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友来稿|香港律所揾工及local所工作分享

L同学 Legal Road 2021-09-1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Legal Road:相信共同成长的力量


由于笔者是内地LLB加香港LLM的背景,在香港的就业范围有限,故本文仅分享关于paralegal在香港的求职经验。



01

申请时间线


Paralegal并不会有固定的申请时间,只要律所有空缺就会开放岗位申请。由于每年从香港三所法学院毕业许多内地生都会尝试着留港,且大多内地法学港漂能选择的工作非常有限,加上许多在英国法学院就读的香港人也会在回港初期选择做一到两年的Paralegal,所以Paralegal的竞争非常激烈。


因此,为了顺利留港,求职者需要尽早关注各大律所的官网。同时,也可以关注领英,JobsDB这样的求职平台。但是,请注意有部分律所仅在官网发布招聘信息,例如Slaughter and May。所以如果已有心仪的律所,不妨多浏览律所的官网。


一般来说,获得Offer的平均时间在2-3个月,如果暂时没有拿到Offer也不用太担心。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保持佛系心态,顺其自然,Offer说不定就砸到你头上啦。



02

求职方式


1、在求职平台投递简历信息


  • 以JobsDB为例,律所和猎头都会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如果是律所发布的招聘信息,当中会提到有关该职位的详细描述,例如该岗位所需承担的职能和所涉及的业务领域等。在查看职位描述时,记得首先看“要求”一栏。其中,与内地港漂法学生直接相关的要求有两项。


(1)第一项是语言:有的律所会直接要求求职者必须能够读写粤语,如果看到这样的要求,那么非粤语使用者的港漂求职的成功率就非常低了,但不排除因个人能力突出而破格录用的可能性。不过也不用太担心,一般的国际所只要求能流利读写英语,对于粤语有读写要求的多为本地所,而且越来越多本地所对语言的要求已经扩展为“英语+粤语”或者“英语+普通话”,在很多招聘广告中,会看到“流利普通话是加分项”这样的字眼,所以普通话也可能成为优势哦!


(2)第二项是工作经历。有的律所在招聘广告中会清楚地写明,“求职者需具备至少一年的相关工作经验”。看到这样的字眼,不免让一大波应届生望而却步。笔者个人的建议是,尽管招聘要求上明确写了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但还是可以投递简历。如果你有非常突出的实习相关经历,也是可以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HR依然会给面试机会的。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招聘广告上看到了许多要求就不敢投递,机会是要靠自己好好把握的呀!



  • 求职平台能直观地反映市场需求,你甚至可以看到同一个岗位有多少申请人。例如,今年5月份在领英上放出了一个国际所的Paralegal岗位,在短短三天之内申请人多达621位。所以,在求职平台上投递简历,结果往往是“简历已被查看”或是得到“与岗位不匹配”的反馈,随后就石沉大海,再无消息。因此,在求职平台上热烈回应你的一般都是猎头,但如果律所只是招聘entry level的paralegal,其实不太会把信息交给猎头,所以猎头能够覆盖到的律所范围十分有限。不过如果你已有一到两年的律所工作经历,可以尝试联系猎头帮你寻找国际所的工作。不过,有的猎头在帮你推荐过一次之后可能就不太愿意继续帮你推荐,这种时候就需要求职者积极一些,主动向猎头推销自己,不要因为一次受挫就停滞不前。


2、在律所官网投递简历信息


如果律所在官网公开发布招聘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根据页面提示进行操作。注意,有的律所只接受在官网上申请。如果是这种情况,请提前研究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一般来说,需要的材料包括简历、Cover letter、成绩单、推荐信(如果有的话)、资格证书(例如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有的律所申请页面超过一定时间会自动跳转,所以如果不提前准备,有可能需要重新再填一次。另外,如果对某个律所特别感兴趣,就可以时不时地浏览它的官网,第一时间获取招聘信息。


3、海投


香港律师会(The Law Society of Hong Kong)的官网(http://www.hklawsoc.org.hk/pub_c/memberlawlist/mem_firm.asp)上有所有律所的信息,在上面你可以查到律所的规模、现在的执业律师等。然而,香港大大小小的律所近千家。如果已有意向从事某方面的业务,可以搜索各领域的律所排名,筛选后进行简历投递。海投涉及的范围较广,建议按投递时间、律所名称等分别建档,如果收到面试通知记得带上投递时准备的材料,并按(面试官人数+2)准备材料,多出的两份一份给自己,一份备用。别看海投耗费时间精力大,但还挺实用的。



03

准备材料


1、简历


1) 内容:教育背景、实习经历、科研项目、课外活动、获奖情况、语言技能、证书。尽量做到简历内容与投递岗位匹配,在主体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律所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在描述教育背景时,如果GPA较高,可将排名一并写上。如果GPA不高且律所未硬性要求,可不写在简历上。在描述实习经历时,切忌泛泛而谈,要清楚说明工作内容,并列明成果。至于在内地简历模板上常常出现的“自我评价”一栏,在香港求职时则不需写上。


2) 排版:基本要求是整齐简洁,全篇字体格式统一。如果成就不是特别突出,尽量把版面控制在一页以内。


注:在香港投递简历时,为避免歧视和偏见,一般不放照片


2、Cover Letter


HR希望在筛选简历时看到尽可能多一些的资料,因此Cover letter是对简历的延伸。但如果你在Cover Letter中的描述只是对简历的复制粘贴,那大可不必提交Cover Letter。个人建议是选用几个较为突出的经历展开说,列明自己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例如,自己完成了某个具体项目,是如何完成,自己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到了哪些技能等。当然,Cover Letter的写作要实事求是,切忌吹捧自己,否则在面试的时候立马就会被问倒。



04

面试


拿到面试机会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熟悉简历和Cover Letter,为所有相关的经历都准备一小段稿子。准备稿子的目的不是背诵记忆,而是让自己在面试时不至于言之无物。其中,过往的实习经历更是要仔细准备,尽可能回忆之前的工作内容,包括细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了解,对将要面试的所也要做到充分了解。例如,可以浏览律所的官网看看律所的简介、近期动态等等。此外,如果应聘的岗位明确写明了是做哪一个团队的Paralegal,那么对该领域的近期热点也需要熟悉一下。


提示:针对内地法学港漂生,HR可能会问你的职业生涯规划。相信大部分港漂生都是准备在香港攒几年经验,最终回到内地执业。如果是这样子,就可以说打算近两年在香港做Paralegal,之后的计划还在考虑中。HR也知道Paralegal的流动性很大,所以不必非说自己会一直留在香港。



05

香港Local所工作体验


相信香港律政剧是一大波朋友的童年回忆,不过演员所呈现出来的只是香港律所生活的一小部分。实际上,TVB律政剧和真实的律所生活,特别是本地所的工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选择来香港就读LLM,有机会不妨体验一下本地所的工作。如果对国际所比较向往,那么不妨利用假期在香港的本地所做一段实习,感受本地所的工作氛围。



在入职初期,合伙人会指派你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活。不过,很多杂活看似简单,实则是合伙人对你的考验与测试。例如,在入职初期,笔者被指派去给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案件做会议记录,会议长达三小时。在会议过程中,你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笔杆子”,律师也会不定时cue你对你进行提问。在笔者所在的所里,曾经就有Paralegal因为会议记录(测试)做得不好,直接被炒掉。


说完细节,再来说说案件。在本地所,特别是规模不大的所,即便是Paralegal,只要合伙人认为你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知识,也有可能让Paralegal直接做案件的负责人,这相当于是在逼迫你成长。有这样的机会当然要好好珍惜,但是,请务必及时跟律师确认好所有的细节,避免发生一些错误。笔者所在的是诉讼团队,诉讼团队非常注重程序和时效,即使是不涉及实质性内容的信函没有及时抄送给对家也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务必要和律师提前沟通以确认所有的细节,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在不能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时,宁愿冒着被骂被嘲的风险,也要去主动问清楚。


友情提示:职场人际交往问题在哪里都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不知道具体情况的时候,尽量不要做出评论,保护自己也不伤害他人。(安静地做一个吃瓜群众不失为一种保命之道)


最后,祝愿朋友们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呀!还有,欢迎来香港找我玩!


点击链接,了解 Legal Road 往期的精彩故事:


律途法评 | 《律途法评》第二期编辑部公示、征稿启事

周报 | Legal Road第十七期周报(上)

周报 | Legal Road第十七期周报(下)

群友来稿 | 法考经验帖之二——临时抱佛脚也要抱得有策略

无饭可恰的李狗肉好物推荐:学习必备录音笔


致力于打造优秀法律同辈的圈层文化,


搭建最真实、有效、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


供稿 | L同学

排版 | Rivule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