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谁都摆脱不了哲学,除非你连手机都不用!
作者:胡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本文为作者在北大博雅讲坛的讲座实录
哲学两个字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原来不叫哲学,什么时候把老庄孔孟叫哲学?随着近代西学进来的。哲学引进比较晚,其实最早应该是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用汉语写的中国札记里面有“哲学”。
最早有一个学者,是中国驻日本大使,他给我们介绍日本东京大学学科建制的时候,讲到哲学。哲学两个字,在日本最早是谁首创呢?是一位叫西周的学者。大约在1870年后他出了一本著作,叫《百一新论》,序言里就提到哲学。后来日本学术界慢慢接受了(西周)的概念——哲学。
1898年康有为戊戌变法,向光绪皇帝递交了一个折子,“请开西学”,其中一个学科就是哲学,这样慢慢就流传开来。这样西方有西方哲学,东方有东方哲学,孔孟叫孔孟哲学。
我就是用爱智慧来定义哲学,对于我们凡人,对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讲,只能是爱,持续地爱,执着地爱,不计功利地爱神的智慧,这才是我所理解的爱智慧。所以苏格拉底很谦虚,苏格拉底被当时雅典人认为是雅典最聪明,最智慧的人。
下面我讲一下对哲学生活的理解,我先讲生活。在学校里,在企业中,在单位上,人的行动的根源在什么地方?你们研究过没有,我为什么要去行动,要采取一些措施去活动,做一个策划,这样就是一个行动。为什么要打仗,能不能不打?有人分析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国一个哲学家,他就写了一本书,叫《社会改造原理》,我看了他的英文版。他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行动的根源在什么地方?他讲的不是很细,我把他关于生活的几个观点简单讲一下。
第二,心灵的生活,追求的是知识性的生活。我写过一篇文章《知识创新改变世界精神》,我研究知识论。我认为社会的进步,不是依靠阶级斗争,依靠什么?知识创新。现代社会和农业社会,和以前的社会区别在什么地方?知识生活。那么知识生活和哲学有关系没有?有关系,这个关系很密切。
一、生理本能的衣食住行。这个好像跟哲学没有关系。二、安全。衣食住行,如家里有很好的宝马车,有一栋别墅,家里有一些存款,个人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靠什么保护?需要一种安全感。光有安全感不行,社会要提供安全措施,安全的保证,政府唯一职责就是保护这一国之内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你保护不了,那就是有问题了。
三、需要爱。如果本能生活,生理生活满足了,安全感有了,他就希望有归属感,也就是有社交团体,或者某一个群体,需要爱。四、尊重感。希望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这是公平社会。五、自我实现。
这五个层次我分析了一下,哲学领域和第四第五,尤其第五层是密切相关的。人的相互尊重固然与物质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主要的是精神生活的高雅,靠的是你的精神生活。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物质生活满足的就是你本能的生理需求,这不能说与哲学一点关系没有,但与哲学密切相关的是知性、理性和精神性的生活,这是我的理解。以后可能有分化,因为灵性、神性的生活,慢慢会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
我们讲生活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哲学主要和我们精神生活、心灵生活密切相关。经过我思考以后,好像工业革命以后,现代人物质生活也受哲学思考结果的影响。比如我们的手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手机的外壳肯定是物质的,但手机的运作系统却是知识性,而是知识就是人多精神生活的结晶。
你们在座有研究过手机吗?没有吧,我告诉你们,我比较关注手机的工作原理。手机表面上是完全物化的,但实际上里面却包含着极其复杂的运行的基本原理。比如电脑上看上去是物质性的,它的工作原理是物质性的吗?二进位制,二进位制完成是哪一年完成的?很早,也不早,1854年,英国一个数学家叫布尔发表了一本书叫《逻辑规律研究》,他用代数演算形式,把人的思维规律演算出来,运用的就是二进位制,二进位制谁发明的?1679年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首先发明了二进位制。
那二进位制再往前走,就走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我们知道有了计算机以后有了手机,手机功能大家知道吗,知识性的东西。现在我们思考原始社会的物质生活,好像跟哲学思考没关系。现代人的生活,好像离开了哲学思考的知识很难做。
可以说哲学和我们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你要成为高雅的人,有兴趣的人,精神生活很丰富的人,如果你碰到困难解脱不了,你必须学哲学。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哲学,也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也就是想知道我们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要活一个清楚明白,其它都是次要的。而这件事情,似乎也只有哲学才能真正让你办到。
为此,哲学之路联合三联周刊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最受欢迎的姜宇辉教授,带来了《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愿你可以从哲学思考中认识如何活着,以及活着的意义。
01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03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扫描海报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