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手记】从生活出发:明月村暑期绘本工作坊小结

夏莉莉 明庭
2024-08-29

工作坊缘起

今年4月底,明月村环线居民在清明小长假人流猛增的冲击下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改建房屋的进度,很多干扰视觉的招牌也开始树在环线上,由于明月村有明确的定位和风貌改造要求,为了避免农户的不当投入造成重复建设从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奇“村长”专门到甘溪政府和甘溪镇李镇长共同向经营户传达指导明月村整体经营思路和开发节奏。

(甘溪镇明月村经营户专题讨论会)


那天我作为新村民和将来的经营户也参了会,在会上了解到乡亲的实际需求是“不知道别的地方是怎么做的”、“不知道城里人究竟喜欢什么”,“自己没有能力把环境整理得更好”,我提议在明月夜校和大家分享自己过去外出旅行的见闻,并在会后联系了在重庆从事建筑绘本推广的文静,想请她来为经营户们办一场专题讲座,教一教大家如何装饰自己的经营场所。


文静曾经留学海外,留学期间曾多次以独立策展人身份参加国际性展览,不仅受过很好的艺术教育,还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创办书新堂之后,开发的趣味建筑教学活动被我们视为“业界良心”,而且她还是老王的大学同学,认同我们家在明月村的社区营造实践活动。


在听完我的构想后,文静提出可以在暑假期间为孩子们办一场活动,与我“始终把目光投注在儿童”的社区营造理念非常相符,一拍即合,很快就进入了暑期绘本工作坊的具体分工和策划:我负责场地联络、活动宣讲、成员招募、现场执行等勤杂事务,文静负责准备教案、采购教具、主持工作坊。

(文静做的夹子车)


7月初,孩子们放暑假了,主题为《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的工作坊海报也出来了,我们把海报摆放在明月新村小卖部和明月村接待中心,加上微信朋友圈推广,三天之内,16个家庭名额满员。7月20日,我回到村中挨家挨户确认村中报名儿童参与情况,又在微信上和长秋山观摩团代表确认他们会参与24日上午的汇报,7月22日中午,老王把文静一家接到了明月村,连续3天总共4场的暑期绘本工作坊如期启幕。

(文静在明月村村委会儿童室介绍工作坊安排)



工作坊回顾

由于本次工作坊重点是建立起农村地区儿童的身份感和社区认同,我们设计了四条田野调查路线并以村委会为起点和终点,所以把团队热身、田野调查为主的前两场工作坊放在明月新村村委会儿童室,另外,我们认为在儿童教育中仪式感非常重要,所以设计了一次专场汇报,把以搭建和展陈为主的后两场工作坊放在接待中心明月书馆——这样做的用意是让孩子们更加熟悉自己生活的社区,既能就近完成田野调查,又能在非常正式的场所去参与一场展示社区风貌的仪式。


下面就跟着图片一起回顾“带给大家满满的幸福感”的工作坊吧。


场次1 

7月22日 下午3:00-5:00  明月村村委会儿童室

组队、命名和团队破冰的折纸游戏

(根据有色卡纸随机组队)

(第一组:“竹苑人家”)

(第二组:“明月荷塘”)

(第三组:“明月窑”)

(第四组:“明月书馆”)

场次2

7月23日 上午10:00-12:00  明月村村委会儿童室

熟悉建造材料之后进行田野调查


场次3

7月23日 下午3:00-5:00  明月村接待中心明月书馆

设计构思和用生活废料进行搭建


(“竹苑人家”小组选择了公共空间,有感于溪水浑浊,给村里修了个游泳池)

(“明月荷塘”小组选择了住宅,搭了一座彩虹屋)

(“明月窑”小组选择了设施,在村中竹林修建一座悬空吊桥)

(“明月书馆”小组选择的是商业项目,送给明月村一个画廊餐厅)

场次4

7月24日 上午10:00-12:00  明月村接待中心明月书馆

作品展陈和汇报陈述


(我和文静在做最后的检查)

(孩子们正在对作品做最后的调整)

(布展完毕,全体成员集体预览)

(正式汇报之前先请来宾参观工作坊成果)

(汇报陈述,四个小组依次分别进行,主要内容有四项:小组名及成员介绍、作品设计缘由和制作过程、参加工作坊的收获与感受、向全体成员致谢)

(家长代表蔡琼紧张而激动的分享了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

(夏寂书苑、书新堂、明月村联合向全体工作坊成员和工作人员致谢)

(汇报结束后全体成员在接待中心石墙前留影)

(为满足“竹苑人家”小组近距离探访的心愿,汇报结束后大家到竹苑人家聚餐)



我的观察和思考

制造机会让人们相遇、合作、留下美好的共同回忆,从而与地方上的人们建立更深刻的联结,是社区营造活动的核心,带给孩子们互相陪伴和帮助的直接经验,也是本次工作坊的基本目标,以上两点,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觉得都做到了,而我个人认为这次活动的课程设计做到了“从生活出发,到生活中去”,是值得与诸位同道分享的,这部分在文静的总结中会有更细致的表述,我先暂略。


总而言之,这次工作坊中老师所传递的一切,都是孩子们能够立即学以致用并改善处境的:比如生活废料有多种用途所以不要把垃圾都丢掉,比如无论长幼在社会群体中都能做出贡献所以要尊重每个人的存在,比如换一个角度观察平日熟视无睹的一切也许可以得到新的设计思路产生一个新的产品,比如独立的个体是有能力的但是如果与他人更好的联合就可以完成更艰巨的任务……


接下来我想试着回答几个在工作坊设计之初就已经提出的问题。


1、让村里的孩子在村里搞田野调查有什么意义?‍

明月村暑期绘本工作坊是为了满足明月村经营户环境提升的需求而产生的主题活动,但是,明月村村民的农活和经营非常饱和,基本上无法抽出连续三天时间来参与这样的活动,因此,我们调整了思路,继续把目光投注在儿童。


孩子们在田野调查的问卷中提出了各自的明月村改善建议,有些甚至直接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一点让我们非常吃惊,例如有个孩子喜欢桂花树下水井中的井水,希望大家都来品尝,但又不喜欢大家使用一次性纸杯(造成环境污染)就设计一种可以反复使用的杯子放在井边。还有个孩子觉得村里很多经营性场所没有特点,根据过去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设计了一个画廊餐厅,为明月村增加一个有文化艺术气息的就餐环境。关于明月村大面积种植竹和茶以及猕猴桃,还有环村道路两旁的景观,孩子们也有自己的看法,觉得破坏了生态的平衡,所以他们打算种更多种类的花草来丰富……


让村里的孩子在村里搞田野调查,就是要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一个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的村子,可以让孩子们在较小的时候,获得“他者”视角,看见自己是如何存在于一个社区,学着关心和思考自己所处的现实,建立起审视和批判的眼光,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


2、混龄教育有什么好处?

本次工作坊共有17名少年儿童参加:明月村小村民9名,明月村工作人员子女4名,余家碥小村民2名,蒲江县城儿童1名,成都儿童1名;参加者的年龄16岁,最小的6岁,随机组合成四个小组后,组员之间年龄跨度平均4岁,跨度最大的一组最大和最小之间相差8岁;除余家碥有一位儿童自第二场起因工作坊与奥数班冲突而退出外,其余16人坚持完成了三天四场的高强度“拉练”。


混龄编班已经成为新教育机构的一种共识,夏寂书苑的活动作为一种家庭和学校之外的补充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混龄的,私以为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有机会与伙伴们亲密地互相陪伴,并在这种陪伴中学会“长幼有序,兄友弟恭”。这次工作坊,我看到大姐姐大哥哥对小弟弟小妹妹的各种关心和爱护,有走到哪儿都牵着小妹妹的手的大姐姐,有还不会写字就在田野调查的路上帮大哥哥拿着笔的小弟弟,还有人把自己喜欢的建造材料分给比自己更需要它们的人……这些,都说明了他们看见了身边有“别人”存在,并且,他们愿意与“别人”一起去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看见”和“愿意”,就是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能与人合作的基础。


3、家长来了做什么?

三天四场工作坊,我们邀请了家长参加,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家长学会观察和等待,所以全程活动中大人都被有意地“隔离”在具体任务之外,孩子们可以见到父母,却不能得到父母的直接帮助。几天下来,大多数家长都能做到保持观望,孩子们也习惯了有问题先找伙伴和老师。事实证明,孩子们是靠自己和团队的力量完成了整个工作坊,从破冰组队到田野调查到搭建作品到专场汇报的整个过程,带给成人太多感动和惊喜。


汇报中,有一个孩子的发言很触动我心:“通过这几天的活动,我认识到我们小孩子也是有能力的,我们是可以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的”——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们能理解吧?爱是陪伴,更是放手,而放手的前提,是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你曾经非常有意识地引导了孩子与人合作并确信他有融入集体生活的能力。


4、农村地区的社区营造到底要营造什么?

图片中三个12岁的男孩子,田野调查的路线是村委会—瓦窑山—村委会,这是一条较为偏僻的路线,但是一口馒头窑就藏在这个区域,孩子们觉得有必要让更多人认识瓦窑山,有感于崎岖道路的起伏带来的舒适体感,建议要保留弯曲的小路并用碎石铺路面以免雨天泥泞;为了方便游人从另一个角度欣赏明月村的美,想在竹林中造一座可以从空中通过的吊桥,最大程度地去保护更多本地物种;出于环境永续的考虑,他们还要在规划道路上为新能源车辆建设充电站以及自行车补给站,鼓励大家骑自行车游览明月村……


“社区营造的根本目的 ,是要营造出一批新的人民”(曾旭正),而明月村的未来,就在这些孩子身上。这个暑假的绘本工作坊在他们心里埋下了怎样的种子?那些种子什么时候会发芽?会开出怎样的花朵?我想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我自己呢,作为生活在明月村的成年人,最需要和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看见他们的存在,听到他们的声音,成为值得他们效仿的大人,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让明月村成为一个他们从现在就可以参与建设的地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明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