊头

3.尝试构图,激发创意

(1)师生共闯《刊头设计》第二关:刊头排版我知道。

(2)欣赏刊头设计作品。

(3)师生共同分析,图文结合的刊头设计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4)小练习:以“艺术天地”为题,用简练的图形和线条画刊头设计稿。教师绘制草图举例示范。

(5)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设计绘制四种不同的排版方式。

(6)展示同学作品,讨论还有哪些不同排版方式

(7)说一说:刊头版式需注意什么?

(8)教师宣布第二关闯关成绩。

4.创作评价、总结成果

5.课外拓展

(1)欣赏优秀的学生手抄报设计作品。

(2)教师鼓励学生将刊头设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4.纸拎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即实用又美观的纸拎袋

3.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式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纸拎袋新颖有趣

二、教学设计:

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2)出示纸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中找出剪刀、双面胶、绘画用具,展示袋子

(3)揭题

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3.分析讨论,尝试制作

(1)请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纸拎袋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了解纸拎袋的特点和基本型的制作方法

(2)课件出示纸拎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图,学生尝试制作纸拎袋基本型

4 .观察发现,感悟设计

(1)造型(2)装饰。 (3)拎带。

5.设计制作,实践创新。

(1)作品欣赏。

(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你会设计怎样的纸拎袋?你用它来干什么?

(3)学生作业。

6.作业展示,学生互评。

(1)学生作品展示。

(2)评选活动:最佳制作奖(评价标准:造型美观、制作精美);创新设计奖(评价标准:造型新颖有个性、装饰美观)。

7.课外拓展。学习了纸拎袋的设计与制作,希望学生在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能多设计、多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拎袋,为美化生活作出贡献。课件出示各式自制环保袋,学生欣赏并承诺不再使用或尽量少用塑料袋。

8.整理材料,保持整洁。把桌面上的碎纸、废料装进我们亲手制作的纸拎袋里,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5.找果子的刺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与形象特点。

(2)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只或一组找果子的刺猬。

(3)培养爱小动物的意识,以及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泥塑的表现方式,运用水滴形的造型方式完成一只或一组刺猬。

教学难点:能巧用生活原型来塑造泥塑刺猬,并能添加果实来增加趣味性。

三、教学设计:

1.展示图片,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秋天的图片,教师创设情境,导入内容。

教师说:“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成熟了,人们都忙着收获了,深林里动物们也忙开了!”

(2)学生们发挥想象猜测。

    教师说:“深林里动物们都在忙什么?”

    学生讨论。

(3)出示刺猬图,导入课题——找果子的刺猬。

    教师说:“猜猜是什么动物?跟着刺猬一起找果子旅行吧!”

 2.通过找果子旅行为线、观察图片为主,了解是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1)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

(2)欣赏图片,找出刺猬的外形特征。

3.欣赏名作以及生活中的艺术品,感受艺术之美。

4.讨论泥塑制作的方法。

(1)探讨身体和头部的制作。

搓圆球→手指放圆球的一端搓→四只搓成水滴形装上,调整脑部(尖头向上调整)→水滴形的色彩刺→未干时装上刺→最后装饰(加眼睛、鼻球、腮红等)

(2)探讨刺猬背上的制作方式。

5.制作交流,表现找果子的刺猬,

(1)作业要求:可以采用水滴型。巧用生活原型、手捻成型等其他手法来表现刺猬。

(2)学生作业交流。

6.小结拓展,再激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学习,我饿们知道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同时也了解了刺猬是深林的保护着,一晚上能吃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有利农业,但有时偷吃果子。刺猬全身是宝,所以许多人捕杀它,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和睦相处,请好好保护动物吧!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6.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运用夸张表现的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大胆、有趣味的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对人物的观察。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的乐趣,培养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扎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教学设计:

1.导入。

(1)变脸小游戏。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样的脸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应用夸张手法。

     导出课题《夸张的脸》

2.欣赏,分析。

 (1)欣赏各种运用了夸张的脸的艺术品,分析每件作品如何运用了夸张手法的。

 (2)总结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

3.技法指导

(1)学生用陶泥制作各种形状,如:球形、长方形……

(2)总结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4.教师示范制作。

    视频:变脸小游戏。

    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引导学生讲出制作过程、方法等。

5.学生制作

(1)制作要求:用团、搓、压、捏、揉、贴等方法泥塑一张造型独特、夸张的脸。

(2)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6.展示、评价

(1)作品展示在前面放在桌上,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欣赏。

(2)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原因。

7.延伸、拓展

(1)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绘画、废旧物制作、彩色卡纸制作等)

(2)鼓励学生回去用不同的材料制作。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7.威武的大将军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艺术作品中大将军威武之气,学会抓住细节生动表现人物神态的泥塑表现方式。

2.探究不同的人物的塑造方式,采用自己喜欢的泥塑形式创造一个威武的大将军。

3.感受大将军的威武之气,获得与中国古代名将伟大人格的超时空心灵对话。

教学重点:感受艺术作品中大将军的威武神态,采用自己喜欢的泥塑形式,创造一个威武的大将军

教学难点:让塑造的大将军站稳且威武

三、教学设计:

1.    观看视频,引出学习主题

(1)请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你看到哪几位大将军?

(2)围绕“你还知道那些古代大将军”、“用一个词形容你对古代大将军的印象”这些问题进行交流

   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学习主题:《威武的大将军》

2.    聚集“细节点”,品威武的大将军

引导学生欣赏《将军侗》、灵隐寺《将军像》、抗倭英雄《戚继光像》等作品,思考:这几件作品从哪体现出大将军的威武的样子?

3.    借助“步骤图”,探索多元塑造法

(1)引导学生先根据作品,结合已学过的塑造法,猜猜作品是采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

(2)结合“步骤图”,和学生一起小结“捏塑”为主的陶艺制作步骤。

(3)观看“泥片卷塑”为主的陶艺制作方法,体验不同的塑造方法

4.寻找“启发点”,探索威武站姿

引导学生观看同龄学生的多件泥塑作品,一到他们边看边观察:作品采用了哪些让大将军站稳的方式?这些站稳有没有起到更好的赠加大将军威武气概的表现方式效果?

5.突出“威武之气”,创意泥塑大将军

(1)提出作品要求: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位古代将军,突出“威武”的特点

(2)教师巡视指导,对作品如何站稳或更好突出威武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6.装置作品展,别样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把塑造的大将军摆成类是“秦兵马俑”的阵势,对现代装置的艺术场景下进行欣赏,并学生评出自己心目中最伟大的大将军,说出理由。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8.三原色与三间色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及橙、绿、紫三间色,了解原色与间色的关系;建立起初的色彩知识与概念,能运用任意两种原色调配出间色。

2.    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掌握运用两种原色调配出丰富的间色的方法;并运用三原色、三间色进行彩绘设计练习。

3.    通过欣赏、调色练习等,培养对色彩的敏感度与兴趣,培养艺术感受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原色与间色的魅力,并能以色彩进行自我表。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红黄蓝三色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湿布。

(教师)课件、调色板、塑料杯、白卡纸、KT板、湿布。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感知色彩。(1)初步感知色彩。(2)掲题。

2.尝试体验,探究色彩。(1)确认颜色。(2)游戏—色彩对对碰。(3)鼓励观察,发现间色。

问题1:除了红色和黄色(或者红色和蓝色,或者蓝色和黄色),你能发现第三种颜色吗?

问题2:这个颜色是如何产生的呢?

问题3:通过观察,你能看出橙、绿、紫是由哪三种颜色相互调配出来而成的吗?

(4)实验演示,鉴证间色。

教师:将红、黄、蓝其中的任意两种原色倒在空杯里摇一摇,观察结果。(学生分工实验。)

3.名作欣赏,感受色彩。(1)红、黄、蓝的构成。(2)农民装饰画。

4.玩味色彩,集体创作。

(1)教师:学习大师用原色或间色来完成一张大的手印画.

(2)作业要求:1.选择任意两种原色印出几种不同深浅的间色手印。

(3)根据色彩为作品取名。

5.作业展示,欣赏评述。

(1)用了哪两种原色?调出了深浅不同的哪种间色?

(2)自己小组创作作品的取名是什么?为什么取这个名?

6.即兴创作,拓展手法。

7.课堂小结,拓展寄语。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9.四季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相关知识,能用语言对四季的景物和色彩进行描述,表达对美的感受。了解古诗配画的知识,学会从诗句中的主题事物、环境、色彩三方面为古诗配画的方法。

2.运用油画棒的色彩的形式表现四季,通过对花、树等自然界中的景物来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学会运用主观色彩来突出季节的特征。并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画出诗句的意境之美,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培养想象与表现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亲进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故事文化,从中得到美的启示,受到美的熏陶,提升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描绘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表现出四季的特点。2.学习运用诗配画(或画配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四季景物。

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主观色彩来突出季节的特征。2.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画出诗句的意境之美。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水杯等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课件展示图片,并提问:

①喜欢哪种花,它有什么特别的美?

②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放?(板书:春、夏、秋、冬。)你还知道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

(2)教师小结: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很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朵绽放,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美丽的四季吧!出示课题:《四季歌》。

2.欣赏描述。

(1)四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这个季节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2)谁能用一到两个成语来描述这个季节?

(3)你认为哪些色彩能突出这个季节的特点?

3.欣赏评论。

(1)课件展示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①你喜欢哪幅作品?它表现了什么内容?

②画家的作品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季节的特点?(内容、色彩。)

(2)这四幅作品画了什么内容?画家想表达什么?

(3)这四幅作品画家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四季特征能(色彩。)你认为画家的色彩运用得好吗?为什么?

(4)四幅作品分别代表哪个季节?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示范。

    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四季的景物和色彩特征,今天老师想用油画棒加水彩的形式表现我喜爱的季节。

(1)先用油画棒快速地画一棵长满枝丫的老树。

(2)提问: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用黄绿色的油画棒在枝丫上画出嫩芽,在树根边添画出小草。

(4)教师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与前两张相同的树:谁能帮我把它画成夏天的树谁能把另一张画成秋天的树?(指明两位学生画。)

(5)引导学生评价。

(6)四个季节的树我们都已经画出来了,配上什么颜色的背景更能突出季节的特征呢?

5.欣赏作品。画家表现四季的作品我们欣赏过了,老师画的作品学生也看过了,你们想不想看看

其他班级的同学是怎样表现四季美景的呢?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1)这些作品分别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代表了什么季节?

(2)他们的色彩运用得好吗?是否突出了季节特征?

(3)俅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启发?

6.学生创作。

(l)作业要求:

①运用油画棒加水彩的形式表现花、树等自然景物。

②突出季节的色彩特点。

③可以表现一个季节,也可以表现多个季节。

(2)教师巡视辅导。

7.作业展评。

(1)分春、夏、秋、冬四个展区,把表现相同季节的作品展示在一起。

(2)分展区进行评价。

8.课后拓展。

在身边寻找秋天的踪迹。

板书:四季歌。

色彩内容:

春:春暖花开,五颜六色。

夏:绿树成荫,绿色为主。

秋:金风送爽,红、黄为主。

冬:冰天雪地,蓝、紫、灰为主。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搜集学过的古诗,整理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

(1)展示上节课表现四季的优秀作品。

(2)师生小结:这些作品都是通过景物和色彩两方面突出季节的特点。

(3)面对春、夏、秋、冬各自独特的美景,古代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赞叹它们。四人小组汇总整理。

(4)小组派代表汇报整理的结果。

(5)各小组整理出来的诗句都很美,其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大家想不想把这些优美的诗句变成美丽的画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以诗配画的方式进行创作。

 2.欣赏评论。

(1)课件出示四句古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尽已无擎雨盖。)四人小组讨论。

(2)课件展示四幅荷叶图片,你认为这些图片分别适

合配上面的哪句古诗?

(3)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这是一幅学生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句古诗配的画。根据这句古诗描写的内容和意境,你对画中描绘的主题事物、环境、色彩这三方面有什么建议?

(4)下列有四幅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句配的画,你认为哪幅配得好,说说理由。

(5)小结:为古诗配画并不难,只要画出诗句中描写的主体事物并配上合适的色彩就够了。

(6)欣赏画家作品。

3.教师示范。

4.作品欣赏。

教师展示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1)这些作品是为哪些古诗配的画?

(2)这些画描绘的景物和色彩与诗句的意境相符吗?

5.学生创作。

6.作业展评。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0.彩墨游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工具。

2.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方式,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学习彩墨画的基本技法。

3.充分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特殊变化,进行大胆表现。

教学难点: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和情趣。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背景音乐、学生的作业纸、毛毡、吸铁石)。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观看—段动画片:《牧笛》,说说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你知道这部动画片里的画面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吗?

    师生交流,说出彩墨画工具。

(2)教师展示要用到的工具:现在我们就用它们来玩一玩有趣的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彩墨游戏》。

3.新授,简单介绍国画工具。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工具。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墨块。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盘子)。

4.笔墨游戏初步体验。

5.介绍技法。

6.介绍彩墨画的一些特殊技法,玩一玩彩墨游戏。

7.再次欣赏画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8.布置作业。

9.展示评价作品。

(1)组织学生相互参观,寻找亮点,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介绍自己的作品。

10.拓展:欣赏中国画作品,从作品中发现技法的运用。

教师小结。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1.大狮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威武的狮子,能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表现狮子的五官、鬃毛和神态。

2.尝试体验水墨画中笔墨和色彩的变化,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作品欣赏,感受狮子的雄健之美,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威武的狮子,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体现狮子的威武。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

(教师):课件、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徐悲鸿《侧目》图导人——抓狮子五官的特点。

(1)情绪酝酿。

2.深化赏析——画个性。

(1)看看大师是如何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威武的狮子的(出示韩美林的狮子

图)。提问: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2)大师是如何用笔的?(中、侧锋用笔,快速有力,力透纸背。)

(3)欣赏学生是如何表现的。

(4)欣赏韩美林的水墨作品,充分感受用笔、用墨、用色的质感。

 3.分层作业——《群狮图》。

 (1)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学生作业展示,互相点评。

4..拓展延伸——以狮喻人。

(1)欣赏徐悲鸿的其他狮子作品。

(2)定格《五狮图》题跋,你知道辛巳年八月十日(1941年9月30日),我们国家正在经历什么吗?抗日战争。

(3)总结,情感激发。

    就是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徐悲鸿画了一只又一只的狮子。这些身姿挺拔、强健、威武的雄狮就好像我们中华民族,激励着我们民族的奋起和蓬勃向上的力量。而今天,老师希望学生也像威武的狮子那样,强健、勇敢、奋发向上。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2.向齐白石学画蔬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的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齐白石的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蔬果,初步掌握表现蔬果的技巧与步骤。

3.通过欣赏与表现活动培养艺术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艺术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对齐白石及其作品的了解,学习用水墨画的方式

表现蔬果题材。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与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背景音乐、学生的作业纸、毛毡、吸铁石)。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课件展示:观看齐白石艺术家视频介绍,说说自己的感受。导入课题: 《向齐白石学画蔬果》o

2.欣赏感受与分析。

(1)通过课件出示齐白石几幅经典的蔬果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感受:作品表现了什么?从中你可以感受到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与交流。

(2)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齐白石为什么喜欢画蔬菜与水果?他笔下的蔬菜与水果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生交流,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的生活与艺术特点。

(3)观察分析:齐白石的这些蔬果作品,在表现时运用了哪些主要的笔墨技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即兴演示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方法。

3.探究启发,尝试表现。’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并谈谈感受。

5.学生创作。

6.作品展示与评价。

7.教师课堂总结: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3.黑白拼贴画

一、教学目标:

1.感受黑白拼贴画的美,了解黑白拼贴画的有关知识。

2.通过剪与撕的方式,学习拼贴画,理解黑、白、灰的对比原理。

3.培养认真、细致和耐心的创作习惯,进一步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剪或撕的方式创作黑白拼贴画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随意剪或撕成的纸片形象进行巧妙联想,在拼贴的过程中,合理处理画面中黑、白、灰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各种黑、白、灰纸若干,废报纸,胶水。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黑、白、灰纸若干,废报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欣赏一组黑、白、灰的艺术作品,交流:由黑白色调构成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特别的感觉?

    (2)揭示课题:  《黑白拼贴画》。

2.深入探究。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黑白拼贴画作品,师生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黑白拼贴作品的制作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难点示范。

    (3)引导学生比较三幅作品中的黑、白、灰关系,感受不同底色下画面的效果。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

3.创作实践。

    (1)学习建议:运用搜集的黑、白、灰色的废纸,用剪或撕的方法创作一幅好看的纸贴画。

    (2)学生自主选择制作黑白拼贴画,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黑白拼贴画”作品展的形式展示作品。

    5.拓展延伸。

    欣赏彩色拼贴画,开拓视野。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4.彩色拼贴画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剪纸的艺术形式,掌握彩色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2.欣赏感知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概括和添加的方法制作彩色拼贴画。

3.培养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感受色彩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概括和添加的方法制作彩色拼贴画。

教学难点:拼贴画中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

教学准备:

(学生)彩纸、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色卡、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尝试剪纸造型。

2.明确学习目标:

3.探索造型方法。

4.研究表现方法。

(1)分析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出示:《水族馆里的游泳者》,巩固彩色拼贴画的造型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马蒂斯作品的色彩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马蒂斯作品的特点是运用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

    教师引导讨论分析色彩构成所产生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搭配对比强烈。其他颜色搭配在一起效果相对对比较弱。

(2)展示学生范例,学生欣赏。‘

(3)分析库淑兰剪纸作品。

    教师引导探究表现作品方法,库淑兰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色彩?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作品中主体物的装饰和周围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板书:添加。

(4)学生作品欣赏。

5.彩色拼贴画步骤。

(1)用概括的纸造型拼贴主体物。

(2)用添加的方法表现主体物的装饰以及周围的景物。

6.学生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快乐的我》的彩色拼贴画作品。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7.评价交流。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5.剪雪花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下雪天的美丽景色,了解雪花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折、剪、贴的方法创作雪花图案,和同伴一起表现“下雪天”的美丽画面。

3.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雪花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不同美感的雪花图案。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范作若干、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1.谜语导人。

2.思考:大雪纷飞时,你仔细观察过雪花的形状吗?它美吗?

3.仔细观察显微镜下的雪花图片,寻找雪花形状的规律。

4.揭示课题:《剪雪花》。

5.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用折、剪的方法表现雪花。

6.欣赏同龄人优秀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7.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8.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

9.拓展延伸,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雪花。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6.迎春祈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福文化,搜集与福有关的美术作品并知道相关含义、用途以及造型色彩特点,掌握剪福字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分析、探究福字剪纸语言的活动,激励学生灵活地使用剪纸技法创作“福”,并进行装饰美化。

3.体验设计、绘制、剪贴、装饰等一系列迎春祈“福”活动的乐趣,加深对祖国传统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搜集、欣赏与中国传统福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学会“福”字样的剪制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传统“福”字剪纸纹样外形特点、图案含义、色彩特点,剪出有创意的“福”字样,并对其进行装饰、美化,使之能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红纸、福字书写格样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福字纹样范品、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了解“福”。

    教师介绍当地过年贴福的习俗,引导学生思考人们都会在哪些地方贴“福”。2.欣赏各类有关福的作品,认识“福”。

3.研究“福”字剪法,探究“福”。

(1)分析剪“福”折剪步骤图,讨论剪制方法,学生探索尝试。

(2)剪“福”步骤。

    步骤一:剪一张与老师提供的虚线格子纸一样大的正方形红纸。

    步骤二:对照剪好的“福”字,把需要减去的部分画上阴影。

    步骤三:用回形针把画稿与同样大小的彩色纸固定好。

    步骤四:把画出的阴影部分剪去。

    步骤五:整理展开

4.自由创作翦“福”,创作幅。

课件展示剪纸步骤图与创作要求

5.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欣赏福的创意.拓展“福”。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

(教师)课件、各色彩色纸、剪刀、胶水、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对比欣赏,领会“福”的变化。

(1)课件展示教师、学生创作的各种变化的“福”字作品。

    要求学生分析,主要在哪些地方进行了变化?

(2)教师分析爱心福的折剪方法,并引导分析不同花形“福”的变化方法。

2.变着剪“福”,学会“福”的创意。

(1)改变笔画或“口”、  田”等局部造型,尝试剪一个有变化的“福”。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剪出的有变化的“福”,说说变了哪几个地方。

3.分类赏福,学大师剪“福”

    分类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作品,拓展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研究不同“福”的不同装饰性剪法。

(l)欣赏外部添加装饰的“福”。

(2)欣赏内部镂空装饰的“福”。

(3)欣赏局部替换装饰的“福”。

(4)欣赏各种方法综合运用装饰的“福”。

4.创意表达,学会剪不一样的“福”。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众福临门,“福”字风采展。

    教师准备一张长卷,在中间先贴好一个“福”字,再请学生把剪制好的福作品粘贴到长卷上组成百福图。在粘贴过程中引导学生调整安排位置,学会互相协作。

6.福到我家。

    拓展欣赏,学生将自己做好的福运用在自己生活中。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7.中国结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结的历史、种类、编织方法、文化内涵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欣赏分析不同类型的中国结,体验中国结的美感。学习彩线编织“双钱结”,并学会用彩色纸条设计、编制中国结,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中国结编织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态度,感受设计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结的艺术形式和内涵,学会用彩色纸条编制简易的中国结

教学难点:纸条编制的方法和创新装饰。

课前准备:(学生)卡纸、彩色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课件、中国结实物、每位学生一段40厘米长的彩绳、双色彩纸条每位学生一份(各6条,每份的长短可以不一致,这样可以让作业有大小的不同)。

二、教学设计:

1.导人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红红的中国结》舞蹈片段,谈话后引入课题——中国结,并出示中国结的实物(大小皆可,没有也可以用图片欣赏)。

2.新授、认识。

(1)这么精美的中国结你在哪里看到过呢?(商场、家里、车里等。)它有什么美好的涵义呢?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国结随处可见。你们知道吗?中国结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它从普通的实用结演变出了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小小的中国结,喜庆、祥和、寓意深刻,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也展示了生活中的个性美、和谐美。

(2)了解更多的中国结以及编制及搭配的方法。

3.学习“双钱结”的编制方法。

(1)教师详细示范编制的步骤。(2)大屏显示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图。

(3)学生按步骤完成这次小练习(完不成也没有关系,重在让学生体验一下)。

(4)教师小结这一次小练习的学习成果,并顺利用导语引出:中国结的编制方法有许多许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以后自己多花时间去学习。

4.学习纸条编制中国结的方法。

(1)引导自主看步骤图。

(2)教师示范如何把第一层的纸条一端稍加固定。

(3)强调如何间隔编织、如何包边固定。

(4)学生自主尝试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5.作业点评与欣赏。6.课堂小结。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8.中国彩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3.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体现“中国彩陶”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进行阅读,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画纸等常规作画用具。

(教师)课件等。

二、教学设计:

1.视听结合,激趣导入。

    从“埙曲”欣赏人手,激发学生欣赏中国彩陶的兴趣。

2.多元探访,品味彩陶。

(1)初步感知,原初感悟。

结合“彩陶图案主要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给你什么感觉?”、“这些彩陶器皿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彩陶的色彩美,并学会个性表达对其的第一印象。

(2)中外比较,文化对话。

    引导学生感受中外彩陶在色彩、纹样上的差异,获得对“中国彩陶”文化历史、创造智慧的丰富认知。

(3)聚焦纹样,深入探析。

    借助“遥远的古人为什么喜欢在彩陶上画这些图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以个人猜想、文献综合等办法,解读彩陶纹样背后的意蕴,并通过不同角度的观看与欣赏,感受彩陶纹样带来的丰富视觉美。

3.画说彩陶,独特表达。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某个彩陶图样画一画,或者画画自己印象中的“中国彩陶”。

(2)引导学生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对自己的彩陶画稿进行赏评。

 4.视角拓展,生活引导。

    引导学生关注唐三彩或现代中国彩陶,从而拓展学生彩陶欣赏的视野,为他们闲暇时光的文化生活作出有效引领。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19.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2.通过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中不同类型的雕塑,感受秦始皇陵后马陵的气势恢宏和时代特征。

3.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学生参与兵马俑的欣赏评述: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搜索兵马俑有关图片和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了解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吗?

    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统一了文字和货币。这样一位雄霸天下的始皇帝,希望通过建造陵墓来完成和延续他生前所拥有的一切。他动用全国众多的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规模空前的陵墓,同时还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

    出示课题:《秦始皇陵兵马俑》。

2.欣赏、感受兵马俑。

(1)认识俑。

    教师:什么是俑?

    教师: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随葬的陶兵、陶马。这个庞大的雕塑群,本来已经随秦始皇尘封于地下。1974年,西安的一位农民打井时,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从而发掘出了现在的秦陵兵马俑。内有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件: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整齐有序。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象在2000多年前横扫六国、统一中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秦俑的发现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八大奇

迹:让我们也到西安,去欣赏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吧!

(2)初步欣赏兵马俑。

(课件展示地图中的地理位置以及兵马俑实景。)

①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秦俑特点:大、多。

②具体体会大和多的特点。

大:场面大,形体高大。

    三个兵马俑坑和50个篮球场面积差不多。

教师介绍:这个山一样的坟丘就是秦始皇的陵墓。兵马俑坑在它的东侧,共由三个俑坑组成。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艺术魂宝,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宏大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3)再次欣赏兵马俑二

    教师:兵马俑有刻有塑,立体感很强:除了场面大、数量多外,秦俑还具有精和美的艺术特点: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展示兵马俑图片,感知兵俑的不同发型、姿势和表情。

①发式不同:教师:首先来看发式,有的戴着帽子,有的扎起来直接挽了一个发髻。在军中戴帽子的代表官员,一般的士兵就挽

    起一个发髻。发式是区分兵俑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表情不同。教师:我们再来看他们的表情,可谓是千人千面。

③动作和服饰、教师:着装一样吗?都是士兵,有的穿布衣,有的穿铠甲,不同的人物他们的着装也不同。那兵俑大体上分为士卒俑、军吏俑和将军俑。士卒俑指的就是一般的士兵;军吏俑,吏指的是官吏,军中的小官;将军俑是大将军,高级的

将领。

教师总结:说秦俑“精”,是指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须发眉毛,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说秦俑“美”,是指它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他们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这是古代艺术家们赋予了他们生命和灵魂,使他们升华为中国古代军人的永恒纪念碑。

(4)感受秦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艺,体会陶俑烧制的难度。

    教师:兵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每一个的个头也很高大,他们的平均身高达到了1.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圆雕陶俑。

    教师:8000多件兵马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工程啊,在那个时代,每一件是怎么做的呢?这里面该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啊!

    你们看这些兵俑像不像真的士兵?

    教师:是的,他们完全是模仿着真人(士兵)来塑造的。一丝不乱的头发、坚硬的铠甲以及铠甲上面历历可数的甲钉、富有质感的衣服褶皱、生动逼真的表情刻画,都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显示了秦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艺。

(5)整体欣赏,谈感受。课件兵马俑整体欣赏。

教师:每当我看到这个庞大的地下宝库的时候,都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一种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那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说一说。

3.拓展小结。

    教师:在我们的课本中还有一个铜车马的图片,这是一组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彩绘铜车马。它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形体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俑坑中还发现了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兵器铸造

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总之,兵马俑值得我们欣赏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对待这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你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它呢?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

未完,需要完整电子版教案的请到底部查看下载方法

▍素材来源:网络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需要本资料的扫下面二维或长按第一个二维码关注我们后复制双括号里的字到公众号主页底部发送就会收到相关资料《小学浙美版美术上册教案》注:公众号不会下载的,反回来长按第二个二维直接下载文档,无须网盘。

 

没有百度网盘的和不会在公众号后台主页下载的,长按此码下载文档

需要更多中小学文档资料的长按此码,点继续访问后查看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复制下面地址到浏览器打开下载

http://jazpan.com/view/25443.html

http://hcjzyw.com/


往期内容回看

点击标题查看下载▼▼▼▼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赣美版江西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赣美版江西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江西版)【可下载打印】

赣美版江西版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赣美版江西版四年级美术教案(上册)【可下载打印】

赣美版江西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教案完整版【可下载打印】

赣美版江西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教案完整版【可下载打印】


1-6年级人美版美术上册ppt课件【可下载】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可下载打印】

人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可下载打印】

九年级美术说课稿教案【可下载打印】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全部【可下载打印】


九年级美术说课稿教案【可下载打印】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全部【可下载打印】

《中学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可下载】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可下载】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可下载】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可下载】

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可下载】


1-6年级人教版美术上册电子课本【可下载】


【电子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电子课本

【电子课本】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电子课本

【电子课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电子课本

【电子课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电子课本

【电子课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电子课本

【电子课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电子课本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音乐教案 (1)【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教学设计【可下载打印】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可下载打印】

新版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下载打印】



长按此码关注我们免费下载更多音体美教学资源



没有百度网盘的和不会在公众号后台主页下载的,长按此码下载文档

需要更多中小学文档资料的长按此码,点继续访问后查看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复制下面地址到浏览器打开下载

http://jazpan.com/view/25443.html

http://hcjzyw.com/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更多学习资料!

请点个在看,谢谢鼓励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