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友专访 | 非典型法学生:在多元经历中探寻自我

Legal Road Legal Road 2024-07-01


嘉宾简介

本期专访的李狗肉群友是Charlie,他2020年1月20日加入李狗肉,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就读国际政治专业;2019年秋,Charlie将学习方向转到了法学,到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商法方向的法律硕士。李狗肉小编有幸邀请到Charlie与我们分享跨专业读研与多领域实习的心路历程,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Charlie不仅是一位学习、工作、生活平衡理念的践行者,还是一位热诚的分享者。希望这篇有趣而又干货满满的推送,可以让读者有所收获。


转专业的选择与读研期间心态的转变

Charlie为什么想在研究生阶段从社科学院转到法学院?学法的动力和初心是什么呢?就读期间间,Charlie的体验、认识和原先决定转专业时的预期有出入吗?


我在大一时抱着多学些本领和充实本科生活的想法选择了法学双学位,从大二开始学习法律课程;从社科学院转到法学院的想法,在大二至大三的那个暑假就有了。

我就读的社科学院,包含了经济学、国际政治、心理学与社会学四个方向,前三个学期各专业的课程都会学习,类似于低配版的PPE(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或者博雅教育。到现在,我仍然对这些领域的知识与探索深感兴趣,思考问题时也会不由自主带入社会学、国际政治的分析框架,我受益于此。

最后决定转系的原因是,我想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本科的国际政治专业并不能让我实现这种事功的愿望。我了解到即便是本领域最顶尖的教授,意见想法依然可能不受决策层重视。某种意义上,很多学者在用理论模型去解释发生过的现象,是一种后置的追问。这不是我想做的。法学的实践性更强,而且考虑到当时已修读了法学双学位的若干课程,对法学比较有兴趣,我打算研究生阶段在这一领域深造,日后运用所学切入实践中。

我就读法硕期间的体验、认识与预想几乎相同。因为本科学过不少法学课程了,继续读法硕更多还是处于求职的现实考量,而不是纯粹为了丰富知识、锻冶思维。读法硕之前,大概是想毕业之后去做律师,目前的实习经历也以律所为主,没有大的出入。


Charlie觉得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的生活和想法有什么不同吗?如有,是什么造成的呢?


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阶段我挺务虚的,看了很多有意思的书,经常半夜和室友聊哲学、聊社会,事功之心没那么强,我的本科室友也都是爱书的人,他们三个人目前都在学术领域探索,大四整理宿舍,我的存书和借书数量都是四个人里面垫底的。研究生阶段很早就实习,然后琢磨研究律所实务,忽视了法学基础本领的学习,心态变浮躁了。可能一步步面临就业压力,被社会毒打吧(苦笑)。


刚刚Charlie提到你本科阶段看了很多有意思的书,如果请你推荐一本书给大家阅读,你会推荐哪一本呢?


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有条件尽量看英文。可以让我们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personal troubles和social issues之间的关联。

很喜欢米尔斯在书中的这句话,“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 ,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身陷入困顿时看到结构的力量,不过分自轻;也能在成功时意识到时代的助力,不轻视他人。


我有时也感觉自己过于功利、浮躁、迷茫,想请教一下Charlie有没有找到调整心态的好办法呢?


过好自己的生活,别被别人的标准带偏了,生活从来就不只有一种标准。当你羡慕别人的时候,就想这句话,“只看贼吃肉,没看贼挨打”,如果还不能减轻焦虑,那就躺平吧,至少让自己身心健康。

补充一下自己在知乎劝慰某焦虑学弟的回答:

“身处清华,题主焦虑感的来源应该是觉得自己没有跑赢时间吧。

没有像大牛那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好一门功课;没有在既定的时间段内,刷上特定的简历;没有在大家预期的时间点上,完成一些任务。

但所谓跑赢时间,其实有两个维度。

其一是狂飙猛进、建功立业;

其二是让自己始终保持青春的热情、身体状态以及求知欲,让时间迟滞。

如果题主觉得自己在第一方面做得不足,可以考虑让时间在自己身上“磨蚀”得慢一些。”


校园生活中的有趣经历

Charlie本科期间曾经到巴黎政治学院交换,相信这一定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请问Charlie是否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些交换时的见闻?这次交换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影响是什么呢?


大三秋季学期,我在巴黎政治学院交换了12周。对我来说,巴黎、法国是更大的课堂,而非仅限书桌、校园一角。巴政的校园分散在市中心相邻的几个街区,每个校区规模不大,像是带有中央花园的封闭式建筑,校门附近常有吸烟谈论的学生(此处应有加缪吸烟照)。

在课业安排上,我选择了一门法语课,以及三门专业课,分别和民主和平论、美国软实力、国内舆情政治有关。课程都是小班课,不超过20人,以国际生为主,亚洲面孔极少。时至今日,很多课程的细节我都已经忘了,但印象最深刻的是课堂展示环节,国外学生展示与表达能力相当强,能抓住重点把有效信息都表达出来,展示的逻辑框架架构合理且主次分明。这种对输出的训练,让我反思自己在输入与表达时的逻辑结构,以及是否具备问题思维。这一影响是较为持久的,在交换结束后,我珍惜每次展示的机会,会设计结构、反复琢磨,从受众的角度反思表达,确保我的展示满足三个条件:逻辑闭环、问题意识、受众导向。我衡量自己展示效果的指标只有一个:让受众能在我展示过程中理解,而不是只讲自己的想法倾泻而出却不顾受众。

课堂之外,于我来说是更丰富的课堂,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课余时间我常参观巴黎的各种博物馆、古建筑,或是一个人在巴黎郊区的市镇游览。曾有一次我误入巴黎市郊(Poissy)的烈士陵园,陵园中央高耸着十字架,分区域长眠着不同历史时期为国捐躯的法国士兵,包括一战、二战中牺牲的士兵。每个烈士墓碑前被法国国旗与鲜花环簇,看得出来,他们被亲人所铭记,被后代居民视作骄傲。直到我走到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抗法战争)中牺牲士兵的墓碑,我的情绪突然变得五味陈杂。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都是本地的居民,去世时不过二十多岁,从他们的立场上,他们在遥远的亚洲为国家牺牲。作为一个亚洲人,我感到极大的震撼,我从未设想过以这种方式与教科书上的“殖民者”邂逅。遥远的时空距离在墓碑前凝固坍塌,法兰西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而无数普通的法国人长眠于此墓地。



(2017年12月,巴黎市郊 纪念法军将士的墓碑)


Charlie在清华加入了国旗仪仗队,据我了解国旗仪仗队的同学训练非常辛苦,所以特别想了解这份特别的经历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国旗仪仗队是我在大一入学便加入的,那是很纯粹的一个集体,我们负责每天按时升降国旗,每周举行升旗仪式以及各类型出旗仪式,大家都是不带有任何功利心,单纯想把本分职责做好的队友。当抱有纯粹的目的,和一群相似想法的人聚集,就会专注于事情本身,产生类似“心灵福流”的状态,身心交融、物我两忘。每周一五点多,我们郑重穿好军装奔赴主楼,在肃穆中肩扛国旗、踢着正步迈向旗台,十六人的队列,马靴落地只有一个声音,与大理石清脆的撞击声格外悦耳。我在队列排头看不见队友,但内心却十分安心,队友间有无言的默契和信任。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和队友交流,刚进大学受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熏陶,我很自然融入进来,丝毫没感受到很多同学入校后的各种“阵痛”与迷茫。

此外,在队两年我看了无数次校园第一缕晨光和最后一抹晚霞,观察到每周松树松脂和草地嫩芽的变化,很有趣味。因为锻炼和早睡早起的缘故,身体状态也很好。



(2015年11月,周一升旗仪式)

Charlie在巴政和国旗仪仗队的经历都太棒了!Charlie是否还有其他有趣的经历可以跟大家分享呢?


大四参加山野协会,2018-2019年跨年在京郊灵山,夜晚在山坡扎帐篷入眠,帐篷外风声如啸,繁星如炬,元旦清晨早起在风雪中跋涉看日出,银装素裹的枯枝被暖色的朝阳笼罩,天地皆寂静,只留下窸窸窣窣踩雪声。天朗气清,兴尽而返。远离了帝都烟尘,有一种飘然世外,完全放空的感觉,银色世界给心灵极大的震撼。


(2019年1月,北京灵山:雪霁初晴)


职业道路的多方面尝试


Charlie在合规部门、私募基金组、资本市场组等不同的业务部门实习过,可以跟我们分享从事相关业务的体验吗?


 2019年春季曾在银行合规部门的风险处置处实习,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有两个,分别涉及到风险暴露前的预防,以及风险暴露后的处置。其一是协助完善校对涉及该行各条线、业务的合规准则,包括放贷、评审、采购、办公等;其二是统计行内违规人员、事件、处分的信息。同事间氛围很好,且工作节奏较为稳定,对处理的任务有预期,不会出现短时间内各种活儿爆炸的情形。

剩下的实习均在律所,业务涵盖私募基金和资本市场两个方向。从业务来看,私募基金的完整存续过程包括募集、投资、管理、退出,我接触最多的是投资这一环节,大部分情况下律所代表投资人参与对目标公司的股权投资,此外也会涉及到兼并收购的大项目。典型的PE投资中,律所会代表投资人向目标公司出具尽职调查文件清单/补充尽职调查文件清单,分析法律风险后向投资人出具尽职调查报告,以及起草、根据各方comments修改交易文件(投资协议/股东协议/公司章程等)。从整理尽职调查报告中的附件(知识产权、租赁地产等),到研究法律问题、起草尽职调查清单、撰写尽职调查报告中的法律问题及建议(极少数情况下律师会让实习生参与交易文件修改),这一过程由浅入深,慢慢接近商业实质。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实习阶段经常要做尽职调查报告的附表,摘录合同和商标,过于枯燥乏味。但这一业务也有好处:出差少,每一个项目周期短(不过碰见同时好几个项目交割节奏会很快);而且不同项目涉及不同领域,有新意,能学习各方面领域并和不同监管部门打交道。

至于资本市场,我参与的深度不够,主要是出差走访,大多数朋友可能都或多或少了解这一业务,就不展开说了。资本市场招人多,节奏快,出差多,钱也比较多;明显的坏处是可能实习生接触不到法律相关的活儿。


Charlie接下来打算从事什么业务呢?为什么?

一直以来还没有尝试过诉讼业务,有机会的话想扎扎实实打好法律基础,在争议解决案件中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Charlie在参加不同业务组的笔面试时,是否因为之前没有做过同样的业务碰到一定的困难?如有,是怎么克服的呢?

我参与的业务大部分都是PE VC投资,所以笔试基本上是惯常的交易文件翻译,或是典型PE项目的要点分析,我比较熟悉。

如果从未接触过PE投资,但想投这一方向实习的话,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关注“芥菜园子”,“亦法亦商”,入门了解并不难。法律英语学习,最快的方式是找学长学姐要一个SPA/SHA的模板,然后多熟悉熟悉。


请问你对于法律圈子里的同侪关系怎么看待?如何在内卷化的环境下处理同学、同事之间的竞争?


我自己也不是典型的法学生(苦笑),我的确会面临和法学生一起竞争的情形,但更多时候相互交流带给我的启发更多。说来也有趣,我自己是非法学本科的法律硕士,在一段对我影响最深的实习中,合伙人、大部分律师也是从其他专业转到法学,背景多元。总的来说,我觉得法律圈子和其他圈子差不多,都面临求职、升学、被上级催活儿的相同压力。

关于内卷的环境,我不排斥竞争,但是很反感不讲底线的下三滥行为,比如举报、拉一踩一。做事也是做人,善良踏实真诚应该没错



最后的寄语


我看过很多经验贴或是交流贴,大部分的经历没有可借鉴的地方,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我就借用下大一时,国旗仪仗队的学长告诉我的三件事吧,绝对有普适性而且坚持做有帮助:

第一,每周给家里人打电话;

第二,每天起床叠被子;

第三,每天吃早饭。


The End

致力于打造优秀法律同辈的圈层文化,

搭建最真实、有效、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


点击链接,了解Legal Road往期精彩故事


群友专访 | 从华政走向北大民商法:在自觉的反思中自由地劳动

李狗肉|来听听一个万粉公众号新媒体小编们的幕后故事

群友分享 | 同济法学学子申请"血泪史"

李狗肉 | 好物推荐一月清单

李狗肉 | 好物推荐二月清单



供稿 | Charlie 

编辑排版 | Rivul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