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群星闪耀:大师何以成为大师?

点击蓝字关注👉 哲学之路 2020-09-07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回望历史,1917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

那年,一场知识界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发端。那年,蔡元培接过北大校长的重担,在北大确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新文化运动真正有了实在的阵地,中国近代文化最活跃的争论、变革和复兴局面徐徐展开。
 
从此,新思潮不断涌现,大师成群而来。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思想活跃,交相辉映。他们锐意革新,思想自由,才华横溢,每个人物恰似一颗耀眼的星星,共同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师何以成为大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重新回溯他们的生命历程,回望那个波澜壮阔、吐故纳新的大时代。

《三联生活周刊》曾陆续推出了多期关于民国历史与人物的封面报道,记者们翻阅史料,采访后人,行走故土,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和独家观点,得到了读者们的热烈反馈。

如今,我们希望将这个关于文化高度的讨论,以深入浅出的新媒体诠释和传播方式,推广到更多的人群中去,带大家一起走近、回望这些大师们的生命故事,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中国群星闪耀时》第一季——“成为大师”专栏中,我们选取了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十位人物。

在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革新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他们参与了新北大的缔造,在动乱时局里,开辟了一块思想知识的净土。

在考古、文物收藏、文学领域,也诞生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著名翻译家傅雷,文物研究者、大收藏家张伯驹,文学大家钱锺书

在那个乱世里,也催生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比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沈从文、漂泊中写尽人生悲苦的萧红、细腻描摹人间世情百态的传奇女子张爱玲,他们的存在,给那个时代增添了一份细腻的关照。
 
这十位民国人物的人生故事,均由《三联生活周刊》的资深主笔撰稿,专业声音演员演播,加上大师后人的一手采访资料和录音,每个人物用三节的时间,真实地呈现大师的风貌。同时,我们也邀请十位公众人物担任这十位大师的引荐人,从他们独特的角度,诉说自己对于那段往事故人的思考与感触,带听众重回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1917年,蔡元培在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邀请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梁漱溟等人来校任职或任教。新旧政体交替的年代,许多学人都未受过系统的教育,也未必获得正式的学位,如何衡量其学术能力及价值,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蔡元培的眼光、判断与执行力。
 
同年6月,刚刚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胡适,匆匆踏上了归国之旅。当时蔡元培已经邀请《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从上海来北京,一同加入北大。自此,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胡适成为北大文科教授。
 
蔡元培接着邀请了当时在国民政府司法部担任机要秘书的梁漱溟,加入北大哲学系任教,梁漱溟后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研究人生和社会问题上,成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除此之外,在其他学科领域,同样都诞生了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考古学领域,考古学家李济被称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在学界是当之无愧的一座高山。他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1929至1937年,主持了十余次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现实,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殷墟发掘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文学研究上,钱锺书先生是低调为人、高调治学的典范。他苦心孤诣,著书立说,撰写了《谈艺录》、《宋诗选注》、《七缀集》等重要的学术著作。倾注多年心血写作而成的百余万字作品《管锥编》,更是一部贯通文史哲、融会中西方文化的古文笔记体巨著。

作为豪门贵公子,张伯驹似乎是天生为收藏而生的人。他一生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他雅好琴棋书画,凭借独到的眼光和经济实力,购藏了大量名画、名帖等稀世之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的收藏主动捐给国家,古往今来,以私为公者,屈指可数,张伯驹便是这少有的一人。

著名学者、翻译家傅雷先生,以《傅雷家书》为大众所熟知。他的一生并不长,却倾注了半生心血在翻译上,几十年如一日。作为一名翻译家,他译著丰富,坚持翻译完了《巴尔扎克全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著作,这些作品深深地影响、打动了许多人,丰富了一代人的文学世界。

在文学创作上,有我们熟知的作家沈从文,他的一篇《边城》,描绘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和人性的善良美好,其别具一格的美学艺术,赋予了《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特殊的地位。

此外,还涌现出了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女作家——萧红和张爱玲,他们两人都被后人列入“民国四大才女”,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表达而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萧红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笔触,留下了很多打动人心的作品。她的写作呈现出一种赫然独立的状态,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写尽了故乡小城里的悲苦和人生百态。在经年漂泊中,她对自由和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浑然天成的写作才华,在当时的女性作家群体中相当令人瞩目。

张爱玲,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少见的,唯一兼具显赫家世、天才写作和传奇人生的人。她是谜,是符号,永久横亘在争论两端。在不同的时代,她的作品连着她的人生都在被不断复写、补白和重构。不管怎样,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这些传奇人物,让那个时代熠熠生辉。他们倾其全部的生命能量,投入到对人生的追索中,饱含着一种奋不顾身的孤勇和对生命极大的热情,在对于时代、家国的责任和关照中,完成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依然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延续至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

我们在怀念之外,更希望在阅读、聆听的过程当中,获得灵感和启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如何更好地去面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困境。对于生命意义的感知,对于人生边界的拓展,或许,你会因此而多一重理解、多一份开阔。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第一季大家阵容

新文化运动的革新者

蔡元培、胡适、梁漱溟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

翻译家傅雷

收藏家张伯驹

学者钱锺书

作家沈从文、萧红、张爱玲


很多听众朋友在听完了第一季之后,仍觉得意犹未尽。

也有人问,为什么只选取了这几位大师呢?

还有更多的人物故事可以介绍吗?

确实,在那个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时代里,大师成群而来,可谓满天星斗,我们没有办法一一穷尽,但是我们可以继续为大家讲述。

于是,又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划,我们为大家推出了《中国群星闪耀时》第二季——“时代沉浮中的12种人生” 专栏

在这新的一季中,我们总共选取了12位人物。

在思想和文学领域,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有一生都在追问人性的巴金,有将老北京气息和市井悲喜写入灵魂的老舍,也有从未振臂一呼、却始终在时代风浪中抱持读书人尊严的独特的杨绛

在历史考古领域,我们也选取了非常重要的几位人物,有阐述“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国学大师陈寅恪,有“不冤不乐”的收藏家、文物专家王世襄

在艺术领域,我们讲述了“真有天然之趣”的中国画坛巨匠齐白石,讲述了关照人间情味的丰子恺,和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

他们都是帮助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艺术的重要人物。

除此之外,我们也将目光拉近,去追述几位近些年相继离开我们的文化大家。

比如无数读者热爱和痴迷的金庸,他如何以新派武侠小说的辽阔江湖,构建了全世界华人在文化意义上的想象共同体?

还有在八十年代以家国乡愁点燃两岸情感的诗人余光中,他身后有一代文化人怎样的人生际遇和历史母题?

还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作家李敖,在他不老狂徒的形象背后,又是什么样的价值和理想?

这几位人物和我们生活其中的时代更为接近,他们的故事,某种程度也将我们带入更多个人的情感记忆。

这十二位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思考和作品,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和符号,在一代代传递的过程中历久弥新。

而我们知道,个体的命运总是与他们生活的时代相勾连,所以在这一季中,我们还是从1917年这个重要的年份开始说起。

蔡元培赏识鲁迅的才华,邀请他进入北大兼职讲授中国小说史。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几乎同一时期,清华的国学研究院引入四大导师,由此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的传统。

其中的陈寅恪并肩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他的学问贯通中西,被人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其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至今影响着中国的知识阶层。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电视剧《家》剧照

新文学运动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作家们。

巴金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新旧文化交替之际,关注中国传统大家族的命运变迁,关怀人的思想如何一步步从陈旧走向创新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巨大创痛。

他从自己的生活、遭遇中不断觉醒,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但在时代的裹挟中又有诸多的无可奈何。

对人性复杂的刻画也体现在老舍的笔下。

出身社会底层的老舍,对平民社会有着深切的关照。

他的文字总是与老北京、市井气联系在一起,他的语言雅俗共赏,幽默丰富,一部《茶馆》写尽身边世间百态。他始终称自称“写家”,认为写作与打拳、卖艺、唱曲儿的一样,没什么崇高之处。

但正是他笔下的这些鲜活的个体为我们保留了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话剧《茶馆》剧照

对于老北京,如果说老舍是“写家”,那么还有一个“玩家”,就是收藏家王世襄

他一生爱收藏、爱古物,同时也爱养鸽子、逗蛐蛐,沉浸于各种人生趣事中,被人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不管是哪种爱好,都在他手里玩出了一门学问,也成为了民族文化的注脚。

王世襄的著作《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家具领域的里程碑式著述。

他以数十年功夫注释的明代漆工著作《髹饰录解说》,则为国人留存了中国古老的漆作工艺。

就像著名英国汉学家柯律格评价的,王世襄和张伯驹、朱启钤、陈梦家等前辈、朋友一样,一生都在“冀求将构建中国的过去作为构建中国的未来的途径”。

齐白石与梅兰芳合影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齐白石丰子恺,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也属于用毕生建构中国文化一部分的一群人。

他们以自己的精彩的作品,把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质的、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部分,保留下来,同时也吸引着一代代热爱的人。

京剧大师梅兰芳便是其中一位。

热爱舞台表演的梅兰芳,也爱书画艺术。他因为敬仰齐白石,便拜齐白石为师学习作画。

齐白石也爱看梅兰芳的戏,梅兰芳经常派黄包车接他看演出。他们两人一个蜚声画坛,一个名满梨园,相互敬重的师生情谊成为了民国艺术家朋友圈里的一段佳话。

而梅兰芳自己的人生,也比舞台上的戏曲故事更为传奇。

从清末到民国,正是京剧进入全盛的一个时期,而梅兰芳领衔的四大名旦对京剧的改良有着重大的意义。

梅兰芳可以说是遇到了他的时代,也创造了属于他的时代。

我们总是说到“时代”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时代?

我想,时代不只是一个时间的空洞的概念,它也是无数人的命运和人生求索的汇合。

我们讲述的这十二位人物,是中国知识分子寻找自己道路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构成了时代的丰富性。

回望他们起起落落的人生,在历史沉浮中的选择,未尝不是对我们当下生活的一种指引。

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大师的故事吧,或许会让你对人、对事,产生不一样的认知。




课程亮点

1

多重领域,涵盖一整个时代精神

从五四时期的鲁迅开始,一直到前几年才离开我们的杨绛、金庸,以鸿篇巨制,铺开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史与思想史的天空。

2

明星亲声领读

黄磊曾饰演过巴金笔下的大哥觉新,王刚曾收藏过齐白石的名画、王世襄手中的文物......

特邀当代荧幕上的演员、老戏骨,分享他们与大师的神交故事,引领听众用更轻松的方式走近大师。

3

15万字独家采访资料

大量独家资料、私密素材,来自于三联记者十多年来持续碾转世界各地的挖掘、采访,实力还原大师的真实生活。

4

三联资深主笔亲自打磨

三联资深主笔团队亲自打磨音频内容,传递语言之美,折射12位知识分子丰富多彩的人生面貌。

5

彩蛋:三联记者采访原声

带你和大家后人、研究者“聊家常”,丰子恺的外孙、齐白石的孙女……多个重磅人物出场,亲自口述往事。

课程大纲

这些大家从不同领域发出的光芒,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一起构成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气象。

他们的故事在讲述中被娓娓道来,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延续至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依然会被这些人物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气质所触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大师,和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聆听他们的命运流转和时代的风云变幻。




限时福利

现在畅听两季,内容更丰富,价格更实惠。

扫描海报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