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隐形贫困人口了,还有救吗?
“这卡地亚手表和你的Burberry风衣真搭!”
“看到新款出来就直接买了,回头去做个同色系的指甲,刚充了5千的美容卡。”
“羡慕羡慕,哎,中午吃什么?”
“吃土。”
“……”
有这么一群人:
每天光鲜亮丽、穿金戴银地行走在都市之中,饮料必喝星巴克,回家却烧自来水;进出全打车,租6000块以上的落地窗大房子,月底却捧着信用卡账单到处借钱;鞋架上摆满几千块的限量版运动鞋,但到处蹭月租仅十几块钱的视频网站VIP账号;动不动就办健身卡请私教,接下来几个月就以“节食”为由少吃;吃饭首选网红餐厅、露台景观座、江边日落位、小情调私房菜等,因为照片漂亮比填饱肚子更重要。
今天热爱摄影、明天又去马拉松长跑,各种昂贵配制器材买了不少,什么都没坚持下来……
唯一坚持到底的,就是穷。
如果你越看越苦笑,感觉心脏已被扎烂,那么恭喜你,已经是“隐形贫困人口”中的一员了!
看似光鲜亮丽,实际船袜早已滑到了脚底。这种搞笑的调侃道出了隐形贫困人口的本质。表面上啥都不缺,甚至还能奢侈一把,但其实资产都是负债,吃土才是常态。生个病需要卖肾,被炒鱿鱼只能上天台。
隐形贫困人口自提出以来,就迅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纷纷在朋友圈里抱团取暖,大有“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战斗”的革命军友谊感。
温馨提示:没有WiFi的同学,也不要错过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665gcsi7w&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为什么会有隐形贫困人口的出现?
伴随着隐形贫困人口同时出现的热词还有一个,即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势头强劲,离不开其背后所鼓吹的消费主义文化。
你一定看过类似这样的10万+文章——
“想做精致女人并不难,这十款口红帮你打造”
“唯有独属,才叫做家,北欧家具帮你打造个性暖巢”
“包包能治愈百病?是真的!”
这些“生活方式”博主所推崇的消费主义生活,就是针对人们在高节奏的生活中产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用买买买来消解,也叫做零售疗法。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购买高奢物品→自我身份提升→新的消费需求制造的循环之中,这种“消费升级才能打造更好的你”的概念可以说是消费主义最大的陷阱——
它过度地强调了物质与享乐主义所带来的快乐,而甚少提及高消费必然产生的负债压力,和精神上的空虚和焦虑。
再高端的机械键盘也不会提高你的编程技巧,而无论坐拥多少名牌包,也无法慰藉独处时的孤单感。更遑论,物质带来的嗑药般快感消散后,是必须面对账单的现实。
别以为蹦极滑翔登顶珠峰才叫勇敢,拒绝使用信用卡和蚂蚁花呗才叫真的勇士。
I dare you。
隐形贫困人口是
社会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虽然隐形贫困人口在中国刚刚兴起,但在发达地区(欧美日),提前消费的概念一直就存在,甚至变成一种常态。
以美国为例,上个世纪开始,信用卡方面的优惠极大刺激了美国人对信贷产品的使用,如返现,奖励点数,延长保修期。
根据creditcards.com的统计,有70%的美国人手里都有信用卡,也就是说,有1.67亿成年美国人是信用卡的用户。
但这也使得美国人陷入“隐形贫困人口”的状况,美联储去年发布的《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中,如果你突发意外(例如突发疾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等)能否立即拿出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左右)的急救钱?
44%的美国人表示,拿不出这400美元。在这部分人中:45%的人表示将使用信用卡支付,但不得不逾期还款;27%的人表示完全无法承担这笔钱;15%的人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
同时,科技创新也使得人们“花钱”越来越方便。
支付宝、微信正在逐渐蚕食我们所有的支付空间,从出门后的第一顿早餐一直到加班后的叫车,手里没有半毛现金却可以享受一切便利的服务,诸如杭州小偷闯进超市却只抢了不到百元的现金,看似搞笑却也侧面反映了现代社会虚拟资金流通的便利,早已从方方面面侵入人们的生活。
隐形贫困人口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即是:“根本没感觉花钱,就没了!”
如何摆脱隐形贫困?
作为制造工艺大国,日本的零售业可以说是非常无敌的(想想那些上万的手办),日本的年轻人也有着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印象。
但根据日本消费者厅公布的《2017年消费者白皮书》显示,日本20岁到29岁这一阶段的年轻人中,有近七成表示最想把钱用于“储蓄”,是所有年龄层中选择存钱占比最高的人群。
日本年轻人正在逐渐脱离“隐形贫困人口”所追求的跟风、名牌的消费习惯,“新节俭主义”兴起。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是新节俭主义者所信奉的原则。而节俭并不意味着低品质的生活。相反,如果能够挖掘出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享受的快乐也会是加倍的。
属于“隐形贫困人口”中一员的你,在买买买之前,应考虑的是性价比和实用性,而非晒到朋友圈到底能换回多少赞的虚荣心。
省钱和断舍离的同时,学会理财知识也很重要,相比起增长微弱的固定储蓄,用钱生钱的方法更可以增加消费的底气,毕竟,真正摆脱“隐形贫困人口”标签的方法,其实只有一个:
有钱。
最后,还有一个概念需要明确:隐形贫困人口特指那些收入过万,却月月负债的人群。根据某个网上流传的中国收入阶层划分,年收入低于8万的,就已经是低收入人群。
如果你,外卖只敢点够最低起送价,连自行车都需要共享……
可能,就真的只是,穷。
参考资料:
◆ 南周知道:新节俭主义,年轻人请了解一下
◆ 经济观察报:“隐形贫困人口”:被欲望裹挟的年轻人
END
分享人生资本,给朋友圈指条明路
视知TV矩阵成员
-- 点击图片 ↓ 查看最热文章 --
邮件:business@ishizh.com
电话:010-538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